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启超稳健社会主义理论框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06126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照曾经激进的革命,人们发现梁启超稳健社会主义理论弥足珍贵。该理论体系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主义本土论说明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传承,过渡时代论分析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模式,开明专制论论证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体形态,新民教育论阐明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前提。
  【关键词】主义本土论  过渡时代论  开明专制论  新民教育论
  【中图分类号】B2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042-02
  一、主义本土论
  中国古代是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率先发明者之一。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政治思想有世界主义、平民主义(民本主义)、社会主义三大特色。以后无论何时代、何派别,其理论出发点、立足点均源于此三种主义。
  (一)中国思想基本特点[1]
  中国传统文化以研究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各种问题为中心,即现实生活中的礼、理、法等问题。平等与自由为近世欧洲政论界最有价值的两大成果。梁启超认为,林肯所谓民有、民治、民享(政为民政,政以为民,政由民出)的政治本质,中国文化早已有之、中国先民久已享用。由此得出结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万不能将他社会之思想全部移植,最少亦要从本社会遗传共业上为自然的浚发与合理的箴砭洗炼。”
  (二)传统文化中强调分配的社会主义思想[1]
  文化演进较深之国,政治问题必以国民生计为中心,这是一般规律。中国思想家们自春秋战国后,即已聚焦于此,且其最大特色,常以分配论居首、生产论次之。源于此深厚思想,凡后世所称道之政治政策,大抵含有裁抑豪强兼并的社会分配之公平正义。
  二、过渡时代论
  梁启超曾撰《过渡时代论》(1901年6月)、《二十世纪之巨灵托拉斯》(1903年11月)等著作,系统阐述了后进中国如何走向圆满社会主义的问题。
  (一)经济渐进论:托拉斯是社会主义的阶梯[1]
  梁启超系统、全面地比较分析了中国、欧洲之大不同,令人信服地论证了昔日中国激进革命的不必行、不可行与不能行的理由。
  彼時之欧洲,历经工业化洗礼三百年,使欧洲社会陷入极端两极分化。先有瓦特发明蒸汽机(1769年),极大提升劳动效率,为大资本扫荡市场提供了有形的工具;后有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为取消政府干涉、倡导自由竞争扫清了思想障碍,为大资本积累财富提供了理论的武器;“斯密与瓦特之二杰,相提携以蹴踏旧社会,如双龙搅海”,极端的贫富分化使社会如端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
  彼时之中国,中产之家多,豪富极少。一无贵族制度。欧洲各国,皆有贵族,且多有封地。中国自秦以来,贵族即已消灭,及至当时,“蓬毕寒酸,转瞬可登八座,堂皇阁老,归田即伍齐民。坐此之故,举国无阶级之可言。”二行诸子均分。欧洲各国旧俗,多长子继承。中国自汉以来,已行诸子均分,所以有“人无三代富”古训。三是赋税极轻。欧洲诸国、贵族、教会等一切负担,全出于百姓。中国既无贵族、又无教会,惟国家征税于民,历代帝王均奉行薄赋原则。清朝行一条鞭制,所取微薄;在厘金之前,无田者终身不交税,劳力所入全部归己,由此或勤奋劳作、或以俭辅勤,数年可成中产,反观欧洲十八世纪以前之社会,百姓一年收入大半交政府、贵族、教会,所剩无几。
  由此,梁启超进一步认为,当时中国应当以发展生产为主,而适当注意分配,走向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应该是自由竞争——托拉斯——社会主义[1]。
  (二)政体渐进论
  梁启超的政治立场从表面上看,时有重大转变,但核心一直未变。即始终强调政治制度与民主宪政的演进规律,即国体、政体的关系认知:国体固然可以通过“革命”迅速发生变更,但政体却必须通过“进化”才能逐步完善,蒋广学称之“政体进化论”[2]。
  梁启超始终强调在中国实现立宪政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在1901年就说,“立宪政体者,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日本维新在明治初元,而宪法实施在二十年后,此其证也。中国最速亦须十年或十五年,始可以语于此。”
  中华民国建立后,梁启超顺应时代潮流,拥护民主共和。主张在既定国体之下,根据本国国情,以渐进改革方式,建立和完善立宪政体,以最终实现民主政治。彼时其宪政思想重点有三:“不争国体而争政体”、要有健全发达的政党、建立“强有力之中央政府”。
  三、开明专制论
  (一)何谓开明专制
  1906年,梁启超发表《开明专制论》(《新民丛报》第75、76期),其基本思想是在开明君主的统治下,通过实行带有资本主义民主色彩的开明政策,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累积宪政基础。“普通国家,必先经过开明专制时代,而此时代不必太长,且不能太长,所过之后即进于立宪,此国家进步之大顺序也”。
  梁启超把专制政体分为野蛮、开明两种,“以所专制之主体的利益为标准,谓之野蛮专制;以所专制之客体利益为标准,谓之开明专制”。并以那个时代两位名人名言予以诠释。放言“朕即国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野蛮专制的代表;豪言“国王者,国家公仆之首长也”的普鲁士国王腓特列大帝,是开明专制的代表。
  至于开明专制政体与非专制政体优劣比较。梁启超认为,合乎国情,虽劣亦优;不接地气,虽优亦劣;不能惟优是求,而应惟适是求。
  (二)为什么必须开明专制
  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中国既不具备民主共和的条件,也不具备君主立宪的条件,故只能实行开明专制。“今日之中国,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换言之,开明专制论是一种民主渐进的思想,当时的中国必须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开明专制,创造民主政治所需要的各种社会条件,才能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四、新民教育论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给梁启超极大触动。他认为,现实中国与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1902—1903年间,相继发表《新民议》、《论中国国民品格》和《新民说》,系统阐述了他的思想。
  (一)超越时人的两大内涵[3]
  新民德超越开民智。19世纪末的维新派就曾提出“新民”主张,但其核心是开民智。要求改造传统思想、道德意识、风俗习惯的新民德呼声尚未引起社会关注。梁启超敏锐看到,彼时的中国社会已经不仅仅是往何处去的应急选择,更可能是新旧道德更替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学习西方物质文明需从精神层面入手,“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开民智、新民德尽管均为“新民”应有之义,但属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新民德涉及对深层次传统文化的改造,形成对习惯势力的挑战与对民族传统的自我否定。
  启蒙对象由官绅转向百姓。维新派在提出自上而下的改良时,所谓新民,主要指官绅、士大夫;因此,所谓开民智,只是“开绅智”、“开官智”。《新民说》则将对象转向广大国民,“国也者,积民而成”,顯然,这时的梁启超已将民主制度的确立、国家的富强更多寄托在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觉悟的提升上。
  (二)对承传儒学的两大启示
  在工业化摧枯拉朽的冲击下、在中国努力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源于农耕文明的儒学是寿终正寝?还是适当改造并重焕青春?《新民说》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两大启示。
