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2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印欧和汉藏语系,且汉语属于句首开放式结构,英语属于句尾开放式结构。其语音系统和修辞方法等方面也迥然不同,译者在中英文本互译的过程中,要根据译文受众的不同,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符合其阅读习惯,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翻译; 归化; 异化;直译;意译
  【作者简介】栗心生(1980.06-),男,汉族,山东德州人,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翻译的基本概念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翻译以及自己所要进行的翻译活动的目的,然后根据翻译目的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
  叶子南(2008:3)认为翻译不仅只是两种语言文字上的转换,还应当包某一种语言文字内部变体间的转换。他将翻译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和语际翻译(interlingual)两类。他认为大部分的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翻译(语际翻译),但也存在着少量的语内翻译,无论是语内翻译还是语际翻译,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待译文本的思想内涵通过翻译活动传递给目的语读者,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卞建华(2008:16)p16)将翻译活动分为了三类,一是译者深刻理解待译文本,忽略其语言形式,深入挖掘其语言文字的思想内涵,将其用目的语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二是将待译文本的语言文字所携有的文字符号或数码在目的语文本中用语言呈现出来;三是指译者本身,译者本身的翻译能力是翻译活动成功的关键。
  《译学词典》(2004)则将翻译的含义扩大为五层:翻译过程(translating);翻译行为(translate/interpret);翻译者(translator/interpreter);譯文或译语(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翻译工作(事业)(translation)。
  译者在英汉互译中,首先要认识到翻译文本存在着“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二、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在翻译实践中,有些句子直接照字面翻译过来即可,意思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样的句子称为“可译性” (translatability)的句子。
  案例1: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
  他骑自行车去上学。
  案例2:How many passengers can ride in one carriage?
  一辆车里能够做多少人?
  在翻译活动中,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有时存在着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的状况,译者无法在目的语语言中将源语所要表达的语言信息、思想内涵原封不动地转换过来,只能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舍弃一些语言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尽量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造成不可译的因素有多种因素。一是语音的不可译性;二是字形的不可译;三是语言修辞的不可译性。
  1.待译文本语音的不可译。汉语和英语在语音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汉语文字基本上是单音节,而英语的单词却是单、双、多音节皆有。汉语文字有四个声调,平仄起伏;英语单词无声调,然而其句子存在着升降两种语调。因此如果将汉语中优美古诗的意、音、形完整地转换为英文,没有一点损失,似乎对于译者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案例3: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Birds dwell in a tree by the pond. A monk knocks at the door under the moon.” (钱歌川:1980)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译者在汉英翻译活动中,将原诗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意象在目的语(英语)中表达了出来,英语国家的读者能够理解该诗所要表达的内容,那这样古诗就和普通文章就没有了任何差异,由于英语中存在着冠词,汉语无冠词的缘故,无法达到语言结构上的对等,将原诗的五言绝句及其音韵美破坏无疑。
  2.待译文本字形的不可译。汉语是象形文字,其字体具有表意特征;英语单词是由二十六个字母进行的随机组合,然后再根据字根添加前缀和后缀,构成更多的单词,具有表音特征。两种语言的书写存在着天壤之别,两种语言的文字形式无法转换。例如汉语中的字体可以根据其偏旁部首和发音,拆成两个文字,既能一语双关,还能达到对仗的效果,“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女卑是婢,女又何妨成奴。”钱歌川(1980),这样的文字效果是无法用英语单词所能体现出来的,译者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同时兼顾修辞效果和文字的语义对等。
  反之,英语语言的修辞方式回文(Palindrome)则不管是单词还是句子,顺着读还是逆着读,词或句子都成立。“Name no one man.”这句话就是以两个“O ”为中心向句子前后延伸, 对称性较强,要想把这样的句子完全翻译成汉语,对于译者来说是不大可能的。
  3.待译文本语言修辞的不可译。译者在翻译实践活动中,一般都能将源语语言中富含的修辞格在目的语语言中体现出来,但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目标读者的阅读思维、审美观念、语言表达存在着差异,并且英汉两种语言字形、字音特性上也存在着不同,导致待译文本的某些修辞手段无法在目的语文本中体现出来。
  案例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It’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and hard to part, 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ad. Spring silkworm till its death spins silk from lovesick heart, And candles but when burned up have no tears to shed.”(许渊冲)   这首诗达到了押韵的效果。但是译者完全强调对仗,押韵,而忽视了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双关等。
  案例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论酒》)
  An ancient Chinese poet by the name of Tao Yuanming says aptly in one of his famous poems,“Plucking chrysanthemums under the eastern hedge, I calmly view the southern hills.”(张培基译)
  译者在这里采用阐释性译法,译者把诗人的姓名、所处时代,以及待翻译诗句的上下诗句都交代清楚,否则国外读者无法理解。但是同时原诗也失去了其应有的诗歌韵味。
  三、归化翻译方法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翻译方法就是在翻译中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采取功能对等,重原文内容,靠近译入语,以读者为中心的意译方法。反之则为“异化”的翻译方法。
  案例6:“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巴金《激流总序》)
  All that makes up the tumultuous torrent rushing with terrific force towards the only sea.
