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经济发展硕果累累,其中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迅速,成果显著,毫无疑问地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增长(极)点。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与开放近年来上升至国家战略,该地区必将在不久的未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文尝试探讨了,作为后起之秀的北部湾经济区如何借签他区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地推进金融与财政体制建设,积极的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高效、健康的发展。
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机遇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200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赋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最开放、最优惠的支持政策,这是我国第6个保税港区,也是目前西部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其功能定位: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平台;是中国—东盟合作以及面向国际开放开发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
广西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备受世人关注!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地区,更应该张显它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引入,各种项目的引进结构折射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因此,北部湾经济区如何从多渠道吸收资本,招商引资以及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解决的课题。
二、北部湾经济区在招商、融资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创业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创业环境是指那些创业型中小企业生存的环境,也是投资环境的一部分,包括硬环境和投资的软环境两个大的方面。
从地域角度上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仅从自然禀赋的区位特点来看,北部湾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相差不大。
由于历史与政策的原因,北部湾相对于以上三个增长极来说,起步较晚,投资的软环境方面也远远落后于以上地区。具体表现在:经济区的智力资源与人才条件相对较为薄弱,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经济区的高科技数量少,难于形成规模经济;市场体系与人的观念等还不够开放;外资投入的比例较少,开发区的优势未能较为充分的发挥;还有资本市场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等等,都成为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障碍。
2.资金使用弊病
结合我国北京、上海、深圳高新区在早期的融资情况,我们发现,在经济区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资金压力大,即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行业(包括厂房,商业设施,交通,福利设施等),而这些基础设施行业具有投资大,收益慢的特点。因此仅仅依靠当地政府或银行的借贷资本或是单纯的依靠投资民营个体的运作是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对区政府的资金压力巨大。
(2)资金效率低,一方面,项目资金监管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使得工程公司难以实现资金统一调配,造成资金大量沉淀,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工程项目质保金、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资金被无偿占用越来越多,也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大幅降低。截至2007年9月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08.4亿元,占全区不良贷款余额的52.8%。
(3)资金渠道少、风险大。目前,高新区的融资结构中,银行信贷占较大比重,这种自下而上的资金需求压力,缺乏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且大量依靠银行来进行项目投资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风险较大,不利于我们融资的创新理念。
3.财政专项资金的低效
财政资金是地方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干预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指标,必需要在站略的高度,对资金统筹布局。
然而,我区在部分财政资金的使用上,缺乏跟踪管理和有效监督,钱支出去了是否专款专用很少过问,一些大额专项资金大都没有按项目实行封闭式管理。归根结底,是由于现行财政支出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导致财政资金效益不高,浪费严重。
三、金融与财政对策
众所周知,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对于高新技术而言,这种要素就更是稀缺资源。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圈,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创新融资体制,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既然融资既是指货币的借贷和资金的有偿筹集活动。那么,作为一种有偿的借贷,投资是其最根本的特征,这就需要企业和政府利用各种合法而有效的手段,吸引投资者资金的注入。
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考虑。
1.塑造良好的区域投资形象
区域形象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对相关地区的发展、搞活以及对外开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美誉度高的地区既能吸引外来投资者、观光客,更能吸引社会精英移居,同时,也带动了地区人力资源的发展;第二,知名度和美誉度“双高”的地区容易获得政策性扶持或倾斜,进而借助外力促进发展;第三,区域形象愈佳,居民的自我认同度及荣誉感愈强,这种辐射效应不但能促进社会稳定与整体和谐,更在无形中作为一种广告投入,在众人的口碑中影响资金的移动。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各种非商业性质的论坛,艺术节等都是构造区域开放形象的重要舞台。要善于利用这些软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广西的经济战略地位。
2.引入风险投资基金
笔者认为,对高新技术产业而言,仅有的传统的资本渠道是不够的,一种可供借签的方式是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
