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ry0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提出思想品德课应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小组讨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实效性,是每个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讨论;实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思想品德课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我看来,在思想品德课中,小组讨论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所谓小组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其实质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学习,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和表现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小组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到底如何呢?笔者经过平时的教学实践和调研发现,在“老师讲授不超过25分钟,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的教学要求下,形式化的、低效的讨论也较多地充斥于我们的课堂中。究其原因,我分析如下: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第一,有些学生只顾自己思考,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使讨论流于形式。第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讨论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小组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小组的局面,这也无形中把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排除在外了。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第一,分组时,没有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导致能力强的组抢着说,能力相对较弱的组没话说。第二,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讨论的问题,使得所讨论的问题或过于宽泛、笼统,学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开小差;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完全没话说,为了不冷场,学生象征性地以“聊天”来活跃课堂气氛。第三,讨论结果的呈现方式有问题。往往讨论结束后,该哪个学生回答,仍然哪个学生回答,完全看不出讨论了有什么效果。所以,总局限在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导讨论,长期以往,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就会习惯性游离在课堂讨论之外。
  那么,如何掌握小组讨论法?其具体实施和操作有什么技巧?怎样才能让小组讨论的方式生动有趣,科学高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划分小组
  很多老师往往都是按照座位来确立小组,如前后桌四个学生列为一组,根本没有考虑他们之间智力结构、技能状况、学习层次的差异,也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没有作出明确的分工。其实,为了保证课堂小组讨论有效展开,准备阶段尤为重要,那就是讨论小组成员的构成。
  首先,教师应该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人员组合,既要考虑小组内部的和谐,又要照顾到小组间的平衡。做到“组内异质,组际同质”。这样,一方面组内可以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互补机制,因为不同成员间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组际之间又能促进竞争意识,反过来又促进了组内的热烈讨论。
  其次,要对组内的成员作出明确的角色分工,要确定好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人等,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在小组讨论时的责任,使小组内的每一个人都有事可做。当然,这个分工可以自主选择,可以教师指定,也可以抽签决定。同时,组成的小组定期要作必要的调整,这样,一则使学生有新鲜感,二则可以扩大学生交流沟通的范围。角色的分工也要定期更换,这有利于发挥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平衡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
  2.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论题选择不当,这是小组讨论效率低下的内在因素。问题太大,学生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问题太难,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学生会望而生畏,短时间内解决不了;问题太简单,学生会不假思索,张口答出,这也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因此,如何设置问题是发挥小组讨论优越性的关键。我认为,讨论问题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论题应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陶行知说:“我们必须有从自己的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的相类的经验才能接得上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来设计论题,改变学生讨论活动与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20课第三框《保护环境》时,为了让学生对“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的体会,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环境问题。对于这个朴实无华的论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究其原因,我想就是因为这个论题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他们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我国存在的严峻的环境问题。
  第二,论题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如果对讨论的主题不感(下转第96页)(上接第89页)兴趣,就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去,反之,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讨论。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7课第三框《三思而后行》时,我利用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设计了一连串前后相连的论题,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子被吸引,案例发生到最后,我让学生根据提示续写故事时,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彻底爆发,他们在小组内,积极发言。这时候就没有所谓能力强能力弱的学生了,只有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学生。
  第三,论题可以有争议。在确保讨论的主题是有意义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有争议,也可以有妥协和一致的意见。但无论哪一种情况,讨论者一定要说明理由。这样做目的是要引起学生自己的思想体验和情感感受。这种论题的设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强调不同见解的合理性,当然,在学生忽略了某些观点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给予提醒,从而使讨论更全面、深入,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论题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小组讨论环节,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的,不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讨论的,而是应该立足于通过讨论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20课第一框《我国的人口问题》时,我下发了一份辅助资料,上面包含8个资料题,而这些资料涉及到了柱状图、地图、表格、饼图、文字材料等,设计这个讨论题,我的目的其实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而是经过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结果的呈现
  这个环节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每每出去听课,我发现,讨论开展的轰轰烈烈,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可是,随着教师“讨论结束,请同学们就讨论结果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我们看到最多的还是那几个积极发言的同学把手举着。难道讨论的结果仍然只有几个学生能发表意见吗?而往往这样的呈现方式会导致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我最后不举手,我的意见或建议都不会发表,所以我参不参加讨论都没关系。”所以,对于讨论结果的呈现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按照小组分工,每个小组都有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人等。记录员不仅要记录讨论的内容,还要记录参与讨论的成员。
  其次,发言人在代表组员发言的时候,我要求发言人应按照这样的格式来发言——组员某某说:“……”。这样一来,就算每个小组只能有一名发言人能发表意见,他也是代表了参与讨论的所有组员,让全班同学都能知道“这么好的点子是谁出的”,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因为发言人会把参与讨论的组员名字说出来,无形中也能督促每个组员都积极参与讨论。
  总之,“小组讨论”这种教学形式能使课堂较多的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我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2]《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3]《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明白拥有积极情绪的重要性,知道消极情绪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危害。  2.知道各种情绪并了解它们的发生是由于不同想法所致。  3.学习用“换一种想法”的方法来缓解和消除消极情绪。  【活动重点】  用“换一种想法”的方法来缓解和消除消极情绪。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回忆消极的情绪体验,并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要占到很大一块,,对于我所带的学生来说,写作文也是语文中最难的事情。那么如何教好作文,让学生学好作文,本文着重从这方面来探讨,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实例,从模仿、挖掘教材、积累等方面去尝试发掘一些东西以资利用。  【关键词】作文训练;模仿;积累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考中最能检测学生知识储备、文化积淀和语言表达的命题形式,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宣泄情感,展现自己丰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在方式、模式上进行了改变,并以生活为源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的模式,在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求对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地理;教学;联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中地理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正如高中地理课标中指出的:学习有益于生活的地理。如今
期刊
【摘 要】有效性教学活动是新课标下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了初步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初中学科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利用新课标,实施新理念、采用新教法,已成为广大初中学科教学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教育学认为,有效性教学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就是要求切合学生主体学习实际,遵循科学教学原
期刊
【摘 要】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原则与方法,历年高考从不回避社会时政热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时政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爱党爱国热情,促进书本知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本文试从时事教育重要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时事教育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事教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情境教学研究已经成为教学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一个热点课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本文着眼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了几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过程,最终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过
期刊
培养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潜能和创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力、智力、情感全面发展的天地。这一目标的实现与我们设计课堂的主问题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因为主问题是“能起主导作用,能在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理解、创新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课堂活动中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教学《七颗钻石》给了我这般深刻的体会。  《七颗钻石
期刊
小学阶段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时期,而学习的成效则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词汇量增多,难度逐步加深,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学习的恐惧心理。如何能够持久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发现,歌曲和歌谣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说唱学英语可以贯穿单元教学始终。   一、歌曲和歌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发生转移,但模仿能力强、爱
期刊
【摘 要】在秉承南京外国语学校“结构—情景—交际”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根据小学各年段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与规律,笔者对各年段英语课堂教学特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小学英语各年段的教学特色,即低年段诗歌游戏“活”起来——活动型教学特色、中年段结构情境“动”起来——交互型教学特色和高年段生活交际“用”起来——应用型教学特色。   【关键词】小学;英语;数学;特色教学     一、各年段英语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围绕构成初中生人生观的三个方面即理想与现实、苦与乐、名与利进行深入的探讨,针对该问题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一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理想;挫折;人生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也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伴随着身心的成长他们对人生,对生活有了似懂非懂的认识和辨别。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是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影响的群体,因此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