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体育课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重大责任,而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是学生身心成长的灵魂,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将其积极进行渗透。
  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舞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身体锻炼中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跳跃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长起跳的距离,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杆时从顶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时还可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不拘泥于动作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动,反复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当学生成功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话语,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
  四、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护公物观念教育
  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劳动观念、爱护公物观念相对薄弱。体育教学主要以操场为课堂,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场地器材准备工作,这是上好课的最基本的物质准备,也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培养劳动观念、爱护公物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让学生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通过号召学生自觉参加搬运器材,规划场地,洒水扫地,自己动手,亲身参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措施上要建立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方法上要经常开展评比、表扬,教给各种技能方法,使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
  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包括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
  一是重视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素质的培养。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二是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要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
  四是加强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大厦鳞次栉比。但大好景况只局限于城市,85%以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几近空白。本文以我国部分偏远农村学校作为研究的突破口,通过全面细致的考察工作,进行分析探究。  一、了解根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城市与农村两级分化严重,音乐教育理念误导  近年来,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却日趋严重。农村的孩子所处环境,所受社会、家庭方面熏陶比较匮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就相对
期刊
一、腰背力量在铁饼运动中的作用  腰背是人体的主宰部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联胸部和上肢,下联髋部与下肢。骶骨与胸骨之间有很多参与铁饼转体,体侧屈运动的大肌肉群,这些肌肉群的力量大小将直接影响铁饼投掷的远度。从所周知,影响成绩最重要,也是潜力最大的因素是出手速度,从斜抛公式:(0) S=V2sin2α/G可以看出S与初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在技术中要加大出手初速,则取决于运动员能否具备强大的腰背力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活泼好动的幼儿,一般都喜欢有趣的事物,喜欢丰富多彩的游戏,这也就决定了户外体育活动应该以游戏为主要手段,打造新颖有趣的游戏来促使幼儿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户外体育游戏是将跑、跳、钻爬、平衡、投掷等动作以情节与竞技的因素加以展现的活动,是综合了运动、游戏、
期刊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
期刊
庄子说“始生之物,其形必丑”任何东西的形成必须经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修剪、不断的完善才能成型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疑探”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从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和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改变了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始终是思考者、实践者、评价者、体验者,从而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期刊
课前准备是前提,教学目标是关键,培养学生兴趣是基础,分层教学是方法与手段,评价方法多元化等等,教学过程中这些能力的体现才能打造体育教学高效课堂。  一、课前准备  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解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该针你所教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教材分析,研究吃透,准确把握此运动项目重难点,准确的把握每次课的重难点。要做到教材分析和本课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将教学目标合理
期刊
一、规则的有序遵守  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对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让孩子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协调发展,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1.标志的设置  标志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使用是可行的。幼儿入园后,已开始接触各类标志,如认识自己生活用品的标志;认识自己所在小组的标志;认识行
期刊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2003年10月)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非遗保护与研究热。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包孕着人的审美理想和美感意识,展现着人的生命创造与人性自由,是必不可少的美育资源之一。本文以门头沟斋堂地区地方戏“山棒子”为例,探索其美育价值以及校园参与传承的可行性。唤醒学生传承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意识及责任心,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一、从
期刊
11月是学校的学术节,我们围绕课程的整合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上午研究。那么,究竟什么是课程整合?又该如何进行课程整合?课程整合究竟对小学的教育有什么意义?我们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随着学术节的开幕,我开始从茫然到渐渐深入地研究这些问题了。  一、综合课程的概念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这篇文章中说到,有学者认为,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有一种课程设计
期刊
翻转课堂无疑是当下最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我也在大家的学习、研讨的浪潮下,开始了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学习和思考。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程”的简称,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含活动、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当然,微课不是黑板搬家,而是要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微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