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卖文学之祖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敦煌遗书中存有两首关于店铺叫卖口号的文书,可以称之为“市声叫卖文学之祖”。这两首店铺叫卖口号反映了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物资、市场及商品贸易情况,对研究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商业、手工业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这两首店铺叫卖口号也丰富了我国唐宋时期的文学样式,对研究唐宋文学史有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敦煌遗书;叫卖文学;《市声吟叫口号》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6—0024—03
  一
  西周初,成王制定职官之令说:“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尚书·周官》)孔安国解释所谓“四民”,是指“士、农、工、商”。商人地位被排在“四民”之末。春秋时代,齐相管仲进一步制定管理四民“勿使杂处”之法,曰:“处商,就市井。”连商人的居住地点都加以限制规定。稍后,孔子把人群分为“君子”、“小人”两类,倡言“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商人被视为“谋食”、“趣利”的“小人”。西汉初,刘邦得天下,进一步对商人实行歧视、压抑政策,《史记·平准书》记载:“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困辱之。”形成了“法律贱商人”的格局。汉文帝时,中大夫晁错上奏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指斥商人不耕不织,却赚大钱,吃的香,穿的光,甚至提到政治高度予以上纲上线,说他们上络王侯,下坑农人,蠹害国家,无益社会。对商贾的偏见,由歧视几乎升级到敌视。士大夫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商人,一味指责商人的种种不是,看不到他们在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事实上,在物资交流环节中,商人承担着互通有无的社会重任。
  二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儒者” 自命清高,不屑言商言利,不正眼看待商人,不愿意描写商业活动,更不欲渲染市廛之事。所以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以积极态度正面反映货卖活动的资料极为罕见。笔者从敦煌遗书P.3644号《学童杂抄》中意外发现两首唐五代时期“渲染市廛之事”的店铺叫卖韵语(见图1),为之拟名曰《市声吟叫口号二首》。今予校录、标点、阐释于下:
  其一曰:
  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交关市易任平章,卖(买①)物之人但且坐。
  “某乙”也可以写为“某甲”,即现代话“某某”;“铺上”即店铺里;“新铺货”即刚刚上市的新货;“交关”本指官营对外贸易中的出入口批量交易,此当指由官府授权、私人经办的出入口贸易;“市易”指国内市场的买卖交易;“平章”即商量,指讨价还价。本篇显然是货店经营者的招徕口号,宣传本店有新到货品,招引顾客前来购买,价格可以商量,机会不可错过。“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亦犹唐人李涉《春山三羯来》诗所谓:“都市广长开大铺,疾来求者无相误。”②其殷勤招揽之状,可感可亲,让人“偶从店前过,不得不留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乙铺上新铺货”一句。 “某乙”是个无定代词,它有点像数学中的“x”,不同经营范围的商店或不同名号的店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套用,只需转换成特指性实词即可,例如转换成张家铺、李家铺、兴隆铺、广惠铺,或绸缎铺、衣帽铺、金银铺、香药铺、果品铺、星货铺(即杂货铺)之类皆可,按照今时习惯,可以转写成“××铺上新铺货”。
