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白是绘本常见的表现手段,通过图画和文字留白,延伸了绘本的审美想象,拓宽了儿童与绘本对话的空间。“绘本个性读写”就是以“个性”为核心、以“绘本”为载体,把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情节感悟、联想、想象等表达出来,从而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策略、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关键词:绘本;个性读写;留白
“绘本个性读写”就是以“个性”为核心、以“绘本”为载体,把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情节感悟、联想、想象等表达出来,从而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借助绘本开展的“个性读写”是基于阅读的写,是学生进入故事深处的一条路径,是心灵触动后的一种释放,不是为了写话而写话。
加拿大学者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里说道:“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高高在上的故事。”我个性化读写点的选择,就是从“文字故事”和“图画故事”“高高在上的故事”三个留白层面去挖掘的。
一、 文字留白处,言有尽而意无穷
1. 补在文字设疑处
绘本作者在编写故事的时候,会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心理,在一些关键节点上,适当停顿,小设疑问,调动读者想象力,与其进行互动。课堂教学中,找到这样的设疑处,让学生根据情境,充分想象,个性表达。学生从脑中飞出的语言,像一阵清爽美妙的风。
在绘本《小种子》一书中说道:秋天来了,大风吹来,把花种子们高高扬起,带到远方。在这些种子中间,有一粒特别细小,比别的种子都小。这小种子能不能跟上别的种子呢?这些种子又会去哪里呢?猜猜看,这一粒最不起眼的种子会去哪里呢?
作者并没有直接揭示答案,读者只有通过不断翻页才能明白故事的后续情节,这个设疑,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性写话点,学生可以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小种子在不同的地方旅行。
2. 补在文本转折处
绘本的文字较少,没有细腻的情节刻画,往往一个词、一句话概括整幅图,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简洁却不简单的词句,也是很好的个性写话点,让学生在已有文字的基础上,将原本简洁的语言细腻化,还浓烈处一个浓烈。
李欧·李奥尼的作品《小黄和小蓝》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浓缩的情节,如小蓝不顾妈妈的祝福跑出去找自己的朋友小黄,一张图片只配了一句话:
他这边找找。
那边找找。
通过移情让学生想象:小蓝去了哪些地方找自己的朋友小黄呢?怎么找也找不到的时候,他又是什么动作?什么神态呢?将想象到的这幅画面描述出来。学生的想象,不但把小蓝迫切的样子展现了出来,还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情绪和主旨。
二、 图画留白处,此处无物胜有物
1. 补在图画失语处
不少绘本在讲述的过程中,会出现只有图画没有文字的页面。这并不是作者“无话可说”,而是“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一种艺术表现。图画“失语”处,最适合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去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恩佐·马俐与妻子共同创作的《苹果与蝴蝶》,全文无一字,通过造型简洁的画面,鲜艳的色块给了孩子以视觉的冲击力,同时每一幅画面都讲述了化茧为蝶的精彩过程和苹果树的花粉传递、果实孕育的历程。以艺术的表现力激发出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赋有诗意的画面更为孩子插上联想的翅膀。
2. 补在细节描绘处
学生非常善于发现画面中迷人的细节,从而读出更多的趣和乐。这些有趣味的细节,也是一个个留白,学生很享受发现细节,侦破细节的过程。
佩姬·拉曼的《晚安,大猩猩》讲述了一个动物园管理人去跟动物们一一道晚安后,没发现大猩猩偷走了他挂在身后的一串钥匙,把动物们都放出来了。
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页面,把作者的图画细节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个粉红色的气球,床头柜上的闹钟的指针,墙上和床头柜上的照片,还有套在大故事里的小故事——小老鼠和香蕉的故事了。
学生用他们具有透射力的眼睛,挖掘着页面里的每一个细节,思考着如何把自己的发现清晰地表述出来,让大家分享他的阅读收获,写话也就成了充满魅力的自我展示了。在学生看来,是图画中的事物带着他们讲述故事。但在我看来,恰恰是学生电光火石一般的想象力赋予了图画生命。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三、 故事留白處,一石激起千层浪
1. 补在语言反复处
儿童喜欢语言反复的故事。在反复的语言里,他们获得心理安全感,可以轻松地预见下一句会怎么说。低年段学生在“学着说”的过程中,胆子越来越大,所能联想的画面也越来越生动。语言反复的绘本故事非常多:《我妈妈》《好饿的毛毛虫》《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的课堂上,我带着孩子们通过边看图边讲述,边讲述边猜想,边猜想边编写的方法,了解了反复的语言特点。此时再让学生想一想,哪些动物也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创编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
那些看过的,听过的,立马从学生脑海中浮现出来,借着书里活泼俏皮的语言模式流淌出来,学生的创造力在我们的信任和期待中迸发。
2. 补在结尾延伸处
一本好的绘本,会在结尾处留下一条新的线索,让读者根据这些线索,创编出充满新意和想象力的故事。
《花婆婆》讲述了艾莉丝一生追寻和传播美的故事,作者的笔触细腻,语言丰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动人温馨的场景。在结尾处,花婆婆让“我”答应她,要做一件让世界美好的事情。可幼小的“我”还不知道做什么事情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发言,都变成了美好的诗人,可爱的剧作家。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故事情节。那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语言,是令人喜悦的;那从心里释放出来的故事,是令人期待的。
“绘本个性读写”是提高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绘本的文本、图片、故事留白,可以挖掘读写的切入点,利用多种补白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们在快乐的阅读中积累语言,在奇妙的想象中运用语言,使阅读与写话有机结合,无痕联动。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2]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关锐琴.绘本创作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学论坛,2009(08).
