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外二章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春时,父亲在院子里种下一株桃树,几乎没怎么管它,桃树就自顾自嗖嗖生长起来。
  小姆指粗的树干一晃就变成了大姆指粗,两三岁小孩的个头抽成了七八岁顽童皮孩的个,如此好养且司空见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是日常最普通的事物之一。
  不名贵,不娇气,无所谓矜持。鸟雀会栖上枝拉坨屎在它头上,虫子也最爱,甚至在它身上排卵产仔,亦不为所动。那都是自然界常发生的自然事。
  桃花要等到来年才能看了,灿烂的一季尽管短暂却是桃树一个年成里的大节。再过一年,还会生出小桃子,青皮绿脸的隐藏在叶丛中。这让我想起一个近义词:逃之夭夭。
  是的,逃之夭夭也是桃之夭夭。
  这么多年,一棵桃树看破的事,我始终未能看破。
  处暑
  到了处暑,天就该凉下来。一些持续高热的日子渐被替换,蝉鸣声里开始有寂静。掠过树梢的秋风不那么单纯,带着点意味深长的味道。燕子的翅膀下挟带了些许,来自高緯度的讯息。
  熟透的叶子,已为秋虫准备好了新的归宿。
  不再醉心于酷暑的浓烈,也不再沉迷于宵夜的宿醉。
  厌倦了。火热得太久,就知道,每一个处暑,都是永恒为光阴的虚无,立下的无字碑。
  临街的窗
  三十多年前,我写过“临街的窗”,一篇瞎编的小说。以为生活及文学都是容易的事,我笔下临街的窗线条简单且无原型,抽象如同达利的时间。
  那时我几乎不分白天黑夜,把流逝在街道上的浮躁华年,坠落在天空一角的扫帚流星,
  荡漾在湖面上的漠漠涟漪,都作为我的写作素材。
  我把躲在镜子后面偷窥到的秘密,悄悄记录下来加以虚构和描绘。试图借此打开那些想象中深奥莫测的临街的窗。
  许多年过去了,我写下的这些文字并没有如愿固定成铅字。它们散失在风里。
  无论存在过的,还是从未存在的事物,面对一扇临街的窗,我已无力再虚构一个火热的青春。
其他文献
谷子  那个冷得说话都能结冰碴儿的腊月,母亲用家里芦花鸡生的蛋在乡里粮店捌饬的一升小米,做了我的救命粮食。我得以度过最枯寒的日子,谷子和生养我的母亲一样,对我充满了恩泽。谷子生在村庄高处,在被父辈修整过的梯田里,不声不响,不言不语,和世界安静对视。  父亲看着谷子一天天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渐渐成熟。他找来一个葫芦,扎一个稻草人穿上人的衣服,用一根木桩固定在谷地里,稻草人很敬业,风雨无阻,守着一爿谷
期刊
像往常一样,下午两时许,我迎着秋日的暖阳来到青年公园散步。  当我踏着秋阳筛落树梢的剪影,享受秋意弥漫在空气中独有的温柔,接近被色彩斑斓的灌木丛覆盖的假山时,看见山坡前有一群小孩子,不吵不闹,也不蹦蹦跳跳,安安静静地围在一起。我下意识地慢步靠近。啊,原来是我们小区附近一个幼儿园在这里搞什么活动。那些孩子有十五六个,都在四至六岁左右。中间站着一位小姐姐教师,模样清秀,扎一条高高的马尾辫儿,二十来岁的
期刊
被彝家人称为“龙褂”“霞披”的火草褂,是千年前云南人最原始的服饰树皮、草皮、麻、兽皮中的一种。  《云南通志》(182卷)记载,明清时期,云南干彝以麻、毛和兽皮为主,“织麻捻火草为布衣之,男衣至膝,女衣不开领,缘中穿一孔,从头下之,名‘套头’。”唐朝时期,咨卡彝族村火草褂编织手工技艺已达到彝族服饰的鼎盛时期。千百年来,咨卡彝族同胞,只要到每年入秋时,他们就会利用劳作间隙,背上大花箩进山采火草叶,从
期刊