  敦煌文献反映,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商业、手工业兴旺,店铺林立。诸如行商、坐贾、举贷、质典、牙郎、牙婆、金银匠、铁匠、木匠、泥匠、塑匠、画匠、革鞍匠、皮韦匠、缝鞋匠、缝衣匠、擀毡匠、烧陶匠、制瓦匠、医生、乐人、经生(抄经出售者)、脚夫、磑店、油坊、磨店、酒店、食店应有尽有。王梵志诗“行行皆有铺,铺里有新货”,可以用来形容敦煌店铺林立,商业、手工业发达的情况。
  这种可供各个店铺套用的宣传品,如今并不少见,但谁能料到唐五代时期敦煌已有流传。
  其二曰:
  某乙铺上且有:桔皮胡桃瓤,栀子高良姜,陆路诃黎勒,大腹及槟榔。亦有莳萝荜拨,芜荑大黄,油麻椒祘(蒜),河藕弗(佛)香。甜干枣,醋齿石榴,绢帽子,罗幞头,白矾,皂矾,紫草苏芳。粆糖吃时牙齿美,饧糖咬(嚼)时舌头甜。市上买取新□袄,街头易得紫绫衫。阔口裤,崭新鞋,大跨腰带拾叁事。
  这是又一首同样具有格式化或样本程式的店铺叫卖口号。所言桔皮、胡桃瓤(核桃仁)、栀子、高良姜(简称良姜)、陆路(即陆路通)、诃黎勒(即诃子)、大腹(即大腹皮,为槟榔的外壳)、槟榔、莳萝(即小茴香)、荜拨、芜荑、大黄、油麻、椒(胡椒)、祘(大蒜)、河藕(莲藕)、佛香(供奉神佛、亡灵及焚化所用的香)、白矾、皂矾、紫草、苏芳(即紫苏,此物气味芳香,故称苏芳。医家以为,其芳香之气可以宣通郁气)、粆糖(即沙糖)、饧糖(俗称“糖醯”)、干枣、石榴等,多属药材。其中桔皮、高良姜、莳萝、荜拨、油麻、胡椒、大蒜、粆糖、饧糖等又是常用的调味品;胡桃瓤、河藕、粆糖、饧糖、干枣、石榴等亦可常食。此外,又有绢帽子、罗幞头、新□袄、紫绫衫、阔口裤、崭新鞋及大跨腰带等服用佩带之物。这些货品,有的出自本地,如胡桃、油麻、大蒜、干枣、粆糖、饧糖;有的来自中原,如芜荑、大黄、河藕、佛香、白矾、皂矾等;有的来自龟兹、于阗,如石榴、莳萝,唐代敦煌尚未种植;有的来自江南或岭南,如桔皮、栀子、陆路通、高良姜;有的来自中亚、南亚,如诃黎勒、荜拨;有的来自南洋,如大腹、槟榔。这就是说,既有本地土产,又有内地和新疆及岭南产品,还有远从波斯、印度、南洋等外国进口的舶来洋货;既有疗病药、调味品,又有时鲜干果、衣帽服饰,吃的、用的、穿的、戴的,一应俱全。透露出敦煌物资丰富、市场繁荣、贸易发达的盛况。
  上面两首《市声吟叫口号》,在我国唐宋文学史资料库中竟找不到可与之比肩的同类作品。敦煌保存下来的这篇作品,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市声叫卖文学之祖,为我国唐宋文学史添加了一个新的文学样式和文学品种,具有独特的价值。   三
  市肆叫卖,传说殷商时代已有之。屈原《天问》:“师望在肆昌何志,鼓刀扬声后何喜?”东汉王逸注:“‘师望’,谓太公也;‘昌’,文王名也。言太公在市肆而屠,文王何以志知之也?‘后’,谓文王也。言吕望鼓刀在列肆,文王亲往问之。吕望对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国。’文王喜,载与俱归也。”这里记载了殷纣王时,吕望以屠宰为业,在市上高声叫卖。这类市上高声叫卖的事,后来一定愈多,可惜五代以前除了敦煌文献这两首《市声吟叫口号》之外,其他各地都未能保存下来。
  北宋首都汴京,商业空前发达,各地除了各种店铺之外,也有不少流动售卖的“货郎”。他们或背负包袱,或肩挑货担,或手推货车,巡街串巷,售卖日用小商品。为了吸引身居宅院的少妇、少爷、小姐、儿童,货郎们有的敲打着铜锣,有的摇动着“串鼓儿”,用动听的曲调,高声喊唱着所卖物品,招徕买主。《水浒传》第74回有一段文字记浪子燕青请求扮作货郎前往山东泰安州打擂。文云:
  次日,宋江置酒与燕青送行。众人看燕青时,打扮得村村朴朴,将一身花绣,把衲袄包得不见,腰里插着一把串鼓儿,挑着一条高肩杂货担子。诸人看了都笑。宋江道:“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燕青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与山东人不差分毫来去,众人又笑。
  这里所说的“货郎转调歌”、“货郎太平歌”的歌词及曲谱虽未能留存下来,但可知货郎们确有自己的叫卖歌曲。清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收有一首《货郎儿》,云:
