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北美的原野上

来源 :少年文艺(上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惯了家乡鳞次栉比的摩天楼,当有机会去美国旅行时,我没有选择去如雷贯耳的繁华都市,如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而是选择去人迹罕至的西部荒原,去落基山脉;那里有我从小就向往的自然奇观,有我在好莱坞大片里认识的牛仔的乐园,有和现代美国截然不同的苍凉、野性与神秘。
  走进羚羊谷
  乘坐着印第安人驾驶的简陋的皮卡,我们在热浪滚滚的大沙漠里颠簸前行,感觉就像一头钻进了酷热的火炉,眼前的沙地、沙丘仿佛都被热浪烧烤成了鲜艳的红色。四周人烟杳无,几乎寸草不生,很难想象这里会有羚羊出没。但我们要去的地方就叫“羚羊谷”,它在亚利桑那州北部,是印第安人的保留地。
  忽然地表上出现了一条不太显眼的裂缝,仿佛一条游动的蛇,曲曲弯弯向前延伸。印第安向导告诉我,这就是羚羊谷,准确地说,是下羚羊谷。
  我们半信半疑地下车,顺着这条仅能容一人勉强通过的裂缝,战战兢兢地往地底下走去,不知道这下面究竟藏着地狱还是天堂?
  走着走着,热浪骤然间消失了,空气变得清新凉爽,我们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一个大自然的艺术杰作。
  它犹如一条缩小的峡谷,底部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有时狭窄得必须侧过身子,紧贴着石壁匍匐着才能通过,有时宽敞得能站下十几个人。最精彩处是在峡谷的两侧。两侧的石壁弯弯曲曲,起起伏伏,石壁上布满了浅红色的细密的纹理,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质感。
  大自然就像是一个伟大的画师,竟将石壁“绘画”得时而像汹涌的波浪,时而像搅起的乳液,时而像奔腾的激流,时而像飘逸的绸带,时而什么也不像,只是一幅幅线条奇幻的抽象画,令人浮想联翩,惊叹不已。
  最奇妙的是光线。峡谷中没有安装电灯,所有的光线都来自几十米高的峡谷顶部。那光线从地表的狭小裂缝口曲曲折折地照射下来,经折射而映照出各种绮丽的色彩。于是在我的相机镜头里,有时呈红色,有时呈紫绛色,有时呈橙色,有时呈湛蓝色,有时呈金黄色……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岩石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大自然的画笔竟然将羚羊谷的石壁描绘得五色缤纷!色彩与光影相搭配,更造就出无与伦比的立体感与幻想空间。
  我闯入了一个神话世界,一处只有神话里才会有的美景!大自然就像是一个伟大的雕塑家,用它鬼斧神工的“刻刀”,将峡谷两侧的岩石凿刻得宛转起伏,凹凸有致,奇妙莫测,宛如中国的太湖石、灵壁石,那抽象的造型仿佛什么也不像,又仿佛什么都像。走进这里,就像是走进了一条用太湖石铸就的地下长廊。但那岩石上蜿蜒起落的细密纹路,又使它的魅力超越了太湖石,呈现出无比丰富的细节美。
  不远处还有另一条长长的裂缝,隐藏在一座红色的小山包上,人们称它上羚羊谷。那里迷人的光影、色彩、造型与纹理,毫不逊色于下羚羊谷。
  离开羚羊谷时,我伸头往四处打量,希望能找到一只奔跑的羚羊。印第安向导告诉我,不用找了,这里没有羚羊;羚羊只是一个传说,远古的传说。
  我想象着远古的羚羊谷一定是芳草萋萋,鸟语花香,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大自然虽然赶走了这里的羚羊,却为这里留下了珍贵的羚羊谷。这才是大自然留给印第安人的最伟大的财富。
  黄石公园的日出
  早晨四点起床,五点不到就出门,睡眼惺忪地赶路,为的是看黄石公园的日出。赶到黄石湖边的西大拇指温泉时,天还是漆黑的。虽然6月天了,已进入夏季,可是黄石公园的山坡上,还堆着一坨坨白色的积雪,乍一看去,像一只只银白的小兽匍匐在丛林间。
  黄石公园最吸引人的是温泉,但黄石公园的温泉大多是间歇泉,有时激情磅礴地喷发,有时却温柔地憩息。昨天下午我刚来过西大拇指温泉,那时只见一汪汪的平静的水池慵懒地排列在黄石湖边,丝毫不见喷发的迹象,难以想象这里就是温泉。
  然而黎明时分的西大拇指温泉,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当黄石湖对岸的天边,浮现出第一抹艳丽的红霞,我看见身边的整个湖岸全都沸腾了!昨晚那一个个宁静的水池,此刻全都喷发出浅蓝色的气浪,此起彼伏,汹涌澎湃。热腾腾的水汽,不光从水池中喷出,有的就从地表的缝隙中喷涌而出,犹如地底下藏着一只只烟囱,正往外喷吐滚滚的浓烟。
