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商的悠久历史,赋予太原这座城市更多商业气质。这座“站在煤炭上的城市”被更多人所熟知,正是因为其欣欣向荣的能源经济崛起。转眼,资源性的城市经济面临转型,城市逐渐转变原有的资源发展经济战略,进入了创新、改革的大潮中。会展业作为城市经济的推动力量,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后,逐渐在各大省会城市突起,太原也不甘落后,诸如能博会、农博会等一批展会项目横空出世,奠定了会展产业发展的基础。2007年太原市会展工作办公室成立,太原市贸促会会长刘晋萍担任主任一职。2011年12月23日,本刊记者对刘晋萍主任进行了独家专访,特别针对在太原城市经济转型时期,就会展经济的重要作用、未来太原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与她交流了思想与看法,通过采访,记者再一次被刘晋萍主任的孜孜不倦和满满自信所打动,也从她宏远的规划中理解了“集中优势力量,量变引起质变”的真谛。
城市优势与承接作用
竞争,这是我国城市经济的关键词之一,特别是会展城市之间。
说起太原发展会展业的优点,刘晋萍早已调研多次,对城市具备的各种特点,烂熟于心,“山西经济文化中心,辐射力广,交通便利,承接北京。——大体概括,这就是太原的优势。”刘晋萍如数家珍。位于山西中部的太原,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人流、物流、信息流最为集中的地方。特别是其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具备承接北京城市压力的功能,“以太原为中心,把周边经济带动起来、拉动起来,这就是太原发展会展经济的好处。”刘晋萍告诉记者。
身为中部六省之一,山西省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而太原凭借独特的城市优势,成为有效缓解北京的最佳城市之一,“凭借今年刚刚开通的高速公路,太原保持了与北京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未来太原会展市场的重要责任。”刘晋萍分析,当前太原会展经济处于相对发展缓慢的时期,在刚刚颁布的“太原市会展业十二五规划”中,以及省市结束的党代会上,一致提出“建立国际性专业会展专区,打造大会展”理念,“省委、市委都非常重视太原会展经济的发展和定位,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太原市贸促会和太原市会展办。”作为晋商的发源地,刘晋萍再次感受到了重大的责任,而承接北京的会展压力也成为其长远的目标之一。
作为一线会展城市,持续恶化的市场环境需要有条理的疏导,而近在咫尺的太原市又正好遇到了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会展业成为联系两个城市的关键纽带,“我们完全有能力承接北京会展业的压力,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刘晋萍认为,太原虽然有其必然的优势和资源,但是由于相关经验、体制的缺失,必须经历承接之后,才能更好地结合当地产业、经济形势,走出一条新颖独特的会展业崛起之路。
积蓄量变,理清产业问题
“如果说到太原会展业的起步,准确来说是从2007年开始的,不夸张地讲,之前没有会展业这个理念。”刘晋萍深刻剖析,爽快的性格造就她从不隐藏本地会展业的缺点。2007年之前,缺少品牌性会展项目的支持,太原这座城市并没有与会展经济产生多少火花,而自从第一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能博会)开始,并连续三届举办,“再加上连续两届的太原市农博会,2011年首届中国太原国际汽车展等,一批专业性、国际性展会纷纷成功落户太原,并顺利举办,太原的会展业开始有起色。”
这是一个量变的积累。不断增多的展会项目,不仅为城市经济带来必要的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完善了城市会展业的产业链条,充实了市场主体。“在工作中,我明显能够感觉到会展的概念愈发深入太原的每个角落。”这一点让刘晋萍欣慰。从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到社会各界,再到普通市民、老百姓,都看到了会展经济带来的变化和“甜头”,“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达成了空前一致的共识,肯定了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2007年担任太原会展办主任的刘晋萍清醒地认识到,太原会展经济开始了悄然的量变。
