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年少心事?

来源 :湘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长篇小说对社会历史的全景记录,人物性格特征的悉数呈现,中篇小说的魅力在于截取生活或者人生风景的横断面时,留下一些意象或情结,在戛然而止或者未知的结局中留下意味深长的猜测或疑问。很多作家在最开始的创作中都会选择从中篇小说开始练笔,能在有限的时空及语言文字间讲好一个故事,这是最基本也是最考验才能的功夫。也可以说,从一篇中短篇小说,是可以见出一个作家的才华与潜力,甚至是叙事的伦理与技艺。优质的中短篇小说,往往带给人的也是愉悦的阅读体验,关乎写作本身,也源自小说的启示,或是回忆思索,或是心事探问。
   周齐林的中篇小说《博弈》叙述的就是一段年少心事。记得张爱玲有写过,“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父母的为人”。如若说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需要独自来面对并承担自己的人生与命运,那么,家庭及父母往往在给予庇护与呵护时,也携带着无从抗拒的阴影,就像阳光下跟随的影子一样无从摆脱。我们对人世的看法、对爱情的观念,甚至是个人身上的习惯及思维等等,都来自于原生家庭的给予与熏养。我们在这里体验清欢与纯真,也经历痛苦与绝望,每一次都是那么的纯粹,因为每一次的经历都关系着个体自我的构成,我们的欲与望的燃灭。去讲述年少的心事,无疑也是再一次审视那些阳光与阴影。
   表面上看,《博弈》是几个年轻人的感情纠葛,主人公陈小尘在念中学时就开始喜欢上了同学苏小萌,这一份暗恋一直跟随着他上高中,即使两个人在不同的学校,仍然不能阻挡这份情感的蔓延。对于这份单纯的爱恋,他因之欣喜,也因之失落;他愿意用心学习写作文,只为在语文课上赢得她的目光与注意,他期待着生活中的每一次邂逅,与她的相遇足以让他相信生活中还有所期待,是年少感情中不多的温暖与慰藉,也因为这份没有回应的爱恋而经历中考、高考的失利。陈小尘追随苏小萌的过程,是不断地打探并获取另一份情感及隐秘的过程,也是经历情感挫折的体验之路。苏小萌因家庭的缘故,几欲辍学,是初中语文老师马晓东资助了她的学业,照顾她的生活。而这两者之间的感情也正是在这样的相处中有了变化,从师生到恋人,最后也有了婚约。但是,在更漫长的岁月中,这份感情是否能够经得起人事的考验,作者在小说的结尾提到了自己的疑问,苏小萌面对陈小尘的爱恋,内心是有过涟漪和煎熬的;马晓东有着多种角色,也是以网友“孤独狼”的身份存在于陈小尘的生活当中,自始自终都知晓陈小尘的情感经历,他也害怕这样一个“情敌”的存在,想以暴力的方式进行阻止;而他转换身份和工作,最后有了考研的念头,也是想着如何更好地与恋人同行。然而,人生的路还很长,未来会是怎样,作者无从给出答案,就像生活本身也无法给出明确答复一样。
   但是,从深层来看,我想《博弈》其实是一个人的战争,与其说陈小尘所遭遇的是外在世界的变动纷争,不如说是内心的风暴,不动声色,却黯然神伤,是个体正在长成自己的世界时所迎应到的,也是青春期所要与之交锋的成长及诱惑。
   一方面,陈小尘需要面对的是父母的离异,以及各自重组家庭,或者在他们离异之前,早已出现的貌合神离与感情端倪就已经刺痛了敏感的少年。小说里写到他的父母各自的生活,父亲外出打工二十余年,后来与一个更年轻的女子在一起,母亲则与镇上的屠夫重组家庭,一切的变动却与他无关——那或许是少年不大能理解的世界,他所窥见的并不是那么的阳光明朗,反而带着难以启齿的隐情,甚至是肮脏。孩子的世界是由父母所建立的,而这样一个世界的破裂及其色彩也是由他们亲手制造的。他已经无法在并不完整的家庭里得到最基本的安全感与关爱,但却需要在残破的世界里重建对人生与情感、亲情与爱情的信心、勇气。爱,在给他留下伤痕的同时,也是他唯一可以凭借的支点。
   另一方面,青春期的陈小尘,需要面对的还有人性本身的魅惑,比如身体和性,感情的困扰与纠葛,成年人的世界已经向他慢慢敞开,他毫无准备,不知所措地莽撞。书店的女老板扮演了这场启蒙的引导者,他的慌乱、羞涩,而又无所顾忌,意味着一场看不到结局的冒险,肆无忌惮地成长,这些无法向外人道出而又从未体验过的经历,一一构成了那个自我的形象,像是那些正在燃烧膨胀的欲望、潜能或者潜意识,引向无可名状的明天。
   作者寫出了青春年少时的诸种可能性,或者说是成长过程当中内在自我的丰富性,也正因为这样,在这个并不新颖的故事中我所读到的,正是作者对青春的一种体谅与理解,甚至是同情。这篇小说也令我想起,多年前看陈染的《一个人的战争》,还有周晓枫讲述生命隐秘的散文,它们让我读懂了生命更多层面的向度,在那些看似静水深流的表面所掩藏的动荡不安,伤痛犹疑,那些潜伏的思辨挣扎,诘问探寻才是一个人内在成长的源动力,我们看到了颓废,甚至是罪恶与堕落,但是也看到了善与希望,而这一切不正是息息相关,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么?大概我们的身体与思想里都住着一个恶魔,它随时都有可能带着我们飞升或者沉沦。
   小说的丰富性,也正是人性与生命的丰富性。故事的最后三个主人公的情感走向仍是一种谜局,但是他们的想法不也在试着接近那个更满意的自己么?怀着慈悲与温暖的小说家,才会看到这样丰富的向度,也才会在写出丑恶的同时,赋予向上与美好。感情的受挫,来自父母的阴影,并没有让陈小尘过度地消沉下去,看似他是追逐苏小萌而努力上进,其实当他愈加靠近自己的“女神“时,他也在试着追逐一份心仪的感情,也在试着慢慢完善自己关于感情的认知,试着在父母的感情废墟中重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而他在成为精神成人的路途上,也必定包括对感情本身的忧与惧,喜与乐,也终有一天他会慢慢读懂父母的世界,还有更多成人世界的复杂性、生命的多样性,只是我仍然相信在阴影痛苦中浸染过的心灵也更向往光明温暖。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大的内在力量才能抵御那些潜藏的或是猝不及防的撞击,不得而知,有时候我们只是硬生生地就长大了。
   因而,我更为看重的是小说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节,这些文字更像是流经岁月的摩挲之感,是细腻,也是粗砺的,这也让一个人的形象立体起来,比如陈小尘猜测并验证父母不和睦时的感受:
  
