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学习举趣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也叫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强烈情感,才能引导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他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句话里,提出了“知学”、“好学”、“乐学”三种学习态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可以说激发兴趣对历史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即历史教与学的双赢策略。
  传统的历史教育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全然不顾学生有没有兴趣。老师无意中把学生当成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忽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和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历史令人厌烦,从而对历史课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这正如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那么,如果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历史,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说:“成功之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历史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一旦我们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历史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这正如孔子所总结出的“寓教于乐”的教与学。因此,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體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结合时事热点如关于台湾问题。中国加WTO的利弊等问题进行讨论、辩论;举行一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如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市的巨变等;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如秦始皇、武则天、拿破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进行评价与讨论;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仿制古代钱币、兵器、农具、服饰等历史文物;鉴赏历史文物,如中国古代陶瓷、古钱币等;采访历史见证人,如援朝、援越退伍军人;编演历史剧,如西安事变、戊戌变法、雅尔塔会议等;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二战警示录》、《甲午风云》等,欣赏历史文学艺术;撰写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小论文、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历史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例如,我们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历史知识和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历史知识大大丰富了,而且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讲课当中,讲到兴趣正浓时,有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在某一历史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意愿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我们可以有意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谈,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这一道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学生对上述问题,通过发散思维,会做出各种设想和推测,待到学习后续知识时豁然开朗。在讲课中,也可穿插一些历史谜案,来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讲述“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这一节时,我们可以穿插讲述石达开出走之谜,洪秀全死因真相等。在讲述“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这一节时,我们可以穿插雍正登基之谜及雍正死亡之谜,乾隆是满人还是汉人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启发引导学生相对独立解决问题,同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问题”应小而具体,要紧密结合历史概念、规律、方法,要有代表性、启发性,能击中要害,引人入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思维强度,不能过于单调,叫学生回答“是”或“不是”,但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缺乏思考基础,从而无所适从,茫然不解。
  总之,教师应尽一切可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愿上历史课。爱上历史课,从而达到历史课教与学的双赢目的。
其他文献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对策,更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因此,把素质教育寓于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   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因此,我经常讲学英语的重要性。给学生讲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竞争社会,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对于21世纪的我们非常重要。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也就调动了学生学英
“压缩语段”是2000年《考试大纲》中增加的考点,高考试题出现的题型有概括一句话新闻、补写导语、拟写标题等。这种形式的考查,强化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下面,我就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作点说明。      一、解题思路      “压缩语段”就是对一个长句子或一段甚至几段话进行正确的筛选、准确地提炼、高度地概括浓缩信息,做此类题应注意以下思路。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都是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有文字材料,有图画材料,也有的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兼而有之,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材料作用不同    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作文的前提和引子,是命题者所提供和写作前的指导,是引发学生思考写作的由头,是写作发散思维的触媒,写作过程中可以引用材料,也可以对材料只字不提。高考作文从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
公元1405年,郑和奉明成祖之命开始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航。郑和下西洋始终执行了“厚往薄来”的既定方针,这反映了我中华大国之博大胸怀。  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据记载,他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2艘,官兵27800人。宝船大者长44丈(约138米),宽18丈(约56米),相当于万吨轮,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而达-伽马去印度仅有4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理解这一制度是学好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正确理解当前中国的政治发展状况,明确我们的发展任务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一)含义:君主专制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翻开中国数千年历史,你会发现善良的人们,历来把“教师”与“天地君亲”供奉在一起,视为崇高而神圣的。因为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几千年后的今天,当人们把教师当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它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时,它的内涵就扩大了。它还能承担培养人的理想和品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铸造顽强的能力和健康的人格。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正所谓知
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的工作要求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下面我就如何创建优秀班级谈谈一些做法:    一、要有严密有效的组织管理能力    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对整个班级,又要面对个别学生。对整个集体进行工作,就要求班主任具有组织、管理的才能,既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善于管理班级各项工作,又要针对个别同学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做好转化工作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质疑能力匮乏,从未质疑的同学达70%以上,他们或不知怎样质疑,或无疑可质,或不敢质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
近年高考题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卷,都有相同的考试模块,它们是英语知识运用(语法和词汇知识,以及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写作。而其中考查方式各有区别。全国卷I的题型模块基本保持稳定,分有客观题及主观题两部分,其中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属于客观题型,而写作中的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属于主观题型。  然而,近年来,各地高考题在保持大方向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各有花样。这里收集近年出现的一些新题型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人类跨入21世纪,这是一个以创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未来的社会中,科技发明越来越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专利的有效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生命,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将大行其道。劳动者对知识产生的贡献主要是智力,而不再是消耗自然资源。  创新是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那么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教育,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观念是课堂实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