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与屈从:从“拒商”到“从商”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封建社会的士儒风气,建构了刘大鹏早年“拒商”和“轻商”的社会认知,然而,随着世风丕变,物换星移,刘大鹏为了生计考虑,不得不转而“从商”,然观察其内心主观意向,却存在应变与屈从,妥协与顺从的倾向。了解刘大鹏内心复杂的社会心态,有助于窥探晚清士绅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境遇和心态变迁。
  【关键词】 刘大鹏;拒商;从商;社会心态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0-0114-03
  刘大鹏,清末士绅,字友凤,号卧虎山人、梦醒子,是山西省太原县(现为太原市南郊区)赤桥村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士为“四民”之首,跃入绅士阶层代表着社会地位的改善。刘大鹏,生于清末,和当时的社会知识分子一样,在“耕读仕进”的道路尚未被阻隔之时,依然走着“读书—应试—科考”的上进之路,但是“身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社会,作为士绅阶层的刘大鹏,深受当时世风与士风之丕变的影响,生活轨迹和个人思想不得不做出适当的应变,虽然是以一种屈从式应变,适应新旧社会嬗变。目前有关刘大鹏及《退想斋日记》的研究,学界已取得较大的成果,但正如赖媚苑在总结当前研究成果时所述:“目前研究还需突破局限,深入挖掘《日记》的内容”,因此,本文主要以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为主要史料,以刘大鹏从“拒商”到“从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分析其社会心理的应变与屈从。
  一、士儒风气:重本抑末的社会认知
  重本抑末萌芽于春秋战国,历代不断沿用和发展,乃形成“重农抑商”之社会风气,期间虽有缓和和松动,然总趋势并未改变。有关重农抑商之说辞,今日我们尤可言说,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记载:“商人重利轻别离”,又如宋代思想家李觏在其所著的《富国策》中所言:“所谓富国者,非曰巧筹算;析毫末,厚取於民以媒怨也,在乎强本节用,下无不足而上则有余也。”
  刘大鹏作为士绅阶层,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对商业轻视,对商人鄙视,固守其“四民之首”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张仲礼认为:“这种身份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特权和程度不同的威望。”
  刘大鹏的家乡是太原县(现为太原市南郊区)赤桥村人,山西为清代商业集散地,“平遥、祁县、太谷,票号最多,得利最大”,据刘回忆幼年来榆次时所见商业场景,“卖货者蜂屯蚁聚,如山似海,街衢巷市,游玩买货之人,摩肩击毂,气象甚盛”,可反映出当时的繁荣景象。刘的家乡赤桥村也以经商为主,“务农者十之一,造纸者十之九”,但是,纵使生活在商业风气如此浓重的地方,也丝毫没有改变刘早年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
  重本抑末和重儒轻商的社会认知,使得刘反感和轻视商人。重農抑商的政策,被历代统治者和统治阶层看做国家稳定的根本政策,同时,“读书—科考—应试”成为当时社会晋升的一般途径,也称做“正途”,刘作为当时的绅士阶层,这种观点已经深深地镶嵌在他的脑海中。
  面对当时“视读书甚轻、视为商甚重,才华秀美之子弟,率皆出门为商,而读书者寥寥无几,甚且有既游痒序,竞弃儒而就从商者”这种风气,刘认为是“风气大坏”,并且谴责弃儒从商者“此皆未得书中滋味者耳”。
  当春季正值种麦之时,看到“农家不皆种麦,且有种鸦片烟这,以为种此可以获利多多……”,刘大肆加以批评,论述鸦片对人身体有危害,甚至发出祈求“尤愿上天不生此物”,刘也是从农本商末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现象。他以光绪三、四年间(1877-1878年)的荒年为例,论述从事农商所受灾情况的不同,“造纸人家饿死者甚多,务农之家未饿死一人”,突出农业为社会之本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商人奢侈腐化,不知自重,难以符合儒家勤俭持家和修身自检的社会形象,与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下的刘大鹏的社会理念格格不入,使得刘非常厌恶商人的奢靡浪费现象。刘认为“凡为商而少积资财,遂至骄奢淫佚,不顾一点礼仪,事亲不孝,放纵子弟”,刘还以“人在做,天再看”和“举头三尺有神明”警示商人,不可为富不仁,否则必遭天谴。他以西山附近从事煤窑之人为例,“西山一带,攻煤窑者甚多,往往暗害人命,朘剥受苦人之钱财,犹其余事,攻煤窑之家,动辄遭天殃,或瘐死狱中,或被人殴死,或妇女纵淫,种种恶报,不可胜数,为之者只因求利,不计其福祸而终其身此中耳”。
  此外,商人在刘的心中除了存有骄奢腐化的现象外,还存在吸食鸦片的情况,刘曾形容鸦片之害:“虽英雄豪杰,一入其中即不能逃脱”。刘将社会紊乱,世风日下归结于鸦片,认为“风俗由此而坏,人情由此而偷,贫穷由此而致,筹算由此而短,世道由此而衰”,犹如鸦片是万恶之源,而商人吸食鸦片,更加使刘深恶痛绝。
  儒家的“义利观”使得刘反对商人与人争利的行为。“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观塑造了刘大鹏“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刘鄙视商人“夙心夜寐,运机谋,逞巧思、觅绳头只微利”。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初一,刘在进庙烧香时,路上看见骑马赶路之人,断言“这些人必是觅利之徒”,刘宣称:“天地之间,原是一个利薮,至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求以利为事,以义为利者,则天下国家长久而治,以利为利,则天下国家必将倾覆”。刘还嘲讽商人惜财轻义,指出:“天下义举,人人可为之,而富家为尤易,然富家之为义举者,殊觉寥寥,惜财故也”,由此可以窥探重义轻利之观念对刘的影响,此观念进一步加剧了刘对商人的反感。