  货郎儿,背着柜子绕街串,鼓儿摇得欢。
  生意虽小,件件都全。听我声喊。
  喊成一声:杂色带子花红线,博山琉璃盏;
  还有那,桃花宫粉胭脂片,软翠花冠;
  红绿梭布,杭州绒纂,玛瑙小耳圈;
  有的是,木梳墨篦,火朝扭扣,玉容香皂擦粉面,头绳似血鲜;
  新添的白铜顶指,上鞋锥子,广条京针,时样高低梅花瓣,并州柳叶剪。
  这首清代货郎歌,与前举唐五代敦煌《市声吟叫口号》之第二首何其相似,然而亦有不同。不同的是,唐五代敦煌《市声吟叫口号》是店铺招徕叫卖之词,而清代《货郎儿》则是走街串巷的货郎招徕叫卖之词。店铺招徕叫卖之词,只在自家店铺门前喊唱;货郎招徕叫卖之词,则走街串巷,边走边唱。显然有坐商、游贩之别。
  宋代曲艺艺人模仿市肆各种叫卖之声,制为曲艺,名曰“叫声”。③《都城纪胜》对这种“叫声”伎艺曾有简略的描述:
  叫声,自京师(指北宋汴京)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若加以嘌唱为引子,次用四句就入者,谓之“下影带”;无“影带”者名“散叫”;若不上鼓面、只敲盏者,谓之“打拍”。④
  另据《事物纪原》载,“叫声”又有“叫紫苏丸”、“叫果子”、“十叫子”、“吟叫”诸异名。⑤此伎久已失传,后世从宋人的记述中只能对它进行一些揣摩,终也难得其详。今人见《梦梁录》有“学像声叫声”之语,于是以为类似相声演员模拟货郎吆喝叫卖进行表演的曲艺段子。但那种相声段子一无“宫调”、“歌吟”,二不敲打鼓板、盏碟伴奏,因知这种比附,难称允当。
  今得敦煌出土的两首市声吟叫韵语,使北宋“瓦舍伎艺”之一的“叫声”不仅从此找到了上源,而且这种失传已久、难以捉摸的曲艺形式也突然变得可以捉摸了。根据《都城纪胜》的描写提示,可作如下推测:
  第一,“嘌唱为引子”,即开始时,吆喝一句长声高调的引子(“嘌唱”即高声喊唱),用以吸引行人的注意。
  第二,“次用四句就入”,意谓接着有四句歌唱,进入表演(谓之“下影带”)。宋人未记录“四句”的形式内容如何,幸好有敦煌《市声吟叫口号》之第一首,“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交关市易任平章,买物之人但且坐。”提供了“四句”的样板。这四句就是所谓的“下影带”。
  第三,“无‘影带’者名‘散叫’”,“无‘影带’者”,似乎是指不再使用“四句”嘌唱,迳用四句以上乃至多句而句式又不甚整齐的唱词进行接唱。这就应是敦煌《市声吟叫口号》之第二首“某乙铺上且有:桔皮胡桃瓤,栀子高良姜,陆路诃黎勒,大腹及槟榔……”云云。这后一首唱词共22句,却7次换韵。根据“杂合宫商”的提示,似乎意味着7个支曲分别采用不同的宫调,与后来元杂剧用同一宫调统摄诸子曲的章法颇有不同。
  第四,“若不上鼓面、只敲盏者,谓之‘打拍’”,意谓在歌唱表演中,常有敲打锣鼓以充伴奏,即所谓“上鼓面”。假使不敲打锣鼓“只敲盏”伴奏者,就叫做“打拍”。由此度之,宋代的“叫声”表演,应有简、繁两式,繁式是演唱者另有锣鼓伴奏,简式似由演唱者自敲盏碟伴奏。
  通过上面的阐述,借助于敦煌两首《市声吟叫口号》,使失传数百年的古代“叫声”技艺得以复活重现,使千载之后的今人可以重闻昔日叫卖之声,亲切地感受古代店家的殷勤招呼。
  宋人记下了当时流行有“叫声”,而“叫声”作品却未能加以记录保存,幸有敦煌这两首招徕顾客兼有广告性质的作品保存下来,为我国古代诗歌、古代曲艺以及广告文学都填补了一项空白,堪称古代文艺作品之一绝。
  敦煌两首《市声吟叫口号》,为后唐同光年代(923~926年)学郎习字时的抄录本。所据原本,情况不明,推测其原创年代当不晚于唐代。既堪以视为北宋“叫声”的上源,又可以视为今日广告文学之祖。为古代诗歌研究、古代曲艺研究乃至近时兴起的广告文学研究、商业文化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新资料,意义十分重大。
其他文献
在皇城镇,望远不必登高,即便置身街道中,也可感受夏日塔拉草原的辽阔与恬静。  早晨,阳光明媚。东南一线,雪山在群峰间遗世独立,洁白明亮,悠远神秘,像大地献给天空的哈达,让人不由得想顶礼膜拜。她是夏日塔拉草原的精神依托,在雪山臂膀展开的方向,高山草场逶迤而来,拱出一只生机盎然的敞口“金盆”。  安详幽静的草原小城皇城镇便坐落在“盆底”西边一角。夏日塔拉河从南向北,也从这里穿过,在河岸两边孕育出宽阔的
期刊
