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里把“德”放在首位正突出了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德育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其他教育的落实情况。
  
  1.实施德育的必要性
  
  1.1地理学科本身的要求。
  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课程不仅注重让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教育。可见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实施德育教育是地理学科教育目的的内在要求,而且从地理学科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德育在地理学科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2个人成才发展的必修课目。
  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达到和谐发展,中学各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该借助学科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优秀的人格品质可以产生力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1.3学校全面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而一个学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更非易事。学校的发展不仅靠资金,更靠无形的道德力量。应将德育运用于具体的教学中,找出与教学的结合点,更进一步研究德育的含义、内容及实施途径,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根基。
  1.4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需要大量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培养大批具有法制意识、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现代道德观念的公民是社会的必然需要,在一定意义上讲,德育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
  
  2.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德育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规法制教育等。
  2.1人口观教育。
  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尤其是二战以来亚非拉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要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的利用和协调相适应,理解人类为什么要对自身的生产加以控制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理解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正确性。
  2.2资源观教育。
  通过了解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及其利用情况,学生会知道自然资源对人类物质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人类面临着的资源问题,人类与资源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要使学生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合理地开发利用,真正让学生有资源危机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2.3环境观教育。
  人类为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地理环境区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通过各种消费活动,丢废弃物,影响环境质量。通过一系列环境教育,学生能真正提高对当今环境问题的认识,产生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2.4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可持续发展既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学生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自己头脑中逐渐升华和深化,并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活动中去,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
  
  3.1结合教材,确定教学的德育要求。
  可在每章节教材中选择德育与知识的结合点,从有利于德育要点渗透和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搜集、配置相应的地理参考资料,教师运用这些资料,设计具有思考性和思想性的问题,通过设问使学生达到既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又树立正确思想的多重目的。
  3.2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
  地理科学是反映地理事物、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既有大量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又有这些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地理教学不仅要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还要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必然联系,并通过归纳、分析、对比等方法,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自觉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提高道德水平。
  3.3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德育。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教材揭示道德教育因素,创设学生自我体验和进行活动的情境和条件,而且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参与的校内或校外的地理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3.4利用教师的榜样示范实施德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严谨谦虚的治学态度、锲而不舍的教学精神,赢得学生的尊重,以更好地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的多重任务。
  
  4.应遵循的原则
  
  4.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基本要求,通过地理学科实施德育,首先应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按照地理学科内容、结构、知识间逻辑关系,宏观地、实事求是地剖析地理现象,讲清讲透地理概念、基本原理,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即充分地体现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和特色,没有德育因素的地方,我们不能牵强附会,为德育而德育,把地理课变成德育课。同时又要把握好渗透度,尽量挖掘德育因素。
  4.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指教育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统一,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应与学生的实际、社会实际相联系,学生则要把理论知识的接受,理论与实际的应用和行为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法制意识、道德信念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但这些意识观念要上升和深化为学生的情感和自觉的道德行为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一些有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感染、熏陶,使自己的不良习惯得到改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3教材和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材和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透的两头,其中一头是要吃透教材,即寻找知识内容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另一头是学生,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特点,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4課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地理知识渗透,严密的逻辑推理,师生情感的互动及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地理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充分展示出来。为了使德育更加有效,更加彻底,还要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既结合课堂教学,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课外活动。
  4.5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教学手段,为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学手段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所以说有些德育效果是教师讲解无法实现的,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广播具有舆论宣传、传播信息、服务和娱乐功能。广播实施专业化改革、特别是面临市场化经营和激烈媒体竞争以来,各地电台都在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于是,新颖、周到、细微的广播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固肾汤结合5—羟色胺3受体拈抗剂对SD大鼠化疗消化道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化疗导致消化道损伤的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西结合治疗
摘 要: 教育现代化,要求高校的外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精湛的专业素质,熟练运用教育技术手段的素质,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高校外语教师 素质    一、引言    教育的现代化将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教育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实现的教育系统和教育制度全面进步的历史过程。其核心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教师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受到了诸多禁锢,改革并非出自于教师本身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教师所拥有的权利, 特别是一定的自主权,只有正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 教学自主权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高校教师    一、引言    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部署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续地在全国各高校开展。200
目的:了解不同方药对肺纤维化模型初期的干预作用,探讨肺纤维化初期阶段的中医基本证型,为筛选防治肺纤维化的有效方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70只普通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按体
一、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理念不适应课改要求。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变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独脚戏”为师生、生生、师师多向合作交流互动。为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必须从知识权威的位置上走下来,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但是教师观念一改变,行动一落实,学生是否就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呢?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确实有部分学生在民主、平等、合
结膜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主要是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发生问题时,在结膜组织上出现的一种疾病.症状主要在眼部比较明显,其症状主要有眼睑沉重、睑球粘连、眼部有烧灼感、眼睛
期刊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alardegeneration,AR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SMD),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本病类似于中医眼科“视瞻
根据国外地下装载机的最新信息,简略地介绍它的新变化,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发展、为发展我国地下装载机与选用国外新机型提供参考。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f u
最近青少年校园暴力的频发,受到社会民众重点关注。现在的青少年群体缺乏自控力、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所以必须要重视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找出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