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亲历者,感受真实的力量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20日,曾参与中央机关选址西柏坡的当事人潘开文同志离开了人世。惊闻这一消息,心头不禁泛起一丝别样的悲伤。第一次见到潘老是2006年11月为查证中央工委选址西柏坡之事拜访他,此后又因工作关系通过多次电话。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
  2006年11月,我和同事赴京为了解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的一些事情,拜访了西柏坡纪念馆的老朋友潘开文同志。潘开文,1914年生,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人,西柏坡时期任朱德总司令的机要秘书。初冬的北京,寒风习习,很是寒冷。我们按电话预约走进西城区某居民区时,远远看到一位身着蓝色对襟棉袄,下穿墨绿色棉裤的老人,正步履缓慢地独自踱步,并不时向门口张望。因不会相信93岁的老人会早早下楼等待,从他身旁走过十余米,又返回询问潘老单元号时,老人淡淡地说:“我就是潘开文哪。”一句带有江西口音的自我介绍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在西柏坡工作多年,潘开文的名字早已熟知,在我讲解生涯中曾经无数次讲解过,但以这样的方式见到潘老这位历经历史和岁月沧桑的老人让我感动不已。
  潘老把我们引上楼,把相伴一生的老伴阎笑文介绍给我们,并指着身边的二儿子潘旭说:“他就是她在西柏坡生的。”我不知道称为“旭”是否与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有关,但这位1931年参加革命,三次过草地,征战南北的老人以这样的方式把自己一家和西柏坡联系起来,让我颇为感动和惊喜。西柏坡,在他的记忆中是那样晴晰而亲切,我感觉这次访问一定会有新的独到的收获。
  谈到选址西柏坡,潘老慢慢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他说,中央工委决定留驻晋察冀后,到哪里安营扎寨经过认真考虑。因为工委好几千人,所找的地方要能放得下,供给要有保证,地理条件要合适,群众对党的感情也要高。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沿滹沱河村庄较多,村子大,距离近,且河两岸滩地肥美,物产丰富,曾被聂荣臻司令员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而且在地理条件上,向东出30公里便是华北大平原,交通便利,所以决定在平山、建屏县的郭苏、柏坡、洪子店一带选址。
  选中央机关驻地是一件大事。所以在考虑由谁去担当此项选址任务时,朱德提议由跟随自己多年的潘开文与晋察冀军区后勤管理处处长余光文前去勘察。潘老回忆说:“我自红军长征开始一直在朱老总身边工作,且一直在中央机关工作,对中央情况比较了解,心里对中央机关需要一个什么环境,客观上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很明白。余光文,对晋察冀一带地形非常熟悉,与当地政府也有联系,所以朱老总与聂荣臻提议让我们二人去。这时我建议让朱老总的卫士长齐明臣一同去,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曾在平山、建屏一带,对当地环境及群众情况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少奇同志与朱老总表示同意。”
  随后,潘开文、齐明臣和余光文三人奉命带上地图沿滹沱河骑马向上,边走边看,一直走到洪子店、东西黄泥,发现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尤其是洪子店是个集市,热闹繁华,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容易暴露。再折回来走到西柏坡时,天色已黑,就决定住一夜。因出发时朱老总叮嘱过不要打扰群众,所以那一晚他们露营住在外边。
  说到此处,潘老像是回到自己的年轻时代,动情地说:“那一天夜晚的星星很亮,我们吃过东西后在村边转悠,发现这个西柏坡村子外边有一片苇地,苇地外与滹沱河之间有一条大路,可通大车,我考慮到只要可通大车,汽车就可以通过,有利于与各根据地联系。而苇地里边与西柏坡村间还有一条路,不是本村人是很少走了,这样保密很好做。同时发现西柏坡村里许多房子被日本鬼子烧了,但根基很好,全是石头的,也很多,比较容易修复。”
  他们三个人一商量,看法一致,都认为西柏坡所在区非常适合。一是村子比较集中;二是交通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联系;三是安全问题有保障;四是居住条件不错,环境好。于是第二天将勘察情况绘成草图,返回到了行唐上碑,进行汇报。
  “记得是我一个人去向刘少奇、朱德汇报的,两位领导开始只是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等我把情况说明清楚以后,两位领导把五万分之一的建屏县地图(西柏坡当时属于建屏县,后归平山县)铺在地上,认真地看起来,一边看一边交谈,并频频点头。我一看领导的神情,心想这事办成了,觉得很高兴,后来果真朱德、刘少奇对此次考察任务表示了满意。之后朱德、刘少奇与晋察冀中央局领导进行探讨后,把建设任务交给了同行去的余光文,因他是晋察冀军区后勤部管理处处长。也就是说下一步的建房工作是由晋察冀中央局负责的,我、齐明臣则随朱老总、聂荣臻一同去了冀中安国,后来再回到西柏坡已是7月初了。”
  我完全沉浸在潘老认真而带有江西口音的讲述里,好像自己也回到了60年前的西柏坡,那个星星很亮的夜晚,依偎在密密的苇丛中,听着潺潺流淌的滹沱河水,五月的暖风吹拂着青青的麦香,心中充满了收获的希望……我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又工作于斯的西柏坡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使我萌生过赞美与歌颂的冲动。而今天,这冲动,在持续了我生命的几十年后再也压抑不住,我情不自禁地站起身,走到潘老面前,紧紧地拥抱住这位让西柏坡走进历史舞台的93岁老人。
  潘老见我如此动情,很是高兴。在我的请求下,潘老用颤抖的手郑重地在我的本子上写下“山高水长路亦长,风雨迎送到太行 ——潘开文”几个珍贵的字。这字包含着潘老太多的心声,从长征,到延安岁月,到西柏坡,直至进北京,是他戎马倥偬的一生。
