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xiy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无数专家还在为理论解读新课标争得面红耳赤时,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摆在了广大语文教师面前: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关键词】怎样上好;语文课
  各式各样的研讨是有的。要积累,要感悟;要自主,要综合;要人文,要审美;要调动学生,要手段现代……研讨者不惜口舌笔墨,工具人文,此轻彼重,纷纭众说,莫衷一是。
  多种多样的实践也是有的。调查环保,探索黑洞,考证桃花源到底有无,列举审美观究竟几种,学生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低眉颔首当陪客……实践者敢于示范引导,音乐图像,正反辩论,花样迭出,不一而足。
  更多教师迷惘了,这就是语文课?面对这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我们不禁要问:开设语文课到底为了什么?上语文课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语文课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乾坤已定,这就是终极目标,这就是基本理念。
  经是好经,关键是到底该怎样念?以此观照语文课,它的“魂”何在?
  语文就是语文。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叶圣陶先生说得再明白不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教学资源应该拓展,教学方式必须多样,但殊途必须同归,偏离了“学科教育”,就迷失了语文的个性。
  一个目的,三个维度,这应是语文课的“魂”。
  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培养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以说,新课标全面而具体的确定了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也为怎样上好语文课指明了方向。
  在具体操作上,语文素养融合在了新课标所讲的“三维目标”之中,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即意味着语文素养的实现,二者是息息相关的。
  由此推论,一堂语文课好坏的根本原则就应该体现在教师是不是为了一个目地,是不是从三个维度入手去设计、规划自己本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不是完成了本堂课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那么三个维度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呢?
  首先,三个维度在课堂上的体现就应该是老师大胆传授语文知识,进而培养语文能力,而大不必谈知识色变,因为没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何谈“学科”,不培养能力又何谈学生素质的提高。语文新课标虽然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并没有否定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虽然能力的培养不一定仅依靠知识的传授,但知识的传授在能力培养上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能力培养上知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知识是万万不能的。
  其次,三个维度在课堂上的体现就应该是围绕包括教材在内的优化的“语文”课程资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探讨乃至争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因为这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地位没人可以替代。虽然时代的发展决定了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更大可能性,但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毕竟有着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学生的种种认识、理解,更容易结合实际高屋建瓴地做出全面、深刻的判断,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上也会更具科学性。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纠正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与错误,而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师生“平等”而忽视了自己的职责,甚至成了课堂上的陪客。
  第三,三个维度在课堂上的体现就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母语及其文化”的熏陶感染中去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价值观,而不是无限制地去扩展教学内容乃至忽视了学科特点,把语文当成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大杂烩。因为这毕竟是在“语文”课堂上体现人文教育,而不是在给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不行的,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扩大化显然是错误地理解了新课标的要求。
  以上三个方面是观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新视角,也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好是坏的总体要求。只有体现了这个总体要求,语文课才会上出“语文味”,才是真正贯彻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为了这个“味”,语文课需要诵读积累,也需要识记理解;需要自感自悟,也需要讲深讲透。
  它需要自主,但不是自由;需要探究,但不是猎奇;需要拓展,但不是包罗万象;需要演示,但不是喧宾夺主;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绝不是淡化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惟自由,惟表演,惟综合,惟现代,惟平等,这都不是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姓“语”,它需要有“魂”。
  语文课,魂兮归来。
其他文献
【摘 要】汉语修辞中,借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辞格,本文整理了借代辞格,望对该辞格的研究有所益处。  【关键词】修辞;借代;综述  一、借代辞格的定义研究  “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这是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对借代下的定义。这个定义一直被后人所用。张弓对借代辞格做了进一步的阐释,他指出借代的实质是“换个名字或另一种说法”,王希杰认为“借代,就是借彼代此,不用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用同它
期刊
【摘 要】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不断增加,其管理和使用也不断暴露出弊端。积极迎接挑战,努力克服弊端——树立规范财务管理思想,创新完善科研经费制度;建立问效问责机制,加强资金的审计程序;认识预算编制的重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科研是我国高校的职能之一,高等教育在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不断促使各大高校不断获得不同来源、不同方面的科研项目,其科研经费也持
期刊
【摘 要】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各大高校扩招工作的逐步开展,各大高校的毕业生群体也在逐年扩大,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骤涨,就业形势正越发的严峻起来。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难”、“择业难”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转折时期的焦点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就要求当代的大学生们要树立科学而理性的择业观念,健康而成熟的就业思想,这样才能够确保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得到根本上
期刊
【摘 要】学风是校风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建设好优良的学风可以抑制职业院校不良风气的滋生的学风,可以更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制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健康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辅导员  2012年全国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288所。在校生人数已达1000万,伴随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在校学生规模已经成为高校学
期刊
【摘 要】人性化管理是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人的因素。本文主要讲了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含义及人性化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情况提出了一些改善。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人性化  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具有更加丰富的价值观,更加追求自我需求的满足,人性化管理逐渐成为如今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人性化管理的本质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学科、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课标;课堂教学;能力与价值观  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去思维。知识的“知道”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生
期刊
【摘 要】良好的语言开端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乃至终身正确掌握和使用语言,因此对照新课程标准,联系当前我市小学英语教育水平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是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整体水平迫在眉睫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重要性;对策  一、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世界上差不多每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至少在一定程
期刊
【摘 要】高校公共基础课是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却存在很多矛盾,严重影响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大学生们不重视进而厌烦公共基础课。因此,要重新认识高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地位,分析当下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矛盾所在,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校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
期刊
【摘 要】现如今90后的大学生自高考后的学习观存在偏差,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底下,贪玩,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外活动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心态的变化、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对大学教育的一些误区、对未来的迷茫、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针对这些原因以及已经度过的一年大学生活,从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积极做好大学生学习观的引导和重建。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学习观;偏差;变化原因  一
期刊
【摘要】学习不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思考、创新的过程。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和思考是相互联系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要不断深入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创新。孔夫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知道一味地去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失去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若是只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那么一切好的想法,也都只能是空想。人生就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关键词】学习;思考;体验;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