  儒学必须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开放系统。尽管儒学并不排斥外来文化,宋明理学就吸收了印度佛教文化,但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与商品倾销、军事侵略同步展开,问题变得相当复杂。《新民说》吸收了大量西方文化。如“新民”一词,本来源自儒学经典《大学》,但梁启超却借助西方文化赋予其新时代的新内涵。
  儒学必须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中寻找支撑点。儒学孕育、产生、发展并成熟于农耕文明以及分封制、郡县制的中华母体中。对儒学必须扬弃以重构支撑点。梁启超找到的支撑点就是民德, 也就是民族的精神、品质和风气,这决非西方文化所能替代。《新民说》的国家思想、群治思想主要来源于西方文化,但其在伦理道德观却保留了相当多的儒学传统。因为梁启超认识到,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区别,除开黄皮肤、黑眼睛、会说中国话等外在表现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人格精神和气质。
  参考文献:
  [1]董方奎.梁启超论稳健社会主义[M].北京:线装书局,2013.
  [2]蒋广学.梁启超:以“政体进化”为特色的中国宪政主义活动家[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2):79-84.
  [3]崔志海.梁启超《新民说》的再认识[J].近代史研究,1989,(8):84—95.
  作者简介:
  梁小青(1968-),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梁启超稳健社会主义、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该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在组织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重视生活与地理的关系,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地理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生活地理的作用下,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掌握有价值的地理知识,为其学以致用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文中,我主要谈一谈如何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有差异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创造性使用多种学习方式。我们可以用多元方式切入概念,使重要的概念能够整合与迁移,借助比喻,深化理解。  【关键词】多元智能 物理教学 导入 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164-02  人的认知方式和解题方式往往是多元的。物理教学活动应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诸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事物,并参与该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巩固的过程。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爱心 学习兴趣 闪光点 求知欲  【中图分类号】G633.6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中传统模式的管理办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的学生管理要求,然而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契约式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人員将心理契约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增进了师生的关系,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契约 独立学院 学生管理 作用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吉大发[2017]6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189-01  编队教学是小学新生接受体育教学的第一内容,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及印象,编队的成功与否对今后的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关系,但同时编队教学也是最让人头疼和最浪费时间的事,往往是这节课编好队下节课忘,再排再忘,反复多次。那么如何提高一年级新生编队的有效性,本人通过多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对培养
期刊
【摘要】数学日记是小学生以日记形式记录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所学、所疑、所得的基本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日记,便于及时了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表现与学习变化,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始终以小学生为中心。本文将从指导小学生学写数学日记、根据学生日记确定教学重点、以数学日计组织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以数学日记组织数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日记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194-01  我是一名烹饪专业教师,从事烹饪技术教育工作已有多年,虽说工作成绩不是很突出,但随着自己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自己也有一些值得归纳的东西。可是,直到有一天,听了一位学生对我的诉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上完周五的最后一节课,我觉得一阵轻松,又可以休息两天了。我在等着最后几个学生搞完卫生离
期刊
【摘要】当我在书中接触到量子力学的时候,它向我展示了上帝是如何掷骰子的。通过自学大学知识,我慢慢了解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看上去确定的事件中却有着概率,表面看上去不可能发生的事,却总有微小的概率发生。利用薛定谔方程和波函数的知识,我建立了一个粒子翻越势垒的模型,求解出了粒子的透射系数T,当我假设粒子的能量达不到翻越势垒所需的能量时,我发现粒子仍有一定的概率“翻过去”,这个与经典物理不一样的结论使我
期刊
【摘要】叶澜教授最早提出了“生命自觉”的观点。她说:“时代呼唤生命自觉,生命自觉是‘新基础教育’追求的核心价值观。”那么什么是“生命”?什么又是“自觉”呢?“生命”是指天地万物所有充满活力,并且不断生长的有机体。“自觉”,我们分开来分析。“觉”指觉醒,顿悟,是个体对自我生命及他人生命的领悟,除此还包括个体生命对客观世界的觉悟。“自”,是指所有个体对所处环境的认识理解,以及更进一步的探索,不需要外在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的校园,为努力提升自我的同学保驾护航,为就业创业的同学沙场练兵。在职业学习的锤炼中;在技能大赛的磨砺中;在对口升学的攀登中;鼓足信心、勇于挑战,迎接自我心灵的洗礼,为享受胜利的喜悦而努力拼搏。职业教育把“育人”乃至“育”什么样的人,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始终,秉承为学生着想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树立锐意进取的自信心,坚信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同样可以描绘出属于职校生精彩纷呈、绚丽多姿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