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区美术基础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作用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orr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常重视,也出台了很多的措施。本文基于青海地区美术基础教育的特点,以及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的所处的现状,重点探讨青海地区美术基础教育在与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青海地区;美术基础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青海地方申报并确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美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之多,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艺术性。目前与青海地区美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性和价值在普通民众中的认识还是极为肤浅,这主要源于大多数群体美术基础教育的缺失,这种缺失造成了广大群众对其文化、艺术、美学、技法等各方面价值的懵懂。
  一、青海地区美术基础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的问题及现状
  目前,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尤其是与美术这门教育品类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手工画、陶艺、绘画等,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缺乏长期的教育指导和教育规划,这必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保护文化的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识别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美术基础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基本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而且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青海地区基础教育部门责任的旁落和无奈
  目前,青海各地都基本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中心,可是我们看到的是,这些非遗保护和发展中心恰恰缺失了基础教育部门的责任,或者说他们的工作主方向里缺失了教育功能。从申遗开始再到建立保护和发展中心,基础教育部门一直是旁落在外。其实,基础教育部门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渠道和责任体。申遗由地方政府负责,保护和发展也由政府负责,其主要目的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地区基础教育部门尤其是地方教育部门根本没有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研讨及利用阶段,从而导致,非遗保护和发展成了这些中心的事,但没有纳入美术基础教育阶段的设计,基础教育部门责任的旁落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有效进入教育设计和教育改革,更谈不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受教育主题的认识和了解。
  2.青海地区基础教育规划和改革的落后
  当下的美术基础教育一直还沿用着多年以前的规范。多年来国家对与美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利用一直在向前发展,非遗项目和非遗成果越来越多,但基础教育部门并没有适应这些变化和发展,其教育规划和改革相对滞后。教育内容和课程改革进展缓慢、非遗教育的教师培养基本处于“谁有兴趣谁自行研究”的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更没有纳入教育内容和规划。没有对人的教育,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非遗文化的美术基础教育,根本夯实不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从长远的角度也起不到核心的保护作用,更谈不上将来的发展和利用。
  二、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术基础教育
  1.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青海地域环境中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当地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综合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基本特点。
  2.青海地区美术基础教育在与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美术基础教育是与美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最好的方式。教育传承本身就是所有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也是最佳的文化保护和发展方式。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小学的美术基础教育,将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渠道。在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我们有多重的社会力量,但是,真正的落脚点应该在学校,尤其是中小学。
  三、如何让青海地区美术基础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起到特殊作用
  1.革新青海地区美术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内涵
  首先,基础教育部门尤其是地方基础教育部门应组织人力及时梳理与美术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把当地具有地域特色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美术)通过梳理,以不同的美术创作形式(如泥塑、木雕、唐卡),探寻地区美术基础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契合点。从而充实和革新美术基础教育,形成地区美术基础教育的新内容和新内涵。其次,开发和形成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课程资源、教学案例、专业教材并加以推广。应该让与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新的美术教育内容走入课堂、学校和不同的试验场所,逐步实践从而形成中小学、幼教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执行标准。再次,创新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学校和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物,认识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创新。
  2.加强非遗师资力量建设和非遗教学基地建设
  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民间以技艺传授,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的下来的,是口传心授,基本上不存在传承队伍建设,也基本上没有形成具有教学功能的基地。目前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多是以个人,以小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的,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在现代工业化时代显得极其脆弱。所以在青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把非遗人才保护和大众教育培养相结合,把非遗封闭保护和非遗新基地建设相结合。应该建立起传承人授艺,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承接、规范、指导培养,中小学美术基础教育普及拓展的一体化系统。