(1)风险投资基金与银行借贷的比较。所谓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风险投资机制与银行贷款完全不同,其差别在于:
首先,银行贷款讲安全性,回避风险;而风险投资却偏好高风险项目,追逐高风险后隐藏的高收益,意在管理风险,驾驭风险。
其次,银行贷款关注企业的现状、企业目前的资金周转和偿还能力;而风险投资放眼未来的收益和高成长性。
再者,银行贷款考核的是实物指标;而风险投资考核的是被投资企业的管理队伍是否具有管理水平和创业精神,考核的是高科技的未来市场。
最后,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它一般投向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企业,而风险投资不要抵押,不要担保,它投资到新兴的、有高速成长潜能的企业和项目。
(2)广西北部湾的跨越式融资方式。正是因为银行贷款与风险投资的上述特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可以以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敢于去接纳这种新兴的创新融资方式。
生物工程及制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及蔗糖与淀粉深加工技术等一大批具有广西特色的高新技术群,完全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的注入实现产业化,集群化的效应,从而保证资金循环链的正常、高效的运转。
以上海高新区为例,2000年就已吸引38家风险投资公司和咨询机构进入,吸引资金达10亿元,其中内资企业15家,投入资金5.5亿;私营企业16家,投入资金2.72亿;外资企业7家,投入资金2亿美元,基本上覆盖了从种子基金到战略投资的全过程。再看起步早、市场环境好、开放度高的深圳经济区,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机制相对较完善,基本形成了包括资金市场、各层次的风险投资主体以及服务中介和监督中介、项目市场这些要素有结合在内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民间投资较活跃。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因此就排斥银行借贷的间接融资渠道。笔者只想指出,存在着这么一个比较新兴的方式,值得大家去关注,可能拓展我们的融资主体,有利于优化融资结构。
3.区域财政政策倾斜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三种可选模式,一是均衡发展模式,即每个区域、每个产业都保持相同的发展速度;二是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即发展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三是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强调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方法,对这种不均衡进行适度的调控,以期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对广西而言,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采取适当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有选择地重点发展战略是必要的,也符合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这一经验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已被我国的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所证实。以南宁为核心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巷为城市群的北部湾经济区,凭借其各自的地区优势,在广西的经济发展中作用重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已明确的肯定了今后的经济发展的重点与方向。因此,在财政政策上,根据需要,通过适度的政策倾斜,培育地区的经济增长点,以之带动整个面的发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是财政政策的间接支出组成部分。在特定的经济区内,我们可以根据目标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税种,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税收优惠方式,来刺激经济的发展。
从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来看,直接对北部湾新区内重点鼓励的高科技企业进行税收减免,税率优惠或再投资退税,就可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广西政府应该对科技进步给予充分的关注,结合市场经济整体的发育程度,对现有地方的税收政策作进一步的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
(2)财政支出对重大开发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和建设。重大项目是地方经济的强有力的助推器,产业关联度大,对拉动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以汽车产业为例,就能够带动诸如交通、钢铁、能源、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一个重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在前期需要数目庞大的资金作为其起动的催化剂。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往往力不从心,这时需要政府集中财力,对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和建设。
国家“十一五”《炼油工业中长期民展专项规划》和《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在我区沿海布局建设新的石化基地,这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石化产业的历史性大机遇。我区应该利用这一重大契机,在沿海建设1500—2000万吨炼油、300万吨液化天然气、西南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6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打造沿海石油工业基地。
当然这600亿元的投资需要国家给予部分的支持,但是大部分最终是要靠政府的投入。因此,政府首先就应在财政预算中,事先估计到这一部分的支出,然后,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广西区内的高等教育水平与我国的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需同比加大对区内高等院校的资金投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升产业竞争力,适应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要求。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可以直接政府拨款,建设高等院校的硬、软件设施,改善大学的学习条件;积极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对大学生实行贷款,并提供风险担保;建立专项资金,积极组织研究生的教育创新计划等。
四、总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在深化,“一轴两翼”战略构想已日趋成熟,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时不可待。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经济区招商引资的必要前提;北部湾区域形象的广告效应对金融资本的移动潜移默化;风险投资是解决高科技融资的一种可供借鉴的方式;有计划地,合理的财政倾斜政策有利于培育增长极(点),是本文的提出的若干拙见。
