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gs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2)25-01-02
  作者:孔庆香 于荣亚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都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求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育、各项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学生的心理障碍并不是一目了然的。它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观察,长时间的了解,长时间的交流来实现的。有的青年教师认为:学生多动,或沉默寡言,或打架骂人,或胆小怕事就看作有心理障碍,这是片面的。如何才能判定学生的心理障碍呢?笔者通过长时间的探索,总结了“望”——“闻”——“问”——“切”的方式理清病源。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望”,望者就是留心观察。
  当教师接触到一个新的班级时,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学生,熟悉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查档案,可从交流,可从家访等方面进行,然而最主要的就是观察。先观察全体学生,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确定重点观察的对象,或者观察的角度,以修正开始时的误差。
  我刚接这个班时,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认真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以确定帮助对象。观察从以下几个方面:上自己的课时观察。因为笔者是班主任,学生对班主任的课自觉不自觉地都存在着畏惧心理,所以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大多表现为遵规守纪,积极回答问题,力争给班主任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但也有部分同学在上课时,眉头紧锁,表现闷闷不乐;还有部分上课时“坐卧不安”,东摇西晃;还有部分上课走神,心不在焉;也有部分上课做小动作等等。教师通过全面观察,确定所要诊断的对象,并为下一步的深入观察做准备。第二步是上其它老师的课时,班主任在教室外观察学生,然后同自己上课时作比较,分析不同老师上课时的异同。第三是观察学生自修课上的表现。第四是课外时间的观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确定了重点的观察对象,为下一步的分析诊断做准备。
  其次是“闻”,闻者就是耐心听取。
  当确定诊断的对象后应多留心该同学的言行,多听取别的同学对他的评价。俗话说:“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学生的言行更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尤其是初中生,他们还没有完全学会伪装自己,所以学生的思想有意无意地通过言行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学生的变化多加留意听、思,然后才能对这个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除了对这个同学言行用心之外,还要多了解这个同学的过去,因为每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他的周围一定有许多过去的同学或校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间接地获取一些资料,并且同自己观察的作对比研究,正确判断该同学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疏导做准备。
  第三是“问”,问者就是经常交流。
  谈话的方式有多种:一是直接交谈,二是间接交流。笔者虽是语文老师,却不善辞,故和 学生的交流大多以笔谈为主。笔者认为笔谈有 以下的好处:首先笔谈保密性强。因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对于外界的 反应较为敏感,一丝风吹草动可能引起轩然大波,笔谈可以消除这些学生的恐惧心理。其次笔谈还可以斟词酌句,尽可能让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接受。此外,笔谈还可以增强神秘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笔谈,笔谈时还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防止由于笔谈而使学生产生不健康的想法。因为过多的笔谈,可能引发一些学生的幻想,甚至于引发学生的单相思,尤其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把老师当成心中的偶像,产生过多的依赖心理,故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就是语言不能过于亲密,书信的联系不能过于密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提醒自己及学生,做到为人师表。
  第四“切”,切者就是切中要害。
  心理障碍也不是一眼就看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判断学生心理障碍时千万不要妄下结论,否则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甚至于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现在我班上有一位成绩突出的学生,刚入学时,我发现该生学习刻苦努力,为人忠厚老实,从没有违规违纪现象。因此,我高兴地委任他为学习委员。有一天下午该生的父亲忽然找到我说:“我的孩子不想上学了!”我吃惊地问:“为什么?”据其父亲说:由于某节课上,老师提问时不会,罚了一会站,这位老教师说:“你们这几个小东西坐下吧!”接着该生的父亲又讲了小学时如何受到刺激,如何产生了心理障碍,又如何找心理医生咨询、治疗的经过。我听后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样一位优秀的学生竟然有心理障碍。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教师的观察、交流是有一定局限的,应该多同家长及过去的教师交流,多方面、多角度地考察学生的过去及在家的表现,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每位同学,工作中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此外,要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学生是否有心理障碍,教师还要多看有关方面的书籍,多向专家、心理医生求教,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学生的贴心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苍山县实验小学
  山东省苍山县实验中学277700)
其他文献
编号:O4(2012)16-03-02  作者:何骏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课难学,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1.学好语数,垫石辅路。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
期刊
编号:O4(2012)14-04-01  作者:苗亚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通过十年的教学经历,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在教学理念上将“做人”与“授业”结合起来  让学生学会做人比学到知识要重要。如何将这个理念贯穿到课堂中呢?教师的世界观、教改意识、教学理念是前提,教师的创新精
期刊
编号:O1(2012)14-03-03  作者:张怡明  升入高中后,由于数学课教学内容明显加深,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自主学习时间增多,不少学生不能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将会产生学习障碍。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急需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转型。  新生常见问题分析  1.学习上依赖心理严重。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解题时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不愿进行主动思考;第二,初中时家长望子
期刊
编号:H1(2012)14-04-03  作者:陈岩军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适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和谐融洽。下面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某项教学活动试图达到的目的,依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教学变得明确具体,可操
期刊
编号:G40(2012)14-04-02  作者:彭世勇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按常规的方式进行复习,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如数学概念、
期刊
编号:H1(2012)24-03-03  作者:高飞燕  《纲要》提出,要“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而,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幼儿阅读,让孩子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发展。  (一)根据封面,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在早期阅读中,联想猜测法是最有利于幼儿走进图画书的方法之一。多数图书的封面都是取自于正文里的一幅图,因此从封面就可以大致猜出故
期刊
编号:H1(2012)14-03-04  作者:马桂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
期刊
编号:O1(2012)21-04-01  作者:李成敏  新一轮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尝试、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还存在着诸多的误区,须引起我们重视。  一、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
期刊
编号:K2(2012)25-02-03  作者:吴建奎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力图将以往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成全方位的培养人的教学,新课程强调精
期刊
编号:H1(2012)25-01-01  作者:米合日古力·肉孜  “要想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告。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