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号机制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的,从小班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因为,幼儿园生活是一种集体活动,为了保证群体生活的有序进行,约束群体中不同个体的行为,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纪律来维持。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控制力相对比较差,自觉性和规则意识也比较弱,缺乏一定的规则加以约束是不行的。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信号机制,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纲要》也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那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该如何运用信号机制来帮助幼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营造信号机制氛围,感受规则意识
  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现,是幼儿园幼儿们在一起生活的常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但是小班幼兒因为自我控制能力差,要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己不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是十分困难的。对此,教师就要给幼儿定“规矩”,从日常行为、卫生等方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当然教师在培养规则时,不能采取强制、管制、限制或是说教的强硬方式,而是应该让幼儿理解规则的含义,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一幅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此来提示幼儿做出相应的行为反映,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和发展。
  如在游戏区里教师在地面上贴上了“可爱的小脚丫”,提示幼儿鞋子要摆放正确和整齐后才能进入活动区;“红色的一米线”要求幼儿要按站在红线外按顺序排队喝水;“红色的小花”提示幼儿排队的位置;在盥洗室里,教师张贴了“洗手步骤图”,让幼儿了解了正确的洗手方法等等。
  二、选择多种信号形式,增强规则意识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观的、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活动中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让他们心中有数。因此,教师应该在活动前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合理、坚持一贯的要求。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都还不够成熟,不能完整详细地记清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对幼儿提出要求要合理运用多种信号机制。
  1.口头指令信号。教师要用幼儿能理解、易记住的,用简单的句子直接告诉幼儿该做什么。
  2.音乐节奏信号。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播放音乐,让孩子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产生愉悦、饱满的情趣,并逐步知道听到某一乐曲,就明白该干什么。当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环节的交接处教师可以弹奏固定的曲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并提示幼儿下一个活动要开始了。
  3.肢体语言信号。教师可以使用自身的肢体,做出不同的动作,用肢体提醒幼儿,用眼睛与幼儿对话。例如将食指立在嘴边,示意安静;队列训练时,老师通过不同的手势可以让幼儿完成不同的动作。
  4.自编儿歌信号。富有趣味性的儿歌是小班幼儿易于理解的,教师将一些活动规则以儿歌的形式出现,是小朋友非常容易记忆与接受掌握的。如幼儿午睡时,教师朗诵了儿歌《睡觉》:宝宝要睡觉,不拍也不摇,眼睛闭闭好,不哭也不闹。幼儿吃点心之前洗好小手后,老师用儿歌的话提出了要求,“左手右手抱一抱,洗好小手吃点心”,从而提醒幼儿洗干净的小手不要再摸其它的东西。小朋友也能主动地将自己的小手十指互相抱在一起。
  三、开展多种活动形式,强化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的自觉性、自控能力和持续性都比较差,他们会因为个人情绪或是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为并使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还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加强对幼儿具体行为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对于违反规则的幼儿,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提醒,引导他们注意规则,鼓励他们向身边的好榜样学习。幼儿通过教师的指导,不断强化自身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幼儿游戏以活动本身为目的,幼儿的行为是由内部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小班幼儿具有泛灵化心理,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中,餐后散步是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常有追跑现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学小猫走路好吧?”幼儿特别感兴趣都同我一起学起小猫轻轻地走着。之后,我又不断引导他们模仿小乌龟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有的孩子边走边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
  所以,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在游戏。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特点,运用游戏形式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成效立竿见影。因此,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枯燥的说教起不了什么作用,而用拟人化,游戏化的方法引导孩子,更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更能形成良好的常规。
  四、增加家园互动合作,巩固规则意识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孩子不仅要在幼儿园中遵守班级中的“班规”,还要在家遵守家中的“家规”。班级的班规取决于教师的观念,而“家规”的制定则取决于家长的观念,双方的观念、要求一致了,幼儿的规则意识才会不断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我们要注重家园合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和帮助。通过家长园地、宣传栏、家长会等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互通幼儿成长中的点滴,争取在教育方法、要求上取得一致。通过实现家园共育,形成家园合力,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课程整合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话题,于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整合这个问题,我们探讨一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但是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干预。教师参与游戏活动的本身就是对游戏的“微服私访”,可以从中把握时机给予幼儿帮助,使得游戏顺利开展。那么教师在游戏整合课程中到底该是怎么样的角色定位呢?  一、教师为幼儿游戏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创建  无论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游戏,每一个环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但从本质上说,它是幼儿自己的科学探究过程。在科学教育中,如果没有幼儿的探究过程,就不存在科学教育的过程。幼儿期是接受新知的关键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很强,此时,教育者要关心幼儿身边的事物,给孩子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
期刊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运用整合的思想,根据目标、内容恰当地采用适宜的组织形式,以达到最优化的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语言的艺术,它以优美形象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感染、教育儿童,使儿童从中获得美的感受。绘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二者虽具有不同审美形式,但都是以塑造形象、表现情感为特征。所以故事和绘画相通相容、互存互用也就不难理解了。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化时代,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信息技术也悄然走进了幼儿园,各种电化教学纷纷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要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着时代气息,以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幼儿学习主动性,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使幼儿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肩负着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奠基任务,每一位幼儿教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起着深远的影响。正确的教育理念、多元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教育技能固然重要,然而教师的道德素养及教育形象更是影响每一个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立足于现代幼儿教育新观念,我园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教师法》和各级关于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规定为依据,全面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以
期刊
两面派,在我们看来一直是一个贬义词,是一种社会的丑恶现象,在人前一个样,在人后一个样,是某种人群生存的手段,也是我们所憎恶、所不喜欢的。而“两面派”又是幼儿之间常见的一种现象,那是否幼儿的“两面派“和传统的“两面派”定义是一样的呢?何为幼儿的“两面派”呢?幼儿的“两面派”指的是幼儿在家中和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在家中任性,不听话,在幼儿园乖巧,听话的行为,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其适应社会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对他们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所以作为教育系统工程基石的早期教育,尤其应把发展幼儿创造力作为其培养目标,因为早期开发并培养幼儿创造力较之其它阶段,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有时孩子的创造性
期刊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为防止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出现,我们幼儿教师应用慈母般的爱温暖、转化、激励每个留守幼儿,给留守幼儿留下美好童年,使他们健康、幸福,阳光成长,促进教育和谐。  由于社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小城乡的人力资源向城市涌入,继而出现了新名词“留守儿童”。而且越来越多县级的寄宿制幼儿园也应运而生,面对这些正在嗷嗷待哺的时候就离开父
期刊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将会扩展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来,扩展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上来,并且扩展到使我们国家的公民得以幸福生活的一切工作上来。”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
期刊
《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当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幼儿生活既是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的问题,又是幼儿解决科学活动的途径。 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贴近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