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的一场微型葬礼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往常一样,下午两时许,我迎着秋日的暖阳来到青年公园散步。
  当我踏着秋阳筛落树梢的剪影,享受秋意弥漫在空气中独有的温柔,接近被色彩斑斓的灌木丛覆盖的假山时,看见山坡前有一群小孩子,不吵不闹,也不蹦蹦跳跳,安安静静地围在一起。我下意识地慢步靠近。啊,原来是我们小区附近一个幼儿园在这里搞什么活动。那些孩子有十五六个,都在四至六岁左右。中间站着一位小姐姐教师,模样清秀,扎一条高高的马尾辫儿,二十来岁的样子。小姐姐双手捧着一个硬纸壳的饼干盒子,一双黑葡萄眼时而抬起来看看她的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垂在那个饼干盒子上。她说:今天,跟了我们两年多的小猫咪死了,我们在这里为它举行葬礼,为它送行,纪念我们的这位朋友。现在我们大家来唱一首《小猫咪》儿歌,然后每个人轮流过来用手摸摸这个盒子,算是与猫咪握手告别。最后每个人用这把小铁锹为它的坟墓添上一把土。说完,小姐姐起头唱:“可怜的小猫咪呀小猫咪,这就是你的家,以后我们在一起,啦啦啦,啦啦啦……”
  唱完儿歌,孩子们排好队,一个接一个,默不作声地走到老师面前,伸出一双双稚嫩的小手,轻轻地抚摸那个装着小猫尸体的盒子……一阵微风吹过,有几片黄叶正好飘落在我的脚前。在这几片黄叶中,我看见了一片还绿着的叶子,它还未老,也会坠落啊。
  小姐姐老师领着她的学生,把饼干盒子塞进一个在山坡上事先挖好的洞里,又一锹锹填土,埋好,堆起一个小土包。然后,后退几步,拢过她的学生,问:“你们还记得猫咪做过的事吗?”“记得,”一个小男孩儿说:“它每天都在门口迎接我们上学。”另一个说:“它会喵喵地唱歌,可好听了。”一个小胖子女孩儿举起手来说:“它还会滚皮球逗我们玩儿,可开心啦!”
  小姐姐老师说:“对,我们要记住每一个对我们好的人。来,站好队,今天的活动结束,我们要回学校了。”话音未落,一个叫“春月”的小女孩儿跨出队伍,跑到山坡下,取下自己头上的一朵头花,小心翼翼地插在猫咪的坟堆上,她认为那就是猫咪的家门口吧。然后快步回到队伍里。
  小姐姐上前把她搂进怀里,抚摸着她的头发说:“妈妈会问吗?”
  春月仰起头来看着老师,说:“猫咪特别喜欢我的头花。有两次我睡午觉的时候它都用爪子拨弄我的头花。妈妈知道了一定会高兴的。”
  小姐姐帶领她的学生往回走了。我望着那暖阳照耀下的美女老师和那群可爱孩子的背影,肃然起敬,心里荡漾着一波暖暖的平静的祥和。
  这场秋天里无意中遇到的特殊葬礼,无关宠物的生死,却充满了人类对生命的虔敬和尊重。
其他文献
那条狗已经不在了。  从它出生还不到一个月,哥哥把它从邻居家抱回来时算起,是八年,九年,还是十年?我已经记不清楚。那时候我还小,也就刚刚会走路吧,我在前面晃晃悠悠地走着,哥哥在后面无精打采地跟着。我走到哪儿,哥哥就跟到哪儿。哥哥不想带我玩儿,我太小了,哥哥和同龄孩子的游戏我不懂,只会添乱。但哥哥不能把我撂在一边自己去玩儿,如果我手臂磕破了皮,或者身上哪儿划伤了,母亲都会拿他是问。哥哥不愿意带我,我
期刊
每年七月份,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一年当中最好的时节。我与小孙两家人自驾从山东到内蒙古,在阿荣旗鄂温克族朋友老郝的陪同下,顺着绥满公路自东向西,穿行在兴安岭黛青的林区,海拉尔金黄的花海和额尔古纳碧绿的草原,最后登上了心驰神往的阿尔山天池。  我们正大步踩着石阶,埋头向着山下走去,突然一个熟悉的乡音在我耳边轻轻响起:“林丹!”我猛地全身一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的大学年级主任,曾经教过我
期刊