  重本抑末的社会认知、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和部分商人自身的负面形象,共同塑造了刘大鹏早期“拒商”的社会心理,然而随着其社会生活轨迹的改变,刘大鹏慢慢对商业认知出现改观,且出现自营商业的现象。
  二、物换星移:亦农亦商
  在传统社会中,中国绅士享有一定的特权,所以人人都渴望能够晋升到这一阶层,正如顾炎武所描述;“一得为此(指生员),则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齿于衣冠,得以礼见官长,而无笞捶之辱,如今之愿为生员者,非必其慕功名也,保身家而已”。然而,在新旧嬗变、物换星移之变局中,“四民失业者多,士为四民之首,现在穷困者十之七、八”,刘不得不重新选择谋生手段。刘作为士绅阶层,深受这种身份的约束,引起了其在选择职业时的内心波变。刘内心世界存在“屈从与应变”和“妥协与顺从”的倾向,例如,虽然他还固守士为四民之首,“古今来读书为人生第一要务”,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他内心对从商者出现了新的看法,他谈到:“商贾之中,深有学问者亦不乏其人,余于近日晋接周旋遇了几个商人,胜余十倍,如所谓鱼盐中有大隐,货殖内有高贤,信非虚也”。刘大鹏内心世界的波动,为其后来从商埋下了伏笔。   民国初年,刘受生活所迫,逐渐放弃了“一心只读圣贤书”固有观念,开始从事商业投资和商业管理,此为刘生活的一大转型,然有不得已的苦衷,刘家人口众多,耗费巨大,“吾家男妇大小十六口,男五、孙二、及予共八口,妾及男妇三女二孙女二共八口,每日米面所食甚多费用居甚”。
  刘涉足煤矿业是从经营明仙峪的石门窑开始的,然此为帮人代管,非自己投资,代管期间,使刘对煤矿业有所了解,遂产生了投资煤矿业之念,1915年二月,“借贷资本做此生涯”。他还时常亲自下窑,“天初送晓,予即提灯入窑,查看开采之煤炭……自初夜入窑工作,至次日东山日出高三竿出窑罢工”。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国民族资本工业获得黄金时期,大为发展。刘所经营的煤矿煤价大涨,获利十分可观,刘特地作诗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其中有“空谷传声生意满,通宵采取矿源源”。
  除了投资煤矿业,刘还投资了明矾矿,据日记记载,1924年刘成为柳子峪灰沟窑的经理,并记载当年明矾的价格和产量,“此厂今年造矾共成五洞,每洞二万五、六千金”,“矾每斤价钱现值一百六、七十文”。
  刘还因常年经营煤矿,经验丰富,被推举为煤矿事务所的经理和商会特别董事等职,刘还雇人及自耕原有之农业。
  纵观刘在民国时期的经历,亦农亦商,还有在民国政府任职的社会履历。然其所做所为,主要是解决家庭生计问题,并非自我内心认同民国社会,凸显出抉择的无奈和屈从。
  三、余论
  刘大鹏作为清末士绅,自幼受到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内心维持着固有的社会认知,对商业和商人异常排斥。然而随着时势异变,科举制的废除,清王朝的覆灭,其内心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开始将商业作为谋生手段,进行商业投资,同时在行为上认同民国政府。
  但是,刘在日记里却对新政府口诛笔伐,大加鞭笞,在其内心中存在着否定新社会,以清朝遗民自居的社会心态。刘时常将革命党称为“乱賊”“叛逆”等,并且以“莫能食其肉而寝其皮,为此生之大憾”,显示出内心的屈从与无奈的应变。
  纵观刘大鹏内心的挣扎与应变,我们当抱着“同情之理解”的心态,平视古人。在新旧嬗变的历史洪流中,刘无奈地被裹挟并随波逐流。刘内心的波动和境遇,即是他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士绅阶层内心变迁的普遍特点,如“清末怪才”辜鸿铭,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等人,用言语和行为掩饰其内心真实想法的人比比皆是。
  刘在1914年,用沉痛的言语进行自我总结:“予之幼年,即有万里封侯之志……及至中年被困场屋,屡战屡踬……不得已舌耕度日,光绪季年国家变法维新,吾道将就渐灭,迄宣统三年,革命党起,纷扰中华,国遂沦亡,予即无舌耕之地,困厄于乡已数年矣,年垂六十,遭逢世乱,无有恢复中原,不才熟甚焉,俨具七尺之躯,毫无补于时艰,不亦虚生矣,予惭仄曷极。”刘虽身存,而其心已灭,其内心的道统世界已被涤荡无存。今日凭借残卷《退想斋日记》,窥探晚清士绅刘大鹏的命运沉浮,但是在评价和认识上,又岂能苛责古人,正如孔子所言:“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注释
  ①刘大鹏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卒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享年八十六岁,他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始写日记,直到临终,日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现在成书出版的《退想斋日记》,是由山西大学乔志强经过选辑、标点,并加以适当注解而成的,书中详细地记述了刘大鹏的亲身经历和所思所虑,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大鹏著,乔志强注.退想斋日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2](宋)李觏.李觏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张仲礼著,李荣昌译.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4](清)顾炎武.亭林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5]赖媚苑.《退想斋日记》研究综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03):74-78.
