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便利和健全的交通和公共设施环境,世博会的胜利闭幕笔者和许多人一样听到了很多美誉和赞扬,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瑕疵。这些瑕疵让我们看到了不足,也给予了去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改变不文明行为的习惯。笔者通过对世博会召开前、中、后的社会反映与国民素质现象的分析,进一步探讨通过世博会这个契机国民素质的表象与发展。本文也利用了两项调查的整理数据,对上海世博会对国民素质提高的影响做了调查和分析,并在文末提出了几点针对提高国民素质的建议。
一、世博会带来的文明
上海是中国最具“海纳百川”人文特点的国际性大都市,造就了新一代上海人理性、务实、开放和自主的城市人文精神素质。但也要清醒看到,市民中一些不文明的陋习还没有完全革除,特别是在诚信、公德意识等方面。如一些人从楼上往下扔垃圾、废物,在公共场所乱丢废纸烟头、随地吐痰、坐车抢座、乱穿马路、攀折花木、大声喧哗,甚至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分析这些不文明现象存在和不断衍生的深层次原因,除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不适应、不和谐的客观因素外,另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主观原因是由于社会经济体制迅速变革转型,出现了社会转型期人际道德有失规范、道德建设不足、公共观念淡薄、不良陋习增加、见义勇为少见等现象,这也是社会变革中要付出的代价。
从2003年以来,作为世博场馆所在区的上海卢湾区以世博会为时间轴线,在上海市文明办的指导下,连续八年开展卢湾区公民道德建设问卷调查,受访对象涵盖社区居民、青少年、外企白领、窗口服务业职工等不同人群,累计达3.2万人次。八年办博的过程,上海城市的“精、气、神”都发生了全国都看得见的大变化。
世博期间,市民应该向游客展示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市民应该以什么样的具体行动参与世博,调查中,市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受访市民选择“带人有好热情”的最多,达60%,选择“遵守公共秩序”列第二位67.5%,“行为举止文明”列第三位54.8%,表明广大市民希望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文明的言行举止,体现世博东道主的精神风貌;上海世博会期间包含了2010年的整个炎炎夏日,而开园两个月,总计有2100余万人次涌入世博园,那么,2100万人次走出世博园后,带走了什么?是中国人民文明的进步。上海世博会从筹备到成功举办,市民素质的明显提升在世博园内外都能够看到的,而与此同时也无法忽视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结论:
通过对上海市民的广泛调查显示,9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世博会带给上海最大的进步是城市环境和交通环境,50%~60%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周围的市民礼貌,卫生环境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60%的被调查者都有在世博会中见到过不文明的行为,其中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有见过不止一次。在不文明行为调查当中,比例最高的是随手乱扔垃圾,插队和大声喧哗,都超过了50%。对于上海世博会对国民素质提高影响的看法,8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是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只有少数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影响。
在这次广泛调查中发现,在世博会当中乃至之后,不文明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但重要的是市民都注意到了这些不文明现象,知道其“存在”并且知道这是“不文明”的现象,最重要的是,通过世博会让观众有了一次审视自己和审视他人的机会,从而改变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这是世博会之后带给市民素质的改变。
增强市民素质的建议:
加强国民道德教育,创建和谐的精神文明社会。把推进市民素质建设工程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放在首要任务中,建设与物质文明想匹配的精神文明保障体系,这项保障体系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道德防线的建设,也促进现代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强化新闻媒体的作用。新闻舆论在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导向,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二是监督,运用新闻媒体广泛性、多样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及时地揭露和鞭挞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和不良现象,从而达到弘扬正气,遏制邪气的目的。
