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135例临床表现的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bi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幼儿急疹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调查分析。方法:调查2006年6月~2007年6月儿科门诊儿中患婴儿急疹病例135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明确诊断的患儿中有130例有发热,其中有83.5%为首次发热。在治疗时应用药物中有90.6%应用了抗生素。结论:在婴儿首次发热时,若无明显其他临床症状,儿科医生要首先考虑很有可能是幼儿急疹,应针对病因治疗,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同时也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幼儿急疹 首次发热 抗生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42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门诊患儿中婴幼儿急疹135例。年龄3个月~2岁,平均年龄11.5个月,男86例,女49例。按患儿体温、血常规,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登记,并做统计分析。
  结 果
  发热情况:135例患儿有发热病史130例,其中高热96例占77.1%,中度发热28例占21.5%,低热6例占7.4%。首次发热患儿有113例占83.5%。
  抗生素应用情况:所用抗生素4类8种。这4类分别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磷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所用抗生素品种排序列前5位的分别是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钠、青霉素、阿奇霉素、磷霉素。采用静脉给药的75例占61.5%,同时采用静脉和口服给药的13例占10.6%,仅口服给药的34例占27.9%,只有13例单纯给药物降温,口服清热解毒中药及对症处理,仅占9.4%。抗生素的应用率高达90.6%。
  讨 论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或第六病,中医称奶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好发于冬春季,其病原体是人疱疹病毒6型。
  幼儿急疹多见于0.5~2岁的婴幼儿,绝大多数在1岁内发病。幼儿急疹起急,无前驱症状,以突发高热(39~40℃)起病,持续数日体温骤然下降至正常,皮疹于降温后退热时同时出现。皮疹为玫瑰红色斑丘疹,周围绕以红晕,类似风疹、麻疹或猩红热。皮疹先发于躯干后向面部及四肢扩展,四肢末端及掌跖多无皮疹,黏膜无明显皮疹。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疾病,患儿在高热期间一般情况良好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全身症状轻微,呼吸道症状以咽炎多见,消化功能紊乱较常见,症状随体温下降而好转。有自限性,皮疹1~2日退,预后较好。得病后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二次得病。
  但由于患儿年龄小体温较高,患儿家长较担心。儿科医生应对患儿家属做好病情解释,不应乱用抗生素,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加重家属的经济负担。
  无特殊治疗,应着重一般处理,加强护理对症用药。在出疹前以对症为主,发热期间患儿宜卧床休息,供给充足的水分和喂给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或口服药物降温,烦躁不安或惊厥时给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氯丙嗪、安定等,以防止发生惊厥,也可以给与一些中药清热解表。皮肤损害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撒布硼酸滑石粉。
  幼儿急疹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婴幼儿突然高热而全身症状轻微,退热后或退热时出现皮疹,再结合末梢血白细胞减少及淋巴细胞增多等进行诊断。但在发热皮疹未出现时,诊断较为困难。儿科医生在门诊接诊患儿时,如果患儿为1岁内婴儿高热而一般情况良好,且为首次发热,可高度疑及本病。
  疗幼儿急疹很可能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的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治疗应以青霉素为首选,也可选用第1代、第2代头孢菌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调查结果显示,本院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品种使用较高,这与全国大多数医院抗生素的使用朝着抗菌谱广、抗菌力强、耐药性少、不良反应少的方向发展是相符合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应用率高达90.6%,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既有细菌,又有病毒。病毒感染占90%以上,仅有少数患者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对于单纯病毒感染者,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又因其病程有自限性,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应用抗生素;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者,如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以及有并发症如中耳炎、淋巴结炎等,可选用抗生素治疗。
  本文调查显示,存在抗生素应用指征的病例所占比例远低于实际应用率,表明存在抗生素滥用的趋势。因此,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应尽可能在明确病原体基础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联用不当,联合用药比例过高。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为轻、中度感染,很少出现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因此,一般没有联合用药指征。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病例联合应用抗生素,甚至存在三联应用的病例,表明无指征联合用药普遍存在;快速抑菌药和繁殖期杀菌药联用。调查发现,许多咽炎、扁桃体炎等病例联用了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若为细菌感染,通常病原菌对两类药物均敏感,而前者的快速抑菌作用使病原菌迅速进入静止期,削弱了后者的繁殖期快速杀菌作用,即前者拮抗后者的作用;作用机制相同的不同类药物联用。部分病例联用了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这两类药物的作用部位均为细菌核糖体50s亚基,联用可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降低疗效。
  用药方法与疗程不当。抗生素的给药原则是轻症感染可接爱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对病原菌敏感且口服吸收良好的抗生素,不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者应予静脉注射给药,待病情好转且能口服时用早转为口服给药。本次调查的病例普遍采用静脉滴注给药,除年龄太小口服给药不方便之外,高达72.1%率仍显得太高。调查中发现,许多病例在应用青霉素G、头孢他啶、克林霉素等血浆半衰期短的药物时,采用1次/日静脉滴注的方法,治疗期间有效血药浓度水平无法得到维持,易致病原菌耐药,宜采用日剂量多次给药。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抗生素的应用存在着用药指征把握不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方法和疗程不适当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颜纯.临床儿科诊疗关键.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
其他文献
简要阐述了大豆蛋白胶改性的主要原理,介绍了大豆蛋白胶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及酶改性的概念、不同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大豆蛋白胶粘剂黏度低的原因,大豆蛋白胶现阶段主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下肢骨科手术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患侧向下侧卧,L3~4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用0.75%布比卡因(B)2m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71   脑卒中患者常伴随肢体偏瘫无力,患者无法自主完成翻身动作,而定时翻身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防止患者因长期卧床引发褥疮,而且能够防止患者患侧肢体受压过久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患肢的肿胀疼痛,同时通过翻身训练能有效防止患者废用性肌无力、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而在临
班主任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中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给学生们传授新知识的老师,而且还是班集体中的领导者、组织者,班主任是每个“大家庭”中的家长,他们在学生幼年到
摘 要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对初级学校中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方法:随机抽取辖区内两所初中1500名学生和200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连续4个月的结核病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前收回学生有效问卷1452份,教师200份。干预后收回学生有效问卷1429份,教师200份。干预后,学生、教师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初中学生、教师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不僅可
领导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国特别代表大会题词●李鹏总理1996年5月8日题词: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事业越重要●李贵鲜国务委员199645月8日题词:热烈祝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国特别代表大会召
高血压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占高血压病患者的95%以上.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仍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建设的确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分类
《细节决定成功》是专家吕函先生所著的一本畅销书。书中说到,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1]。细节护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与患
摘 要 目的:分析肺栓塞的易患因素、臨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确诊为肺栓塞7例,而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5例,急性心功能衰竭3例,心绞痛2例,急性肺炎2例,胸膜炎1例,肺不张1例,误诊率为66.7%。结论: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掌握肺栓塞诊断技术是减少漏诊、误诊的关键。  关键词 肺栓塞 误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口腔种植义齿修复患者植入义齿后口腔卫生护理行为的影响,为改进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间,因牙列缺损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