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l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刘常老师主持申报的《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D/2013/02/421)。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要求,本人及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如下报告,敬请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领导和各位专家对本报告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价值
  1.研究背景
  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微课程的界定还不够明晰,国外研究人员对“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也不完全相同。如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它也被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的Micro 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课程一般为30~60分钟,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 lecture)而声名远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视频式;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应用领域有待扩充;课程资源的自我生长、扩充性不够。
  在国内,许多教师都研究或实施了微课程,有“微型课程”“微课程”“微课”等不同提法,其界定的范围、资源组织模式也不尽相同。如广州的田秋华副教授基于对微型课程的内涵及实践分析,把“微课程”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他认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式、网页式、开放式、情景式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除了相关资源之外,微课程还包括相应的教学活动,是某门学科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微课程”是“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
  在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下,我国多个地区的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课程和案例。如2010年,广东省建设了“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确定其内容框架是:以重点、难点、特色理念的微型课为主(教学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以完整课例为辅,使教师和学生随时、便捷地使用“名师课例”;佛山市率先启动“微课”建设,现已征集超过三千节优质微课;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也把“微课”纳入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2010年,天津市张宝君老师主持的《天津市小学“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李玉平老师长期坚持教学研究,他带领了许多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的深层次研究,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课程”设计,并在自己的博客中提供了很多样例,设计了微课程的开发指南,定义了不同类型微课程的课程结构、评价标准、设计策略、开发步骤,提供了相应的设计模版,对于推动中小学教师运用微课程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2.研究价值
  在网络技术环境、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程能力、微课程的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提供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现模式,也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国内基于高中学科特点的微课程的应用设计研究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多,实践、反思、总结少。尤其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微课程研究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如何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正如胡铁生老师所言:“对于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程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的要求,是传统课堂学习补充和拓展资源的一种方式。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研究假设
  1.概念界定
  本课题组倾向于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田秋华副教授的观点,即微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主要目的,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
  2.主要观点
  高中历史微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应用,对历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实现了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同时提供了历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现模式,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3.创新之处
  本课题以高中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城市重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学校全面推行的增效减负措施,开发校本化高中历史微课程系列资源库。同时通过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积极地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形成初步的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开发及应用的基本方法策略;初步建成我校高中历史各年级段的微课程视频资源库;推动教师提升课程开发意识,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初步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个性化学习要求。
  2.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研究高中各年级段的学生对历史学科微课程的具体需求;第二,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研究历史学科不同功能类微课程的资源设计、开发策略,如预习类、复习类、练习类、课外知识补充类等;第三,研究微课程资源的应用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第四,研究微课程资源的应用与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的关系。
  3.研究重点
  本课题以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学生学习实际需要为立足点,重点研究各类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策略,从内容到形式上力求做到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有机统一。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本课题组先进行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梳理、辨析国内外关于中学微课程(主要是中学历史学科)开发、设计及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等资料,了解当今中学微课程(主要是中学历史学科)开发、设计及应用的历史、现状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其次,通过比较研究法,本课题组比较研究了中外中学各个学科的微课程开发、设计应用现状,为历史学科的微课程开发、设计应用提供了借鉴作用。
  第三,通过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组总结和反思我校历史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已经进行的微课程开发设计的经验,并把有效经验运用到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中。
  第四,通过调查研究法,本课题组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需求,并在微课程资源库构建过程中多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资源库的建议反馈,以便本课题组能及时反思和改进课题研究。
  最后,通过行动反思法,本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每个阶段制订详细计划和实施监控,并对其结果进行批判性反思。
  2.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第一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是文献搜集、研究,调查学情。这一过程主要进行微课程的文献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进行学生问卷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其他教师的想法,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是具体实践。本课题组立足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实际,以及学生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微课程开发、设计和应用研究。
  第三阶段(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是整合资料,形成结果。本阶段主要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找出经验和不足,全面总结研究结果,撰写相关的课题总结和论文,进行教学实验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力求有效。
  五、研究组织与阶段成果承担人
  我校是省内外名校,有着较为出色的学生群体和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市第一。2012年9月,我校成为市高中唯一的微课程研究试点基地。为此,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微课程开发设计的评估细则和奖励制度,并在学校网站专门开设了各学科的微课程视频资源库平台,供教师上传,并且大力推荐学生上网观看微课进行学习,并不断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此外,我校制订了《关于课题研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了课题的申报、实施、结题、评估及成果的推广与奖励措施。这些制度有助于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以便课题组及时发现问题,组织协调,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并且为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已经录制了61个适用于高一、高二年级段的微课程视频,初步搭建了微课程视频资源库,对高中历史微课程的开发、设计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D/2013/02/421。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刚入校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梦想,那时心情总是那样充满阳光。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生命的天空沾染了一丝灰暗的色彩,“焦虑”的乌云一步步地吞噬着
21世纪,时代赋予教师太多的责任,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集科研于一身,对教师要求的提高无形中挫伤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教师,迫切需要相关政策予以
1 噪声危害噪声可以使人耳聋和引起多种疾病。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作业的工人,由于持续不断地受噪声刺激,首先受损害的是听觉器官,起初短时间接触,听力损失尚可得到恢复,长年
真空压力浸漆是真空压力浸渍技术应用之一.首先以浸漆罐的真空系统为例.比较了国内外的几种方案.认为利用国内产品组成的真空系统。其性能可达国外同类真空系统水平.对要求工
我带的21班,到了初二时,一位老师满脸狐疑地问我:“期末考试,年级前三名都在你们班;校园艺术节,6个主持人你们班占了3个;篮球比赛,你们班所向披靡;征文比赛,一等奖你们班占了
抗性消声器的消声性能与管口辐射特性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研究存在气流时管口声阻抗的变化。在实验室管道系统中,测定了管口声压反射系数以及声阻抗的变化,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
本文介绍国内首次将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E管)用于大型空调机组前的整机试验。文章首先概述了近年来提出的四种关于多孔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机理和这次整机试验的社会背景。并
目的 探讨快速、敏感、有效揭示11q23/MLL基因重排的方法,确定11q23/MLL异常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指导LA风险治疗.方法 112例成人AL患者骨髓细胞经24 h短期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行核型分析;LSI MLL双色分离信号DNA探针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筛选异常信号,有异常信号者行中期FISH确定11q23/MLL基因重排.结果11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作了明确要求。高中生物考试大纲中列出要求掌握的十九个学生实验及探究活动,其中必修一有十
白领阶层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白领阶层指企业家、公司管理者、企业员工、科研工作者、教师、编辑、记者等脑力劳动者,他们大多处于中年阶段(即30~50岁),这个时期是他们(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