据太原会展办统计,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太原会展项目的数量从十几个猛增至几十个,而不可回避的是“依然有很多问题阻碍了城市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谈到此处,刘晋萍十分冷静,并表示问题就是缺点,这是客观存在的,“没什么难以启齿。”首先是展览场地条件不足。原有的山西省展览馆、煤炭博物馆等已经显得陈旧,不能满足现代会展业发展需求,而刚刚进入营业的中国煤炭交易中心也才落成3.5万平方米,还并不能满足太原不断增长的会展市场需要,“场馆是制约太原会展业发展的硬性条件。”刘晋萍说;
其次,展会项目少、国际性和专业性低。“太原的展览数量有所突破,都是各种小展会,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展会档次、规模、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与其他优秀会展城市的展会差距很大。”刘晋萍分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展会,主要以能博会、国际汽车展为主,“其他的展会区域性更强。”
再次,市场产业链不充分。“我们有展览公司、设计公司、主展公司,但是整体规模档次在全国来说排名比较靠后,品牌、专业性的企业是目前太原会展市场的缺点。”培育市场主体,是繁荣会展业的基础,刘晋萍对此也煞费苦心,“尽管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培育培养,但是还是仍然有差距。”由于展会数量、质量水平不高,最终才导致会展市场的活力不足,而较为明显地则表现在企业数量少,水平匮乏。
第四,人才队伍建设落后。“太原会展业走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的路线,必须有相关的人才资源作支撑。”刘晋萍告诉记者,做会展是个苦差事,必须拥有专业的服务意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合理完善的培养机制,这才能保证产业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集中资源把握市场契机
中部投资博览会,这是太原会展业历史上的一次契机。
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于2011年9月26日在太原开幕,围绕“转型跨越、中部崛起”的主题,中博会共吸引了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近2万名宾客,中部六省签订合同、战略性框架协议、意向引资项目共计2547个,其中外资项目总投资566.27亿美元,内资项目总投资2.63万亿元。
与招商引资的成果相比,城市环境的变化、市民素质的提升、太原知名度的扩大等都引起太原会展办的注意,“这就是会展业带来的改变,中博会是太原会展业的催化剂。”刘晋萍对于中博会的影响非常肯定,不仅让城市环境建设更加完善,而且为太原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太原市在本次中博会的签约额达到了6500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达到了103个。当然,太原市贸促会全心举办的世界晋商大会也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基础建设的重要活动,为太原会展经济的品牌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其实中博会、国际汽车展、世界晋商大会也是我们会展人才的一个实战场。”刘晋萍分析道,也正是借着中博会的东风实现了会展人才的锻炼和演练,充分调动了山西的会展市场活力,而太原成为最大的受益城市之一。“毕竟中博会这种展会不是经常在太原举办,再加上大型展会的缺乏,所以如何借力使力,培养太原本土的品牌展会就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刘晋萍冷静分析当前的成绩和机遇,决定集中优势资源,为会展业发展开路。
按照刘晋萍的规划,运用合理的调控手段,配合正常的市场行为,整合太原会展产业链中的优秀企业,组织成为联合展览公司或集团,聚集人才、资源、服务优势和特点,主张培养本土品牌展与引进专业展相结合的战略,主办、服务一批专业性强、国际性、品牌性的展会项目,以达到快速繁荣会展市场活力的目的。
此外,对于太原会展场馆不足的问题,刘晋萍也透露,除了在太原市郊区阳曲县的会展城项目之外,“我们准备在市中心兴建一座5万平方米的仓储式展馆,满足培育中型展会的需要,也能进一步发挥部分展会项目促进民生的重要作用。”按照规划,这座场馆将承担太原会展市场孵化器的功能。从长远分析,这种专业展综合展并行发展、培养为主引进为辅、集中力量办会展的打法,必将会充分调度太原所具备的旅游、地域、产业等资源,创造会展业的新增长和质变。
