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中学体育课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肯定伴随跑、跳等,所以避免不了的是学生受到意外伤害,因此,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安全问题也是授课老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做到未雨绸缪,笔者通过平时的经验对体育课上安全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防范做简要叙述,希望能为中学体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安全教育;意义
体育课不仅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活动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培养祖国“四有新人”具有重大意义。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中学体育课程中活动的安排应恰到好处,并且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生强身健体,还会使学生的身体和心里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一、 体育课堂安全的意义
(一) 体育课的安全是保障文化课学习的基础
体育课是国家规定必须要上的,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科目,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体育课上发生安全问题,将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素质。学生只有健康身心才能很好地掌握文化知识。因此,在体育课上要注意体育安全的教育与防范。
(二) 体育课安全促进自身安全意识的防范奠定基础
由于体育课的特性,教师在教授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活动技巧的同时,还宣传体育活动的安全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脑海里深深地印下了安全意识。使得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了自我保护,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 影响体育课安全的原因
(一) 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不到位
中学体育课堂中,首先就是热身活动,一般在课前准备时都是慢跑或者是简单的热身操。师生对这一环重视度不够,他们只是简单地以为都是简单的动作,所以敷衍了事的做。老师虽然知道这项活动是为了防止运动损伤,但并未告知学生做这项活动的意义以及重要性,也没有强调本次课的安全教育,而且还与学生沟通不到位等方面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无法提高。当前很多体育教师觉得体育课的安全似乎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是过于自信,毕竟出现损伤的概率小。因此,首先教师要树立体育安全意识,其次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比如,每一堂课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就该设计到,并在课堂上力行落实。以上立定跳远课为例,教学活动中不应在讲解完理论要点后,直接安排学生进行立定跳远。应该先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并强调了安全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二) 专业技术掌握不到位
教师自身专业技术及体育教学技能没有过硬,在教学指导中,认知错误导致示范动作不正确,或者理论知识传授错误,学生以错误的认识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安全运动的危险系数降低,甚至发生教学安全事故。例如,跨栏、铅球、跳高等较为危险的体育活动,错误的教学指导,很会发生教学安全事故,会让学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在投掷铅球时,持球时手臂的动作,要求肘关节上抬且不高于肩,滑步和开始推球,两眼仍看前下方。要求握球时手指持球的方法,注重发展手指、手腕和力量,注意用力顺序。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正确的指导,轻则学生不能正确掌握要领,重则会引发肌肉拉伤等事故问题。
(三) 教师课堂管理不到位
在教学中,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的管理,往往给学生运动器材后,没有强调安全就放任学生自主练习,引发学生自作主张地尝试一些危险性运动,导致不必要的意外事故。教师课堂管理不到位,为体育课增加了各种安全隐患。例如,做引体向上时,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直到单杠触及或接近胸部。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重复再做。如果没有教师的合理指导安排或者强调安全与保护,学生很容易出现腰酸背疼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肌肉拉伤。
三、 体育课堂安全的防范
(一) 正确认识体育课堂安全
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始终放在首位,只有在做好安全与保护的基础上再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不仅仅在备课时将安全内容融入计划中,还要把安全意识融入内心中,并认真分析每堂课可能发生体育安全事故的各种情况,严格要求教学管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的安全问题教育,重点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在学生都正确地了解动作方法并做好保护与帮助后,再合理地练习。同时,教师应掌握学情,分析学情,对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适当安排体育活动。
(二) 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体育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掌握运动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务必认真教授安全知识。比如,体育室外课时,要求学生要穿宽松的衣服、舒适的运动鞋,身上不能装带尖锐、易碎、有毒等各种影响体育活动安全的物品。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三) 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活动
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时,重视学生安全的同时还要对于较为危险性的体育运动不禁止、不抛弃。一味地禁止将会是与真正的体育精神相背而行的。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因此,教学强调安全,但不排斥较为危险的运动,只要教师把安全与保护做到位,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是可以开展的。对于这类较为危险的运动,危险程度能否降低到最低,这就看教师的合理安排,针对危险程度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争取让每位学生学到知识,得到突破,身心愉快地增强体质。
(四) 注意教学设施安全与教学管理
