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要离校了,就业也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而今年,比去年整整多出19万的699万名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让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有人称这是“最难就业季”。也有人发出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无奈感叹。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2012年多19万,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3月,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生不足三成,而放弃就业转而考研的人数也达到历年最高。中文、法律、新闻、信息管理等文科专业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
眼看2013年毕业季已经来临,“你签约了吗”成了社会热话题。在校生尤其是毕业生倍感压力。
近日,北京出台政策,对应届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落户有年龄限制,24岁、27岁、35岁,超过这个年龄的应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原则上将不能由北京市属单位录用落户。这项被称为“北京年龄控”的规定一经传开,就引发社会热议。在学校、性别、疾患等方面,一些地区和用人单位设置了花样百出的“门槛”,引发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进一步担忧。
“最难就业季”到底难在哪?
求职难:“好工作”实在难觅
身着黑色套装,手持个人简历,脚踩中跟皮鞋,寻寻觅觅挤进人群,排队,面试,被告知回去等通知,再寻寻觅觅,再面试,再被拒绝……很多毕业生都有着和钟巧类似的遭遇,这位原本对就业充满信心的本科泰语专业毕业生一次次遭到打击,现在的她喜欢说自己“凄凄惨惨戚戚”。
5个月前,钟巧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负责电话销售保险,但由于不太适应只做了一个多月就辞职了。后来,钟巧想出国,想进外企、国企,跨国公司,但现在,她觉得这些美好的愿望“离现实好遥远”,慢慢地,她稍微放低了要求,“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工作,民营、私企都可以,薪水至少有3000元,五险一金齐全,还要有发展空间。”钟巧也不断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坚定立场,一定要找到最满意最合适的工作之后再跳槽,不然又会成为下一个跳蚤了。”说完,转身融入茫茫的“求职大军”中。
眼看就要毕业,求职大事仍未解决,云南民族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小刘也很焦虑。“但是,总希望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我室友签约的工作月薪3500元,我各方面能力也不比他羞,总之也要找个差不多的,薪水不能太低,工作不能太累。”小刘将自己的求职目标定在大型国企或者知名外企,招聘会上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小刘并不愿意投简历。
从钟巧和小刘的话语中不难发现,在很多求职者眼里,“好工作”的标准是自己满意、专业对口、待遇不错、有发展空间等等,而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好工作”实在难觅。
招聘难:三个月只招到一个人
“同学,找工作吗?到我们这里看看……”近日,在云南人才市场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某私营企业负责招聘的王经理坐不住了,为了吸引更多求职者的目光,他直接站在展台外发放招聘传单,主动上前询问求职者的意向,而像王经理这样“求贤若渴”的招聘者,整个会场里并不在少数。
让王经理失望的是,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求职者的一脸茫然,大家不是摇摇头,就是说“再看看”。“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工作地点就在昆明,不会到偏远地区,招聘的门槛也不算高,但还是很难招到人。”王先生感慨,“我知道,他们要么嫌工资低,要么嫌公司规模小,或者觉得没有发展前途。”
按理说,僧多粥少,招聘单位应该处于有利地位,但不少企业还是“吃不饱”。就拿王经理所在公司来说,今年计划招聘包括中医理疗师健康代表,财务人员、接待等30名新员工,春节过后,眼看招聘目标迟迟达不到,王经理只得放下手头工作亲自上阵,每场招聘会都不落下,3个月过去了,只招到一个人。除了专场招聘会,王经理还在西部工作网、贤士榜、前程无忧等媒体投放招聘广告。广告费花了不少,却不见有效果。
小公司“喊渴”,大公司也说“喝不够”。培训讲师月薪4000至6000元,渠道经理月薪5000至8000元、营销精英月薪5000至10000元……某知名网络公司云南贵州指定营销中心开出了一份颇具吸引力的高薪工作,但仍然只招到计划招聘人数的三分之一。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直言:“虽然填写资料的人不少,但感觉很满意的没有几个。像管理、培训这些岗位,工作经验很重要,而应聘者大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在哪里?
