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优秀的体育教育教学案例一定是“悦己悦人”的。所谓的“悦己”是写作者把自己想表达、能表达的都写出来,并试图借此表达传递出对教育的见解,大有“我手写我心”之酣畅淋漓。所谓的“悦人”,是专业人之间的对话,彼此情感联结的诉求是身份与观念的认同。不苛求文字的跌宕起伏,只要收获了其背后的教学原理、教育理性及教育情感就有了幸会的喜悦。其中第二部分案例描述是教育生活中真实场域的再现,也被称为案例叙事。这部分的内容与写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一般认为是最好写的,也是文章中最能引起阅读兴趣的部分。其实不然,很多叙事只能“悦己”不能“悦人”。
一、共性问题:文不达意的苦涩
写作者在教育生活中所经历的细枝末节,看似手到擒来,但很多时候却举笔维艰,因为案例叙事中的选材、立意、逻辑关系颇受考验,稍有偏差就会饱尝文不达意的苦涩,其中滋味难以言表。
1.选材不新。写作者面对教育教学与生活中发生过的很多事情,总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与论文相比,案例叙事个性鲜明,它不该因为细小、琐碎而变得平凡。成功的喜悦固然值得分享,失败的经验教训也是警示,在这些熟悉的素材面前,写作者如果具有“找茬游戏”的眼力,读者就能体会到相同之处的细微不同,那精彩自不可言。
2.立意不准。要知道一段平常的文字能被读者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背后所传达的思想、意境,这其实是案例描述之魂,透过各种表象,探知教育教学规律。当下教育中,违背教育规律及常识的事件仍有存在,而当写作者教育理念缺失、认知错位、内容失当、观念陈旧、视野逼仄、方法悖论时,就如导航中程序混乱的GPS,方向错了,再好的文字表述也只能当作反面教材让读者留有深思了。
3.逻辑不当。案例描述时,写作者下笔时最苦难的境遇是思维能力的匮乏,逻辑关系不当。常常是事在眼前说不清楚,话到嘴边写不出来。好不容易憋出来的文字,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缺乏层次与逻辑,即使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但写作者自己读起来都十分晦涩,写着写着就成了“烂尾工程”,着实无趣。其实,案例叙事描述,就像写记叙文一样,开头要简洁明了、快速切题,过程翔实、细节突出,结尾紧扣立意、点题精练。而很多写作者本意是想将案例说清楚,却会用无关紧要的内容占用太多笔墨,反而使案例主题不能被凸显,让读者觉得拖沓累赘。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案例描述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优秀的案例描述都瞄准了课程、课堂与师生,都关注着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生活,在看似相同的、重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些记忆深刻的、引发思考的、触及灵感的瞬间或过程,其间的独到之处值得回味。在案例写作时,根据内容不同把它们分为教育案例和教学案例。
二、教育案例描述:教育事件和人的“纠缠”
教育案例描述就是合情合理地表达教育生活中真实的事件。案例描述中突出人和事件,关注人物性格及事件的结果,可以是抓住某一细节描写,由点及面;也可以是一个事件,从起因到结果较为全面地再现。
1.细写小事,小中见大。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过程看似简单重复,而教育案例描述的精彩就在于发现司空见惯背后的不寻常。写作者捕捉到的不经意中的小事件、小意外、小收获,成就了教育的智慧传递与分享。如,“……乐乐突然跑到我面前,抓起我胸前的口哨就往自己嘴里塞,我着实吓了一跳,急忙将口哨抢了回来,可他还是眼睁睁地盯着口哨,有着忍不住想要吹口哨的冲动。我就问他:‘是不是喜欢这个口哨?’他摇了摇头。我又问:‘那你是喜欢听它发出的声音吗?’他笑着点了点头。”(摘自:上海闫文《抓住每一个能够帮助学生的瞬间——以一名自闭症学生的转变为例》)
