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普通大专生比,考入高职的“三校生”,平均年龄小,文化基础薄弱,不仅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较差,而且心理、生理特征也与本科大学生有很大不同。针对在校高职生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应用写作的教学方法应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注意突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突出应用写作教学的直观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十七八岁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已日益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抽象思维还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学生最容易掌握直观形象作支柱的概念,对没有直观形象作支柱的概念与知识,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而应用写作实践性较强,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没有工作经验,对应用写作知识缺少感性认识,所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是高职学生应用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具、图示或形象化的语言,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写作知识,帮助他们认识掌握应用写作知识。
1.采用列表方法
应用文的“第一章”,一般都是“应用文概论”,重点介绍应用文的概念、特点。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应用文文体,最好是联系他们已经掌握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画出这样一个表格:
在这个表格中,前边三个文体知识是复习,一边复习,一边填表。如“概念”一栏,记叙文——写人记事的文章;说明文——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议论文——议论说理的文章。那么,应用文是什么样的文体?在复习旧知识基础上提出四个问题:什么是应用文、应用文写作特点、应用文写作目的和应用文的语体特点等。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书信、请假条、申请书等,具体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最后,小结时由学生自己把应用文的文体知识填入表格。
由于有了这个表格,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也使写作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学生清楚地理解、认识应用文,顺利通过第一关——入门。
2.采用图示方法
图示是最直观的方法,通过图示,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如介绍消息的结构。消息的结构特点是“倒金字塔式”,这个特点,即要求学生理解,又必须掌握。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直观的图示:
消息的结构:
首先,这个“倒金字塔式”的图形,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这个图示还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消息的结构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多穿插在主体中)、结尾。其二,消息的写作思路:标题——揭示事实,导语——概述事实,主体——展开事实,背景——补充事实,其三,图示中的虚线说明,根据写作需要背景、结尾可有可无。其四,金字塔倒过来,不是文字由多到少,而是指报道事实的重轻,消息总是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边,然后再逐步交待事情的经过,以及与事实有关的情况。只要讲到消息的结构,学生就会想到这个倒金字塔的图形,想到消息结构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感到,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确实较差,但只要注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还是能够掌握的。
二、突出精讲多练
对于高职学生,写作理论要少而精,重要的是通过训练培养写作能力。
1.精讲
如何做到理论上的精讲,方法很多,同仁也有许多见地,在此,笔者只讲一种问题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带着问题学习与被动地听讲,情况大不相同。“问题教学法”就是把某文体的核心理论知识,变成问题提出来,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问题的答案。“问题教学法”因为集中而简练,又能突出重点。例如消息一章,把消息的概念、文体属性、标志、作用、特点、种类等变成问题(填空题):
一是消息属于(新闻)体裁。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
二是经济消息是消息的一种,它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简要)的报道。
三是消息在报纸上有个显著的标志:都带有(电头),即电讯稿的来源。
问题提出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利用新旧知识分析作答。消息为什么是新闻体裁,由此复习过去的文体知识: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那么广义新闻包括哪些文体?经济消息是消息的一种,其他种类还有什么?什么样的事能成为消息?消息与其他新闻体裁的区别等等。
2.多练
本文仅就训练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及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谈几點看法。
第一,训练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写作所用的材料是教师提供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则需要作者自己搜集材料,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笔者认为训练学生搜集材料能力是应用写作训练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收集计划、总结等所需的材料是比较容易的,搜集消息、调查报告等文体写作所需的材料比较难。因此,课堂教学就要让学生掌握搜集消息、调查报告所需材料的途径和方法。这个训练可以在课堂上做,也可以在实际学习或工作中进行。
例如:让学生详细报道这则消息:2005年11月22日,为了预防中石油吉林总厂爆炸可能引起的水污染,哈尔滨全市停水。
训练时,只向学生揭示这个事实,让学生思考,根据消息的写作要求,如要详细具体报告这个事件,还需哪些材料,用什么方式搜集材料。当然,最好的方式是采访,于是,课堂变成“新闻发布会”,教师答记者问,学生拟采访提纲。学生们就与事件有关的准确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社会反响、政府态度等问题拟出十多个题目,教师作为“新闻发言人”把课前准备好的材料一个一个拿出来。
又如让学生搜集调查报告所需的材料,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调查了解具体情况。教师先帮助学生有针对性设计调查提纲,然后或用问卷,或到实际生活中进行采访搜集材料。
这种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明确了写作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以往安静、甚至沉闷的课堂带来了热烈、愉悦的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本科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较差,因此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应该说,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是写作的基本功,教学中有意无意都要遇到这个问题。比如分析课文,概括段意等等。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照葫芦画瓢”。就是模仿。模仿的前提,是把握事物的特点,而分析归纳事物特点的过程,就是我们训练的目的。例如:公文批复的写法比较特殊,标题与正文第一层次与一般公文写法不同。学习批复写作时,教师先不讲写法,而是给学生一个材料,让他们自己根据例文“照葫芦画瓢”。然后教师再从理论上对批复的写作方法做精练的总结。
这种训练的初期,可以模仿像“批复”这种层次清楚、特点突出的文种,进一步训练时,应增加难度。
二是分析作结论。在分析训练中,教师侧重分析过程,而让学生自己作结论,例如:让学生归纳请示和报告的关系、总结与调查报告的区别等。
