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研究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gang82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由于思想多元化,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不仅为德育工作拓宽了新的思路,而且增强了其感染力和实效性。因此,为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更好的融合,本文试从加强队伍建设、丰富文化载体、营造校园人文环境三个方面来探索促进二者有机结合,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因此,我们要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融入高校德育,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不仅丰富了德育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感染力、实效性和针对性。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
  一、加强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主要依靠人。因此,能否建设出一支素质高、专业性强的高校德育工作队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为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我们首先要从加强一线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人员建设三个方面来入手。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唤起孩子具有感情上的敏锐性、注意力和感觉上的精细。”这句话是对教师角色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同时也突出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对开发和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德育功能的资源还远远不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实现沟通和转换。这需要教育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教育性转换,使传统文化成为能为学生所喜欢和接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首先,“打铁先要自身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应先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能够讲授《论语》《孟子》等,并把这些和中国现在的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其次,正所谓“德高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以身示范,教育并影响好身边的学生。再次,教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深入挖掘学生所容易接受的学科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育人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共鸣,达到教育效果,最终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进行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规范学生的日常养成来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辅导员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要夯实辅导员的知识基础,并通过培训等方式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从而打造一支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且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形势需要的过硬队伍,这将有利于辅导员将传统文化理论巧妙地应用于平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学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学生工作人员包括行政办公室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他们也是传播正能量的实施者。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融入到对他们的培训中,以此来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服务水平来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教育。这种教育和影响不同于传统的说教,是一种隐性教育。新时期,这种隐性教育更容易为90后所接受,因为他们个性张扬、独立自主意识强、具有叛逆性,不喜欢传统、老套的说教方式。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们的隐性教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丰富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的途径载体,增强德育实效性
  新时期,我们要不断探索新渠道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拓展新的途径载体来增强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更好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我们可以借助于第一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大众传媒等教育载体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增强教育效果。
  1.发挥课堂教学载体的主渠道作用
  俗话说“智力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德是人之根本。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来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从而引领他们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将“爱国”“感恩”“敬老”等内容融入教学中来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为增加趣味性可以将孔子、孟子、荀子等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奇闻轶事和经典语录适时加入到课堂讲授中。其次,高校可以在人文素质课中设置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结合课程要求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经典文学赏析、专题讲座、播放经典视频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们能吸收文化精髓。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体会来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学习理论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此来促使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学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中去,指导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2.发挥第二课堂活动载体的渗透补充作用
  活动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寓于活动之中。首先,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专家学者的理论素养丰厚,学识渊博,通过他们的专题讲授可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同时使学生们受到感染和熏陶,以此来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其次,发挥节庆仪式活动载体的作用来对学生们进行隐性教育。节庆仪式体现并传递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它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作用。因此,高校可以借助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组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自我约束。最后,发挥社会实践载体的重要作用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诸如:帮扶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使其从实践中体会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等基地实习或参观来增强学习动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3.发挥大众传媒载体的广泛覆盖作用
  大众传媒载体是指:大众传媒向广大接受者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其在接受广泛信息的同时,受到教育。高校可以综合利用校内的报纸、校园广播、图书馆藏书、宣传栏和网络等载体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烘托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当前形势下,我们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网络资源来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并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来增强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形式各异的网络文化活动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如建立传统文化网络论坛,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来感染、熏陶他们。
  三、合力优化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合。我国古代的教育家非常重视外在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很早就有“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偕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形象而深刻的经典论述。我们可以从优化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人手,集合力来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
  1.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就无疑会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因此,对社会环境进行优化是使学生能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尤其,当今世界社会环境复杂、各方矛盾凸显,敌对势力都在和我们争夺青年资源。近年来,青年犯罪屡见不鲜,且犯罪形式令人发指,网络的负面影响、不良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体的影响成为重要原因,并且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严重。所以,对社会环境进行优化已是势在必行。
