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管家,在最森严的库房延续历史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a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过去的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各个博物馆在探讨着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完善自身功能定位,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也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库和精神加油站。而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文物保管者,如何做好文物日常维护、保证文物运输安全、协调观众观感和文物展陈的问题等,都是他们的职责,我认为叫他们文物管家更合适。
  本期掌门人比较特殊,我们“潜入”博物馆库房重地,采访了文物管家中的一位掌门人、西汉南越王文物保护保管部主任何东红,讲讲这群国宝守护者背后的故事。
  Q:文物管家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A:繁杂而单调的巡查
  何东红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工作有三十来年,可以算是“开馆元老”了。与博物馆其他职业不同,文物管家的工作仅仅靠燃烧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一种细水长流的耐心。“文物发生的变化,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会一直被时间侵蚀,而我们的工作就是用预防性保护的方法,给后人留下它原本的容貌。”
  “我们的工作非常繁杂而且普通,只要是跟文物沾边的,都属于我们的工作内容。” 文物管家日常的工作最多的就是巡查,巡查的内容包括记录环境的温湿度、检查文物的展柜是否有破损或是有杂物等,所有问题都要登记并及时处理掉:“和文物相关的问题,首先要反映到我这里来,待我去看过之后,再找合适的人或者我们自己去把它处理掉。哪怕只是一个介绍文物的展板出现错误,都要向我汇报,由我们负责解决。”
  何东红就像一个真正的管家,要掌控所有的流程,而这一切都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有了一个安全的空间,文物才能在稳定、干净的环境里面,不受外界的干扰。“日常巡查很重要,要重视每一次的变化,因为很多细节是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这些细节会慢慢地积累,最终都会对文物造成巨大的损伤。”
  Q:文物管家都需要哪些技能?
  A:触类旁通、文武双全
  一般人幻想中的文物管家,应是住在远离城市尘嚣的博物馆深处,每天和文物在一起,闲情又安逸。
  “闲是不可能闲的!我的工作是博物馆里与他人接触最多的。”作为文物管家,为了保证文物的安全,何东红每天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每件事都要考虑到面面俱到。为此何东红把“管家”的技能值升满级了。
  技能一:火眼金睛
  这是何东红和她的文物管家小伙伴们的看家本领——展览巡查时,一扫而过,有小伙伴立马能从发光的展台上,看见一根白色的丝线,或是展台中的小黑点、展柜缝隙脱落的橡胶等,这些都是他们日常需要处理的工作。
  在巡查过程中,何东红还遇到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最有趣的莫过于玉舞人自己转向“案件”。有一天,何东红接到观众反应:你们为什么要把玉舞人侧身朝前?刚开始,何东红以为是小伙伴摆放时粗心导致的,只是将它转回原位。
  大约3个月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玉舞人再次微微转向了!何东红发现不对劲,于是开始调查这个淘气的玉舞人,发现了它的规律:每3个月都会朝一个方向偏转20°左右。于是,何东红立刻重新对展柜进行水平检测、对文物检查,在排除所有安全隐患后,仍然没发现玉舞人转向之谜。
  再后来,经过询问其他博物馆是否有类似案件后,何东红终于发现原因:原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建在广州地铁2号线之上,平时地铁穿梭比较密集传来震动,而玉舞人又非常轻小细腻,再加上偶尔有观众轻敲展柜,才导致了玉舞人自己转向的有趣现象。在发现原因后,何东红立马叫人重新定制了一个方便转向的圆柱形展台,预防了这件淘气的小东西未来掉落损坏的可能性。
  技能二:细致入微
  何东红对于文物的心细程度,仿佛照顾一个又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特别是面对孩子要离开母亲的时候——文物借展的点交流程。熟悉博物馆内所有文物的何东红会告诉包装公司,不同的文物哪里不能受力,哪里不能动,也会对来接展的对方博物馆的人员讲解:“虽然外展是对方的事情,但我们还是会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哪些文物因为酥脆了不能竖立,哪些文物斜着放更好看,这些都是为了文物的安全考虑。”
  完成包装之后就交给运输公司,运输过程中,何东红没法一直跟在车上,但他们用了各种各样的仪器,实时监控运输过程中箱中文物情况。“点交过程中我们保管人员都要到对方馆里当面同时开箱,检验运输过程中文物有没有损坏。”参展回来又是同样的流程再走一遍。
  “到目前为止,我们保管的文物原件出去和回来的时候一模一样,可以说保护率是100%!”
