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 环境变化 再推波澜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卖,无疑是近几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一个最为活跃的环节。也可以说,一直以来,它都是艺术消费的一个“重要战场”。
  相比前几年,拍卖留给人们的印象通常是“高端、大气、上档次”,2013年的中国内地拍卖市场发展则显得更加丰富多姿,是一介平民也好,“白富美”抑或“高帅富”也罢,只要愿意,都有可能在当中觅得自己心仪的“一杯羹”,而这种发展态势,恰恰也有力地为艺术消费再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具体而言,这种作用首先仍然当属是一种普及。站在将艺术融入日常家居生活的角度来举例,比如2013年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拍卖公司相继推出的艺术设计作品专场,大到家具,小到花瓶,淋漓地展现出艺术家思想智慧的结晶。看这些预展,没有身份地位的限制,只要你愿意来。因此,即便这些拍品不在自己目前的经济承受范围内,至少也能让观众体会到——“原来生活还能这样来装点”,明确地产生认识,是将来涉足理性消费非常重要的前提。
  当然,艺术品的价值并不能完全与市场价格直接联系,不过,由最直观的价格,令民众开始注重艺术品,进而开始想要主动去发掘其中的文化价值,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013年拍卖的受众局限被进一步缩小,拍卖公司的服务更有针对性,人们的选择变得更多,涌进会场的面孔更新,某种程度而言,近一两年拍卖市场整体有所回落,“生意不如从前好做”,于是,为应对竞争,拍卖企业不得不想法设法地去改变,但换个角度来看,在培育新藏家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成为国内艺术消费市场不断进步的辅证。
  去年深秋时节,在朋友“怂恿”下,我跟着去见识了一把当代陶瓷拍卖。拍品出自当代陶瓷艺术家之手,其中不乏大家,但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看中了一块当代瓷板,3000元起拍,经过几个轮回,最终以5000元收入囊中。买东西也需要“缘分”,这块瓷板正好和书房的小版画轮流着挂,常换常新。
  2013.11.16 中国嘉德拍卖继续推出主题为“灵感”的艺术设计专场。在延续去年设计专场的理念和特色的基础上,本场拍卖云集了海内外重要设计师的60多件佳作。
  2013.12.2 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设计专场”为大家奉上四大板块的艺术设计作品,呈现了建筑跨界、玻璃雕塑、丹麦家具等多个专题,其设置意在从多个角度将美的理念、美的追求融入生活。
  2013.11.28 苏富比北京艺术周呈献超过13亿元的艺术精品。其中推出“花样年华——十九世纪欧洲油画、家具及工艺品”私人洽购展,呈现10余件源自欧洲的家具、油画和工艺品,其“居家式”的布展方式营造出精致生活之感。
  ……
  于平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
  艺术品拍卖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现在已经从一个非常有限的小众市场逐步发展成既有高端艺术品的拍卖,同时也有大众收藏的拍卖,还有一些博览会等形式的公众艺术品交易活动,已经走进了公众的生活。
  马学东 市场分析人士
  一向走高端路线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也越来越“亲民”,今年拍卖,多家拍卖公司打出“培养新藏家”的牌以拉拢市场,而从反馈的结果来看,也是中低价位的拍品尤为受宠。艺术品市场在经历收藏、投资的发展阶段后,作为艺术品市场金字塔最底端的、支撑艺术品市场持久健康发展的艺术品消费市场正在兴起,这标志着艺术品消费时代正式到来。
  宋涛 自造社负责人
  设计拍卖不过只是一种形式,却能反映出中国设计的发展现状:设计知识普及不够、大众消费和设计脱节,普通百姓更是和设计品之间有着太多隔阂。和国内设计师“单打独斗”、一人包揽所有工作的状况不同,国外的设计师都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做依托,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推广,都有专人负责。
其他文献
陆俨少 画风:天然去雕饰  陆俨少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不可多得的山水画艺术大师,以其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  出生于1907年的陆俨少,早年随冯超然学画,从王同愈习诗文,后又师从吴湖帆。从他的山水画作品来看,应该是随“四王”正统派入手,后上溯宋元诸家。他20岁的临摹作品即被冯超然认为可以乱真。他还临过王石谷、王原祁等明清真迹。这些临本功力殊深,格调高
期刊
2013年秋天在北京报国寺收藏市场,我得了三本西文老《圣经》。  一本是1804年版威尔士文《圣经》。大32开,2寸厚,皮面精装。我买的时候以为是意第绪文呢,回来查资料才发现原来是威尔士文。敢情威尔士文跟英文差别忒大。看不懂为什么要买?这是一类藏书人的“怪癖”:求冷求僻,最好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书。比如,我读史料得知传教士曾经出过一本宁波话《圣经》。假如这本书出现在旧书市,那就是很有“淘”头的一本书了