  优化社会环境,不仅要优化物质文化,还要优化精神文化。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优化社会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采取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来为社会服务,用传统文化的理论来影响、规范人们的言行,同时用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广泛传播传统文化思想来影响广大受众群体,掀起一股重视并学习传统文化热潮,以形成高品位的社会主流文化。
  2.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相对于校园物质建设,校园文化是校园环境的软件部分,它包括学风、校风和文化氛围等,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所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软环境,它虽以无形的方式存在,但具有强大熏陶、教育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有助于提升素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接受它的养料供应。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性,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的有益因素融入校风、学风和文化氛围内形成无形的教育因素,使学生们深入其中净化心灵,塑造良好品德,与此同时能自主学习,在德、智、体等方面能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用环境进行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塑造理想人格。因此,我们要努力搭建校园文化平台,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学生人格培养的部分,让有形无声的校园环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因此,学校校园里可以建一些如雕像、亭台楼阁等具有孝文化特色的景观;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等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围绕某一文化理论主题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以此来全方位、多层次地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们随时随地受到孝文化感染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首要阵地,同时也是基础阵地。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因为孩子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在家庭中度过,且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深受父母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更加出色地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能更好地协助学校一同培育好孩子。首先,父母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父母应该广泛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如浏览网页、阅读报纸、阅读书籍、听讲坐、参加培训,以此来提高自身认知水平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做好孩子心灵上的导师,当孩子遇到心理困惑时,应予以孩子最好的引导。
  其次,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孩子出生就会模仿家长说话、甚至父母的行为习惯。所以,父母要严格要求自,以身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父母要将正确的道德规范、为人准则、价值观念等通过自身言传身教渗透到孩子思想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最后,父母要努力创造优良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无形的,它属于家庭中的精神环境,作为家长,父母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购买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资料、音像资料等引导他们学习。创造一个相对稳定、具有良好氛围的家庭环境。
其他文献
摘要:敦煌魏晋墓中的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风俗画,展现了魏晋时期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图景,是研究魏晋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本文在立足于魏晋画像砖墓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来分析敦煌魏晋墓画像砖中持械人物的特点。  关键词:敦煌;魏晋画像砖;持械人物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隋唐之後逐渐衰
期刊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是,民族汽车工业依然问题重重,本文在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论述的基础上,利用SCP模型,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三个方面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民族汽车工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企业绩效  一、民族汽车工业现状  追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史,我们可以
期刊
摘要:唐代的桂州是岭南地区的重镇,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古人“不骛远”的旅游偏好及桂州城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给其城郊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契机。唐代为桂州城建城之始。因此,唐代桂州城的营建对城郊旅游开发产生影响,一方面,唐代桂州城沿西、南、北三向的扩建促使西、南、北郊的旅游景点得到初步开发;另一方面,唐代桂州城始终沿漓江西岸的扩建原则使漓江东岸原有的旅游胜地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开发。  关键词:唐代;桂州城;
期刊
摘要: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见证了历史与艺术的发展,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兴衰。本文在立足于麦积山石窟壁画造型的基础上,分析中国传统花鸟画和麦积山石窟壁画的联系和区别,来探讨其独特的绘画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壁画;中国传统花鸟画;艺术研究  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年至417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现保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各窟194个,泥塑像、石刻像7
期刊
摘要:《蜀素贴》是米芾的平生合作,风格面貌与其他作品不同,而且有较大差异,受到历来书家的重视。米芾写《蜀素贴》时,得意、得友、得时,得器,得欲,真是做到了“五合”具备。因此,其很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米芾;蜀素贴;赏析  一、产生背景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等。祖籍山西太原,后来迁居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江苏镇江。曾做过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又有“米南宫”之称号。
期刊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企业要想在强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而稳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企业管理,能够迅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中国文化;企业文化  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为企业发展带来众多机遇。中国市场经济随着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市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但在企业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入企
期刊
摘要:加快青年成长成才是加快建设现代企业的迫切需要,是加强“三个建设”,建设一流员工队伍的重要内容,是青年员工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旨在分析青年人才培养需求并着力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青年人才评价培养体系,促进青年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在青年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青年人才;人才培养;综合评价  一、加快青年成长成才的必要性  时代呼唤人才,企业发展需要人才,青
期刊
摘要:新常态下,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山东省滨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紧紧把住时代的脉搏,用新常态的思维来把握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改革的着力点;用新常态的思维来应对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用新常态的思维改革创新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创新工作理念,创新训练模式,创新训练机制。  关键词:新常态;公安教育;训练;创新  十八大以来,新常态不但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更体现在社会、文化、
期刊
摘要:新加坡公务员培训理念先进、机构多元、内容丰富、方式灵活、保障全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体系,成为世界公认最成功的公务员培训之一。本文以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为案例,通过对新加坡公务员培训特点的归纳分析,结合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总结了对我国公务员培训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公务员培训;启示  2015年9月6日至19日,笔者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新加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中央组
期刊
摘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于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杨贤江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他的体育思想至今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本文对此作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杨贤江;体育;思想启示  杨贤江字英父(英甫),浙江余姚长河镇(今属慈溪)人,是中国早期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中国教育问题进行了透彻研究与分析。尤其可贵的是,在封建思想笼罩、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对体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