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与写作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总觉得钓鱼与写作是一回事。
  钓鱼须先准备好充足的鱼饵,鱼饵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所钓之鱼的多寡大小。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性无须赘言,大作家与好钓手一样,均会时时留意身边之“钓饵”,并注意收集。待意欲垂钓之时,则不会出现手忙脚乱、临时抓瞎之窘境。鹰隼欲奋翮高翔,必先敛翅蓄力,此乃自然之理也。
  钓鱼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因为很少出现一下饵垂竿便有鱼儿上钩的情形。往往是一竿下水,半天浮子不动,这就会对钓者的意志力提出考验。所以说,钓鱼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写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想要写出好文章,非得坚持不懈地练笔不可。老作家从维熙在荷泽文学研讨会上说:“我写的文章只有六分之一能发表,其他六分之五全练笔了。”诫哉此言!“下笔如有神”的前提是“读书破万卷”,“练笔超万遍”!
  最能考量一个钓手素质的时候是有大鱼上钩的时候。当钓手看到浮子猛地向下一沉并久久不浮出水面时,心中难免会产生兴奋之感。钓鱼庸手在此刻往往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猛然用力提竿,其结果常常是“大鱼脱钩两手空”。而钓鱼高手此时则会控制住兴奋,让大鱼在水中游上一会儿(钓鱼的行话谓之“游鱼”),待鱼精疲力竭之时,再慢慢收竿,将鱼拖到岸边。作家在创作之时也会遇到有佳句妙段“上钩”的妙境,这时最能考验一名作家的“钓技”。以前,初读莫泊桑的作品,觉得写得很好。而后,又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就感到莫泊桑比起福楼拜来还“太嫩”。原因就是,福楼拜在有“大鱼上钩”之时,能够从容应对,无一丝紧张。而莫泊桑就往往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甚至能让读者“看到”他在“大鱼上钩”之时。双手兴奋地不停发抖的样子。
  清代文人吴敏树在他的散文《说钓》中写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大之上有大矣,得之后有得矣”。说的是,钓者戒之在贪。钓到了八两的鱼还想钓一斤的,钓到了十条还想钓二十条,这样下去,钓者终会被引入“瘠地寒霜”之魔境。写作亦是如此。记得有一位文学青年曾说过,“咱刚开始写的时候,水平也和莫言、余华他们差不多,可咱一心就奔着诺贝尔文学奖去了,几篇文章泥牛入海后,就不再写了。”可见,写作之“贪”也是害人不浅的。故欲写出英蕤窈窕、元气淋漓的文章,还应以平常之心孜孜砣砣,“从头写起”。
  青草鲢鳙,钓法殊异。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在论及写作时说道:“或娓娓铺陈,或要言不烦,或嬉笑怒骂,或严肃凝重,或素淡冷隽,或浓郁热烈,或研黠老作,或廓落迂疏。写杂文是辣手,写寻常应用文是拿手,写论文是高手,面对死者能写出动情催泪的悼文,最后的但并非最不重要的,给爱人写情书能走绵丽之笔。”陆教授之言可谓深申肯綮!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只有广泛阅读。采百家之长,才能达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效果。
  质而言之,钓鱼对于钓者而言乃是人生一大乐事。恐怕没有人为了寻愁而扛竿垂钓。同理,想要写出好文章,最重要的是把写文章当作一件乐事。孔夫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写作当成一种爱好,美文终会翩然而至。否则,即使再下苦功,所写之文也会给人以內容枯乏,无病呻吟之感!
