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创新的“瓶颈”,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是突破制约农村教育呈现“瓶颈”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依托学校现有的电教设备,以作文教学为例,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下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作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关于习作要求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使作文体现个性化,要培养学生用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用独具个性的思维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我们想教会儿童读与写的时候,应当使他们置身于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多媒体教学的时空加以拓展,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素材。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营造虚拟的丰富世界的强大效应,逐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表达。
实验教师在执教二年级说话写话课《寻找多彩的世界》时,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童话世界:森林里的巫婆一夜间吸走了世界的所有颜色,将颜色都锁在了城堡里的一间颜色屋的宝盒中,聪明的米老鼠米奇为了大家,挺身而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帮助他、和他一起夺回这个世界的颜色。爱看动画片的学生们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个个想说、愿说、要说、抢说,潜意识地将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起来,并融合到眼前的童话世界中,在不断激活已有积累的基础上又储存了新的词汇,并锻炼了自己的说写的能力。
实验教师在进行第九册习作三教学时,将纵横汉字输入法与习作教学技能融为一体,课件富有原创性,把学校开展的第一届汉字输入大赛内容嵌入其中,体现了生活性、知识性、趣味性。该课例在广州市进行的十六省、市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二、例文引路,直观感悟要领
选材、表达是学生通向作文成功之路的难关。小学生作文多半是处在模仿阶段,他们的习作技能要靠老师的传授方能习得。实验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习作三学写“书信”的教学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位孙子写给奶奶的书信作为例文,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书信是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五部分组成。由此,拓展了另一类专用书信(介绍信、证明信、表扬信、感谢信等)的书写格式。
三、情境再现,初试习得技能
实验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学会对话》时,通过多媒体用乌鸦和黄鹂的一段对话拉开了整堂课的教学序幕,课堂上或再现画面,或展示习作,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整合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如何学写对话,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执教《摆玩具,编童话》时,先“创设情境,趣味导入”;接着“范文引路,探究方法”;再次“自主创作,趣编童话”。这一环节,再现了课始的情境,并让学生说说编写童话的要领,然后动笔趣编童话。全班同学立刻动笔,有的独立趣编,有的同桌合作趣编。很快的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呈现了。
四、自主习作,实时评价展示
实时评价,是针对过去习作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而提出来的。它是师生合作,发挥教师边评价边指导的作用。多媒体展示练习片断,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对自己习作评价指导的过程。
实验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习作六》“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写作状况,及时指出习作要求: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以及你为什么喜欢或崇拜他(她)等,并将学生的练习片段展示出来进行分析,哪些地方达到了要求,哪些地方还有修改等,是学生的习作得到及时矫正。
五、异文互评,自主修改定稿
本环节习作训练,是学生习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重要环节,是将前面所习得的技能运用于习作评价、鉴赏、修改、完善的重要过程。学生在完成初稿后,小组内交换习作,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实验教师在执教《记一次场景描写》的习作时,给学生的习作修改提出了一下步骤:①朗读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文章中的错别字和病句;②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小组的同学听,重点说说“什么内容把你吸引了,哪些句子写得好?”请同学们提提意见,大家互相讨论怎样进行修改?③根据习作要求,参照同学意见,用红色圆珠笔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初稿。
六、佳作欣赏,达成习作目标
赏析能力即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评改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引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改后,肯定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好作文。作文评讲时将准备好的佳作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并在佳作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用不同的文体、颜色显示)。首先让学生欣赏佳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对佳作的每个环节进行判断、讨论、评价、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并讲出称其为佳作的理由。让大家成果共分享,知道优秀作文好在哪里,自己的习作还有哪些差距,以期提高本次习作的目标达成度。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希望小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作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关于习作要求中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使作文体现个性化,要培养学生用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用独具个性的思维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我们想教会儿童读与写的时候,应当使他们置身于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造的世界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多媒体教学的时空加以拓展,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素材。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营造虚拟的丰富世界的强大效应,逐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表达。
实验教师在执教二年级说话写话课《寻找多彩的世界》时,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童话世界:森林里的巫婆一夜间吸走了世界的所有颜色,将颜色都锁在了城堡里的一间颜色屋的宝盒中,聪明的米老鼠米奇为了大家,挺身而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帮助他、和他一起夺回这个世界的颜色。爱看动画片的学生们置身在这样的情境中,个个想说、愿说、要说、抢说,潜意识地将自己的生活积累调动起来,并融合到眼前的童话世界中,在不断激活已有积累的基础上又储存了新的词汇,并锻炼了自己的说写的能力。
实验教师在进行第九册习作三教学时,将纵横汉字输入法与习作教学技能融为一体,课件富有原创性,把学校开展的第一届汉字输入大赛内容嵌入其中,体现了生活性、知识性、趣味性。该课例在广州市进行的十六省、市案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二、例文引路,直观感悟要领
选材、表达是学生通向作文成功之路的难关。小学生作文多半是处在模仿阶段,他们的习作技能要靠老师的传授方能习得。实验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习作三学写“书信”的教学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位孙子写给奶奶的书信作为例文,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了书信是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五部分组成。由此,拓展了另一类专用书信(介绍信、证明信、表扬信、感谢信等)的书写格式。
三、情境再现,初试习得技能
实验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学会对话》时,通过多媒体用乌鸦和黄鹂的一段对话拉开了整堂课的教学序幕,课堂上或再现画面,或展示习作,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整合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如何学写对话,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执教《摆玩具,编童话》时,先“创设情境,趣味导入”;接着“范文引路,探究方法”;再次“自主创作,趣编童话”。这一环节,再现了课始的情境,并让学生说说编写童话的要领,然后动笔趣编童话。全班同学立刻动笔,有的独立趣编,有的同桌合作趣编。很快的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呈现了。
四、自主习作,实时评价展示
实时评价,是针对过去习作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而提出来的。它是师生合作,发挥教师边评价边指导的作用。多媒体展示练习片断,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对自己习作评价指导的过程。
实验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习作六》“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写作状况,及时指出习作要求: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以及你为什么喜欢或崇拜他(她)等,并将学生的练习片段展示出来进行分析,哪些地方达到了要求,哪些地方还有修改等,是学生的习作得到及时矫正。
五、异文互评,自主修改定稿
本环节习作训练,是学生习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的重要环节,是将前面所习得的技能运用于习作评价、鉴赏、修改、完善的重要过程。学生在完成初稿后,小组内交换习作,按照要求进行修改。实验教师在执教《记一次场景描写》的习作时,给学生的习作修改提出了一下步骤:①朗读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文章中的错别字和病句;②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小组的同学听,重点说说“什么内容把你吸引了,哪些句子写得好?”请同学们提提意见,大家互相讨论怎样进行修改?③根据习作要求,参照同学意见,用红色圆珠笔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初稿。
六、佳作欣赏,达成习作目标
赏析能力即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评改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引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改后,肯定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好作文。作文评讲时将准备好的佳作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并在佳作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用不同的文体、颜色显示)。首先让学生欣赏佳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对佳作的每个环节进行判断、讨论、评价、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并讲出称其为佳作的理由。让大家成果共分享,知道优秀作文好在哪里,自己的习作还有哪些差距,以期提高本次习作的目标达成度。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