2.结构巧妙,文笔流畅。一般教育案例叙事要尽可能少些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开头简洁精彩,文章结尾精练且点题有力,笔墨要着重于丰富案例过程,重要的细节要渲染,无关紧要的内容要简单陈述。为了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还可以在结构上采用倒叙设疑,注重描绘外部的动态,细化场景陈述,让读者见象起意。如,“我向他走去,突然发现他眼含泪水,神情黯然,似有万番委屈。看到这,我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试图想安慰他一番,可这名男生却故意掉转头走到另一边去了。望着他那疲惫不堪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心里不禁充满疑惑:‘难道……难道我做错了吗?’”(摘自:江苏许岩石《再给教师一次机会,教师会做得更好》)
3.人物丰满,形象逼真。教育案例叙事,人物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表情与动作最能刺激视觉,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动作的刻画,可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用文字具象,贴近人物的内心;用对话绘声,突出人物之间关系,塑造人物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对话不宜过多,精简到全文最凝练处,减少读者阅读的疲惫感。如,“……小明站在我面前,满脸通红,眼睛瞪着我,一脸的怒气,似乎就要和我打起来了。此时我看着孩子这样,心里也特别生气。心想他自己做错了却还如此生气,为什么呢?我冷静下来想問个清楚,可是他就是不开口。我又说:‘你想做什么呢?告诉教师。’他还是不愿意开口,继续握着拳头,像是随时要向我发起‘进攻’似的。”(摘自:广东宋华娟《爱的教育——一次处理偶发事件引起的思考》)
4.主题鲜明,突出典型。教育案例描述的最终目的是要透过事件表达教育理性、教育情怀、教育智慧。而同一件事,因写作者叙述角度、详略安排及情感倾向的不同都会表达出不同的观念。体育教育教学中,鲜明立场的前提是尊重常识,敬畏规则,顺应人性的需要,这样案例描述才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与呼应。如,“……就这样,六年级的篮球比赛诞生了一匹最强悍的‘黑马’,他们由不被任何班级看得起的鱼腩球队到最终获得了年级比赛的亚军!获得亚军的那一刻,孩子们大多都落泪了,不知是谁指挥的,全班同学对着我大声喊:‘教师!我们爱上篮球了!’”(摘自:北京刘斌 张可《最强“黑马”诞生记》)
三、教学案例描述:教学过程与细节的“生成”
相较于教育案例描述,教学案例的叙事场景相对单一,指的是来自课堂教学中的各类事件。写作者以自身或他人的课堂经历为素材,描述特定环境下的教育行为、状态,文字所承载的是教学发展方向、教师教学机智,指向的是其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 教学案例的描述在选材、立意、结构上与教育叙事大同小异,但写作中对人物的性格不做太多关注。教学叙事中,每个写作者都应该是一个有慧眼的摄影师,善于把控、经营自己的镜头,给读者以具体形象的画面。
1.教学过程写全。凸显全貌,娓娓道来。在教学案例描述中采用白描写作方法介绍事件的起因、过程及结果,过程清晰,主题突出,读者读起来简单明了。如:授课内容是水平一《立定跳远》,教学过程按照授课教师的安排有序进行。后面体能练习环节,学生分组竞赛部分,一名学生在跳跃障碍物时用力过猛,双脚踩到小栏架,倒在了水泥篮球场上。授课教师立刻停下来,经过简单固定处理,和班主任一起带着该生到县医院治疗,途中主动联系家长。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该生痊愈,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摘自:安徽周新《一次本该避免的教学事故》)
2.教学预设写精。遵循规律,方法得当。无论是技能教学还是知识传授,都必须遵循认知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写作者在描述与众不同的教学智慧与应对策略时,着重针对问题应对和教学过程进行描述,读者对其设计意图及精彩之处就能一目了然。如,情景再现三:在学生学会立定跳远后,我安排了一项跳跃比赛,通过三组练习让学生在竞赛中发展跳跃的关键能力。练习一:学生8人1组,将两张垫子折叠后叠放在一起,每组垫子之间间隔1.8m左右,连续跳过4组,依次完成。练习目的:收腹提膝。练习二:……通过比赛,学生立定跳远的姿势更正确、动作质量更高、跳得更远了。(摘自:浙江朱陈华顾琴锋《依托核心体能发展关键能力——立定跳远教学案例分析》)
