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二种并发症的治疗效果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m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仅由COPD所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5例作为实验组,仅由COPD所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5例组成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aO2、PaCO2、SaO2变化情况以及心率和呼吸频率等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aO2、PaCO2、SaO2均有明显的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也有显著下降,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仅由COPD所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COPD;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愈加严重,该疾病已逐渐成为多发病[1]。COPD加重期(AE—COPD),患者免疫力明显下降,肺功能受到损害,引起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2]。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通常采用鼻导管给氧配合给予适量呼吸兴奋剂的方式,但是该方法存在着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手术切开气道而给患者带来很大创伤的弊端,使用时要慎重考虑。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出现,促进解决了这一临床难题,降低了COPD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文章选取了2012年1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的30例患者,来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仅由COPD所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同时期入住我院的COPD合并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和仅由COPD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各15例,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情况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3]。其中,实验组患者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51~78岁,平均年龄(63.75±5.23)岁,发生呼吸衰竭时PH值为(7.28 ± 0.09),HCO3 浓度为(17.9 ± 1.5);对照组患者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53~81岁,平均年龄(65.35±6.55)岁,发生呼吸衰竭时PH值为(7.09 ± 0.05),HCO3 浓度为(18.9 ± 1.4)。经全面检查,两组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临床症状均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呼吸频率高于正常水平等。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院患者均接受常规急救措施,进行吸氧、支气管扩张、祛痰平喘和抗感染等治疗,并有效调节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适宜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两组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适当抬高床头,使患者取半卧位,根据患者脸型为其选择合适面罩,在保证患者舒适的前提下缩短固定带的长度,防止面罩漏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采用 PSV 工作模式,设置呼吸频率 12~18 次/min,通气时间 4~ 6 h/ 次,3 次/ d,并密切关注患者心率和呼吸频率等的变化情况。待患者症状好转、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正常后,逐渐减少通气时间,回复后停止通气。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并进行气血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组内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好转情况比较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和心率分别为(20±3)次/min、(83±5)次/min,与治疗前比较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患者经治疗后呼吸频率和心率为(21±2)次/min、(84±4)次/min,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表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SaO2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SaO2变化为(73.34±6.47)mmHg、(52.65±2.98)mmHg、(91.76±3.32)%,与治疗前数据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PaO2、PaCO2、SaO2治疗后变化为(83.65±3.45)mmHg、(49.95±6.69)mmHg、(92.87±6.2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SaO2变化情况比较表
  3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被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OS发病时下呼吸道甚至上呼吸道都存在氣道堵塞现象,引起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4]。OS在COPD患者中占有很高比例,且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身体机能已经明显下降,很容易诱发感染,老年人呼吸肌功能衰退,从而影像导致O2的转运和利用[5]。COPD加重期,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呼吸阻力增大,抑制呼吸中枢,PaCO2上升,诱发Ⅱ型呼吸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6]。
  目前临床上面罩吸氧或单纯鼻导管吸氧等治疗手段效果很不理想,不能解决上气道堵塞的问题。气管插管或者手术疗法会给患者气道带来一定伤害,容易诱发术后感染,引起并发症,也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限制,患者往往不愿选择这两种治疗方法。而传统的机械通气疗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容易增加患者诱发肺炎等疾病的风险,培养患者对呼吸肌的依赖心理,延长住院时间[7]。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靠压力支持的方式为吸气提供压力,为呼气减小压力,降低了呼吸的阻力,开放小气道,改善通气和二氧化碳潴留,缓解呼吸肌疲劳,避免了上文所述方法的缺陷,对COPD及其并发症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患者及其家属更乐于接受[8]。本研究结果表明,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仅由COPD所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都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SaO2均有明显的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也有显著下降。这与黄海涛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11]。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操作简便,避免了患者切开气管或插管的痛苦,减少呼吸肌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使用此方法,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语言交流,患者及家属乐于接受[12],与其他方法相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竞技负担和精神负担,临床效果极其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蓝伟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18—20.
  [2]马利军.重叠综合征与无创通气治疗[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8(6):471-472,475.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4]Becker H F,Piper A J,Flynn WE,et al.Breathing during sleep in patients with noturnal desatur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9,1 59:112- 118.
  [5]Go ldring JJ,Wedzicha JA.Managing acute on chronicrespiratory failure:a guide to non- invasive ventilation[J].Br J Hosp Med(Lond),2008.69(8):444- 449.
  [6]潘碧.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無创正压通气治疗30例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西南军医,2011,13(6):1136-1137.
  [7]岳中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40例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5):443-444.
  [8]马闻华,梁结柱,苏景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悦韵孕阅合并型呼吸衰竭源源例临床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4):1107
  [9]黄海涛.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二种并发症的治疗效果[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3):408-410.
  [10]梁荣章,吴永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08-909.
  [11]单艳华,罗淞元,王喜梅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3):77-78.
  [12]姚德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14):180-18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放射性活度131I辐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损伤效应。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PBMC,0~6组分别加入不同放射性活度的131I,培养48h。应用DAPI染色检测131I辐射后人PBMC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131I辐射后人PBMC的凋亡率的变化。应用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35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予以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下床活动、伤口拆线、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35%低于对照组22.39%(P<0.0
期刊
摘要:目的:纳美芬注射液不同静脉给药方式对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10例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三为三组,均给予急性酒精中毒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纳美芬注射液静脉推注,B组给予纳美芬注射液静脉滴注,C组给予纳美芬注射液静脉滴注加推注,观察比较三组之间的疗效。结果:A组和C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A组、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0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采用統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应依据病情动态调整护理计划,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组108例患儿除7例死亡外,101例术后康复出院后随访4-16月,术前心功能较差者术后均有明显改善。统计学分析(四格表精确概率法)具有显著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行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2例行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具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反复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小肠间质瘤病例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因反复消化道出血多次入院,行胃镜、肠镜包括胶囊内镜未见明显异常,动态CT复查中发现小肠肿物,后转普外科行小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小肠间质瘤。结论 小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有反复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者,应考虑到小肠肿瘤可能,需结合多种检查来明确诊断。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8例患者均行philips Brilliance64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所有采集数据在Brilliance Workspace工作站进行冠状、矢状、斜状和表面覆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投影法(MPR)、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结果:98例主动脉夹层中98例患者均能清楚的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疗法在高原地区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38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饮食疗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4.7%护理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68.4%);实验组89.5%对我院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12.8±6.7天)后出院,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前空腹血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討循证护理在小儿口足手病合并脑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口足手病合并脑炎治疗的患儿11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患儿。观察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服务,对照组患儿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家属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血浆CRP、PCT、D-二聚体及STREM-1测定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我社区80例单纯获CAP患儿血浆进行研究,检测血浆CRP、PCT、D-二聚体及STREM-1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AP患者CRP、PCT、D-二聚体及STREM-1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且PSI分级级别越高,血浆CR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