  当旭日在黄石湖的对岸悄然跃出地平线时,奇迹出现了。原本浅蓝色的水雾,蓦然间仿佛被染上了一层娇艳的橙红,于是整个天空都变红了。数公里宽的湖岸上,几乎所有的泉口,都在争相喷发橙红色的水雾。水雾呈现出不同的个性,有的温柔缠绵,有的刚劲勃发,有的轻盈飘逸,有的气吞河山,有的像龙卷风一样奔腾咆哮,直冲云霄,高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
  远远望去,红色的水雾就像无数穿着红裙的婀娜仙子在湖边激情地起舞,艳红的裙裾铺天盖地,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穹。
  奇怪的是,虽然热腾腾的水汽遮天蔽日地喷发,但大气的温度却依然很低。我的鼻子被冻得麻木了,鼻涕不由自主地往下流;手指也被冻僵了,几乎握不住相机。估计日出前的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但那一刻,我的心是火热的,我的血液仿佛被滚烫的温泉水“裹挟”了,浸泡了,使我几乎感觉不到寒冷,整个身心仿佛都沉浸在这无与伦比的激情与壮美之中。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喷薄的水汽渐渐退去了红色,恢复了云絮般纯白的本色。水雾下的水池却依然色彩缤纷,有的水池是绿色的,绿得像耀眼的翡翠;有的水池是蓝色的,蓝得像迷人的蓝宝石;有的水池是金色的,好似用闪闪发光的黄金砌成。在著名的大棱镜温泉,我还看到了红色的温泉池,池底刻满了细密的红色鱼鳞纹,犹如远古时代的陶器上那种令人浮想联翩的美丽图案。能形成那么多绚丽的色彩,据说是由于温泉中矿物质的含量和品种不同所致。
  我醉了。仿佛眼前那一个个水池里,装的不是温泉,而是美酒;仿佛我不是在游走、观赏、拍摄,而是在尽情地吮吸、畅饮,直至酣醉。
  不远处一组喷吐着袅袅白雾的温泉旁,有十几头美洲野牛在悠闲地玩耍、休憩。一片田园牧歌般的诗意景象,诱惑着我向它们走去。美洲野牛的外表憨厚,毛色深褐单一,甚至长得有点丑陋。但正是从它们身上,我看到了西部荒原上残存的些许野性,而这正是我想要寻觅的。可是没等我挨近它们,野牛们就警觉地掉转头跑开了。于是我的镜头里,只留下一个个甩着尾巴的牛屁股。在黄石公园的历史上,常常有关于野牛伤害游客的记载。可是我眼前的美洲野牛,却温柔胆怯得像一群绵羊,难道它们身上的野性,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了吗?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在距离野牛一百多米之外远远地观赏与拍摄,无法和它们亲密地接触。在与我们保持了足够的距离后,野牛们才安下心来不再奔跑,贪嘴的就低下头悠然自得地啃吃青草,顽皮的就用犄角顶着对方笨拙地打斗,不怕羞的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亲昵地做爱,懒惰的干脆躺在草地上闭起眼睛打盹……在袅袅升腾的水雾中,它们重又回归了原始的自然状态。
  也许,它们是为了保存那份自然的野性才逃避人类的呢。我想。从它们憨厚稚拙的身影中,我仿佛看到了美国的历史。当欧洲人刚来到美洲大陆时,他们为了钱财而疯狂捕捉、屠杀野牛,美洲野牛因此而一度濒临灭绝。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有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拯救野牛,并将残存的野牛送进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于是,美洲野牛才又重新繁衍生息,慢慢恢复生机;于是,才有了我们眼前这片伊甸园般的美景。
  我想,人类与自然共处的最好方式,也许是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与自然保持适当的距离,让自然不受侵扰地向我们展示野性的美。这也是黄石公园的早晨给我的启示。
  探秘,在西部荒原
  凡看过好莱坞西部大片的人,无不为片中美国西部荒原的苍凉与壮美激动不已。那杳无人烟的红色土壤,那一座座耸立在荒原上的神秘石柱,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琥珀色拱门,以及环绕成马蹄状的蓝色的科罗拉多河,无不成为人们心中魂牵梦萦的胜境。
  当我一踏上这片土地,第一个感觉是仿佛来到了外星球。这奇异突兀的地貌呈现得那样令人不可思议,真的怀疑自己的双腿是否还站在地球上!