招聘单位:技能有时比学历重要
“本公司诚招广告文案一名,要求熟练使用多个办公软件,大专学历及以上。”招聘者赵先生几乎每年都要为其所在的文化传播公司招聘新员工,他认为专科生更适合这个岗位。“相较于同专业的本科生,高职生的动手能力更强,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有的专科生来自各州市或农村,踏实肯干,尽管交际能力欠缺,但可后天弥补。”
许多招聘者传达出这样一种讯息:学历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技能,“本科生的眼高手低很大程度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张丽来是重庆工商学院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从2月份开始。她就穿梭于各大人才招聘市场以及在各大高校举行的招聘会,但始终没有觅得一个合适岗位。她说:“很多岗位都是招大专生的,我一个本科生去那种岗位不划算,再说那种招大专生的企业规模也太小了。”
看云南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去年全省有高校毕业生12.7万余人,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为85.1%,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年终就业率96.3%,其中,研究生94.4%、本科生92.9%、专科生96.9%,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0.4个百分点。可以从中看出,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硕生。
高职院校:学生大二就“预订”完毕
说到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硕生的问题,我们发现许多就读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稀缺专业的学生其实并不担心就业问题。就读于云南开放大学二年级的张吉上周四刚参加了燕京啤酒厂的专场招聘,并成功入围复试,如果顺利,他将于9月进入该厂完成一年的定岗实习,“如果实习期间企业,学生双方都满意,就可签订劳动合同或意向合同。”该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称。学校从去年开始施行“2 1”学制,即学生在校修习两年理论及基本技能,在企业定岗实习一年,一来可以增强学生“实战技能”,二来可以增加其就业机会。 再比如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更是一入校基本就被企业“订下”。“像昆船集团这样的企业非常需要焊接人才,但全省高职院校开办这个专业的不多。”焊接人才可谓供不应求,该专业毕业生一毕业的薪金可达3000左右,该校2011届学生的平均薪金在2400元。
然而,高职生的就业稳定性并不乐观。“根据麦可思统计,我们2011届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是48%。工作的学生有30%左右在工作一年后选择了辞职或换工作。”该校老师表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稳定率是这两年来该校就业工作的重点。此外,还有招生分数的问题,“历来我们招收的学生高考分数都比较低,这无疑给提高教学质量、改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固有观念带来很大阻碍。”
业内人士:就业难根源在求职者
一边是企业疾呼“招不到人”,一边是毕业生高喊“找不到工作”,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求职和招聘的“两难”矛盾?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政策调研处处长孟新丽认为,一方面,由于求职者的愿望与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求职者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的用工需求不相符,因而“两难”矛盾十分突出。云南人才市场综合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从市场每天提供的岗位信息来看,岗位数远远大于求职人数,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求职者身上。
“‘90后’毕业生大多家境不错,多数希望工作轻松点,工资高点,但这样的心态不利于就业。”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也反映,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更重视自我的感觉,而缺少对于企业的基本责任感,“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说不干就不干了,有的人甚至连离职手续都不办就离开了。”
专家观点:产业结构不合理致大学生就业难
关于2013就业难问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分析有四大原因。
苏海南认为,第一个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的白领岗位需求不足。我国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特别是像金融、法律、理财、高级家政,高科技等中高档的服务岗位需求不够。苏海南说,一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能达到60%多,甚至于70%,如果有这么一个产业结构,这些大学生就业问题肯定不成问题。
第二是大学生的供给不太符合市场需要。目前大学专业的设置和招收的人数,跟市场需求对不上板。有一些专业设置可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而恰恰进去的人又比较多。
第三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不够。苏海南认为,现在的大学主要是重知识培养,但是轻能力的锻炼,所以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种情况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与此同时,大多数毕业生都想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去就业,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去就业。
第四就是整个就业的状况不乐观,在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加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单位都不招人,少招人,也使大学生就业更艰难。
就业难问题该如何解决?
政府部门:多管齐下促进大学生就业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事业保障处负责人表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昆明始终坚持把青年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全市就业工作首位,拓宽就业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畅通就业信息、帮扶困难毕业生,多管齐下促进大学生就业。
进入优秀的企业,与企业一同成长,是很多高校毕业生的梦想。政府努力推动企业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对接,实施企业“挖潜增岗”和“千企万岗”计划,努力增加企业就业岗位。对积极安排、接纳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给予一次性补贴,达到规定数量,给予贷款,税收等优惠。同时,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初出校门,许多大学毕业生也选择到基层锻炼。昆明大力实施国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为普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鼓励毕业生走进基层,大力开发村(社区)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
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昆明建立创业导师和专家志愿服务团,开展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认定考核活动,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创业园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大学生创业园规模和品质,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平台。
老师支招:调整心态明确定位
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普遍认为,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着力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办出个性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希望毕业生能调整好心态,能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并努力找到自身优势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契合点。
对目前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老师们建议到招聘会求职,这效果要好过网络,因为现场求职可以和企业招聘人员交流,容易给招聘人员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就算这一企业并不在你心仪的行列,也可以多了解情况,问问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企业规模如何、行业的发展前景等,通过这些指标,其实可以大致衡量出企业现状,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编辑 王琳琳)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2012年多19万,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3月,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生不足三成,而放弃就业转而考研的人数也达到历年最高。中文、法律、新闻、信息管理等文科专业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
眼看2013年毕业季已经来临,“你签约了吗”成了社会热话题。在校生尤其是毕业生倍感压力。
近日,北京出台政策,对应届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落户有年龄限制,24岁、27岁、35岁,超过这个年龄的应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原则上将不能由北京市属单位录用落户。这项被称为“北京年龄控”的规定一经传开,就引发社会热议。在学校、性别、疾患等方面,一些地区和用人单位设置了花样百出的“门槛”,引发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进一步担忧。
“最难就业季”到底难在哪?
