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知县周朴为民做主被陷害 众百姓鸣不平42义士同遭难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清初,有一位名叫周朴的官员来到山东省阳信任知县,不到一年就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拥戴。因为他疾恶如仇,秉公办案,也得罪了个别权贵。
  本地有一姓王的财主,仗着在朝廷做刑部尚书的小舅子横霸乡里,无恶不作,百姓们恨之入骨。周朴来阳信后,经过十多天的暗查私访,对王财主的犯罪事实了如指掌,即令差役把他逮捕归案。周朴亲自审理此案,对其严惩,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称赞周朴是“铁面无私的周包公”。
  然而,正当周朴率全县百姓为保证粮食丰收,挑河挖沟,大兴水利之时,刑部尚书假造皇帝的诏书,把周朴传到了京都,编造诬陷之词,把周朴判了重刑,打入牢狱。
  阳信百姓们闻知此事,非常愤慨,自发筹集银两,选派出42名代表进京面见皇帝,要保释周朴出狱。当这42人走到直隶(现在的河北省)任丘县城附近时,此县一个姓温的武官听从了刑部尚书的指使,带领一队人马,气势汹汹地把他们拦截下,以“乱贼进京闹朝廷”为名,把他们抓捕入狱。时任该县县令的方公策得知此事后,忙找到温武官说:“据我所知,这42人不是什么‘乱贼’,而是良民,是进京保释他们的好知县周朴的。你这样做,不仅是知法犯法,还会影响两省的关系。三天之内,一定把他们放了!”
  但温武官根本就没把方县令放在眼里,借方县令因公出差之机,安排人在县城外的一个偏静之处挖了个大深坑,夜里偷偷地把这42人活埋了。
  不久,有人把这件事上书到皇帝那里,皇帝非常重视,便派专人到任丘和阳信做了调查,弄清了事情真相,把刑部尚书和温武官斩首,为周朴平反昭雪,官复原职。
  在蒙受冤屈、身陷囹圄期间,周朴对阳信百姓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深受感动,尤其是那42人的大义之举,更使他感激涕零,刻骨铭心!周朴复职不久,便自己出资,亲自带人到任丘,挖地数尺,取回了那42人的骸骨,装入厚重的柏木棺材,在阳信县城附近的小辛庄南面选定了墓地,举行了由数千人参加的隆重的安葬仪式。
  在安葬仪式期间,周朴披麻戴孝,泣不成声。他在墓地处用数百方泥土筑起一大冢,在冢前竖起一块高大的墓碑,墓碑的正面由周朴题写了“义士同丘”四个大字,还在碑的背面刻下了42人的名字,千古流芳。
  自此,小辛庄村名便改为“义士辛”,每到清明节和农历十月一日,当地县官、士绅等纷纷来此扫墓祭奠,更有无数百姓接踵而至,燃香焚纸,以示缅怀之情。平素里,若有生疾长病者,家人就跪至冢前,默默祈祷,保佑病人康复平安。
  1948年夏,为防白龙湾发洪水,冢前那块巨大的石碑被人用车拉走,用在了黄河大堤上,往日圆大的义士冢也变成了现在的一小土坟。
   (责编 王兵)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是一位耶稣会的传教士,曾在秘鲁和墨西哥传教。  阿兹台克人并不用他们自己的人来向所崇拜的偶像献祭,而是用俘虏,他们进行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祭祀抓俘虏。作战时,他们尽可能不杀死对手,而将其生擒……  祭祀的地方用一圈篱笆围着,篱笆顶端戳着许多骷髅,这些骷髅是过去那些充当祭品的人的。祭祀仪式开始前,篱笆旁站满了卫士。一位祭司走了过来,他穿着又短又宽大的白色法衣,下摆上缀满了流苏。他走进篱笆
期刊
198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曾报道,在全世界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富豪中,王永庆以40亿美元居第16位!王永庆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亿万富豪,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全世界。      成功经营米店,小试身手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生于台北县新店,原籍福建省安溪县。安溪县是个有名的穷地方,到了王永庆的曾祖父那一代,日子实在
期刊