3.教学片段写活。突出生成,以人为本。好的课堂有科学的预设,更有精彩的生成。突发性生成有可能会成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可能是教育的新契机。写作者不需过度关注前因后果,应抓住生成瞬间,写细、写活,写出背后想要表达的智慧。如,随着垫球展示的进行,其他组同学共同为其呐喊加油,突然抛球者将球抛得过低,垫球同学飞快上前,单膝跪在地上,将球垫起后由于重心过低,摔倒在地,后面同学见状迅速上前将其扶起,并准备垫球,结果由于动作不到位、击球部位不对导致球被垫飞,展示结束。由于自己的失误,眼泪迅速打湿了眼眶,小组其他同学都上去安慰道:‘咱们已经很努力了,况且你是因为帮助别人才失误的……’”(摘自:吉林王庆然《利用小组合作练习,健全学生人格》)
4.教学细节写细。特写过程,放大精彩。教学中所有的精彩都会汇集为学生的状态及收获。通过细节的渲染,用动作、声音、表情描绘教室场景,读者瞬间就有了现场感和代入感。如:当同学们看到我将这些道具拿进教室的时候,都感到非常兴奋和好奇,孩子们疯狂地尖叫,因为有些同学在电视上见过类似的器材,却没有见过真实的、如此之近地接触过这些体育器材。(摘自:河南赵康 陈保《“无冰无雪”的一节冰雪教学体育课》)
归根结底,案例描述写作没有固定模式,它不在于搭建了一个什么样的框架,而在于写作者对将要表述的思维过程是否了然于心。由于能力有限,就写到这儿,关于体育教育教学案例描述的写作已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但从阅读者的角度似乎还意犹未尽,想多赘述几句。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刘祥曾说过:一个人的教育理性,40%来自于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与专业思考,60%来自于专业写作。只有动手写时,才能发现思维能力的欠缺,才会更加认真地阅读、思考和实践。说实在的,写作者把平时工作中的琐事当作下水文,写写流水账无可厚非,而作为体育教育人的写作,离开了“体育教育”特有的属性,对于阅读者显然是有缺憾的。本文中所列举的生动、鲜活、有理性的案例描述,均选自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
“我手写我心”,悦人悦己,来自阅读、思考和实践。致敬,我们都是体育人!
参考文献:
[1]毕飞宇.小说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2]蔡淇华.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3]刘祥.改变,从写作开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胡庆芳.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一、共性问题:文不达意的苦涩
写作者在教育生活中所经历的细枝末节,看似手到擒来,但很多时候却举笔维艰,因为案例叙事中的选材、立意、逻辑关系颇受考验,稍有偏差就会饱尝文不达意的苦涩,其中滋味难以言表。
1.选材不新。写作者面对教育教学与生活中发生过的很多事情,总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与论文相比,案例叙事个性鲜明,它不该因为细小、琐碎而变得平凡。成功的喜悦固然值得分享,失败的经验教训也是警示,在这些熟悉的素材面前,写作者如果具有“找茬游戏”的眼力,读者就能体会到相同之处的细微不同,那精彩自不可言。
2.立意不准。要知道一段平常的文字能被读者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背后所传达的思想、意境,这其实是案例描述之魂,透过各种表象,探知教育教学规律。当下教育中,违背教育规律及常识的事件仍有存在,而当写作者教育理念缺失、认知错位、内容失当、观念陈旧、视野逼仄、方法悖论时,就如导航中程序混乱的GPS,方向错了,再好的文字表述也只能当作反面教材让读者留有深思了。
3.逻辑不当。案例描述时,写作者下笔时最苦难的境遇是思维能力的匮乏,逻辑关系不当。常常是事在眼前说不清楚,话到嘴边写不出来。好不容易憋出来的文字,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缺乏层次与逻辑,即使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但写作者自己读起来都十分晦涩,写着写着就成了“烂尾工程”,着实无趣。其实,案例叙事描述,就像写记叙文一样,开头要简洁明了、快速切题,过程翔实、细节突出,结尾紧扣立意、点题精练。而很多写作者本意是想将案例说清楚,却会用无关紧要的内容占用太多笔墨,反而使案例主题不能被凸显,让读者觉得拖沓累赘。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案例描述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优秀的案例描述都瞄准了课程、课堂与师生,都关注着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生活,在看似相同的、重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些记忆深刻的、引发思考的、触及灵感的瞬间或过程,其间的独到之处值得回味。在案例写作时,根据内容不同把它们分为教育案例和教学案例。