登嘉峪关城楼  边墙关塞老,岁月古今稠。  楼映祁连雪,野行戈壁舟。  墓砖思魏晋,锋镝想貔貅。  心绪亦东向,苍茫象外搜。  阳关  烽燧仍危立,阳关址已茫。  轶闻李广杏,佳话左公杨。  送别歌三叠,言欢酒百觞。  渭城千古句,风韵且寻唐。  玉门关  颓垣犹壮伟,洪业有余霞。  周匝骆驼草,间开红柳花。  雄浑当汉室,闳放数唐家。  不碍春风事,明空万里沙。  莫高窟壁画  窟乃丹青库,禅门
期刊
金城何用锁重关,开放宏图纳九寰。  学海冥搜干佛洞,文坛高筑五泉山。  速传信息通欧美,广建功勋待马班。  莫道西陲固贫瘠,要将人巧破天悭。
期刊
老来登塔兴偏浓,奋上凌空第五层。  绿野凝思烟淡抹,青山含笑日轻笼。  波掀人海麇如鲫,浪滚车流矫似龙。  翁媪有缘逢盛世,喜随杨柳舞春风。
期刊
其一  朱颜只赖酒杯回,白发无情种种来。  纵未为霞天宇满,眉头肯使锁长摧。  其二  毫末太山各适然,不教荆棘长心田。  鲲鹏九万扶摇上,随意他人仰昊天。
期刊
[摘要]在佛教文化的发展传播历程中,女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女性接受佛教思想影响后,虔诚信仰,加速了佛教文化思想的中国化、世俗化、生活化。本文以甘肃麦积山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为例,探讨女性对于佛教石窟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佛教石窟;女性造像;孝道思想  [中图分类号]K8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4-0032-05  麦积山石窟始于十六国后秦,①而大
期刊
[摘要]伊斯兰教自传入新疆以来,在新疆境内众多民族中,尤其是维吾尔族文化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维吾尔族物质文化,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均受到伊斯兰教的众多影响。归纳并分析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诸多文化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挖掘维吾尔族文化的宗教内涵。  [关键词]伊斯兰教;维吾尔族;物质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
期刊
《历史深处——“6·26”医疗队在陇原》(以下简称《6·26》)在本刊8月文化版刊发后,在读者中引起反响。  《6·26》勾起了父辈们对以往落后医疗条件的回忆。甘肃地处边远,物资匮乏,医疗卫生发展受限极大,基层医疗状况更是苦不堪言,当地百姓常感叹:“百病缠身尸骨多,哭干眼泪无医药。”对于病痛的医治,很大程度上听天由命,诸如生育这类家家户户都要经历的医疗事件,也有“水缸边上跑马,跑过去就活着,跑不过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符号的符号魅力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体现和良好的融合,在当下的符号消费语境之下,传统文化资源中深厚的符号价值被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构成一种新的叙述。2012纽约时装周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发布会特有的音乐、秀场设计以及模特展示过程将众多符号紧紧纳入一个携带有强烈意义的文本。服装本身与文化的内蕴结合使服装附加值得到扩展。原有的符号价值在现代时尚规约中被重新组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
期刊
禹河,渭河,玉河  大禹的卓著功绩是治理滔天洪水和划定中国版图,渭河是他建功立业的重要基地,也可以说是夏朝主要孕育地。顾颉刚先生认为“禹”字源与龙有一定关系。最早提到禹王的文物是西周遂公盨、齐侯钟和秦公簋。《尚书·禹贡》记载:“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治水之功而将渭水源头之一命名为“禹河”。后来,随着其功绩被传颂发扬,又将整条渭河叫禹河。至今天水、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