求职难:“好工作”实在难觅
身着黑色套装,手持个人简历,脚踩中跟皮鞋,寻寻觅觅挤进人群,排队,面试,被告知回去等通知,再寻寻觅觅,再面试,再被拒绝……很多毕业生都有着和钟巧类似的遭遇,这位原本对就业充满信心的本科泰语专业毕业生一次次遭到打击,现在的她喜欢说自己“凄凄惨惨戚戚”。
5个月前,钟巧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负责电话销售保险,但由于不太适应只做了一个多月就辞职了。后来,钟巧想出国,想进外企、国企,跨国公司,但现在,她觉得这些美好的愿望“离现实好遥远”,慢慢地,她稍微放低了要求,“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工作,民营、私企都可以,薪水至少有3000元,五险一金齐全,还要有发展空间。”钟巧也不断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坚定立场,一定要找到最满意最合适的工作之后再跳槽,不然又会成为下一个跳蚤了。”说完,转身融入茫茫的“求职大军”中。
眼看就要毕业,求职大事仍未解决,云南民族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小刘也很焦虑。“但是,总希望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我室友签约的工作月薪3500元,我各方面能力也不比他羞,总之也要找个差不多的,薪水不能太低,工作不能太累。”小刘将自己的求职目标定在大型国企或者知名外企,招聘会上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小刘并不愿意投简历。
从钟巧和小刘的话语中不难发现,在很多求职者眼里,“好工作”的标准是自己满意、专业对口、待遇不错、有发展空间等等,而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好工作”实在难觅。
招聘难:三个月只招到一个人
“同学,找工作吗?到我们这里看看……”近日,在云南人才市场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某私营企业负责招聘的王经理坐不住了,为了吸引更多求职者的目光,他直接站在展台外发放招聘传单,主动上前询问求职者的意向,而像王经理这样“求贤若渴”的招聘者,整个会场里并不在少数。
让王经理失望的是,得到的答复往往是求职者的一脸茫然,大家不是摇摇头,就是说“再看看”。“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工作地点就在昆明,不会到偏远地区,招聘的门槛也不算高,但还是很难招到人。”王先生感慨,“我知道,他们要么嫌工资低,要么嫌公司规模小,或者觉得没有发展前途。”
按理说,僧多粥少,招聘单位应该处于有利地位,但不少企业还是“吃不饱”。就拿王经理所在公司来说,今年计划招聘包括中医理疗师健康代表,财务人员、接待等30名新员工,春节过后,眼看招聘目标迟迟达不到,王经理只得放下手头工作亲自上阵,每场招聘会都不落下,3个月过去了,只招到一个人。除了专场招聘会,王经理还在西部工作网、贤士榜、前程无忧等媒体投放招聘广告。广告费花了不少,却不见有效果。
小公司“喊渴”,大公司也说“喝不够”。培训讲师月薪4000至6000元,渠道经理月薪5000至8000元、营销精英月薪5000至10000元……某知名网络公司云南贵州指定营销中心开出了一份颇具吸引力的高薪工作,但仍然只招到计划招聘人数的三分之一。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直言:“虽然填写资料的人不少,但感觉很满意的没有几个。像管理、培训这些岗位,工作经验很重要,而应聘者大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在哪里?