  无法解释纪念碑谷里那一根根耸入云天的石柱,真的像是无数座人工雕凿的纪念碑,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拔地而起。可它们却偏偏是天然的,是风吹、日晒、雨淋的结果。为什么大自然亿万年的风雨无情地侵蚀了石柱周围的所有石壁、石块,却偏偏留下了这一根根细细的,犹如古埃及的方尖碑,甚至比方尖碑更加纤细的石柱,使它经年而不倒呢?没有人能回答这千古之谜。
  也无法解释拱门国家公园里那无数座巨大的岩石拱门,仿佛出自最伟大的石匠之手,经年累月精雕细琢而成。然而,印第安向导告诉我,没有石匠在这里工作,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绝对难以想象,大自然的风雨之手,为何仅仅摧毁了巨大岩石的中心偏下部分,却安然地保存下了岩石的两侧和顶部?
  精致拱门大约是所有岩石拱门中最为迷人的经典之作,高达17米的硕大拱门仅剩下纤细的两根“门柱”和一根“门楣”,组成一副弱弱的琥珀色“门框”,幽雅而无畏地矗立在倾斜着的高大石坡上。难怪它会成为犹他州的标志。最为有趣的是双零拱门。这两座并排而立的椭圆形拱门,远远看去,就像是两只并列的眼睛,炯炯有神地眺望着这片奇异的土地和来来去去的探奇旅人。在这座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里,竟然有两千多座形状各异的岩石拱门云集于此;这奇异的自然现象,用任何科学理由来解释都难免有些牵强。
  大自然的奇迹还出现在科罗拉多河上。离亚利桑那州的佩吉小镇不远的一片沙漠戈壁中,蓝色的科罗拉多河几乎拐了一个圆圆的360度的大弯;像用一支宝蓝色的画笔,在陡直的科罗拉多峡谷里,描绘了一个几近完整的圆,然后河流扭过头,继续劈山前行。河流的大拐弯人们并不少见,少见的是在坚硬陡峭的岩石峡谷间画这样一个大圆,而且开笔处和收笔处仿佛近在咫尺。大自然似乎有意要在这里表现一下自己的艺术匠心,于是放弃了捷径,执意地要在这里绕一个完美的大圈,并甘愿为之付出百倍的辛劳。
  在最蛮荒的旷野中,能观赏到最精致的“艺术”杰作,为我的旅途增添了梦境般的奇幻色彩。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在美国西部的荒原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大多数去美国旅行的人,为自己收获的各种名牌服饰、皮具而欣喜若狂时,我的行囊里却只有几张薄薄的储存卡,里面存放着我在旅途中的全部收获。但我丝毫不感觉寒酸,相反,我的内心却感到无比的富足。北美的原野赋予我心灵的涵养是无形而丰盛的;与有形的服饰相比,它们也许更为高贵,更为美丽。
其他文献
穿透雪幕的暖意  ——评常新港小说《雪幕的后面》  朱效文  读完常新港的小说《雪幕的后面》,透过那片雪幕垂挂的天空,穿过那一双双挂满泪花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是人世间忠贞不变的友情与信义。  作为小说背景的那个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那个年代,苦难笼罩着许多人的心灵。在那个年代,人的生命价值被严重地低估。在那个年代,死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刚才还活蹦鲜跳的一个人,刚才还嬉笑着和你说话的一个人,几小
期刊
梅香奶奶喜欢说话。她喜欢和邻居说一说天气,喜欢和货郎们聊一聊听过的趣事,喜欢和小镇上的其他老太太们谈一谈过去,喜欢和年轻人侃一侃流行的服饰,甚至和小猫、小狗、花花草草都喜欢说上那么几句。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和那条亚麻色的毛毯说话。  毛毯是结婚时丈夫送的,说是知道她膝盖怕冷,特意从城里买的。  梅香奶奶很喜欢那条毛毯,喜欢它的亚麻色,喜欢它上好的质地,喜欢绣在上面的那一朵朵小小的、金色的小向日葵。
期刊