  参考文献:
  [1] 康保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乌丙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 [M].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3] 阮荣春. 中国美术研究(第4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公共艺术研究) [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M].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拉毛卓玛(1980—),女,藏族,青海贵德人,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艺术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在发展,教育在进步,社会对语文的重视越来越高,作为中国人必读的学科,语文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学习中,改革的潮流影响了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以及个性化发展的潮流,作为小学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过渡期,初中语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的探究,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以便培养全面发展的多元化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
期刊
【内容摘要】藏传佛教教育不仅有着悠久的传承和发展历史,而且与其他教育模式不同的特点,藏族传统教育史上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也对藏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藏传佛教;教育;教育理念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佛教传入藏地后对藏族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在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两个方面,也就说世俗教育转化为宗教教育的开始。佛教在藏地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敦煌早期壁画人物造型的形成、人物造型的特点及表现技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敦煌早期壁画的人物造型的艺术特色进行阐释,敦煌早期壁画人物造型运用稚拙淳朴的表现技法塑造出“中西合璧”的人物造型,既有粗犷厚重的阳刚之美,又有圆融秀逸的阴柔之美,总体上体现出“阴阳相济”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敦煌早期壁画;阴阳相济;中西合璧;  敦煌早期壁画是敦煌壁画的开端,它的艺术风格对敦煌后期的壁画风
期刊
摘 要:通读《禽兽》,不难看出,在划分“现在”及“过去”时间段中,作品中“空间”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品中,主人公“彼”是一位年近四十的单身汉,讨厌世俗夫妻间兄弟亲人间的各种情感牵绊,切断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只沉浸在自己营造的鸟与狗的世界。换言之,《禽兽》这部作品就是以主人公“彼”的家为舞台展开的。而此前并没有太多对作品空间的分析。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作品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空间——“彼”的家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曾深受包括日本文学在内的各种外国文学的影响,郁达夫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本文以其代表作《沉沦》为例,首先与对其影响最深的佐藤春夫的作品《田园的忧郁》作比较,并由此进一步阐述《沉沦》对私小说的模仿和突破,探寻其与日本私小说的异同。  关键词:郁达夫 《沉沦》 私小说 《田园的忧郁》 比较  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 深受日本文学,尤其是日本“私小说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几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说明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中也有“荒诞”,荒诞不仅仅是诞生于二十世纪现代文学。通过对荒诞的情感体验进行探析,说明荒诞之美是一种悲剧之美。  关键字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荒诞 荒诞之美  荒诞的情感体验是人类共同的生存体验。体现了人的生存理想与生存条件之间的巨大反差、断裂和
期刊
摘要:唯物史观理论的诞生,真正意义上的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门学科研究站在了科学的高度上,使我们能科学的、合理的来探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曾说过,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追寻人类的自由,解放全人类。当然,我们不能仅仅说从字面意思的角度来看这里的“自由”,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自由”的含义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所以,人类最终的目标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关键词:唯物史观;理论地位;价值
期刊
摘要:禁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少数民族社会宗教信仰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阿昌族社会生活中,长期的社会发展形成了一些人们共同遵守的禁忌。这些禁忌不仅与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生产关系相关,很多与宗教信仰也相关联,阿昌族认为违反了某些禁忌,就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  关键词:阿昌族 原始宗教 禁忌  原始宗教是最古老的一种宗教形态,形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类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一种社会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剖析体育与传媒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体育传媒在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更新群众体育理念、满足群众体育需求、营造良好的群众健身氛围及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效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就体育传媒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尚待完善之处做了有益探讨,提出了重视全民健身体育传媒、拓宽体育传媒范围,改进体育传媒的内容及方式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体育传媒;体育理念;全民健
期刊
摘要:自从此小说一出一百多年来就被广泛的批评家,学者关注着。目前被国内外认同了的造成苔丝之死的原因:社会环境、传统道德和苔丝的性格特点。但笔者认为造成苔丝之死的最关键原因在于一个字那就是“爱”。首先是苔丝对家人的爱是她迈向深渊的第一步;其次亚力克对苔丝的爱是她走向深渊的关键一步;最次苔丝对安琪儿的爱则是最致命的一步。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爱  一、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末英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