徐寿山,字德复,号雨霖。生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祖籍奉天省辽源县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县)。他的父亲是当地著名兽医,徐寿山承袭祖传衣钵,遐迩闻名。后被请到奉天(沈阳)大南门张氏帅府,先替张作霖的军队医马,后来又转而为人医病,特别专为张氏帅府里的内眷们治病,一时人称张府“御医”。     一、妙手回春医百马    奉系军阀张作霖曾在北洋毅军马队供职,后又在辽西八角台一带啸聚山林。1901年被招安
期刊
2008年10月23日,“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人称“农民厅长”的覃祥官在鄂西长阳土家山寨因病去世,享年75岁。本文揭示了当年毛主席亲笔批示合作医疗的内幕,再现了21年前的省委副书记纳谏改乡名的情景,讲述了一双草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情故事,展现了“厅长夫人”终身务农的贤惠善良,披露了主人公晚年的生活情况及内心世界。  再过一天就是覃祥官75岁大寿,但他终究没等到第二天就匆匆地走了。  42年前,鄂
期刊
辜鸿铭是上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教授,在新文化运动人才济济的北大堪称“另类”。  辜鸿铭祖籍福建同安,生在马来西亚,7岁起到英国和德国留学14年,获英国文学博士学位,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常人想来,拥有这样履历的海归教授当是短发西装,一口洋话,一脑袋民主与科学的“假洋鬼子”才对,可辜鸿铭头上一撮黄头发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戴瓜皮小帽,这副打扮在辛亥革命10年后的
期刊
偶然读到一则《朝鲜首次承认缺粮100万吨》的报道,突然地打开了我尘封45年之久的记忆之门,拾回了一个个琐碎的片断……     一    人所熟知的上世纪60年代突发的“三年困难”时期,正是我在忻定二中读初中的时光。当时全国物资匮乏,尤其粮食奇缺,城镇居民一律按低标准供应。国家很关怀在校的青少年成长,以人头日供给成品粮一斤一两。这在那时是足以让人眼馋的了。为了缓解由饥饿引发的矛盾,校方根据学生的年龄
期刊
牌坊,是形状象牌楼的建筑物,旧时用来宣扬封建礼教、具有忠孝节义的人物。封建社会乃至民国,官府都曾规定:凡是一辈子坚守贞节的女子(含寡妇),可向县府申请,经审定批准后可立牌坊,并记入地方志书,流芳百世。  道光十五年,溇中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名叫严秀,23岁就死了丈夫,想立牌坊求个美名,可是做寡妇的滋味又实在难受,日子过得十分煎熬。严秀有一个干娘宋太太,给严秀出主义说:“我说秀妹子,你真是个傻姑娘,立
期刊
去年3月,大明送来六本书。书名《阎锡山其人》,作者刘存善。大明是刘存善先生的长子。按照父亲生前嘱咐,他让我把书转交原副省长白清才、原省人大副主任李玉明和李蓼源各一本,转赠省档案馆两本,还有一本是送给我的。其时,老刘过世已经两月。这本封笔之作,该是老人离休后出的第六本书吧。虽然书中前言、后记都没有来得及写,但它留给人们的却是无言的感动。  刘存善先生离休,在1986年。当时,为办理离休手续,他让代为
期刊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和两次台海危机,曾经先后三次策划了分裂中国的大阴谋,蒋介石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在“一个中国”这个关乎民族大义的原则问题上,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位争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似乎是不谋而合地想到了一起。    朝鲜战争爆发,台湾当局声明:“联合国无权讨论台湾问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晚,美国政府向台湾当局递交了一份备忘录,
期刊
1999年6月,一枚海瑞印章首次在辽宁本溪市被发现。印章黄铜质,总高3.7厘米,钮高2.7厘米。印文是“抒心惜福”四个篆字,每字大小均在1平方厘米左右。印的一侧中部刻有海瑞的号“刚峰”,为隶书小字,只是不知为何“峰”字的右下部分少了一横划。在正方形印文之上,是由大、中、小三个“回”字形图案自下而上叠铸成的亚腰状提梁式钮,这类钮在宋明时期的玺坠印章中十分流行。印文功力深厚,刀法娴熟。  “抒心惜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