  时间已过去近两个多小时了,我们起身告别,潘老执意要把我们送到楼下,送出家门。看着风中伫立的老人,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作者单位: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
  (责编/郭建民)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字字深入人心,句句切中要害,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上,此时距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刚好19天。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言行之间,行重于言。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向全党发出了转变作风、改进党风的召唤。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调研,一路上,没有封路鸣笛,没有迎送队列,没有横幅彩旗
期刊
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锐意改革,直击时弊,要求大力转变文风、会风。习近平总书记带头讲短话,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李克强副总理对官员照本宣科“零容忍”,在座谈会上打断念稿报告,要求言简意赅;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要求“少说客套话,能不读稿就不读稿”,并强调说:“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更是明确要求,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
期刊
贪官令人憎恨,可悲的是却屡屡有人步其后尘。有道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确,世上虽然没有后悔药,但贪官的可悲下场,却应当令人警醒。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动摇让我失去了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  忏悔人:李华  原任职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正厅级)  触犯罪名:受贿罪  判决结果:2011年8月30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中级法
期刊
今天,我当选为保定市人民政府市长。此时此刻,我最深刻的感受,一是深深的谢意,二是沉甸甸的责任。  三年前,我由秦皇岛来保定任职,一踏上保定这块土地,我就被她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所吸引。保定,京南屏障,冀中名城,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我热爱这片热土,我喜欢这座城市,我敬重这里的人民。能为保定人民做事,能为这里的百姓服务,是我一生的荣幸。  我出身于农家,生长于农村,因此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切的感受。我曾
期刊
舌尖上的浪费
期刊
1948年2月27日,刘少奇在总结土改整党经验时说:“平山县把土改与民主整党运动结合起来,公开党的支部,吸收非党群众参加,改变过去农村支部工作的神秘性,打破坏分子隔离党与群众联系的障碍,改善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创造了老解放区发动群众平分土地的经验。”平山经验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肯定。平山经验的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各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工作。  一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枣林沟召开政
期刊
“难以抉择(漫画)”
期刊
近年来,一些被查处的官员,从抽“天价烟”的周久耕到“表哥”杨达才,从“房叔”蔡彬到“不雅视频”主角雷政富……他们的腐败行为都是首先在网上被曝光,再被纪检监察部门锁定和处理的。由此可见,广大网民使“网络问责”成为了一种有效监督手段。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调,“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廉洁从政
期刊
领导人带头,中国新政的突出亮点  新华社2012年12月23日、24日连续发布介绍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的人物特稿,同时发布了他们的一批生活和工作照。新华社还将继续发布“中共高层新阵容”的人物特稿和照片。这一举动被普遍认为对增加中国政治的透明度有重要意义,甚至有人认为,此举是中国不断告别“宫廷政治”传统,向大众政治过渡的里程碑。  信息的高度发达无疑在把中国带入大众政治时代,领导人事实上每
期刊
如何用群众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把决策部署以及大政方针说得清楚、明白,使老百姓能心领神会,这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领导干部讲话通篇读稿,句句是文件语言、书面语言,官话、套话、抽象的话居多,而深入人心的普通话、明白话、有个性的话却很少。党政干部对此问题需要提高认识,加以克服。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以来的几次讲话,使人耳目一新,他的朴实的讲话风格为全党改进文风会风起到了表率作用,需要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