  “具有排山之勢”不宜直译。现译为with terrific force,其中terrifi具有very great的意思。(张培基 译注)
  钱歌川在讲《为学》中“天下事有难易乎?”的翻译时讲到翻译是绝不能完全照字面直译的。这句话直译为Is there a difference between difficulty and easiness in things of the world? 钱歌川认为不符合英美语法的表现方法,所以应该意译,看英美人对于这样的意思是怎样表达的,我们就怎样来译。他认为可以译成There is nothing difficult for us to do in the world.
  四、总结
  总之,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译者到底是采用“归化”的“意译”法还是采用“异化”的“直译”法,需要译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翻译操作过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译者翻译活动的核心目的和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将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卞建华.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钱歌川.翻译的技巧[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杨平.名作精译:《中国翻译》汉译英选萃[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5.
其他文献
【摘要】以往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往往以重知识而轻能力为主,在此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而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是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的一大重要举措,同时也实现了在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基于合作学习方式渲染更加浓厚的课堂积极自主学习氛围,将以往学生具有的厌学情绪给予有效改善,为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学生的逐步进步。  【关键
【Abstract】The《Eighty-One Dreams》was written by Zhang Henshui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work takes the form of dreams and appeals to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intellectuals. The form of dreams g
Due to the deep-rooted discrimination on genders, men and women have been evaluated and treated with different social norms. In this paper an in-depth study is needed to set out on cultural gender dis
【摘 要】通过分析笔者执教的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应用CLIL组织教学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案例,讨论CLIL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CLIL;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路径;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6-0016-02  【作者简介】陈巍,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0)教
【摘要】小學是培养学生性格、习惯、能力的黄金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面的品格,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和渗透德育教学。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综合单词、语法和文化,因此在小学英语中渗透德育教学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有很多种方法和途径,接下来笔者将就如何将德育教学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外作业之时,经常是为学生设计大量的单词或者句型的书面练习作业,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如此长期发展下去,将会使学生对小学英语作业教学产生极大的抗拒感,不利于小学英语作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此,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对英语作业教学进行改革,以此可以为学生设计数量少、质量高的作业,从而提高学生完成英语作业的积极性。本文以自身教学
【摘 要】追寻语文教学的本质便是追寻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在不断深入探究文本过程中,受抒情主人公形象熏陶的过程。本课围绕学生、教师、作者三方面的对话展开设计,对文本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  【关键词】诗词教学;诵读;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9-0017-04  【作者简介】1.王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南京,210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economy,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has gradually appeared in people’s lives. Article 127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痰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差异。 方法 采集2015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综合内科诊断为肺炎,住院期间既取痰液又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的患儿495例,比较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率的差异。 结果 495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者34例,阳性率为6.9%,居前三位者分别为:肺炎链球菌16例(47.1%),肺炎克雷伯菌1
【摘要】本文以基恩·图默的《甘蔗》中的诗歌为研究对象,发现《甘蔗》中的诗歌与作品中的短篇内容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诗歌融入了灵歌、劳动号子和非洲传统文化元素,反映了作者对美国黑人文化之根的追寻。  【关键词】民族之根;《甘蔗》;基恩·图默  【作者简介】董红云,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美国族裔文学。  基恩·图默(1894-1967)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