招聘单位:技能有时比学历重要
“本公司诚招广告文案一名,要求熟练使用多个办公软件,大专学历及以上。”招聘者赵先生几乎每年都要为其所在的文化传播公司招聘新员工,他认为专科生更适合这个岗位。“相较于同专业的本科生,高职生的动手能力更强,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更加紧密。更重要的是,有的专科生来自各州市或农村,踏实肯干,尽管交际能力欠缺,但可后天弥补。”
许多招聘者传达出这样一种讯息:学历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技能,“本科生的眼高手低很大程度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张丽来是重庆工商学院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从2月份开始。她就穿梭于各大人才招聘市场以及在各大高校举行的招聘会,但始终没有觅得一个合适岗位。她说:“很多岗位都是招大专生的,我一个本科生去那种岗位不划算,再说那种招大专生的企业规模也太小了。”
看云南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去年全省有高校毕业生12.7万余人,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为85.1%,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年终就业率96.3%,其中,研究生94.4%、本科生92.9%、专科生96.9%,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0.4个百分点。可以从中看出,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硕生。
高职院校:学生大二就“预订”完毕
说到专科生就业率高于本硕生的问题,我们发现许多就读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稀缺专业的学生其实并不担心就业问题。就读于云南开放大学二年级的张吉上周四刚参加了燕京啤酒厂的专场招聘,并成功入围复试,如果顺利,他将于9月进入该厂完成一年的定岗实习,“如果实习期间企业,学生双方都满意,就可签订劳动合同或意向合同。”该学院负责就业的老师称。学校从去年开始施行“2 1”学制,即学生在校修习两年理论及基本技能,在企业定岗实习一年,一来可以增强学生“实战技能”,二来可以增加其就业机会。 再比如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更是一入校基本就被企业“订下”。“像昆船集团这样的企业非常需要焊接人才,但全省高职院校开办这个专业的不多。”焊接人才可谓供不应求,该专业毕业生一毕业的薪金可达3000左右,该校2011届学生的平均薪金在2400元。
然而,高职生的就业稳定性并不乐观。“根据麦可思统计,我们2011届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是48%。工作的学生有30%左右在工作一年后选择了辞职或换工作。”该校老师表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稳定率是这两年来该校就业工作的重点。此外,还有招生分数的问题,“历来我们招收的学生高考分数都比较低,这无疑给提高教学质量、改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固有观念带来很大阻碍。”
业内人士:就业难根源在求职者
一边是企业疾呼“招不到人”,一边是毕业生高喊“找不到工作”,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求职和招聘的“两难”矛盾?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政策调研处处长孟新丽认为,一方面,由于求职者的愿望与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求职者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的用工需求不相符,因而“两难”矛盾十分突出。云南人才市场综合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从市场每天提供的岗位信息来看,岗位数远远大于求职人数,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求职者身上。
“‘90后’毕业生大多家境不错,多数希望工作轻松点,工资高点,但这样的心态不利于就业。”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也反映,很多毕业生在择业时更重视自我的感觉,而缺少对于企业的基本责任感,“一个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说不干就不干了,有的人甚至连离职手续都不办就离开了。”
专家观点:产业结构不合理致大学生就业难
关于2013就业难问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分析有四大原因。
苏海南认为,第一个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的白领岗位需求不足。我国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特别是像金融、法律、理财、高级家政,高科技等中高档的服务岗位需求不够。苏海南说,一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能达到60%多,甚至于70%,如果有这么一个产业结构,这些大学生就业问题肯定不成问题。
第二是大学生的供给不太符合市场需要。目前大学专业的设置和招收的人数,跟市场需求对不上板。有一些专业设置可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而恰恰进去的人又比较多。
第三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不够。苏海南认为,现在的大学主要是重知识培养,但是轻能力的锻炼,所以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种情况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与此同时,大多数毕业生都想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去就业,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去就业。
第四就是整个就业的状况不乐观,在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加上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单位都不招人,少招人,也使大学生就业更艰难。
就业难问题该如何解决?
政府部门:多管齐下促进大学生就业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事业保障处负责人表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昆明始终坚持把青年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全市就业工作首位,拓宽就业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畅通就业信息、帮扶困难毕业生,多管齐下促进大学生就业。
进入优秀的企业,与企业一同成长,是很多高校毕业生的梦想。政府努力推动企业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对接,实施企业“挖潜增岗”和“千企万岗”计划,努力增加企业就业岗位。对积极安排、接纳吸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给予一次性补贴,达到规定数量,给予贷款,税收等优惠。同时,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初出校门,许多大学毕业生也选择到基层锻炼。昆明大力实施国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为普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鼓励毕业生走进基层,大力开发村(社区)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
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昆明建立创业导师和专家志愿服务团,开展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认定考核活动,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创业园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大学生创业园规模和品质,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平台。
老师支招:调整心态明确定位
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普遍认为,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着力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办出个性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希望毕业生能调整好心态,能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并努力找到自身优势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契合点。
对目前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老师们建议到招聘会求职,这效果要好过网络,因为现场求职可以和企业招聘人员交流,容易给招聘人员留下相对深刻的印象。就算这一企业并不在你心仪的行列,也可以多了解情况,问问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什么、企业规模如何、行业的发展前景等,通过这些指标,其实可以大致衡量出企业现状,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编辑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