  技能三:视觉灵敏
  “最满意的是丝缕玉衣的灯光,最不满意的也是丝缕玉衣的灯光。”
  文物管家们会根据文物不同的材质进行灯光的选择,比如丝缕玉衣上的丝织物,经过研究发现丝织品一年累计下来的只能是几百次光照。于是何东红找人做了一种“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设备,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光照射。“对于文物的保护来说,这种是必须要达到的。”
  但从观众的角度来考虑,何东红认为做得还不够。她发现这些灯的光线并不均匀,让人觉得观看文物时灯显得非常耀眼,影响到观众的视线,而且会疲劳,不舒服。“其实现在有很多我们还是需要改进的,我们还要继续去寻找一些专业的灯光设计师。”
  技能四:高度洁癖
  “我觉得我们最辛苦的时候,就是擦玻璃了吧!”
  每次提到这个,何东红都哭笑不得——仅仅是擦个玻璃,就让她被清洁公司“拉黑”了。当然,这也不是普通的玻璃,随着观众对展览要求越来越高,2017年文物保护保管部对基本陈列展柜进行提升方案中,使用了能带来更好视觉体验的低反玻璃。
  “那个时候,全面使用这种玻璃的博物馆还不多,我们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第一批57个展柜的低反玻璃制作完成运输到博物馆时,难免有灰尘、人的手印等。清洁公司擦完玻璃后,何东红开着手机手电筒检查,发现仍有手印痕迹,要求重擦,结果气得清洁人员撂下一句“从没见过有人这样检查玻璃,不擦了!”就走了。
  “他们不擦,我们自己打着手电擦。”何东红回忆起来又生气又好笑,“那个时候我们从12月初,一直擦到大年二十九,白天有观众不方便清洁,我们经常半夜十二点还在擦玻璃咧!”
  Q:文物管家有多严格?
  A:保护率只有0和100%
  何东红出身于一个文博世家,从小就住在陈家祠博物馆里面。“我会经常去那里玩,和文物接触就比较早,但小时候我没有想过从事文物相关的行业。不过我从老一辈的文博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们对文博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严谨的态度、默默奉献的精神,还有他们的动手能力都很突出。”
  或许是因为父亲的影响,何东红非常热爱这份工作,也同时要求保管部的所有小伙伴动手能力必须是很强的:“什么东西必须要自己去做,比如支架、盒子之类的。你不了解它的构造,那文物未来就可能多了一丝危机。”
  作为文物的直接接触者,何东红眼中的概率只有0和100%:“每一件文物都是独立唯一的,所以防患于未然必须要做到的,你不能等问题发生了再去解决,文物是不能有问题发生的,因为就算你修好,它已经是有所损伤了。”
  “文物管理员的工作很杂,虽然我们不像学者研究那么透彻,但我们什么都要懂一些。”在每天的工作中,何东红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做工程的师傅、做文物的学者、前来捐赠的藏家,甚至现在科技的接触展板出了问题,都要先找何东红,“只要是会和文物产生一丝关系的人,我们都会打交道,确保文物的安全”。
  文物是所有博物馆的基礎,每个博物馆都有专门的“文物保管”部门,这个部门由馆长直接领导。因为没有文物这个博物馆是不会存在的,历史研究、展览展出、社会教育等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都需要文物作为基础。而文物保管者在做好管理保护的工作,同时也要让文物活起来。做到妥善保管,科学利用。
  文物管家何东红说:“我的使命,就是将现在博物馆的所有文物,完好无损地交给下一代人,就够了。”
  
   (编辑/李牧汉)
其他文献
湿版摄影观赏显影也是一种美  这是一门源自18世纪的古老影像工艺,制作者以干净的玻璃作为底片,并涂布以火棉胶为主材溶剂,再浸入硝酸银,取出后趁尚未干透前进行拍摄,然后显影、定影,根据喜好,可以把底片做成正片或者负片,亦称为火棉胶摄影法。虽然这种影像工艺需要大量时间来拍制一张作品,也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成像,但这就是湿版摄影的魅力所在,观赏显影的过程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发展至今,即使在电子及数码影像的冲
期刊
随着政府对农村的重视,艺术的大众化、生活化有了新的含义——从之前的主要面向城市,转而面向乡镇、农村;辅以近期文旅和扶贫的热潮,各地出现了许多乡村艺术节、非遗扶贫、艺术民宿等项目,使艺术产业呈现出一种创新的生态。  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也符合艺术产业发展的规律。从大处来看,人类文明的成果都是经历了由服务小众精英到下沉大众的路径,只有变成大众的,才能成就为“产业”,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从具体来看,艺
