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教育法与局部麻醉法在龋齿充填治疗中预防牙科畏惧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龋齿充填治疗的80例下颌第一恒磨牙面患中或深度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参考组(40例),分别给予治疗前教育法与局部麻醉法,观察两组患者牙科畏惧症发生情况、患者直接治疗成本。结果:观察组患者牙科畏惧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成本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龋齿填充治疗中采用治疗前教育法能够有效预防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同时治疗成本明显降低,有着显著的价值。
关键词:治疗前教育法;局部麻醉法;龋齿填充;牙科畏惧症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23-02
龋病目前是广泛存在的口腔疾病,可导致根尖周病、牙髓病等,引发患者剧烈疼痛,就需要通过一系列专科的治疗,严重者甚至需要拔除患牙,因此早期填充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龋齿发病人群出于对疼痛的恐惧,治疗前常有出现牙科畏惧症,出现心悸、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增高等表现,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而牙科畏惧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就诊率[1],影响愈后,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牙科畏惧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将在我院接受龋齿充填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下颌第一恒磨牙面患中或深度龋患者,均接受龋齿充填治疗,男46例,女32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5.96±5.2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查,并符合WHO(1987)的标准,自然光线下,视诊下对下颌第一磨牙面进行初选,对于牙齿形、色出现改变患者进行探诊检查,探针显示中龋(深度1-2cm)患者53例,深龋(大于2mm)患者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治疗前0.5h,将龋病知识的幻灯片提供给患者,主要内容有龋病危害、早期诊断治疗的作用,同时将龋病填充治疗的全部过程播放。播放结束后由医生将诊室的环境、设备等告知患者,对于患者出现的疑问进行回答,最后开始诊疗。
参考组:治疗前将患者带入诊室,告知情况,患者接受术前局部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约1.8ml对其进行下齿槽神经局部阻滞麻醉, 5min后,患者诉诸下唇完全麻木后,开始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龋齿常规充填治疗。在手术操作中,评价医生在治疗室外徘徊,不惊动患者的情况下,从不同程度下对患者治疗中的表现进行观察。
1.3 牙科畏惧症判断标准
0分:表情平静自然,能够快速准确的应对医生的提问,并能够与医生进行良好的配合;1分:患者面部表情不自然,手部放置不自然,偶尔诉诸不舒服,部分时候胸部抬高、呼吸屏住,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紧张情绪,能够配合治疗,对于医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准确回答;2分:情绪不稳定,夹杂叫喊、沉默等,手部经常悬空,能够准确回答问题,但语速与语调均出现明显改变;3分:哭喊、拒绝治疗,手部抬起,阻止操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命令式的语言操作可继续,诊断治疗过程难度较大;4分:能够语言交流,然而持续哭闹,患者身体不断扭动,需要按压进行,操作难度较大;5分:持续高喊哭闹,命令式语言无效,患者持续挣扎,需要按压操作才能进行[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牙科恐惧症评分情况:0分12例,1分18例,2分7例,3分2例,4分1例,参考组患者牙科恐惧症评分情况:0分6例,1分10例,2分12例,3分6例,4分4例,5分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治疗直接成本为(131.05±10.36)元,参考组患者治疗直接成本为(192.31±18.52)元,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关于牙科畏惧症并未充分重视,这可能是由于科普宣传水平、医疗保险制度、消费观念、民众健康等众多因素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关于牙科畏惧症的研究逐渐增加,如何有效避免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命题。疾病预防主要包括生理及心理两方面,其中生理方面通过止痛进行,主要手段有针刺、注射等,而后者则以愉悦情绪为目的,主要手段有诊室环境美化、看录像、治疗前熟悉环境、听音乐、与患者沟通等,龋齿填充治疗疼痛不是主要矛盾,因此并不主张使用前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牙科恐惧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治疗成本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在齲齿充填治疗中预防牙科畏惧症时采用治疗前教育法能够有效预防本病发生,减少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晖.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及其诱发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05):318-319.
[2] 陈梦,施小彤,沈浩林,等.牙科畏惧症患儿清醒镇静下牙病治疗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01):81-83.
关键词:治疗前教育法;局部麻醉法;龋齿填充;牙科畏惧症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23-02
龋病目前是广泛存在的口腔疾病,可导致根尖周病、牙髓病等,引发患者剧烈疼痛,就需要通过一系列专科的治疗,严重者甚至需要拔除患牙,因此早期填充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龋齿发病人群出于对疼痛的恐惧,治疗前常有出现牙科畏惧症,出现心悸、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增高等表现,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而牙科畏惧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就诊率[1],影响愈后,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牙科畏惧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将在我院接受龋齿充填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下颌第一恒磨牙面患中或深度龋患者,均接受龋齿充填治疗,男46例,女32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5.96±5.2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查,并符合WHO(1987)的标准,自然光线下,视诊下对下颌第一磨牙面进行初选,对于牙齿形、色出现改变患者进行探诊检查,探针显示中龋(深度1-2cm)患者53例,深龋(大于2mm)患者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治疗前0.5h,将龋病知识的幻灯片提供给患者,主要内容有龋病危害、早期诊断治疗的作用,同时将龋病填充治疗的全部过程播放。播放结束后由医生将诊室的环境、设备等告知患者,对于患者出现的疑问进行回答,最后开始诊疗。
参考组:治疗前将患者带入诊室,告知情况,患者接受术前局部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约1.8ml对其进行下齿槽神经局部阻滞麻醉, 5min后,患者诉诸下唇完全麻木后,开始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龋齿常规充填治疗。在手术操作中,评价医生在治疗室外徘徊,不惊动患者的情况下,从不同程度下对患者治疗中的表现进行观察。
1.3 牙科畏惧症判断标准
0分:表情平静自然,能够快速准确的应对医生的提问,并能够与医生进行良好的配合;1分:患者面部表情不自然,手部放置不自然,偶尔诉诸不舒服,部分时候胸部抬高、呼吸屏住,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紧张情绪,能够配合治疗,对于医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准确回答;2分:情绪不稳定,夹杂叫喊、沉默等,手部经常悬空,能够准确回答问题,但语速与语调均出现明显改变;3分:哭喊、拒绝治疗,手部抬起,阻止操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命令式的语言操作可继续,诊断治疗过程难度较大;4分:能够语言交流,然而持续哭闹,患者身体不断扭动,需要按压进行,操作难度较大;5分:持续高喊哭闹,命令式语言无效,患者持续挣扎,需要按压操作才能进行[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牙科恐惧症评分情况:0分12例,1分18例,2分7例,3分2例,4分1例,参考组患者牙科恐惧症评分情况:0分6例,1分10例,2分12例,3分6例,4分4例,5分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治疗直接成本为(131.05±10.36)元,参考组患者治疗直接成本为(192.31±18.52)元,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关于牙科畏惧症并未充分重视,这可能是由于科普宣传水平、医疗保险制度、消费观念、民众健康等众多因素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关于牙科畏惧症的研究逐渐增加,如何有效避免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命题。疾病预防主要包括生理及心理两方面,其中生理方面通过止痛进行,主要手段有针刺、注射等,而后者则以愉悦情绪为目的,主要手段有诊室环境美化、看录像、治疗前熟悉环境、听音乐、与患者沟通等,龋齿填充治疗疼痛不是主要矛盾,因此并不主张使用前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牙科恐惧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治疗成本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在齲齿充填治疗中预防牙科畏惧症时采用治疗前教育法能够有效预防本病发生,减少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晖.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及其诱发因素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05):318-319.
[2] 陈梦,施小彤,沈浩林,等.牙科畏惧症患儿清醒镇静下牙病治疗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0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