本文尝试探讨了,作为后起之秀的北部湾经济区如何借签他区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地推进金融与财政体制建设,积极的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高效、健康的发展。
一、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面临的机遇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200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赋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最开放、最优惠的支持政策,这是我国第6个保税港区,也是目前西部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其功能定位: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平台;是中国—东盟合作以及面向国际开放开发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
广西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备受世人关注!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地区,更应该张显它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引入,各种项目的引进结构折射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因此,北部湾经济区如何从多渠道吸收资本,招商引资以及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发展高科技产业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解决的课题。
二、北部湾经济区在招商、融资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创业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创业环境是指那些创业型中小企业生存的环境,也是投资环境的一部分,包括硬环境和投资的软环境两个大的方面。
从地域角度上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仅从自然禀赋的区位特点来看,北部湾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相差不大。
由于历史与政策的原因,北部湾相对于以上三个增长极来说,起步较晚,投资的软环境方面也远远落后于以上地区。具体表现在:经济区的智力资源与人才条件相对较为薄弱,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经济区的高科技数量少,难于形成规模经济;市场体系与人的观念等还不够开放;外资投入的比例较少,开发区的优势未能较为充分的发挥;还有资本市场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创新的激励机制等等,都成为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障碍。
2.资金使用弊病
结合我国北京、上海、深圳高新区在早期的融资情况,我们发现,在经济区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资金压力大,即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行业(包括厂房,商业设施,交通,福利设施等),而这些基础设施行业具有投资大,收益慢的特点。因此仅仅依靠当地政府或银行的借贷资本或是单纯的依靠投资民营个体的运作是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对区政府的资金压力巨大。
(2)资金效率低,一方面,项目资金监管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使得工程公司难以实现资金统一调配,造成资金大量沉淀,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工程项目质保金、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资金被无偿占用越来越多,也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大幅降低。截至2007年9月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08.4亿元,占全区不良贷款余额的52.8%。
(3)资金渠道少、风险大。目前,高新区的融资结构中,银行信贷占较大比重,这种自下而上的资金需求压力,缺乏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且大量依靠银行来进行项目投资的机会成本是非常高昂的,风险较大,不利于我们融资的创新理念。
3.财政专项资金的低效
财政资金是地方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干预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指标,必需要在站略的高度,对资金统筹布局。
然而,我区在部分财政资金的使用上,缺乏跟踪管理和有效监督,钱支出去了是否专款专用很少过问,一些大额专项资金大都没有按项目实行封闭式管理。归根结底,是由于现行财政支出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导致财政资金效益不高,浪费严重。
三、金融与财政对策
众所周知,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对于高新技术而言,这种要素就更是稀缺资源。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圈,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创新融资体制,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拓展融资渠道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既然融资既是指货币的借贷和资金的有偿筹集活动。那么,作为一种有偿的借贷,投资是其最根本的特征,这就需要企业和政府利用各种合法而有效的手段,吸引投资者资金的注入。
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考虑。
1.塑造良好的区域投资形象
区域形象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对相关地区的发展、搞活以及对外开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美誉度高的地区既能吸引外来投资者、观光客,更能吸引社会精英移居,同时,也带动了地区人力资源的发展;第二,知名度和美誉度“双高”的地区容易获得政策性扶持或倾斜,进而借助外力促进发展;第三,区域形象愈佳,居民的自我认同度及荣誉感愈强,这种辐射效应不但能促进社会稳定与整体和谐,更在无形中作为一种广告投入,在众人的口碑中影响资金的移动。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各种非商业性质的论坛,艺术节等都是构造区域开放形象的重要舞台。要善于利用这些软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广西的经济战略地位。
2.引入风险投资基金
笔者认为,对高新技术产业而言,仅有的传统的资本渠道是不够的,一种可供借签的方式是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
(1)风险投资基金与银行借贷的比较。所谓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
风险投资机制与银行贷款完全不同,其差别在于:
首先,银行贷款讲安全性,回避风险;而风险投资却偏好高风险项目,追逐高风险后隐藏的高收益,意在管理风险,驾驭风险。