作者简介:
曹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红山小学。
关键词:绘本;个性读写;留白
“绘本个性读写”就是以“个性”为核心、以“绘本”为载体,把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情节感悟、联想、想象等表达出来,从而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借助绘本开展的“个性读写”是基于阅读的写,是学生进入故事深处的一条路径,是心灵触动后的一种释放,不是为了写话而写话。
加拿大学者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里说道:“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高高在上的故事。”我个性化读写点的选择,就是从“文字故事”和“图画故事”“高高在上的故事”三个留白层面去挖掘的。
一、 文字留白处,言有尽而意无穷
1. 补在文字设疑处
绘本作者在编写故事的时候,会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心理,在一些关键节点上,适当停顿,小设疑问,调动读者想象力,与其进行互动。课堂教学中,找到这样的设疑处,让学生根据情境,充分想象,个性表达。学生从脑中飞出的语言,像一阵清爽美妙的风。
在绘本《小种子》一书中说道:秋天来了,大风吹来,把花种子们高高扬起,带到远方。在这些种子中间,有一粒特别细小,比别的种子都小。这小种子能不能跟上别的种子呢?这些种子又会去哪里呢?猜猜看,这一粒最不起眼的种子会去哪里呢?
作者并没有直接揭示答案,读者只有通过不断翻页才能明白故事的后续情节,这个设疑,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性写话点,学生可以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小种子在不同的地方旅行。
2. 补在文本转折处
绘本的文字较少,没有细腻的情节刻画,往往一个词、一句话概括整幅图,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简洁却不简单的词句,也是很好的个性写话点,让学生在已有文字的基础上,将原本简洁的语言细腻化,还浓烈处一个浓烈。
李欧·李奥尼的作品《小黄和小蓝》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浓缩的情节,如小蓝不顾妈妈的祝福跑出去找自己的朋友小黄,一张图片只配了一句话:
他这边找找。
那边找找。
通过移情让学生想象:小蓝去了哪些地方找自己的朋友小黄呢?怎么找也找不到的时候,他又是什么动作?什么神态呢?将想象到的这幅画面描述出来。学生的想象,不但把小蓝迫切的样子展现了出来,还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情绪和主旨。
二、 图画留白处,此处无物胜有物
1. 补在图画失语处
不少绘本在讲述的过程中,会出现只有图画没有文字的页面。这并不是作者“无话可说”,而是“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一种艺术表现。图画“失语”处,最适合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去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恩佐·马俐与妻子共同创作的《苹果与蝴蝶》,全文无一字,通过造型简洁的画面,鲜艳的色块给了孩子以视觉的冲击力,同时每一幅画面都讲述了化茧为蝶的精彩过程和苹果树的花粉传递、果实孕育的历程。以艺术的表现力激发出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赋有诗意的画面更为孩子插上联想的翅膀。
2. 补在细节描绘处
学生非常善于发现画面中迷人的细节,从而读出更多的趣和乐。这些有趣味的细节,也是一个个留白,学生很享受发现细节,侦破细节的过程。
佩姬·拉曼的《晚安,大猩猩》讲述了一个动物园管理人去跟动物们一一道晚安后,没发现大猩猩偷走了他挂在身后的一串钥匙,把动物们都放出来了。
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页面,把作者的图画细节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个粉红色的气球,床头柜上的闹钟的指针,墙上和床头柜上的照片,还有套在大故事里的小故事——小老鼠和香蕉的故事了。
学生用他们具有透射力的眼睛,挖掘着页面里的每一个细节,思考着如何把自己的发现清晰地表述出来,让大家分享他的阅读收获,写话也就成了充满魅力的自我展示了。在学生看来,是图画中的事物带着他们讲述故事。但在我看来,恰恰是学生电光火石一般的想象力赋予了图画生命。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三、 故事留白處,一石激起千层浪
1. 补在语言反复处
儿童喜欢语言反复的故事。在反复的语言里,他们获得心理安全感,可以轻松地预见下一句会怎么说。低年段学生在“学着说”的过程中,胆子越来越大,所能联想的画面也越来越生动。语言反复的绘本故事非常多:《我妈妈》《好饿的毛毛虫》《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的课堂上,我带着孩子们通过边看图边讲述,边讲述边猜想,边猜想边编写的方法,了解了反复的语言特点。此时再让学生想一想,哪些动物也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创编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
那些看过的,听过的,立马从学生脑海中浮现出来,借着书里活泼俏皮的语言模式流淌出来,学生的创造力在我们的信任和期待中迸发。
2. 补在结尾延伸处
一本好的绘本,会在结尾处留下一条新的线索,让读者根据这些线索,创编出充满新意和想象力的故事。
《花婆婆》讲述了艾莉丝一生追寻和传播美的故事,作者的笔触细腻,语言丰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动人温馨的场景。在结尾处,花婆婆让“我”答应她,要做一件让世界美好的事情。可幼小的“我”还不知道做什么事情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发言,都变成了美好的诗人,可爱的剧作家。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故事情节。那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语言,是令人喜悦的;那从心里释放出来的故事,是令人期待的。
“绘本个性读写”是提高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绘本的文本、图片、故事留白,可以挖掘读写的切入点,利用多种补白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们在快乐的阅读中积累语言,在奇妙的想象中运用语言,使阅读与写话有机结合,无痕联动。
参考文献:
[1]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6.
[2]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3]关锐琴.绘本创作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学论坛,2009(08).
作者简介:
曹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红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