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理论的辅助供风模块设计方案

来源 :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助供风模块是轨道车辆的重要设备,主要用来产生压缩空气,为受电弓起升提供动力。本文针对现有辅助供风模块存在不足,运用创新理论,解决了辅助供风模块中管接头锈蚀现象。
  关键词:动车组;辅助供风;TRIZ
  1 引言
  受电弓是轨道车辆一个重要部件,功能是从接触网取得电能,来牵引列车运行。受电弓在非工作模式,处于降弓状态。列车运行时,需要压缩空气驱动受电弓传动气缸进行升弓。因此,在设有受电弓的车辆,需要设置辅助供风设备或脚踏泵,用于产生压缩空气,保证动车组总风管压力过低时,为受电弓起升提供动力。各个型号的动车组均设计了辅助供风设备,为受电弓升弓提供压缩空气,保证动车组的正常运营。在动车组设计中,辅助供风设备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用吊架吊装在车下。
  对运营车辆的辅助供风设备进行检修时,发现空气管路内的管接头有锈蚀现象。若锈蚀后的杂质存留在空气管路内,将会影响正常升弓从而影响正常出车。因此需要在现有结构上对辅助供风模块进行改进。
  2 问题分析
  辅助供风设备的压缩机采用活塞压缩机,由蓄电池系统为辅助压缩机提供DC110V电能。为防止用风设备的耗风量超过辅助压缩机供风量,保证气流的平稳性,设置了容积为25L用于升弓的专用风缸。原辅助供风模块所有元件风缸、单向阀、安全阀、辅助空压机集成为一个单独安装模块内,通过吊装螺栓吊挂在车体底架下。系统主要元件如图1所示。
  图1 辅助供风模块主要元件
  2.1 原因分析
  根据系统元件组成及相互间作用,建立功能模型图,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功能模型图
  运用鱼骨图分析方法对问题产生的根原因进行分析,空气中存在水分子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而从整个技术系统的基本元件中发现,此系統产生的压缩空气未经滤水处理,在辅助供风设备工作时,吸入大量空气的同时夹杂着空气中的水分子,湿气日积月累,长时间存留在管路内,使得技术系统内易于生锈的元件—碳钢管接头发生锈蚀。
  2.2 冲突区域确定
  通过上述根原因分析,可知技术系统压缩空气与碳钢管接头之间存在作用不足现象。建立此技术系统的问题模型图,如下图3所示。
  图3 问题模型图
  3 问题解决
  3.1 冲突解决理论
  为了提高辅助供风设备的可维修性及可操作性,做到免维护,面临的问题是:辅助供风设备将会变得复杂,同时提高了装置的重量和可制造性。按照TRIZ理论,应用技术冲突解决该问题。
  技术冲突:因管路锈蚀或存水,需要维护人员定期进行检查及排水操作。提高辅助供风设备的可维修性及可操作性,将导致技术系统变得复杂,并提高整体结构的重量和可制造性。由此确定标准工程参数为:
  1)希望改进的特性:可操作性(No.33)、可维修性(No.34);
  2)恶化的特性:静止物体的重量(No.2)、可制造性(No.32)、装置的复杂性(No.36)。
  由冲突矩阵可查出发明原理如下表1所示。
  通过查冲突矩阵,选择40条发明原理中的No.1分割、No.6多用性和No.35参数变化三条发明原理。方案一:No.1分割,使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及拆卸的部分;即将连接管路易生锈的部件管接头改成容易装配的快速接头,增加可维护性。方案二:No.6多用性,使一个物体能完成多项功能,可以减少原设计中完成这些功能多个物体的数量;即将连接管路部件管接头做成复式结构,实现连接及滤水功能。方案三:No.35参数变化,改变温度,即将系统温度降低到水分凝固点以下,使得系统中的压缩空气含的水分子降低,从而避免锈蚀。
  3.2 物质-场分析
  方案四:采用物质—场模型的变换规则2:欲提高现有物质—场的功效,可延伸既有物质—场与其他独立的物质—场的连结;即在易于锈蚀的管接头增加化学场,防止水分子与碳钢接头发生化学反映。Fch表示化学场。具体如图4所示。
  方案五:也可采用物质—场模型的变换规则4:消除有害的、多余的、不需要的物质或场的最有效方法是引入第三种物质元件;即引入第三种物质元件干燥器,用来吸收来自空气中的水分子。具体如图5所示。
  4 方案实施
  运用TRIZ理论分析得到解决本课题问题的5个创新解,通过评价,考虑方案的成本、实现的难易程度、可靠性、安装空间以及对其他部位的影响,最终选用方案5来解决此实际问题。将技术系统引入第三种物质元件干燥器,用来吸收来自空气中的水分子。此系统增加干燥器后,需要增加压力开关、小风缸等辅助元件。新方案系统主要元件如图6所示。
  5 结论
  按着新方案设计的辅助供风模块,已成功应用于运营车辆上,售后人员反馈,辅助供风单元解决了管路锈蚀现象,而且做到了免维护,应用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1]林波. 基于创新理论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职教论坛,2018,(1):68-73.
