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癒合和组织再生的研究Ⅱ.白鼠皮肤切除创伤癒合过程的组织学研究

来源 :实验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在大白鼠后背部做成工4×14mm 正方形皮肤全切除的创伤,分别作创口前部(创口前皮肤切面),后部(创口后皮肤切面),以及创口侧部(创口右皮肤切面)在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观察。所用的标本是切割后12小时开始,每天采取,到第一次脱痂为止。以后每间隔一天采取,到愈合为止。并采用了愈合后1、2、4、8个月的疤痕组织。2.在皮肤切除后,创口四周皮肤切面各处于不同环境。创口前皮肤切面斜卧在创口中结缔组织上;创口后皮肤切面则向外翻出,暴露在空气中;创口右皮肤切面则有如上述二种情况,或不同程度的介乎二者之间。由于这些不同情况,在愈合过程的早期表现了一些差异。3.创口前皮肤切面斜卧在结缔组织上,直接和结缔组织相接或间以白血球渗出部分。皮肤切面在这样环境中,将不见有任何的坏死,表皮组织很快就进行生长,伸入创口,直接覆盖结缔组织上,或直接覆盖在白血球渗出部分。在切割后12小时的标本中,就可看到表皮组织已向创口延伸生长。4.创口后皮肤切面暴露在空气中,因而在皮肤切面的组织,不免因干涸而坏死一部分。切面组织的坏死常以毛囊为界,而毛囊表皮组织展延生长,在完整的和坏死的组织间,沿白血球浸润部分,直接覆盖真皮层断面。以后结缔组织向真皮层断面和表皮组织覆盖间,由下向上依次生长,使表皮组织覆盖离开真皮层断面,而呈与体表平行方向,向创口中继续延伸生长。因此,在皮肤全切除的创伤中,毛囊表皮组织不但能防止组织的继续坏死,而且也是参加创口表皮形成的来源之一。5.创口右皮肤切面,有的像创口前皮肤切面,斜卧在创口中结缔组织上;有的像创口后皮肤切面,向外翻出暴露在空气中;或者不同程度的介乎二者之间,即皮肤切面的下部与结缔组织相接或浸没在白血球渗出部分,皮肤切面的上部则暴露在空气中。在愈合过程的早期,表皮组织的行为各与前述二者相同,或二者兼备。6.创口的表皮形成,首先是由马氏层细胞向创口移动生长,而其外部的颗粒层和角质层仍保持原来状态。向创口生长的马氏层细胞,常因被剥离而枯干坏死,又须从马,氏层重新向创口移动生长。没有观察到像 Loeb 所描写的上原生质层的生长情况,因此对于他的表皮形成的二个步骤的学说,不能表示同意。7.创口的表皮形成,并非一就而成,而系经过多次的破坏和重新生长才能完成的。在第一次脱痂前后的这一阶段中,新生表皮组织的破坏最为显著。8.新生表皮组织被剥离破坏的原因,主要的可能是在创口收缩运动过程中,创口四周皮肤向中心的移动,以及新生表皮组织与痂子有较紧密的相接,而内部和结缔组织的联系未臻巩固,因而使伸向创口中的新生表皮组织,尤其是它的前锋部分,很容易遭受到剥离而破坏。9.创口四周皮肤真皮层断面和创口中新生结缔组织二者间的联系,是从创口深部向体表方向进行。在切割后三天,就可观察到新、老胶元纤维互相穿插。到切割后五、六天,可看到真皮层断面的胶元纤维束末端部分被拉向创口中,呈与体表平行的排列。由此可见创口中新生结缔组织对于四周皮肤的拉引力量,也就是促使创口收缩的主要因素。10.皮下肌肉在近切割端部分,经吞噬作用进行退化,产生新的肌纤维和老的相连,成为老纤维的末端。在切割后四天,就可发现新生细小的肌纤维。11.在疤痕组织中,表皮组织排列平直,没有真皮层乳突,没有毛囊和皮脂腺的再生,以及皮下肌肉也没有恢复。弹力纤维可有再生,可是不能达到正常的阶段,仍滞留在颗粒结构状态。
其他文献
通过对50例晚期妊娠进行彩色B超诊断胎儿脐绕颈,并与临床分娩时所见对照结果分析,认为彩色B超对脐绕颈的诊断有直观、准确的特点,且能确定脐绕颈的周数。文中还分析了误诊的
Researches on α-cyanostilbene derivatives demonstrated them to be promising AIE or AIEE structural molecules and potential photoelectric materials. One novel
碘甘油致过敏性休克2例王淑华,王爱英(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我们遇到口腔局部涂碘甘油,引起过敏性休克2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儿,男,2个月,于93年4月4日因口腔炎来我院五官科就诊,经检查后给患儿口腔涂
B超观察17例急性盆腔炎声像图特征性改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7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均属门诊病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0岁,均有性生活史及不同程度下腹部疼痛,部分病例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结合经皮药物导入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CAP患儿10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
一、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王×,29岁。于1998年5月因“胎儿窘迫”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膜外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后14小时开始出现下腹胀痛,伴恶心,呕吐少许胃内容物,经腹部热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特征分析[英]/UcciG…//JInterMed.-1993,234.-165~173为了解无特殊征象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lS)和Ⅰ期多发性骨髓瘤(MM)的区别,文章作者全面分析了68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放射... Characteriz
为了探索克服长效生长抑素激动剂SMS201-995治疗肢端肥大症(肢大)引起胆囊结石的方法,我们前瞻性地观察了14例经SMS治疗的肢大患者于停用SMS后生长激素分泌轴系变化及胆囊病变的恢复情况。结果:停用SMS后第1周,周围血中生长激素基础值及5小时生长激素谱中生长激素平均水平均显著低于用药前水平,分别为用药前生长激素水平的36%和24%。在停药后2周末,则生长激素基础值和5小时生长激素谱平均水平
本组自1986年10月~1992年9月在青海省22所医院内进行6年出生缺陷动态监测、共监测围产儿68932例,检出畸形儿68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9.92‰,城市发生率11.01%,农村发生率9.41‰,牧区发生率7.48‰。自1986年开始动态监测、出生缺陷发
作者对一组不孕患者经宫颈作输卵管插管(TCFT)之前和之后获得了输卵管内的压力(ITP)。 患者在全麻下,取膀胱截石位,盆腔检查确定子宫位置,暴露宫颈,探针探子宫腔后,输卵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