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景记叙文阅读专项演练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977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山听雨
  □熊召政
  下午,车轮掠过千枝万枝秋色,每一枝上都悬着黄山的雨云。仿佛只要按一下喇叭,雨点就会噼噼叭叭掉下来。比之山下,黄山要秋得早一些。又因触目皆是石破天惊的境界,黄山的秋雨,就格外像千年的老蛇那样冷峻。
  这个季节,游山的人很多。客店已满,我们一行三人只好投宿到眉毛峰下的一户农家。那是丛林中一栋简陋的小楼。我们还没有走进小楼。大雨就滂沱而至。游山的兴致,被它淋成一壶欲热还凉的花雕。
  雨下着,树枝变成了雨箭,很古风地飘荡着;雨下着,岚雾搓成的雨绳,很悠久地恍惚。雨中孵出的暮霭,像我的肺叶一张一合。黄山七十二峰,七十二座美丽得叫人想哭的自然博物馆,在今晚,已不能让我参观它隐秘又恢宏的构筑了。
  黄山最好看的,是松、石、云,如今松在雨中,石在云中,云在暮中。层层叠叠的黄昏,封锁了所有的山道。
  那么,今夜,我在黄山就只能听雨了。
  今年夏天,我已游过庐山、九华山。我想,来到黄山,游兴一定能推到极致。谁知天半朱霞已成妄想。顺着雨绳,我怎能攀摘黄山的翠微?那时我曾有好一阵子生气呢。在这个浅薄的年头,不说那些高官巨贾,政客名伶,就连那些星相邪卜,趋炎附势之流到处都有青眼相迎。难道黄山也生了一双势利眼,只肯用连山寒雨,来搪塞一个落拓的诗人?
  很快,我明白到,这么想是错的。
  正因为我的落拓,我的在庐山三叠泉洗过的耳,在九华山的归城寺里被梵钟撞得更为清纯的襟抱,黄山才迎我以雨。
  人之上升的历史中,雨是永远的动力。而诗人之于雨,并不仅仅是生物的适应。至今我尚能感到,落在唐诗宋词中的雨,是何其地撩人情怀。“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李商隐,深沉彻骨;“寒雨连江夜入吴”的王昌龄,冷峻有加。“一蓑烟雨任平生”,活脱脱的苏东坡情性;“细雨骑驴入剑门”,书剑飘零的陆放翁自况。大凡血气十足的诗人,没有几个不落拓的,唯其落拓,才能让生命在雨中开放出超凡拔俗的花朵來。
  所以说,今夜的黄山雨,是为我下的。
  为了好好儿度过这个雨夜,我询问小楼的主人有没有酒。他翻箱倒柜找出半瓶大曲。三人共享,少是少了点儿,但总比没有强。
  雪中饮酒是为了驱寒,雨中饮酒是为了驱散寂寞。而今夜我并不寂寞,窗外的每一枝松,每一尊石,都是等了我千年的酒友。
  雨是越下越浓了。
  夜太深,我见不到楼下的谷中桃花溪崩冰喷雪的流姿,更看不到楼后的山上百丈泉瘦蛟腾舞的威仪。但是,我有满耳敲金戛玉的声音,这些涵养灵气的乡音,把万物融为一体,使我无穷遐思的辐射频带,瞬间穿透了永恒。
  我端起杯来,一口饮尽黄山的七十二峰雨声。并细细品味:哪是鳌鱼峰的粗犷,哪是莲花峰的婀娜,哪是仙人峰的飘逸,哪是耕云峰的深洁。
  五光十色的黄山雨声啊,醉了我的十丈青肠。
  一杯复一杯,小饮着酒而豪饮着雨。今夜里,黄山给了我锦绣之胸,青灯外满掌的黑暗,也被我拍成比轩辕帝还要古老的浩然。
  酒尽了,兴犹未尽。主人又煮了一壶非常新鲜的雨季送来。用它来泡黄山云雾茶,一杯芬芳的江南便在我眼前袅袅升起。啜饮它,佐以泉鸣飞瀑。我携之既久的孤独,顿时被暖成挂在历史树上的一枚果实。虽然它是酸的,毕竟那么浑圆。
  酒也酒过,茶也茶过,雨声愈不见稍歇。同行的朋友说,这时候如果雨声停了,出一轮明月多好。我则希望这雨永远落下去。获瞻霁月固然是清丽的享受,但得到雨声滋养,我的精神领域中,更能长出一片比黄山还要峭拔的风景。
  (选自《熊召政作品精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作者对黄山之雨的情感变化过程。
  2.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春 风
  □老 舍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秀美,却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 。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懒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干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选自《老舍作品经典》)
  1.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相同点:
  (2)不同点:
  2.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的文字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
  3.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的?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在文中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
  农历三月
  □陈应松
  三月,一个娇嫩的词,像豆腐一样嫩。三月走着,走着,变成了一个宽阔的、令人景仰的字眼。三月只有与农历接合才是温暖的。在农谚的三月天,已是犁耙水响,紫燕归来。噢,春天真的来了?