记不清是在几岁时,有一天夜里睡觉前,奶奶塞给我一颗水果糖,剥了糖纸,将糖果含在嘴里,便在甜蜜中睡着了。第二天一早醒来,很是驚喜,嘴里还有薄薄的一小片糖果。那颗小小的水果糖,给了我一个甜蜜的夜晚,又给我一个甜蜜的早晨。早晨甜,那一天都甜啊。  不怪孩子馋,那些年孩子们不容易吃到糖果。一般人家没钱买,就算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糖果。不过,民间总有民间的智慧,没钱买或者有钱买不到,都扑灭不了人们吃糖的梦想。
期刊
庚子初秋,我們走进了吴昌硕故居,潇潇的细雨打湿了我虔诚的目光。哦,朴素的江南四合院。  先生的故居在安吉县鄣吴村,是一个峰峦环抱、竹木葱茏的山村,风景清幽。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农历八月初一,先生诞生于这幢老屋,在此度过了少年时光。故居为四合院建筑,原有主楼、东西侧厅、倒厅和“状元桥”、半月池等,总占地约2500平方米。清咸丰末年,因战事之故,大部分建筑毁于一旦,仅留下东侧厅。1987年
期刊
大雪飞舞,我站在窗前,静静地感受着满世界的洁白。  突然,手机响起,是父亲来电,接通了,那头却不说话,我大声叫着:“爸!爸爸!”那头还是没有声音,如是三次,我有点儿着急。父亲新年88岁高龄,一个人生活在乡下,保姆回家过年去了,父亲一个人在家,看着他的猫儿、鸟儿。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我又拨打过去,父亲终于说话了:“小燕儿,我这里着火了,已经扑灭了。”天呐,声音如此平静,说完就挂断了。我只好拨通邻居
期刊
总有些时候,全世界都不爱了。  横阳支江静卧千年,哪能为一粒尘埃动容?我不过是和爱人一言不合,吵了架,气鼓鼓地喊:“我不想跟你回家!”然后转身就走,头也不回。而我的爱人,他应该知道我为什么委屈,可他很生氣,并没有跟来。如果他当时追上来,并抱抱我,我现在应该已经左手是诗,右手是歌了,何至于在江堤上思考人生?人这一生,归根到底是跟人打交道,跟别人或者跟自己。这个“别人”分两种,一种生人,一种熟人,跟生
期刊
汀泗长寿村有个黄陂垴,站在黄陂垴上左可眺望永安城,右可鸟瞰温泉城。这个信息是前几天去长寿村下乡时听村支书董庆辉讲的,当时就决定一登黄陂垴。  今天周末与一凡兄、新平兄相约前往,两位驴友欣然同意。  上午有零星小雨,晌午时有放晴的迹象,我们相约在董庆辉支书家里午餐,然后登山。下午二时许,从七二家里简餐后稍事休息即行出发。甫一上山,七二就非常兴奋活跃。因为工作关系我与七二打过多次交道,印象中他不善言语
期刊
死亡,从来都是一切哲学的源头!而不知死,焉知生?  假如原创江南越韵歌剧《秋瑾》,不遇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长李强,倘若李强先生不是《秋瑾》落户绍兴文理学院的推手,第一锹破土动工的奠基人,也就不会有歌剧《秋瑾》今天的轰动效应!不会有本月22日晚7点,登台绍兴大剧院的发轫,更不可能有12月8日晚,《秋瑾》在杭州余杭保利大剧院首演的诞生!以及作为一部在秋瑾的故乡绍兴,于145年之后,再度重温秋瑾精神的壮
期刊
我的奶奶出生在1909年,7岁开始缠足,拥有一双标准的“三寸金莲”。她出嫁时,才下花轿,脚刚一着地,就听到围观的人们在啧啧称赞,夸奖老生家新媳妇的脚缠得真是漂亮。  奶奶出生在鲁西南滕州一个比较富裕的人家,从没上过学的她虽然只识得不多的字,但她天资聪颖,会讲很多故事,会自己编词唱歌,记得她编过一首夸奖我妈贤惠孝顺的歌,每句字数相同,很押韵。奶奶曾把那首歌唱给我们听,还唱给隔壁我四姥娘和几个表姨听。
期刊
谷子  那个冷得说话都能结冰碴儿的腊月,母亲用家里芦花鸡生的蛋在乡里粮店捌饬的一升小米,做了我的救命粮食。我得以度过最枯寒的日子,谷子和生养我的母亲一样,对我充满了恩泽。谷子生在村庄高处,在被父辈修整过的梯田里,不声不响,不言不语,和世界安静对视。  父亲看着谷子一天天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渐渐成熟。他找来一个葫芦,扎一个稻草人穿上人的衣服,用一根木桩固定在谷地里,稻草人很敬业,风雨无阻,守着一爿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