  [6]行龙.怀才不遇:内地乡绅刘大鹏的生活轨迹[J].清史研究,2005(02):69-80.
  [7]崔幼玲.近代山西乡绅刘大鹏的人生适变研究[D].宁夏大学,2017.
  [8]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C].北京论坛,2005.
  作者简介:
  任选友,男,汉族,山西孝义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专业:世界史;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其他文献
【摘要】黑色幽默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先锋派作家余华的创作风格以荒诞与戏剧性、悲怆与苦难、残暴与血腥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小说创作中,尤其是死亡现象之中。本文正是借探讨余华小说死亡现象的黑色幽默色彩,在悲剧与喜剧的碰撞之间,解读作者隐藏在死亡背后对人性的拷问、现实的讽刺、生命的感悟及对传统文本的颠覆。  【关键词】死亡现象;黑色幽默;喜剧;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作为党和人民基层的宣传媒体,县级电视台在传递政府声音、丰富百姓生活、繁荣地方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现在县级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节目内容比以前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往日的影响力光环却有所减弱。本文以山阳县广播电台为例,分析现代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提高战略。  【关键词】 县级主流媒介;山阳县广播电视台;媒介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下阐释《白老虎》这部小说,从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格林布拉特提出的“颠覆”“含纳”以及“自我形塑”这三个概念出发,解读小说中的人物的命运以及印度社会及权力运作方式。  【关键词】“颠覆”;“含纳”;“自我形塑”;《白老虎》  【中图分类号】I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18-02  一、引言  20
期刊
【摘要】祖詠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山水诗《终南望余雪》和边塞诗《望蓟门》备受赞誉。但近代以来,人们对他的关注度大大降低,研究角度也比较局限。本文对近代以来祖咏生平及其诗歌创作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并对这些研究进行适当评价和反思。  【关键词】祖咏;山水田园诗 ;诗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2
期刊
【摘要】路遥的小说中不乏温暖的女性形象,本文以《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的吴亚玲为切入点,对路遥小说中温暖人心的女性形象创作进行探究,主要包括作者的自我意识对文本的介入、作者想要打破城乡二元对立和作者对善和美的追求。  【关键词】在困难的日子里;吴亚玲;女性; 温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06-02  一、小说创
期刊
【摘要】厄普代克的《兔子富了》中,兔子哈利富了,继承了岳父的车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将情敌兼竞争对手查利归入手下,与妻子詹妮丝拥有了一个大家庭。这样表面看似幸福的生活,却隐藏着不幸。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兔子缺乏对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不断追寻的过程中,他屡次遭遇失败。  【关键词】《兔子富了》;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格列佛游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通过运用巧妙的讽刺艺术,以童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环境下政府腐败无能现象的不可多得的佳作。本文通过分析《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产生的背景,阐述了《格列佛游记》中讽刺艺术的指向对象,最后对《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艺术表达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斯威夫特;讽刺艺术;《格列佛游记》  【中图分类号】I107
期刊
【摘要】在英美文学当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一直是文学作品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将针对英美文学当中悲剧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并对英美文学当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深入剖析,以此对英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在英美现有的文化体系当中,女性观念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并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这一点也是英美文学发展至今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英美文学;悲剧女性;形象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
【摘要】学界对于《诗人玉屑》的研究相对较少,其研究也多半偏重于其中的诗学思想,本文以《诗人玉屑》卷二十一为依据,探讨了其中所反映的词学思想。主要从作词之法、品词之旨和品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人玉屑》;词学思想;魏庆之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10-02  《诗人玉屑》是南宋文人魏庆之辑录的
期刊
【摘要】马克思的时间观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语境下的时间观,它关联着特定的社会状态与历史发展阶段,它刻画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剥削的程度以及人的存在状态,它也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维度。作为最新一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罗萨广为学界关注,罗萨的时间观是其建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重要基点。本文以时间概念為参照,考察、对比、分析经典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最新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罗萨)的时间观,探究异同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