期刊
千百年来,竹子“中空”“有节”的特性令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或以其为题材作诗歌咏,或铺纸研磨挥毫作画。而在另一些手工艺者的手中,经纬纵横间,或成为精工细作的盛放器皿,或成为一件欣赏把玩的雅器,展示出另一番清丽神采。  脱胎于生活器物的竹篮,确是人造器物中最有野趣的一种,自然也成为推崇清雅脱俗的文人雅士理想的插花用具。在与插花艺术结合之后,竹编的审美特质跃升到了新的高度,竹篮被作为花器,成为竹编技艺的
期刊
影像应该是当代艺术中最具开放性和实验性的艺术门类之一。  从画家时代的暗箱到19世纪的摄影术,到现如今的数字化影像,这样的裂变过程不仅大大拓宽了摄影概念的边界,还使其逐渐渗透到其他媒介形式和现代生活的建构当中,成为一种共享和交流的审美经验。从“摄影”向“影像”的过渡,也预示着从原来的“社会人文的摄影”已延伸为更具包容性和学科性的“视觉研究的影像”。  当下以“影像”为名的展览、作品和讨论越来越多,
期刊
进入十月,艺术品拍卖市场显得异常热闹。香港秋拍刚刚结束,包括北京保利、上海朵云轩、中贸圣佳、宝瑞盈、十竹斋、华艺国际等10余家拍卖公司便抢滩北京,角逐2020年内地艺术市场。2020年的北京终于首次出现了拍卖公司集体扎堆的热闹现象。  经历超半年的冷寂期,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迎来了“小阳春”,高价拍品同台竞技,资深藏家出手不凡,市场纪录屡屡刷新。伴随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逆市复苏
期刊
萧红(1911—1942),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又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不过,许多人提起萧红,首先想到的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与多位男主角传出的那些“绯闻”。有意思的是,这一点萧红在生前就猜测到了。“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其实,当你真正读完萧红的文章后,你会发现萧红应该
期刊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缘故,以往按部就班的拍卖季周期节奏一再被打乱。也造成了今年春秋两拍之间的时间大大缩短,但秋拍阵容依然鼎盛,质量卓越,令人振奋。这充分体现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海内外拍卖行的征集及策划能力扛住了考验。相比10月份几大拍卖公司的扎堆开槌,即将到来的11月秋季拍卖也平分秋色,先有伦敦亚洲艺术周、后有香港秋拍加入,各路看官须得做好海内外时差调整,及时知悉最新成交战报。  每季拍卖
期刊
成熟而规范的市场交易链  影像艺术的收藏之所以能在发达国家得到蓬勃发展,首先得益于成熟的画廊代理机制,这为影像收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经过长期的发展,艺术家作品由代理画廊负责销售、推广,早已是深入人心的行规,而影像艺术家同样也不例外。在具体做法上,国外影像艺术家每当完成一件作品创作后,首先要输出AP版,即艺术家确定版,随后交由代理的画廊进行筛选,当画廊选定代理作品后将会进行展览,而画廊通过展
期刊
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既是一个南、北分裂的时期,也是一个民族融合、思想活跃、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两汉时期在墓葬艺术中大放异彩的画像砖在这一时期继续得到延续与发展,尤其是自诩为华夏正朔的南朝,画像砖吸收了新的手工技巧,融入当时的审美风尚与精神追求,发展出有别于两汉画像砖的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画像砖艺术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出自匠人的南朝正宗画像  南朝画像砖,以当年南朝
期刊
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影像艺术?严格来说,影像艺术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广义上涵盖了摄影、录像、电子视频、flash动画等不同类型的媒介实验,狭义的影像则特指动态视频(录像)。事实上,不少学者都曾把当代艺术家们通过摄影器材和设备创作出来的带有实验观念的影像作品称为影像艺术。如果以创作媒介来分,影像艺术也已经过了胶片、磁带和数字三个时期,可以将它粗略地分为图片摄影、录像艺术(或称动态影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