调查报告因写作目的、调查对象不同,分为三个种类:问题调查、情况调查和经验调查。种类不同,写法不一样。为了锻炼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设计一个表格,来归纳反映出调查报告各种类的写作内容及写法。
这个方法在训练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进而巩固记忆,发展智力等,一举多得。
一、突出应用写作教学的直观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十七八岁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已日益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抽象思维还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学生最容易掌握直观形象作支柱的概念,对没有直观形象作支柱的概念与知识,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而应用写作实践性较强,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没有工作经验,对应用写作知识缺少感性认识,所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是高职学生应用写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采用直观教具、图示或形象化的语言,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写作知识,帮助他们认识掌握应用写作知识。
1.采用列表方法
应用文的“第一章”,一般都是“应用文概论”,重点介绍应用文的概念、特点。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应用文文体,最好是联系他们已经掌握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画出这样一个表格:
在这个表格中,前边三个文体知识是复习,一边复习,一边填表。如“概念”一栏,记叙文——写人记事的文章;说明文——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议论文——议论说理的文章。那么,应用文是什么样的文体?在复习旧知识基础上提出四个问题:什么是应用文、应用文写作特点、应用文写作目的和应用文的语体特点等。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书信、请假条、申请书等,具体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最后,小结时由学生自己把应用文的文体知识填入表格。
由于有了这个表格,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也使写作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学生清楚地理解、认识应用文,顺利通过第一关——入门。
2.采用图示方法
图示是最直观的方法,通过图示,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如介绍消息的结构。消息的结构特点是“倒金字塔式”,这个特点,即要求学生理解,又必须掌握。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直观的图示:
消息的结构:
首先,这个“倒金字塔式”的图形,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这个图示还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消息的结构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多穿插在主体中)、结尾。其二,消息的写作思路:标题——揭示事实,导语——概述事实,主体——展开事实,背景——补充事实,其三,图示中的虚线说明,根据写作需要背景、结尾可有可无。其四,金字塔倒过来,不是文字由多到少,而是指报道事实的重轻,消息总是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边,然后再逐步交待事情的经过,以及与事实有关的情况。只要讲到消息的结构,学生就会想到这个倒金字塔的图形,想到消息结构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感到,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确实较差,但只要注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还是能够掌握的。
二、突出精讲多练
对于高职学生,写作理论要少而精,重要的是通过训练培养写作能力。
1.精讲
如何做到理论上的精讲,方法很多,同仁也有许多见地,在此,笔者只讲一种问题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带着问题学习与被动地听讲,情况大不相同。“问题教学法”就是把某文体的核心理论知识,变成问题提出来,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问题的答案。“问题教学法”因为集中而简练,又能突出重点。例如消息一章,把消息的概念、文体属性、标志、作用、特点、种类等变成问题(填空题):
一是消息属于(新闻)体裁。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
二是经济消息是消息的一种,它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简要)的报道。
三是消息在报纸上有个显著的标志:都带有(电头),即电讯稿的来源。
问题提出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利用新旧知识分析作答。消息为什么是新闻体裁,由此复习过去的文体知识: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那么广义新闻包括哪些文体?经济消息是消息的一种,其他种类还有什么?什么样的事能成为消息?消息与其他新闻体裁的区别等等。
2.多练
本文仅就训练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及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谈几點看法。
第一,训练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写作所用的材料是教师提供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则需要作者自己搜集材料,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笔者认为训练学生搜集材料能力是应用写作训练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收集计划、总结等所需的材料是比较容易的,搜集消息、调查报告等文体写作所需的材料比较难。因此,课堂教学就要让学生掌握搜集消息、调查报告所需材料的途径和方法。这个训练可以在课堂上做,也可以在实际学习或工作中进行。
例如:让学生详细报道这则消息:2005年11月22日,为了预防中石油吉林总厂爆炸可能引起的水污染,哈尔滨全市停水。
训练时,只向学生揭示这个事实,让学生思考,根据消息的写作要求,如要详细具体报告这个事件,还需哪些材料,用什么方式搜集材料。当然,最好的方式是采访,于是,课堂变成“新闻发布会”,教师答记者问,学生拟采访提纲。学生们就与事件有关的准确时间、地点、事件经过、原因、结果、社会反响、政府态度等问题拟出十多个题目,教师作为“新闻发言人”把课前准备好的材料一个一个拿出来。
又如让学生搜集调查报告所需的材料,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调查了解具体情况。教师先帮助学生有针对性设计调查提纲,然后或用问卷,或到实际生活中进行采访搜集材料。
这种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明确了写作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以往安静、甚至沉闷的课堂带来了热烈、愉悦的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本科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较差,因此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应该说,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是写作的基本功,教学中有意无意都要遇到这个问题。比如分析课文,概括段意等等。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照葫芦画瓢”。就是模仿。模仿的前提,是把握事物的特点,而分析归纳事物特点的过程,就是我们训练的目的。例如:公文批复的写法比较特殊,标题与正文第一层次与一般公文写法不同。学习批复写作时,教师先不讲写法,而是给学生一个材料,让他们自己根据例文“照葫芦画瓢”。然后教师再从理论上对批复的写作方法做精练的总结。
这种训练的初期,可以模仿像“批复”这种层次清楚、特点突出的文种,进一步训练时,应增加难度。
二是分析作结论。在分析训练中,教师侧重分析过程,而让学生自己作结论,例如:让学生归纳请示和报告的关系、总结与调查报告的区别等。
调查报告因写作目的、调查对象不同,分为三个种类:问题调查、情况调查和经验调查。种类不同,写法不一样。为了锻炼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设计一个表格,来归纳反映出调查报告各种类的写作内容及写法。
这个方法在训练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进而巩固记忆,发展智力等,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