  钓鱼与写作真的是一回事。
其他文献
面对作文,很多同学都为没有素材而叫苦,或为写来写去都是几个用滥了的旧素材而长叹。殊不知,一座储藏丰富的素材宝库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我们每天都要打交道的课本。如果能够用心挖掘、合理归纳,并且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我们的文章一定能独树一帜,让老师眼前一亮。  下面笔者就试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为例,将课文素材进行整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课文篇目:《再别康桥
期刊
在写作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能够思行万里,下笔千言,有的同学则思维凝滞,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当然和一个人知识、情感的积累以及写作的意识和习惯有关,但更和我们面对人和事物善不善于追问有关。因为,追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文章展开的引擎。  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社会,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或介绍、或描述、或生发
期刊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必考题型,2008年高考共有11套试卷采用主观题的形式直接考查了这一考点。面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考生往往感到茫然无措,常常凭借感觉答题,以致严重丢分。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六种解读方法,希望能为同学们搭建一个准确解读重要句子含意的平台。    一、本体解读法    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往往生动形象,含蓄蕴藉,文采斐然,能引发考生的联
期刊
这是两个生命的强者轮椅间心灵的对话,平实的文字里跃动的是两个身残志坚的文学爱好者咚咚跳动的生命脉搏。读完此文,我们会感到一股强大的震撼力,这种震撼不表现为壮怀激烈和慷慨陈词,而恰恰来自这种繁华落尽之后的平静与真淳。  他们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是“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我与地坛》),“双肾功能都不好,几天就要做一次透析”,“换肾已经很难了”;另一个是“身体从系第二颗纽扣以下的地方
期刊
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别地得到强调。对于此一生性愚顽的人,我说过,这样强调是恰当的。我只是没想到,史铁生在四十岁以后也慢慢看懂了这件事。  这两种消息几乎同时到来,都在他二十一岁那年。  一个满心准备迎接爱情的人,好没影儿地先迎来了残疾——无论怎么说,这一招是够损的。我不信有谁能不惊慌,不哭泣。况且那并不是一次光荣行为的后果,那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事件,普通得就好像一觉醒来,看看天
期刊
钟敬文先生在《季羡林散文全编,序》中用四句诗来评价季先生的文章:“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长。”这四句诗正是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特点的极佳概括,说得通俗明确些,就是自然、真实。季先生国学根底深厚,又懂多种语言;饱经忧患,又见多识广;敢说真话,又洞明世事,可谓集史、识、才情于一身。因此他的散文任意挥洒,新意迭出;评人论事,妙语连珠;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独具慧眼;常常是寓
期刊
毕淑敏的《谈怕》是一篇思想蕴藉、语言朴素的哲理散文。文章不故作高论,而是从人之常情的小事“怕”入手,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以小见大,翻空出奇,从平凡之中引出深刻。文章既以丰厚的思想内涵发人深省,又以隽永的哲理情思引人遐想。整篇文章灵动鲜活,别具一番动人的哲理意味。  “怕”本是人之常情,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本能心理。但是毕淑敏恰恰是从“怕”这一司空见惯的小事侃侃而谈人生的种种“怕”。人生总要“怕”点什么
期刊
小小说《一步》所讲的故事,可以说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城管整治乱摆乱放的摊主谁没见过?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作者的笔下一经写出,便妙趣横生,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巧妙的谋篇布局能力。且看——小说一开篇便简要地向我们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即事件的主人公刘义由于有病办了内退在街上摆地摊卖水果,可城管一天到晚在街上巡逻,等到他们转足了圈,什么三轮车、秤杆儿、水果小也就散得满地都是。这样一来。不可避免
期刊
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几十处写到梦境,大多数梦境都是描写恶梦,而《好的故事》则于昏沉的背景之中,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带着明亮的暖色和淡淡的温馨的回忆画卷,表达了鲁迅思想深处的那种执著的美好追求。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好的故事》一如它的篇名,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作者让我们“
期刊
刘义办了“病退”在街上摆摊卖水果,开张不久就遇上了“城管”。城管的小巡逻车一天到晚“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日儿——”一圈儿,“日儿——”又一圈儿。来了,掀三轮车,撅秤杆儿,一片狼藉扬长而去。  刘义望着踩烂的一地瓜果想,这就卫生了?尤其是城管的那个队长,他不来,刘义他们还能“收拾旧山河”。重开张。他一来就不行了,往中间一站半天,不亲眼看着你从他眼前消失绝不收兵。虽然摊主们轮流望风,可摊主的三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