体育课有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大多数体育课都在室外进行。因此,教师要注意室外体育课中危险性的教学内容,还要特别重视教学中的管理。比如,学生之间追逐打闹、器材破损、错误的方式挑战危险运动等各种安全问题。室外体育课对于场地有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教学危险性较大的体育内容时。上课之前还要关注体育器材的完好性及安全性,在确保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才让学生使用。
作者简介:
任小菊,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第九中學。
关键词:初中体育;安全教育;意义
体育课不仅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活动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培养祖国“四有新人”具有重大意义。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中学体育课程中活动的安排应恰到好处,并且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生强身健体,还会使学生的身体和心里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一、 体育课堂安全的意义
(一) 体育课的安全是保障文化课学习的基础
体育课是国家规定必须要上的,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科目,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体育课上发生安全问题,将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素质。学生只有健康身心才能很好地掌握文化知识。因此,在体育课上要注意体育安全的教育与防范。
(二) 体育课安全促进自身安全意识的防范奠定基础
由于体育课的特性,教师在教授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活动技巧的同时,还宣传体育活动的安全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脑海里深深地印下了安全意识。使得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了自我保护,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 影响体育课安全的原因
(一) 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不到位
中学体育课堂中,首先就是热身活动,一般在课前准备时都是慢跑或者是简单的热身操。师生对这一环重视度不够,他们只是简单地以为都是简单的动作,所以敷衍了事的做。老师虽然知道这项活动是为了防止运动损伤,但并未告知学生做这项活动的意义以及重要性,也没有强调本次课的安全教育,而且还与学生沟通不到位等方面导致学生的安全意识无法提高。当前很多体育教师觉得体育课的安全似乎没有那么重要或者是过于自信,毕竟出现损伤的概率小。因此,首先教师要树立体育安全意识,其次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比如,每一堂课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就该设计到,并在课堂上力行落实。以上立定跳远课为例,教学活动中不应在讲解完理论要点后,直接安排学生进行立定跳远。应该先组织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并强调了安全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二) 专业技术掌握不到位
教师自身专业技术及体育教学技能没有过硬,在教学指导中,认知错误导致示范动作不正确,或者理论知识传授错误,学生以错误的认识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安全运动的危险系数降低,甚至发生教学安全事故。例如,跨栏、铅球、跳高等较为危险的体育活动,错误的教学指导,很会发生教学安全事故,会让学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在投掷铅球时,持球时手臂的动作,要求肘关节上抬且不高于肩,滑步和开始推球,两眼仍看前下方。要求握球时手指持球的方法,注重发展手指、手腕和力量,注意用力顺序。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正确的指导,轻则学生不能正确掌握要领,重则会引发肌肉拉伤等事故问题。
(三) 教师课堂管理不到位
在教学中,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的管理,往往给学生运动器材后,没有强调安全就放任学生自主练习,引发学生自作主张地尝试一些危险性运动,导致不必要的意外事故。教师课堂管理不到位,为体育课增加了各种安全隐患。例如,做引体向上时,用背阔肌的收缩力量将身体往上拉起,直到单杠触及或接近胸部。静止一秒钟,使背阔肌彻底收缩。然后逐渐放松背阔肌,让身体徐徐下降,直到回复完全下垂,重复再做。如果没有教师的合理指导安排或者强调安全与保护,学生很容易出现腰酸背疼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肌肉拉伤。
三、 体育课堂安全的防范
(一) 正确认识体育课堂安全
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始终放在首位,只有在做好安全与保护的基础上再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不仅仅在备课时将安全内容融入计划中,还要把安全意识融入内心中,并认真分析每堂课可能发生体育安全事故的各种情况,严格要求教学管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的安全问题教育,重点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在学生都正确地了解动作方法并做好保护与帮助后,再合理地练习。同时,教师应掌握学情,分析学情,对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适当安排体育活动。
(二) 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体育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掌握运动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务必认真教授安全知识。比如,体育室外课时,要求学生要穿宽松的衣服、舒适的运动鞋,身上不能装带尖锐、易碎、有毒等各种影响体育活动安全的物品。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三) 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活动
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时,重视学生安全的同时还要对于较为危险性的体育运动不禁止、不抛弃。一味地禁止将会是与真正的体育精神相背而行的。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因此,教学强调安全,但不排斥较为危险的运动,只要教师把安全与保护做到位,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是可以开展的。对于这类较为危险的运动,危险程度能否降低到最低,这就看教师的合理安排,针对危险程度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争取让每位学生学到知识,得到突破,身心愉快地增强体质。
(四) 注意教学设施安全与教学管理
体育课有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大多数体育课都在室外进行。因此,教师要注意室外体育课中危险性的教学内容,还要特别重视教学中的管理。比如,学生之间追逐打闹、器材破损、错误的方式挑战危险运动等各种安全问题。室外体育课对于场地有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教学危险性较大的体育内容时。上课之前还要关注体育器材的完好性及安全性,在确保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才让学生使用。
作者简介:
任小菊,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