  [2]熊梅,程畅栋.地铁车辆电动升弓装置的设计及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3,(2):11-12.
  [3]王月明,王松文.动车组制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短线法节段预制作为一种新型桥梁施工工艺,其核心技术是预制节段的线型控制。结合某工程实例,论述了连续梁短线法节段预制的工艺流程、“六点法”线型控制原理等相关理论,最终该连续梁线型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为连续梁短线法节段预制的线型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连续梁;节段预制;线型控制  1 工程概况  某在建连续梁里程为DK73+511.495~DK73+625.195,线路小里程与夹角
期刊
摘要:焊接质量会影响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性。无损检测能评定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本文针对天然气管道焊接无损检测管理进行分析,列举了常见检测方法,监测质量方式,并提出了优化监测管理的建议,希望能够为一些工业企业检查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天然气长管道;检测;焊接质量;无损检测  好的焊接质量是保证天然气长管道能够安全运行的基础。作为一种确认焊接质量和检测方式,无损检测的结果为焊接工艺和质量提供了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各个领域随之发展,其中,医院建筑在功能上具有特殊性,所以和其他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和公共建筑比起来,其建筑在设计和使用上更要遵循绿色建筑建设的理念,在建筑系统上不仅要有对温度湿度以及送风排风的控制设计,还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功能对信息科技的应用有所要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于低碳环保的要求,医院建筑要从绿色医院建筑迈进,在实现智能控制的基础上,还要实现绿色节能。  关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配电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力配电工程建设及管理愈发受到高度重视,电力配网作为电力企业电能输送的最后环节,是电力运输的根本保障,其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管理措施,以提高电力配网工程建设及管理工作水平,保障配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问题;施工安全  引言  电力配网工程是供电与居民用电
期刊
摘要:天然气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家家户户都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因此,天然气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能源。天然气主要通过长输天然气管道来进行运输,天然气管道一般需要高温高压、而且所属区域复杂,因此,天然气的输送对天然气管道的要求非常高,天然气管道的质量要达到相关标准。而天然气的正常输送对管道的要求非常高,长输天然气管道安装过程中的焊接质量对天然气输送及其安全性关系密切,为了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电力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正是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也随之呈现出崭新的情况,伴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高效发展是未来其发展的主要方向,特别是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以后,将电气工程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分析  引言  电气工程自动
期刊
摘要:在压力管道检验中,“管道裂纹”是最为常见问题之一。对比较大的机械设备问题,一些大面积的裂纹会影响锅炉正常使用,在使用时候造成气体、液体泄漏,为使用人员造成极大安全隐患。本文针对锅炉中常见裂纹类型以及隐患进行分析,并针对裂纹问题提出一定建议预防和处理建议,希望能够为工业企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压力管道检验;裂纹;预防;处理  在工业生产中,压力管道影响着整个锅炉安全运作。作为一种常见设备
期刊
摘要:在油气井勘探开发中,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变化更新,不同次测井深度误差,特别是套前、套后深度的差异直接影响射孔质量。为了更好地对油气井进行开发,保证油田增产稳产,本文对测井射孔施工产生的深度误差进行了研究,并对校正误差措施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油田作业;射孔精度;深度误差;校正误差;施工技术  1.射孔深度误差原因分析  射孔深度的误差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面对不同的操作环境,不同的操作工具以及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建筑电气的安装上我国的技术有很大的突破,但是与国外的技术比较还有一定不足之处。建筑电气安装的好坏会导致建筑物的舒适和安全性发生改变,会直接影响人们在建筑物内的安全和舒适度。所以做好建筑电气安装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进行介绍,讨论在建筑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备安装;问题;建议  一、电气设备安
期刊
摘要:正渗透技术作为一种以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的膜技术,在近十年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具有的潜在优势是其受到持续关注的主要原因。然而在这些研究与应用中,通常将正渗透与其他技术组合成正渗透混合系统加以应用。文章针对正渗透混合系统在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正渗透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正渗透;膜分离;驱动液;污水处理;渗透压差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Q3  人口的持续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