太原的会展潜力非常强——对此刘晋萍深有信心。不仅是因为其城市经济的实力足够强大,尤其是处于产业转型时期,结合产业办展具备了足够条件,并且“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可以与会展经济形成良性的互动”。“我们很有信心,太原将成为全国最闪亮的会展城市之一。”刘晋萍毫也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始终履行着培养市场主体、规范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责。2012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锦绣太原城自古有着龙城的美誉,会展经济的理念在这座城市扎根、发芽,刘晋萍主任的话说,“太原会展业要实现量变向质变的飞跃”,大幕已启,让我们拭目以待。
城市优势与承接作用
竞争,这是我国城市经济的关键词之一,特别是会展城市之间。
说起太原发展会展业的优点,刘晋萍早已调研多次,对城市具备的各种特点,烂熟于心,“山西经济文化中心,辐射力广,交通便利,承接北京。——大体概括,这就是太原的优势。”刘晋萍如数家珍。位于山西中部的太原,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人流、物流、信息流最为集中的地方。特别是其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具备承接北京城市压力的功能,“以太原为中心,把周边经济带动起来、拉动起来,这就是太原发展会展经济的好处。”刘晋萍告诉记者。
身为中部六省之一,山西省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而太原凭借独特的城市优势,成为有效缓解北京的最佳城市之一,“凭借今年刚刚开通的高速公路,太原保持了与北京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未来太原会展市场的重要责任。”刘晋萍分析,当前太原会展经济处于相对发展缓慢的时期,在刚刚颁布的“太原市会展业十二五规划”中,以及省市结束的党代会上,一致提出“建立国际性专业会展专区,打造大会展”理念,“省委、市委都非常重视太原会展经济的发展和定位,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太原市贸促会和太原市会展办。”作为晋商的发源地,刘晋萍再次感受到了重大的责任,而承接北京的会展压力也成为其长远的目标之一。
作为一线会展城市,持续恶化的市场环境需要有条理的疏导,而近在咫尺的太原市又正好遇到了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即现代服务业,会展业成为联系两个城市的关键纽带,“我们完全有能力承接北京会展业的压力,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刘晋萍认为,太原虽然有其必然的优势和资源,但是由于相关经验、体制的缺失,必须经历承接之后,才能更好地结合当地产业、经济形势,走出一条新颖独特的会展业崛起之路。
积蓄量变,理清产业问题
“如果说到太原会展业的起步,准确来说是从2007年开始的,不夸张地讲,之前没有会展业这个理念。”刘晋萍深刻剖析,爽快的性格造就她从不隐藏本地会展业的缺点。2007年之前,缺少品牌性会展项目的支持,太原这座城市并没有与会展经济产生多少火花,而自从第一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能博会)开始,并连续三届举办,“再加上连续两届的太原市农博会,2011年首届中国太原国际汽车展等,一批专业性、国际性展会纷纷成功落户太原,并顺利举办,太原的会展业开始有起色。”
这是一个量变的积累。不断增多的展会项目,不仅为城市经济带来必要的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完善了城市会展业的产业链条,充实了市场主体。“在工作中,我明显能够感觉到会展的概念愈发深入太原的每个角落。”这一点让刘晋萍欣慰。从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到社会各界,再到普通市民、老百姓,都看到了会展经济带来的变化和“甜头”,“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达成了空前一致的共识,肯定了会展经济的带动作用。”2007年担任太原会展办主任的刘晋萍清醒地认识到,太原会展经济开始了悄然的量变。
据太原会展办统计,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太原会展项目的数量从十几个猛增至几十个,而不可回避的是“依然有很多问题阻碍了城市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谈到此处,刘晋萍十分冷静,并表示问题就是缺点,这是客观存在的,“没什么难以启齿。”首先是展览场地条件不足。原有的山西省展览馆、煤炭博物馆等已经显得陈旧,不能满足现代会展业发展需求,而刚刚进入营业的中国煤炭交易中心也才落成3.5万平方米,还并不能满足太原不断增长的会展市场需要,“场馆是制约太原会展业发展的硬性条件。”刘晋萍说;
