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至关重要,而人的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又是以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基础和核心的,所以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提升就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心理 素质 提升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效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是取得大学生理解、信任的基本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源。因此探讨辅导员心理素质的提升,是提高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帮助辅导员不断发展自己,增强辅导员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一环。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是优秀辅导员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始终积极而乐观的态度去应对工作。这是因为,良好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是辅导员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的前提。反过来说,消极情绪则会给工作对象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辅导员不能合理地调节自身心态,对自己的心理情绪加以控制,很可能影响到辅导员所承担的本职工作,甚至是他的个人生活与未来发展。如果辅导员的心理状况产生了问题,那是必须导致他无法正常履行辅导员职责,也无法对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和相关班级事务加以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指导。
二、高校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分析
辅导员心理问题的诱因大部分来源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上,具体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可能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可能遇到的职业相关因子导致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指:
1.繁琐事务带来的心理厌烦消磨学生工作热情与活力。辅导员日常所面对的是大量繁琐的事务工作。一般来说,一位高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人数在百人以上,所需要承担的工作是非常繁复的。许多辅导员在最初从事学生工作时,往往热情高涨,但渐渐地、年复一年地、工作热情会被慢慢消磨掉,甚至开始对学生工作产生厌烦感,逃避工作,或者态度消极。
2.辅导员的责任分散性、模糊性,以及成果的“无形性”导致学生工作的挫折感。辅导员责任的分散性模糊性,是指学生工作“千条线一根针”的特点,学校各部门各项工作落实到学生层面,执行者一般都是辅导员。在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辅导员们有时还要承担起教务方面的部分责任和工作。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状况:似乎只要是事关学生的工作,都会落到辅导员头上。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就会对自己的职责感到无所适从。
工作成果的无形性是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很难形成明显的成果。学生工作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类型的工作,强调在日常的每一天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辅导员们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却未必有太多出彩的机会,也不能像学术工作那样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于是,学生辅导员会在工作中产生挫折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1.辅导员要提高思想水平,更新思想观念。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还是要强调辅导员应该讲求付出精神,要乐于奉献,甘于付出。
2.要善于转化压力和化解压力。辅导员可以积极拓展自身的社交范围,在积极乐观的人际交往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情商,坚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多面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适当的娱乐与休闲中,排解压力,调节心情。
3.要注重心理健康辅导,加强个人身体健康锻炼。不少高校专门为辅导员设置了心理知识普及讲座、心理辅导课程,等方式了解辅导员们的心理状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辅导员自身来讲,也应该主动地去学习一些心理学常识,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而加强个人身体锻炼,是因为现代医学已经指出,心理状况往往是和人的生理状态相联系的。
总之,要培养和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是一项很困难也很艰巨的任务。辅导员既是大学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事务的服务者,同时肩负德育的重任,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于一体。辅导员的素质关系着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生校园生活质量,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辅导员心理素质是其整体素质结构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必须将加强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纳入以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为目的的师资培训系统之中。
参考文献:
[l]徐静波.浅谈辅导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
[2]潘玮丽,王任达.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3]汤涛.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心理教育,2007, 26.
[4]王蕾.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心理 素质 提升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这支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效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是取得大学生理解、信任的基本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源。因此探讨辅导员心理素质的提升,是提高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帮助辅导员不断发展自己,增强辅导员工作主动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一环。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是优秀辅导员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始终积极而乐观的态度去应对工作。这是因为,良好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是辅导员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的前提。反过来说,消极情绪则会给工作对象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辅导员不能合理地调节自身心态,对自己的心理情绪加以控制,很可能影响到辅导员所承担的本职工作,甚至是他的个人生活与未来发展。如果辅导员的心理状况产生了问题,那是必须导致他无法正常履行辅导员职责,也无法对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和相关班级事务加以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指导。
二、高校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分析
辅导员心理问题的诱因大部分来源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上,具体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可能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高校辅导员可能遇到的职业相关因子导致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指:
1.繁琐事务带来的心理厌烦消磨学生工作热情与活力。辅导员日常所面对的是大量繁琐的事务工作。一般来说,一位高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人数在百人以上,所需要承担的工作是非常繁复的。许多辅导员在最初从事学生工作时,往往热情高涨,但渐渐地、年复一年地、工作热情会被慢慢消磨掉,甚至开始对学生工作产生厌烦感,逃避工作,或者态度消极。
2.辅导员的责任分散性、模糊性,以及成果的“无形性”导致学生工作的挫折感。辅导员责任的分散性模糊性,是指学生工作“千条线一根针”的特点,学校各部门各项工作落实到学生层面,执行者一般都是辅导员。在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辅导员们有时还要承担起教务方面的部分责任和工作。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状况:似乎只要是事关学生的工作,都会落到辅导员头上。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就会对自己的职责感到无所适从。
工作成果的无形性是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很难形成明显的成果。学生工作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类型的工作,强调在日常的每一天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辅导员们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却未必有太多出彩的机会,也不能像学术工作那样有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于是,学生辅导员会在工作中产生挫折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个人心理素质
1.辅导员要提高思想水平,更新思想观念。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还是要强调辅导员应该讲求付出精神,要乐于奉献,甘于付出。
2.要善于转化压力和化解压力。辅导员可以积极拓展自身的社交范围,在积极乐观的人际交往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情商,坚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多面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适当的娱乐与休闲中,排解压力,调节心情。
3.要注重心理健康辅导,加强个人身体健康锻炼。不少高校专门为辅导员设置了心理知识普及讲座、心理辅导课程,等方式了解辅导员们的心理状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辅导员自身来讲,也应该主动地去学习一些心理学常识,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而加强个人身体锻炼,是因为现代医学已经指出,心理状况往往是和人的生理状态相联系的。
总之,要培养和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是一项很困难也很艰巨的任务。辅导员既是大学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事务的服务者,同时肩负德育的重任,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于一体。辅导员的素质关系着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生校园生活质量,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辅导员心理素质是其整体素质结构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必须将加强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纳入以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为目的的师资培训系统之中。
参考文献:
[l]徐静波.浅谈辅导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
[2]潘玮丽,王任达.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3]汤涛.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心理教育,2007, 26.
[4]王蕾.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