期刊
阳燧,又称“燧”、“阳遂”、“火镜”,这是一种古代的取火用具,亦有人认为,这是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类特殊的“凹面铜镜”。  2000余年来,历朝历代的文献著作,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关于阳燧的文字记录。  《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汉郑玄注:“夫遂,阳遂也。”贾公彦疏:“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於日,故名阳遂。”孙诒让正义:“古阳遂蓋用窐镜,故《鳧氏》注云:‘隧在鼓中,
期刊
进入消费时代了?  自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步入调整期后,市场已难见亿元拍品,这是市场自发调整的结果。欣喜的是,购藏者却没有明显锐减。难道我们已经进入消费时代了?  寇勤:对于中国这么庞大的一个新兴市场,很难用“亿元”或者是“消费”这样一个词来概括。现在应该说是历史上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好的时代之一,而且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以前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投资行为、收藏行为,但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个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期刊
去年夏秋时节,上海市松江区程十发艺术馆举办了一次关于程十发艺术创作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之所以做这样一次活动,缘由很有意思:目前全国已有几十家书画名家艺术馆、美术馆,他们除了在各自的家乡弘扬大师艺术外,还成立了“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而且商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进行艺术主题研讨和举办专题展览,各家轮流做东。算起来,今年是第十八届年会,轮到松江的程十发艺术馆“唱主角”。相关专家、艺术家济济一堂地坐在一起
期刊
烟标上亮相次数最多的莫过于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大师、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2013年,笔者有幸收藏到数枚。  1917年,梅兰芳在上海先后演出了黛玉葬花、木兰从军、游园惊梦、天女散花等十出以旦角青衣花衫兼唱的本戏,一时轰动上海滩,商人们均以“梅郎”称之。由于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既叫好又叫座,艺术写真形象较早登上烟标图案。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抓住机遇,及时推出了印有梅兰芳艺术形象的烟
期刊
经过多年的筹备,“水墨艺术: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Ink Art:Past as Pre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展览,于美国时间2013年12月11日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是大都会博物馆首次推出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  近两年“水墨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有人说,连美国大都会都要办中国水墨展了,似乎这股“水墨风”就要在纽约登陆了。这让一些热爱中国水墨的
期刊
我有记账的好习惯,20年来一笔一笔从未漏记。月底小结,年终总结,所以20年来在收藏上花了多少钱?每年花了多少?我是有根有据的。2013年花了一笔大钱买了一堆小报。“大钱不大”,因为如今是“亿元时代”,你的所谓大钱能大到哪去呢?“小报不小”,民国小报最能体现民国的万种风情,好玩得很呢。  说实话,这笔买小报的钱对于我的财政实力来讲的确要算“大钱”,当时很是“纠结”——心疼钱花猛了。不久,我看到了香港
期刊
历史究竟是偶然或必然,这个问题留给学者去论证,在我看来,则是一连串的偶然与必然。比如人们常说:收藏是有钱有闲者附庸风雅之事,但我在幼年无经济能力时,偶见邮票及洋火、烟盒制作精、美图形新奇,于是在课余由信封裁取与路边捡拾,自娱之外并未花费或影响学习,却从中获得许多知识,拓宽了另一种视野。  及长,收藏成癖,开始玩钱。近年因缘际会,得以在许多奇珍异品拍卖信息公开前先行鉴赏,深刻体会马未都先生的经典名言
期刊
我从1997年开始收藏内蒙古戈壁石,到2012年年底,终于画上了购买的句号。无论从市场还是在藏家手里,已经得不到好石头了。其实,这种危机感早在五六年前就意识到,于是,将收藏的目光转向人物画面水石。很快又发现,收藏精品人物画面石犹如大海里捞针,在市场上能相中的凤毛麟角。  收藏爱好由奇石转向陶器,冥冥中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遇见古陶  陶和瓷,我选择了陶。触发我收藏陶器的缘由,是2013年年初,在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