二、教育案例描述:教育事件和人的“纠缠”
教育案例描述就是合情合理地表达教育生活中真实的事件。案例描述中突出人和事件,关注人物性格及事件的结果,可以是抓住某一细节描写,由点及面;也可以是一个事件,从起因到结果较为全面地再现。
1.细写小事,小中见大。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过程看似简单重复,而教育案例描述的精彩就在于发现司空见惯背后的不寻常。写作者捕捉到的不经意中的小事件、小意外、小收获,成就了教育的智慧传递与分享。如,“……乐乐突然跑到我面前,抓起我胸前的口哨就往自己嘴里塞,我着实吓了一跳,急忙将口哨抢了回来,可他还是眼睁睁地盯着口哨,有着忍不住想要吹口哨的冲动。我就问他:‘是不是喜欢这个口哨?’他摇了摇头。我又问:‘那你是喜欢听它发出的声音吗?’他笑着点了点头。”(摘自:上海闫文《抓住每一个能够帮助学生的瞬间——以一名自闭症学生的转变为例》)
2.结构巧妙,文笔流畅。一般教育案例叙事要尽可能少些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开头简洁精彩,文章结尾精练且点题有力,笔墨要着重于丰富案例过程,重要的细节要渲染,无关紧要的内容要简单陈述。为了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还可以在结构上采用倒叙设疑,注重描绘外部的动态,细化场景陈述,让读者见象起意。如,“我向他走去,突然发现他眼含泪水,神情黯然,似有万番委屈。看到这,我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试图想安慰他一番,可这名男生却故意掉转头走到另一边去了。望着他那疲惫不堪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心里不禁充满疑惑:‘难道……难道我做错了吗?’”(摘自:江苏许岩石《再给教师一次机会,教师会做得更好》)
3.人物丰满,形象逼真。教育案例叙事,人物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表情与动作最能刺激视觉,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动作的刻画,可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用文字具象,贴近人物的内心;用对话绘声,突出人物之间关系,塑造人物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对话不宜过多,精简到全文最凝练处,减少读者阅读的疲惫感。如,“……小明站在我面前,满脸通红,眼睛瞪着我,一脸的怒气,似乎就要和我打起来了。此时我看着孩子这样,心里也特别生气。心想他自己做错了却还如此生气,为什么呢?我冷静下来想問个清楚,可是他就是不开口。我又说:‘你想做什么呢?告诉教师。’他还是不愿意开口,继续握着拳头,像是随时要向我发起‘进攻’似的。”(摘自:广东宋华娟《爱的教育——一次处理偶发事件引起的思考》)
4.主题鲜明,突出典型。教育案例描述的最终目的是要透过事件表达教育理性、教育情怀、教育智慧。而同一件事,因写作者叙述角度、详略安排及情感倾向的不同都会表达出不同的观念。体育教育教学中,鲜明立场的前提是尊重常识,敬畏规则,顺应人性的需要,这样案例描述才能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与呼应。如,“……就这样,六年级的篮球比赛诞生了一匹最强悍的‘黑马’,他们由不被任何班级看得起的鱼腩球队到最终获得了年级比赛的亚军!获得亚军的那一刻,孩子们大多都落泪了,不知是谁指挥的,全班同学对着我大声喊:‘教师!我们爱上篮球了!’”(摘自:北京刘斌 张可《最强“黑马”诞生记》)
三、教学案例描述:教学过程与细节的“生成”
相较于教育案例描述,教学案例的叙事场景相对单一,指的是来自课堂教学中的各类事件。写作者以自身或他人的课堂经历为素材,描述特定环境下的教育行为、状态,文字所承载的是教学发展方向、教师教学机智,指向的是其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 教学案例的描述在选材、立意、结构上与教育叙事大同小异,但写作中对人物的性格不做太多关注。教学叙事中,每个写作者都应该是一个有慧眼的摄影师,善于把控、经营自己的镜头,给读者以具体形象的画面。