我和姥姥关系很好。我小时候是姥姥带的,她很惯我、很爱我,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很依赖姥姥,也很喜欢和姥姥一起生活,因为她总是无条件满足我所有的需求。  在所有序列里,姥姥已经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她爱别人,胜过爱自己,对我更是倾囊的爱。东北冬天的寒冷是刺骨的,可在我放寒假回来的时候,她还是会在凌晨的火车站外等我,当我手机电量告急的时候,她会小心翼翼地拿出老人机的充电线。从不关心娱乐圈的
期刊
观察西夏王陵  一个王朝倒在这里。  黄土大半,夕阳小半,一齐掺和了,夯下一个句号。  这句号,看上去就是空心的,藏匿了一大把死去的文字,藏匿了一柄联珠纹铜壶,藏匿了那只失去声带的妙音鸟。  决定陪葬的,是整整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就這样,一个王朝,像颈子流血的将军那样,轰然倒下。贺兰山做了枕头。  遥想当年,连成吉思汗也对它无可奈何。咽喉中出现了一块骨头,难以咽下。  蒙古人一走,历史就跟着来
期刊
1  在中国地理最西端,接近云彩的位置,我耕耘着一片麦地。三十多年来,坡马遍地的沙子和石头没能节制大自然旺盛的生育力,麦苗生长的速度像时间的荆棘扎疼我的脚板心。  2  我出生的那一天,据说赶上了人类诞生和世纪更替的好日子,母亲把我的脐带血浇灌了门前一片新开垦的麦地。她干活的时候,就把我放在中国西部直至广大的中亚细亚草原有亲缘的土地上,甚至还有整个蒙古和西伯利亚。我生活在一个不停地铸造历史的激情年
期刊
在云楼,荷花只属于云。  车子在原地360度打转。谁也说不清你的地址,几经转折,霸气的导航终于没了底气。  你藏在童年的深闺,很久很久,我固执地寻找你的下落,一村一庄打听你的名字。  急切,堆满了眼眶,喉咙,喊破干渴。  像山谷传出的一记回声,终于,你点一支水烛。坐在云建的楼阁里,独理云鬓。层层叠叠的绣萝帐为你揭去盖头。  每一朵你,亭亭地,都是水家的碧玉和闺秀。荷塘深处,没有一条路能够靠近你。 
期刊
想必很多人都有过在异乡的体会:夕阳西下,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见楼宇灯光次第亮起,行人行色匆匆,急着各奔归处。身边的车水马龙和心里的无边空旷便不断比照,独在异乡的伤感油然而生,一种念头在心里不断加剧:“我与这个城市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一盏灯是为自己亮起的,没有一个人倚在窗口等着自己归去”。  走过多少路程,我们才会明白,千楼万宇,千人万人中,我们所期待的美好,不过就是和所爱的人,一日三餐,四季相守。
期刊
邮差  这是一座回不去的空城。  守在时间的罅隙里,我应该为我的城市做个记号。  湖光与山色,曾经落在我的诗歌里,如万物润无声,破土而出。  我在某个梦中的深夜醒来,一些陈久而澄清的记忆和往事,似倏地摇曳的树叶,纷纷落地。  我手持被岁月焚毁的情书,长途跋涉。在路上摇旗呐喊游离在暴乱的城市里,上演一场又一场的戏剧。那可笑的爱情,终是成为别人小说里的背景。  遗憾摩挲成皱褶的纹理,随着时间的齿轮被辗
期刊
一棵树死了,枝上不再长出叶子。树干上却长出蘑菇。蘑菇是一棵树的魂灵。  它从树的肉体挤压出来,在一棵树的时间之外活着。  万物死后,我们都能看到它们的魂灵,有形,有色泽。像杂草长在瓦缝,像花朵开满废墟。  而人死了,魂灵却看不到,锁在一个匣子。施予魔咒,永世不得超度。  一块墓碑,拦住万物的脚步。  死去的魂灵终日哑声哀号,他们不能以蘑菇的形式伸展头角,获得重生。隔着比铜墙铁壁更严丝合缝的生死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