1  “怎么办?我看见大队委扣了一分……”彭君浩着急地说。  比他更着急的是其他四个值日生,他们怀着一丝侥幸追问:“你能保证你就没有看错?”  “是不是眼睛花了?”  彭君浩捏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1”,然后说:“喏,就是这样的……”  其他四个仰起脸庞看黑板的值日生,都低垂下了头。他们仿佛是一瞬间黯然凋谢的花儿。  “也许,”彭君浩勉强地笑着说,“是我看错了呢,而且,最后的成绩也没有公布…
期刊
当他还是个孩子时,总有很多问题要问,但是,现在那些问题似乎都有了答案,可他又害怕自己根本不喜欢那些答案。  这是一件让人泄气的事情。  1  虽然周天七是弟弟,但是个头却比哥哥周天六高出一个大拇指那么长——流星用自己的大拇指比过,刚刚好。  上学的路上他们也打闹个不停,刚才周天七没轻没重地踹了哥哥一脚,周天六才哭了几声,就发现,弟弟的鞋带散了,他蹲下身来帮弟弟系了好久的鞋带,都没有成功,流星和安琪
期刊
一枚飞鹰牌单面刀片正安静地躺在我的铁皮文具盒里。它闪着质感的银光。它很漂亮。  一个活泼的扎着马尾的脑袋正变换不同的角度瞄它,它真的很漂亮。  同桌Y说,用油纸包起来吧,否则它会钝的。那是个刚开始变声的男孩,声音听起来不怎么受用。  我没有理会那个善意的提醒,马上去削铅笔。我要削一个修长的笔锋,将木纹尽情展现。可是,它太锋利了,一不小心就扎得很深。就像是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深一脚浅一脚的,最终削
期刊
童年时代的游戏挽歌  ——读周学军短篇小说《游戏时代》  李学斌  一个由游戏串联而成的故事有些阴郁,也有些无奈。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深深感喟(kuì)。  小说有意淡化了时代背景,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时间交代。但是根据“我”和亮子“暑假里打草挣学费”,“街道防狂犬病发作,不准居民养狗”等描述,不难判定,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大约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遥想那个时代,孩子们一到了暑假,除了有限的作业,
期刊
星期天,公园的草坪上泊满了游人五彩缤纷的鞋子。我腋下夹着一本《静静的顿河》,跑来跑去,找了好久,才在一棵合欢树下找到一个静静的角落,边享受阳光,边看书。  正当肖洛霍夫精彩的文笔开始带我神游俄罗斯那美丽荒凉的冻土地时,在身后的一丛冬青树下,突然传来一个女孩朗读英文的声音:“As soon as winter was over and the primroses began to bloom,the
期刊
一片稻花,在夏季  的稻田之上弥漫开来  那样的香,荡气回肠  一片稻花,它的香  是绿色的  是整个夏季的颜色  一片稻花,它的香  是嘈杂的  是无数只青蛙的合唱  稻花香,稻花香  在一片片稻田里,可以闻到  牛嘴里吐出来的气息  闻到泥土的芬芳,甚至  可以闻到含盐的汗味  稻花香,是故乡的体香  是母乳香,是一颗游子泪  散发出的长年累月的念想
期刊
和午饭前一样,小店外面影剧院的喇叭一圈歌放完,返回头又在唱“小么小和尚,头光光”,而米娜的心情早已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小店里面,米娜和爸妈与往常一样吧嗒着嘴巴在吃饭,只有细看米娜红肿的眼睛才能猜出刚刚有什么事发生过。  米娜笨手笨脚地处理好紧急情况后,妈妈立即就把米娜初潮弄脏的衣服泡湿用肥皂打了捂了,说这样待会儿好洗。而米娜的脸色则无比地沉闷,心里十二万分地埋怨父母没有早点儿把这方面的知识告诉自己,
期刊
叠起来,一张张笑脸  堆成一座幸福的山  铺展开 每一角落都是快乐的海  微笑写在千灯每一人的脸上  内心的欢乐  洒在古镇每一条街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