  春天是那种蔫性子,不像冬天生猛,一阵风吼吼地就来了。她从那些不知名的草芽上试探着。等人不注意,焦急得快跳河时,她来了,轻手轻脚的。有点弱不禁风,有点懒散,有点不在乎,还有点狡黠,有点调皮,有点浪,有点淡香。
  鸟在窃喜,叫聲宽厚沉稳。它们的巢,谢天谢地,终于不再在北风的漫长施暴中摇摇欲坠了,是暖巢,可以做春梦了。三月突然让天空变得忙碌,纸鸢乱飞,燕子筑巢,蜜蜂采蜜。苍蝇和蠓虫也出动了,夹在天空的选美队伍里。
  三月野草在乡野委实太多,不值得大惊小怪。三月野花在乡下漫山遍野,无边无涯。每一块地都是花草的集市。不集中,不刻意,不显摆,素面朝天,琳琅满目。屋前屋后的杏花急不可耐地向枝干攀缘,成团成簇,花里胡哨,打扮得像个疯子。一株野樱桃却像一个村姑在水边羞涩地微笑着,很安静很安静。
  在三月的原野上,春天有许多敢死队员,在已经占领的高地上欢呼。我看见有两只蜜蜂嗖地从杏树上飞走了,飞向荠菜花开的田垄。那里的荠菜茂密广大,风吹过时,一浪一浪卷走,又一浪一浪回来。我不喜欢在这个季节盛开的泽漆,它们几乎要占遍荒野,花不像花,叶不像叶,太吓人,太不识时务,喧宾夺主。但是回到城里,我会怀念它们。我怀念乡村的一切,包括我不喜欢的植物和野狗。
  三月越往深处去,所有的庄稼和植物都像潮水一样暴涨起来。终于,油菜花成为了大地的新宠。她太强势,太霸道,目空一切,兀自癫狂。空气绝无纤尘,烟岚如缕。因这大手笔,整个田野色彩饱满,耀眼逼人。鹧鸪一声一声,叫声含着水雾。路边的野芹菜蓊蓊郁郁,水中的蒲草绿芒初现,榆树从疙瘩里抽出枝条,在阳光下抖擞着透明的小叶片。偶尔一阵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很小,但是大地湿了,人的衣裳真的湿了。一会儿,太阳出来,像水洗过一样。布谷鸟的叫声从天空划过,但你看不到鸟儿。
  我经受过的这种遥远乡村的春夜,根本让我无法入眠。像是在听一场吵架,虫吟如奔腾呼啸的潮汛一下子随月光涨了起来,比着它们的嗓子。蛙声倒显得很清静,很淡定,三声两声,不想凑这个热闹。主要是虫子,它们扯着嗓子,就像是每个的口里含着一块钢片。叫吧,叫吧,聒噪吧,三月无法阻止你们的歌唱和久别重逢。
  (选自《解放日报》2013年4月18日,有删改)
  1.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主要的两种,分别举例,简析它们有何表达效果。
  2.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说说你对“我怀念乡村的一切,包括我不喜欢的植物和野狗”的理解。
  3.第三段画线句中有“苍蝇和虫蠓”这类昆虫。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在本文中作者对这类昆虫是褒还是贬?请阐明理由。
  【李姝红/供稿】
  ■
其他文献
爷爷总是习惯性地叫他早点回家,可他敷衍一句“好”后,便冲出了家门。那天下午本来没课,但他却撒了谎逃出去了。准备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比爷爷给他规定的时间整整迟了一个小时。当他到家时,爷爷正坐在餐桌前等他。于是他走过去,先是向爷爷道歉,然后撒谎说,本来想早点回家的,可是要打扫教室,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爷爷听后看了他一眼,那是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眼神。  “你认为必须要对我撒谎么?”  “没有…
期刊
一到收作业的时间我就头疼,今天依旧如此。我扒拉了一下手中的作业本,还未清点份数,便叹了口气,摇摇头:唉,今天的作业肯定又少大头的了。①。。。。。。。  大头,得名原因,见名如见人,头大得出奇。一个邋里邋遢又大大咧咧的不拘小节的人,他总是戴着一顶汗渍历历可见的白帽子,裤腿也经常是一个拖拉到地上,一个束到小腿,鞋带也经常是松的,懒得去系。②  正当我感叹每天都要追着他要作业本的时候,走廊传来“duan
期刊
■  第二人称叙述,即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一般认为文学作品根本不存在第二人称记事的形式,即便是以“你”来作叙述,也需要存在“我”的第一人称叙述形式,所以记事文中,第二人称一般与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配合使用。如《我的老师》一文,全篇用第三人称指代蔡老师,比较客观、不受时空限制地展现了蔡老师的风貌,文中“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却改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蔡老