建构个人文明的社会信息网络系统。利用网络平台使个人的文明记录用电子ID的方式做记录,与银行信用卡的信用分值挂钩,其利害关系还可以牵动到信贷方面。这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环境中所搭建的网络个人文明信息记录平台。
健全公民的道德文明自律机制。在“七不”规范、文明单位、五好家庭、文明社区、志愿者、慈善公益活动等载体的基础上,开展行业协会自律、社区自主管理、事业企业单位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管理。对社会的文明与道德风尚高的行为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鼓励市民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
切实解决群众生活关系的问题、重点问题。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要做到清正廉洁、以身作则,树立“文明楷模”的形象,特别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要真正的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政府建设方面,建立公众参与的问责监督平台,健全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解决市民就医、就业、就学、交通环境、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做到“行政要作为、司法要公正、腐败要铲除、分配要合理、动迁要人情、食品要放心、看病要人道、帮困要温暖、就业要扶助、公德要自律”,这样,人心才能平顺,社会才能和谐。
讨论排队、扔垃圾,只是对文明最初步的讨论。世博会从来就是一个各国展示国家治理,以及政权和公民如何互动的一个活动。当笔者在最佳城市实践区看到马德里的廉租屋,看到一个政府如何考虑弱势群体,看到很多环保绿色节能低碳,这些技术首先用在一个普通的办公楼,用在廉租屋,这不是一个秀也不是宣传,这才是文明的力量。
在国家富裕起来之后,文明素质将成为比物质财富更可贵的民族资源,国民的文明行为也极有可能点滴地改造这个古老的国家。上海世博会正是提升国人公共空间伦理的重要契机。可能多年以后,当人们回首2010年的上海,除了一次盛会的回忆,还会发现这更是一次伟大交流的开始。30年50年后,等大家再描述上海世博会这个事件的时候,一群中国人头上顶着毛巾,甚至连排队都不是很熟练,但是他们在那里看了世博会,和世界接轨,这就是一次进步。
之前,大家会说,世博让上海沿江地区完成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升级,让上海城市交通发生脱胎换骨之变;现在有理由说,世博这面镜子,还让上海、让中国看到更多的不足,让国人看到了在国民素质、创新意识和发展理念方面,还有更多的脱胎换骨的必要,而这些,才是世博即将留给中国最重要的精神成果。
实际上,国民素质的提升不是通过一次展览或一场活动就能做到的,提升国民素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长时间的呵护与滋养。经济在发展,文化要繁荣,每一个人更应内省,世博会给了我们警示和机会,将其作为文明建设的新开端,人人从我做起建设美好的城市,创造美好的生活!
一、世博会带来的文明
上海是中国最具“海纳百川”人文特点的国际性大都市,造就了新一代上海人理性、务实、开放和自主的城市人文精神素质。但也要清醒看到,市民中一些不文明的陋习还没有完全革除,特别是在诚信、公德意识等方面。如一些人从楼上往下扔垃圾、废物,在公共场所乱丢废纸烟头、随地吐痰、坐车抢座、乱穿马路、攀折花木、大声喧哗,甚至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
分析这些不文明现象存在和不断衍生的深层次原因,除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不适应、不和谐的客观因素外,另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主观原因是由于社会经济体制迅速变革转型,出现了社会转型期人际道德有失规范、道德建设不足、公共观念淡薄、不良陋习增加、见义勇为少见等现象,这也是社会变革中要付出的代价。
从2003年以来,作为世博场馆所在区的上海卢湾区以世博会为时间轴线,在上海市文明办的指导下,连续八年开展卢湾区公民道德建设问卷调查,受访对象涵盖社区居民、青少年、外企白领、窗口服务业职工等不同人群,累计达3.2万人次。八年办博的过程,上海城市的“精、气、神”都发生了全国都看得见的大变化。
世博期间,市民应该向游客展示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市民应该以什么样的具体行动参与世博,调查中,市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受访市民选择“带人有好热情”的最多,达60%,选择“遵守公共秩序”列第二位67.5%,“行为举止文明”列第三位54.8%,表明广大市民希望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文明的言行举止,体现世博东道主的精神风貌;上海世博会期间包含了2010年的整个炎炎夏日,而开园两个月,总计有2100余万人次涌入世博园,那么,2100万人次走出世博园后,带走了什么?是中国人民文明的进步。上海世博会从筹备到成功举办,市民素质的明显提升在世博园内外都能够看到的,而与此同时也无法忽视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结论:
通过对上海市民的广泛调查显示,9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世博会带给上海最大的进步是城市环境和交通环境,50%~60%的被调查者认为其周围的市民礼貌,卫生环境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60%的被调查者都有在世博会中见到过不文明的行为,其中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有见过不止一次。在不文明行为调查当中,比例最高的是随手乱扔垃圾,插队和大声喧哗,都超过了50%。对于上海世博会对国民素质提高影响的看法,8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是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只有少数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影响。
在这次广泛调查中发现,在世博会当中乃至之后,不文明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但重要的是市民都注意到了这些不文明现象,知道其“存在”并且知道这是“不文明”的现象,最重要的是,通过世博会让观众有了一次审视自己和审视他人的机会,从而改变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这是世博会之后带给市民素质的改变。
增强市民素质的建议:
加强国民道德教育,创建和谐的精神文明社会。把推进市民素质建设工程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放在首要任务中,建设与物质文明想匹配的精神文明保障体系,这项保障体系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道德防线的建设,也促进现代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强化新闻媒体的作用。新闻舆论在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导向,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二是监督,运用新闻媒体广泛性、多样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及时地揭露和鞭挞社会上的消极现象和不良现象,从而达到弘扬正气,遏制邪气的目的。
建构个人文明的社会信息网络系统。利用网络平台使个人的文明记录用电子ID的方式做记录,与银行信用卡的信用分值挂钩,其利害关系还可以牵动到信贷方面。这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环境中所搭建的网络个人文明信息记录平台。
健全公民的道德文明自律机制。在“七不”规范、文明单位、五好家庭、文明社区、志愿者、慈善公益活动等载体的基础上,开展行业协会自律、社区自主管理、事业企业单位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管理。对社会的文明与道德风尚高的行为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鼓励市民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
切实解决群众生活关系的问题、重点问题。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要做到清正廉洁、以身作则,树立“文明楷模”的形象,特别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要真正的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政府建设方面,建立公众参与的问责监督平台,健全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解决市民就医、就业、就学、交通环境、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做到“行政要作为、司法要公正、腐败要铲除、分配要合理、动迁要人情、食品要放心、看病要人道、帮困要温暖、就业要扶助、公德要自律”,这样,人心才能平顺,社会才能和谐。
讨论排队、扔垃圾,只是对文明最初步的讨论。世博会从来就是一个各国展示国家治理,以及政权和公民如何互动的一个活动。当笔者在最佳城市实践区看到马德里的廉租屋,看到一个政府如何考虑弱势群体,看到很多环保绿色节能低碳,这些技术首先用在一个普通的办公楼,用在廉租屋,这不是一个秀也不是宣传,这才是文明的力量。
在国家富裕起来之后,文明素质将成为比物质财富更可贵的民族资源,国民的文明行为也极有可能点滴地改造这个古老的国家。上海世博会正是提升国人公共空间伦理的重要契机。可能多年以后,当人们回首2010年的上海,除了一次盛会的回忆,还会发现这更是一次伟大交流的开始。30年50年后,等大家再描述上海世博会这个事件的时候,一群中国人头上顶着毛巾,甚至连排队都不是很熟练,但是他们在那里看了世博会,和世界接轨,这就是一次进步。
之前,大家会说,世博让上海沿江地区完成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升级,让上海城市交通发生脱胎换骨之变;现在有理由说,世博这面镜子,还让上海、让中国看到更多的不足,让国人看到了在国民素质、创新意识和发展理念方面,还有更多的脱胎换骨的必要,而这些,才是世博即将留给中国最重要的精神成果。
实际上,国民素质的提升不是通过一次展览或一场活动就能做到的,提升国民素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长时间的呵护与滋养。经济在发展,文化要繁荣,每一个人更应内省,世博会给了我们警示和机会,将其作为文明建设的新开端,人人从我做起建设美好的城市,创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