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正面评价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能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科学素养;好奇心;亲身经历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关于科学素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至少包括三个方面:①对所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②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③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现就几点做法作浅显的描述,恳请指正。
  一、呵护好奇心,让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
  好奇心,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好奇心表现在孩子的身上尤为突出,三岁的孩童,盐坛摸到酱罐,五岁的孩童,打破砂锅,刨根问底,这是存在无限可能的智慧源泉,是我们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天然基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反而逐渐减弱了。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如教学《油菜花开了》一课,油菜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植物,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发问,为引起学生的好奇,我特意从农村找来一大盆生长茂盛,黄花满枝的油菜,将它带进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见到一大盆油菜花,叽叽喳喳,疑问不断:老师,您带油菜花来干什么?油菜花内有什么?……在此氛围中,我没有批评学生的不守纪律,而是引导学生有序地发问,并鼓励学生“你的问题很独到,你的问题很有深度……”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呵护,求知欲得到升华,学生探究一朵油菜花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引领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让学生自己选择科学探究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通常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是一个人优良创造品质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只有让学生研究自己的问题,学生才会发挥出全部的主动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漫无边际,但经过老师的细心引导,学生会从繁杂的议论中筛选出可作自己探究的问题。例如:教学《动物的卵》一课。我收集蝴蝶、青蛙、鱼、鹌鹑、鸡等动物的卵,将它们提供给学生,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问题。“青蛙卵中的小黑点是什么?”“卵为什么颜色不同?”“卵的内部有什么”等。经过讨论,学生自己选择了“卵的内部有什么”作为自己探究的问题,再经过讨论,学生选择了“常见的、肉眼能见的,易实验操作”的鸡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鸡蛋的外形以及内部。让学生自己选择科学探究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主动性。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
  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猜想去设计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学生的助手作用,为学生的设计出谋划策,提供给学生一些可行的建议、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等等。如教学《面包发霉了》时,研究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水分、温度”这两个变量设计对比实验,设计出“第一组:干燥常温、潮湿常温,第二组:潮湿低温、潮湿高温”这样的实验方案,增强科学探究的目的性,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后面学生要经历一个星期的科学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观察、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教学《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一课,观察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面条,虽然气味腥臭难闻,学生却十分认真地、采用老师教给的科学观察知识进行观察、记录,这样的亲历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教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该单元以凤仙花为研究对象,历经播种、生长、开花、结果、收获过程。该单元教学需要大约半年的时间,主要阶段也有三、四个月,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让学生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观察、记录、整理、总结,将时间和空间延伸至课堂40分钟之外,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在广阔的天地里科学探究。
  在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注意分工合作,使学生自主愉快地进行探究活动。如在教学《简单电路》一课时,学生在探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我让学生自己商量1号学生做什么、2号学生做什么等,及时表扬分工合作好的实验小组,及时裁判分工不均所产生的争议,使学生明白团结合作能扬长避短,高效学习,争抢吵打只能增加内耗,一事无成的哲学道理。
  (四)让学生自己研讨、概括科学知识
  当学生获得了各种数据,有了较多事实信息后,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讨综合,科学处理各种信息,如教学《面包发霉了》一课时:我利用视频展台,将学生的实验记录展示出来,交流实验记录,总结概括出面包发霉需要潮湿、有温度的环境。
  值得说明的是,学生研讨的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在研讨时,教师要不动声色地处于“控制中心”,把研讨时间、方式、内容尽可能交给学生支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引导自我评价,促进科学素养形成
  科学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反映一个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还要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强大动力,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去,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的及时评价,营造师生之间的“心灵接触”,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想法真有创意!”“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请你帮一下老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更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我利用“小科学家×××科学探究评价表”,在每次科学课结束前,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全面的科学评价,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形成。
  学生的科学素养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正面评价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和造就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有用人才。
  附: 小科学家 科学探究评价表
  ■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利用Ag-AgCl电极和钠离子选择电极组成无液界电池的电势法,测定25℃时察尔汗盐湖首采用晶间卤水中石盐的平均活度和饱和度;应用Pitzer方程,计算卤水中石盐的平均活度和饱和度。结果表明,察尔汗首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新的
电渗析法对四川威远气田水进行脱盐和浓缩试验取得良好效果,脱盐淡水符号农业灌溉用水标准,浓缩液的组成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随着“九一八”歌声的重新唱响,最近这一段我们很容易深情关注黑土地,那个“满山遍野大豆高粱”的东北。然而作为一名时评报人,我关注的是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如今发展疲弱的现象。
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中说:“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途。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  对话作为一种原则,往往与民主、平等、包容、坦诚联系在一起;对话作为一种策略,往往同共同在场、主动介入、积极参与联系在一起,即指通过敞开、接纳、回应、碰撞、沟通、
从地质构造、水系、地层和岩性、地貌类型和道路交通几个方面,对青藏高原北缘库木 里盆地的遥感图象进行了初步解译,并据此进行了综合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应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二者的观点都是习作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恰恰是完全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如果语文教师能因校、因地
为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力度,今年,贵定县大力实施能人“带富工程”,将返乡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按规定享受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高新
8月2日上午,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分会场贵阳孔学堂,孔学堂书局挂牌、《孔学堂》杂志创刊仪式举行.当天,由孔学堂书局首批出版的17本图书和孔学堂杂志社创办的中
《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和有效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其次是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知到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独立能力的阅读者,课程标准的目标无疑是正确、科学、合理的。完全靠教师讲,是讲不出学生的能力来的,能力是要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