其次,展会项目少、国际性和专业性低。“太原的展览数量有所突破,都是各种小展会,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展会档次、规模、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与其他优秀会展城市的展会差距很大。”刘晋萍分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展会,主要以能博会、国际汽车展为主,“其他的展会区域性更强。”
再次,市场产业链不充分。“我们有展览公司、设计公司、主展公司,但是整体规模档次在全国来说排名比较靠后,品牌、专业性的企业是目前太原会展市场的缺点。”培育市场主体,是繁荣会展业的基础,刘晋萍对此也煞费苦心,“尽管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培育培养,但是还是仍然有差距。”由于展会数量、质量水平不高,最终才导致会展市场的活力不足,而较为明显地则表现在企业数量少,水平匮乏。
第四,人才队伍建设落后。“太原会展业走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的路线,必须有相关的人才资源作支撑。”刘晋萍告诉记者,做会展是个苦差事,必须拥有专业的服务意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合理完善的培养机制,这才能保证产业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集中资源把握市场契机
中部投资博览会,这是太原会展业历史上的一次契机。
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于2011年9月26日在太原开幕,围绕“转型跨越、中部崛起”的主题,中博会共吸引了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近2万名宾客,中部六省签订合同、战略性框架协议、意向引资项目共计2547个,其中外资项目总投资566.27亿美元,内资项目总投资2.63万亿元。
与招商引资的成果相比,城市环境的变化、市民素质的提升、太原知名度的扩大等都引起太原会展办的注意,“这就是会展业带来的改变,中博会是太原会展业的催化剂。”刘晋萍对于中博会的影响非常肯定,不仅让城市环境建设更加完善,而且为太原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太原市在本次中博会的签约额达到了6500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达到了103个。当然,太原市贸促会全心举办的世界晋商大会也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基础建设的重要活动,为太原会展经济的品牌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其实中博会、国际汽车展、世界晋商大会也是我们会展人才的一个实战场。”刘晋萍分析道,也正是借着中博会的东风实现了会展人才的锻炼和演练,充分调动了山西的会展市场活力,而太原成为最大的受益城市之一。“毕竟中博会这种展会不是经常在太原举办,再加上大型展会的缺乏,所以如何借力使力,培养太原本土的品牌展会就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刘晋萍冷静分析当前的成绩和机遇,决定集中优势资源,为会展业发展开路。
按照刘晋萍的规划,运用合理的调控手段,配合正常的市场行为,整合太原会展产业链中的优秀企业,组织成为联合展览公司或集团,聚集人才、资源、服务优势和特点,主张培养本土品牌展与引进专业展相结合的战略,主办、服务一批专业性强、国际性、品牌性的展会项目,以达到快速繁荣会展市场活力的目的。
此外,对于太原会展场馆不足的问题,刘晋萍也透露,除了在太原市郊区阳曲县的会展城项目之外,“我们准备在市中心兴建一座5万平方米的仓储式展馆,满足培育中型展会的需要,也能进一步发挥部分展会项目促进民生的重要作用。”按照规划,这座场馆将承担太原会展市场孵化器的功能。从长远分析,这种专业展综合展并行发展、培养为主引进为辅、集中力量办会展的打法,必将会充分调度太原所具备的旅游、地域、产业等资源,创造会展业的新增长和质变。
太原的会展潜力非常强——对此刘晋萍深有信心。不仅是因为其城市经济的实力足够强大,尤其是处于产业转型时期,结合产业办展具备了足够条件,并且“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可以与会展经济形成良性的互动”。“我们很有信心,太原将成为全国最闪亮的会展城市之一。”刘晋萍毫也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始终履行着培养市场主体、规范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职责。2012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锦绣太原城自古有着龙城的美誉,会展经济的理念在这座城市扎根、发芽,刘晋萍主任的话说,“太原会展业要实现量变向质变的飞跃”,大幕已启,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