期刊
■  第一人称叙述就是以“我”的口吻叙述所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經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使故事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直抒胸臆,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如《背影》,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了自己离开南京到北京读书,父亲送“我”到浦口车站,照料“我”上车,并替“我”买橘子的情形。尤其刻画了父亲替“我”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真实感人,催
期刊
纳 凉  □[宋]秦 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①。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①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诗歌赏析】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第一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
期刊
1.掌握第二人称记事的技巧。  2.注意第二人称记事与抒情的区分。  在口语交际中,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让人感觉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但在作文写作中,第二人称更长于抒情,且多是直接抒情,节奏可急促可舒缓,都具有浓郁热烈的抒情色彩。用第二人称记事,除了应遵循基本的记叙要素、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外,特别要注意第二人称的角度与记事本身的有机融合。第二人称记事,事情是对方“你”经历的,或是“你”“我”共同
期刊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好莱坞最胖的电影明星,他的腰围6.2英尺,体重385磅,走上几步路就会气喘吁吁,医生曾多次建议他节食、减少演出,如果再为金钱所累,将会危及生命。罗斯顿不但没停下挣钱的脚步,反而更疯狂地到世界各地演出。  1936年,罗斯顿在英国伦敦演出时,突然晕倒在舞台上,尽管医院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  弥留之际,罗斯顿断断续续说了一句话:你的身躯很庞大,
期刊
点绛唇①·闺思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②。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③,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④。  注释  ①点绛唇:词牌名。  ②“寂寞”二句: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③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
期刊
黄 猫  □王长元  李嫂是冷着脸子进到屋里来的。进屋后,连个招呼都没打,说:“那个败家猫,倒是管不管?”随之便把一副血淋淋的鱼骨架拿到我面前。  “别说了,李嫂,我赔。”我赶忙去掏兜里的钱。  她前脚刚走,妻子随后就冲我发开了脾气。  好!别说了。我一咬牙下了决心。  呜——我被火车的汽笛声震醒了,将怀中的旅行袋打开一点,偷眼看去,猫咪正仰着头。目光相遇的刹那,我心里一动,赶忙抬起头,不再看它。
期刊
文题再现  每个人的青少年时期都经历过很多事,点点滴滴,令人难忘,欢乐的让人回味,伤感的让人反思,体验背后意味着一种成长。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原文呈现  我的成长  在这个社会,要保持一颗童真的心太难了。【与“成长”中心不符。】  “整日阿谀奉承,说着不想说的话,喝着不想喝的酒,闻着不想闻的烟。可无奈的是,无论你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