1.教学过程写全。凸显全貌,娓娓道来。在教学案例描述中采用白描写作方法介绍事件的起因、过程及结果,过程清晰,主题突出,读者读起来简单明了。如:授课内容是水平一《立定跳远》,教学过程按照授课教师的安排有序进行。后面体能练习环节,学生分组竞赛部分,一名学生在跳跃障碍物时用力过猛,双脚踩到小栏架,倒在了水泥篮球场上。授课教师立刻停下来,经过简单固定处理,和班主任一起带着该生到县医院治疗,途中主动联系家长。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该生痊愈,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摘自:安徽周新《一次本该避免的教学事故》)
2.教学预设写精。遵循规律,方法得当。无论是技能教学还是知识传授,都必须遵循认知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写作者在描述与众不同的教学智慧与应对策略时,着重针对问题应对和教学过程进行描述,读者对其设计意图及精彩之处就能一目了然。如,情景再现三:在学生学会立定跳远后,我安排了一项跳跃比赛,通过三组练习让学生在竞赛中发展跳跃的关键能力。练习一:学生8人1组,将两张垫子折叠后叠放在一起,每组垫子之间间隔1.8m左右,连续跳过4组,依次完成。练习目的:收腹提膝。练习二:……通过比赛,学生立定跳远的姿势更正确、动作质量更高、跳得更远了。(摘自:浙江朱陈华顾琴锋《依托核心体能发展关键能力——立定跳远教学案例分析》)
3.教学片段写活。突出生成,以人为本。好的课堂有科学的预设,更有精彩的生成。突发性生成有可能会成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可能是教育的新契机。写作者不需过度关注前因后果,应抓住生成瞬间,写细、写活,写出背后想要表达的智慧。如,随着垫球展示的进行,其他组同学共同为其呐喊加油,突然抛球者将球抛得过低,垫球同学飞快上前,单膝跪在地上,将球垫起后由于重心过低,摔倒在地,后面同学见状迅速上前将其扶起,并准备垫球,结果由于动作不到位、击球部位不对导致球被垫飞,展示结束。由于自己的失误,眼泪迅速打湿了眼眶,小组其他同学都上去安慰道:‘咱们已经很努力了,况且你是因为帮助别人才失误的……’”(摘自:吉林王庆然《利用小组合作练习,健全学生人格》)
4.教学细节写细。特写过程,放大精彩。教学中所有的精彩都会汇集为学生的状态及收获。通过细节的渲染,用动作、声音、表情描绘教室场景,读者瞬间就有了现场感和代入感。如:当同学们看到我将这些道具拿进教室的时候,都感到非常兴奋和好奇,孩子们疯狂地尖叫,因为有些同学在电视上见过类似的器材,却没有见过真实的、如此之近地接触过这些体育器材。(摘自:河南赵康 陈保《“无冰无雪”的一节冰雪教学体育课》)
归根结底,案例描述写作没有固定模式,它不在于搭建了一个什么样的框架,而在于写作者对将要表述的思维过程是否了然于心。由于能力有限,就写到这儿,关于体育教育教学案例描述的写作已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但从阅读者的角度似乎还意犹未尽,想多赘述几句。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刘祥曾说过:一个人的教育理性,40%来自于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与专业思考,60%来自于专业写作。只有动手写时,才能发现思维能力的欠缺,才会更加认真地阅读、思考和实践。说实在的,写作者把平时工作中的琐事当作下水文,写写流水账无可厚非,而作为体育教育人的写作,离开了“体育教育”特有的属性,对于阅读者显然是有缺憾的。本文中所列举的生动、鲜活、有理性的案例描述,均选自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
“我手写我心”,悦人悦己,来自阅读、思考和实践。致敬,我们都是体育人!
参考文献:
[1]毕飞宇.小说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2]蔡淇华.写作吧!你值得被看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3]刘祥.改变,从写作开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胡庆芳.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