其次,银行贷款关注企业的现状、企业目前的资金周转和偿还能力;而风险投资放眼未来的收益和高成长性。
再者,银行贷款考核的是实物指标;而风险投资考核的是被投资企业的管理队伍是否具有管理水平和创业精神,考核的是高科技的未来市场。
最后,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它一般投向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企业,而风险投资不要抵押,不要担保,它投资到新兴的、有高速成长潜能的企业和项目。
(2)广西北部湾的跨越式融资方式。正是因为银行贷款与风险投资的上述特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可以以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敢于去接纳这种新兴的创新融资方式。
生物工程及制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及蔗糖与淀粉深加工技术等一大批具有广西特色的高新技术群,完全可以通过风险投资的注入实现产业化,集群化的效应,从而保证资金循环链的正常、高效的运转。
以上海高新区为例,2000年就已吸引38家风险投资公司和咨询机构进入,吸引资金达10亿元,其中内资企业15家,投入资金5.5亿;私营企业16家,投入资金2.72亿;外资企业7家,投入资金2亿美元,基本上覆盖了从种子基金到战略投资的全过程。再看起步早、市场环境好、开放度高的深圳经济区,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运作机制相对较完善,基本形成了包括资金市场、各层次的风险投资主体以及服务中介和监督中介、项目市场这些要素有结合在内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民间投资较活跃。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因此就排斥银行借贷的间接融资渠道。笔者只想指出,存在着这么一个比较新兴的方式,值得大家去关注,可能拓展我们的融资主体,有利于优化融资结构。
3.区域财政政策倾斜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三种可选模式,一是均衡发展模式,即每个区域、每个产业都保持相同的发展速度;二是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即发展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三是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强调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方法,对这种不均衡进行适度的调控,以期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对广西而言,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采取适当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和有选择地重点发展战略是必要的,也符合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这一经验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已被我国的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所证实。以南宁为核心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巷为城市群的北部湾经济区,凭借其各自的地区优势,在广西的经济发展中作用重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已明确的肯定了今后的经济发展的重点与方向。因此,在财政政策上,根据需要,通过适度的政策倾斜,培育地区的经济增长点,以之带动整个面的发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是财政政策的间接支出组成部分。在特定的经济区内,我们可以根据目标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税种,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税收优惠方式,来刺激经济的发展。
从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来看,直接对北部湾新区内重点鼓励的高科技企业进行税收减免,税率优惠或再投资退税,就可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广西政府应该对科技进步给予充分的关注,结合市场经济整体的发育程度,对现有地方的税收政策作进一步的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
(2)财政支出对重大开发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和建设。重大项目是地方经济的强有力的助推器,产业关联度大,对拉动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以汽车产业为例,就能够带动诸如交通、钢铁、能源、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然而,一个重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在前期需要数目庞大的资金作为其起动的催化剂。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往往力不从心,这时需要政府集中财力,对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和建设。
国家“十一五”《炼油工业中长期民展专项规划》和《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在我区沿海布局建设新的石化基地,这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石化产业的历史性大机遇。我区应该利用这一重大契机,在沿海建设1500—2000万吨炼油、300万吨液化天然气、西南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6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打造沿海石油工业基地。
当然这600亿元的投资需要国家给予部分的支持,但是大部分最终是要靠政府的投入。因此,政府首先就应在财政预算中,事先估计到这一部分的支出,然后,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广西区内的高等教育水平与我国的中东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需同比加大对区内高等院校的资金投入,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升产业竞争力,适应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要求。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可以直接政府拨款,建设高等院校的硬、软件设施,改善大学的学习条件;积极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对大学生实行贷款,并提供风险担保;建立专项资金,积极组织研究生的教育创新计划等。
四、总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在深化,“一轴两翼”战略构想已日趋成熟,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时不可待。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经济区招商引资的必要前提;北部湾区域形象的广告效应对金融资本的移动潜移默化;风险投资是解决高科技融资的一种可供借鉴的方式;有计划地,合理的财政倾斜政策有利于培育增长极(点),是本文的提出的若干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