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angming9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剖宫产为妇产科常见手术,可有效减轻产妇自然分娩痛苦,若产妇无法正常分娩,也可通过剖宫产保证自身及胎儿安全。因此,剖宫产对产妇自身及胎儿均有较大意义。麻醉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对减轻疼痛 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搜集2014年8月一2O15年9月我院接收的剖宫产78例患者,对其不同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性对比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4年8月一2O15年9月我院接收的剖宫产78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各39例。对照组共39例,年龄均为(27.85±2.53)岁,年龄范围是2l~37岁,孕周均为(39.5±1.7)周,孕周范围是37~42.5周。实验组共39例,年龄均为(27.89~2.61)岁,年龄范围是22~38岁,孕周均为(39.6±1.8)周,孕周范围是36~42周。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为L2~3椎间隙,穿刺后头向置管,长度约3cm,对患者注入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用量为4ml,注入后5min内密切观察,若无腰麻迹象,则继续追加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用量为6~lOml。调节手术床,保持麻醉平面低于T6。给予实验组腰硬联合麻醉,开放产妇上肢静脉,维持药物使用林格液,密切监测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呼吸等,协助患者采取侧卧位,于患者L2~3处正入路进行穿刺,先穿硬膜外针到硬膜外腔后,置入腰麻针,脑脊液回流通畅后,将1.2ml 0.75%布比卡因缓慢注入,后退出腰麻针,再向头置管长度约3cm。对照组与实验组穿刺后,体位均选择仰卧位,结合麻醉平面调整手术床,对麻醉平面进行控制,若手术时间或腰麻>90min,则可追加使用0.5%罗哌卡因+l%利多卡因注入硬膜外腔,维持麻醉。
  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的起效时间,并比较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效果 对照组麻醉满意率是79.49%,其中3例Ⅳ级,5例III级,l8例II级,13例I级。实验组麻醉满意率是94.87%,其中1例Ⅳ级,1例III级,l9例II级,l8例I级。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麻醉满意率较高,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2起效时间 对照组起效时问是(2lO.38±36.56)s,实验组起效时间是(55.67±12.23)s,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起效时间较短,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阶段,临床必须不断改进麻醉技术,确保刮宫产手术顺利实施。研究显示,由于剖宫产手术与新生儿密切相关,麻醉药品的中枢抑制作用可对新生儿造成一定影响,易引起窒息,故手术麻醉要求较高,需加强深入研究[1].选择适当、合理的麻醉方式,有利于获得较好镇静、镇痛效果,保证产妇顺利分娩,提高安全性。与其他手术相比,剖宫产麻醉时需注意:(1)妊娠期妇女易伴有病毒性肝炎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或伴有妊娠子痫及病理妊娠,分娩时病情易恶化,对母子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增加麻醉困难;(2)妊娠期妇女器官功能及生理发生变化,麻醉处理时需考虑相关改变,在符合手术要求的情况下保证产妇及新生儿安全;(3)实施麻醉时,应充分考虑剖宫产术前用药及麻醉药物对母子造成的影响,力求安全、简单和有效;(4)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及急救预案,预防产妇因呕吐误吸造成死亡。常用的麻醉方式如全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等。硬膜外麻醉可起到一定肌松和镇痛作用,对交感神经节进行阻滞,扩张下肢血管,使回心血量明显减少,且对胎儿影响较小,麻醉平面易控制[2]。腰硬联合麻醉既有腰麻肌松完善及镇痛优点,起效快,又便于麻醉平面调节,预防平面过高。联合麻醉方式可有效解除宫缩痛,且对胎儿的呼吸循环不良反应较小,安全l生较高。在本文研究中,实验组(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满意率是94.87%,起效时间是(55.67±12.23)s;对照组(硬膜外麻舀卒)麻醉满意率是79.49%,起效时间是(210.38±36.56)s,实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较好。
  综上认为,剖宫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远,何文胜,张军.剖宫产中不同麻醉方法的分析与临床比较[J]科技信息,2013,15:475—476+498
  [2] 杨翠花.不同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5.628.62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在本科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精准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同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少。结论:精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MVD)术中的临床效果和意义。 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其中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术中未应用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为A组,2012年1月至2014年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 要:目的:对5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牵引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效果。方法:对50例颈椎病患者用牵引、推拿两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治疗,50例颈椎病 患者中,38例 完全治愈 ,占76%;治疗有效10例,占20%;治疗无效2例,占4%。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结论 :治疗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共25例气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气胸中,足月儿18例,早产儿9例。剖宫产儿15例,顺产8例。10例与呼吸机使用有关,12例与复苏囊使用有关,20例以上为自发性气胸。13例气胸经保守治疗自行吸收,13例经穿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 探究脑外科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3月一2015年3月由我院收治的42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 探究牵引配合推拿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单独进行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0.引言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微生物标本检验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提高我国临床疾病诊断水平和治疗质量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现阶段微生物检验技术蓬勃发展,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逐渐发展为诊断和治疗流行性感染疾病的重要依据。但是从当前我姑脑溢血微生物检验事业发展现状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0.25%氯霉素滴耳液治疗,观察组采用0.3% 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到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观察急救效果。方法 将作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与临床急救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35例患者急救成功,无生命危险,且预后良好,无明显后遗症,急救成功率97.22%,有1例患者转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