   他严守着这个隐秘,没有告诉父亲,也没有质问母亲让她难堪,他不想告诉任何一个人。就像身体上的某个部位有一条丑陋的疤痕,他小心翼翼地遮掩着,担心别人看到。他想着就让这个隐秘彻底地腐烂在内心深处,它却在光阴的步履下愈加枝繁叶茂起来,它随着它成长的轨迹时常以别样的一种方式浮出水面。一种压抑感时常胁迫着他,让他无所适从。
  
   再如,苏小萌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时的内心挣扎:
   她一抬头,仿佛就看见了自己的未来,考上大学这一年嫁给他,结婚生子,过着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这种生活也未尝不可,平静清澈如缓缓溪流。但她心底始终心有不甘,她也渴望真正的爱情。看着他渐渐离去的身影,苏小萌心底还是感到隐隐的疼,这五六年,他对她这么好,他一直在等着她,等着她长大。现在她长大了,自己却在情感上背叛了他。他没有做错什么对不起她的事情。苏小萌蹲在地上,隐隐地抽泣起来,一股浓浓的愧疚感像是化成了一条条皮鞭一般狠狠地抽打在她身上。
  
   细节在刻画人物时的有效性,除了与人物的形象贴近,也来自于语言的准确性。在我看来,细节之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就好比细节在中短篇小说中的点睛之用。但是,较之于主要人物的感性呈现,《博弈》中另外一些人物却感觉太过平面化,比如陈小尘的父母,他们并没有太多与陈小尘的互动,也无法感知到更细致的特征。诚然,在中短篇小说中无法展开太多的笔墨来勾勒人物的性情,但是次要人物的鲜明立体同样需要一两个细节来进行提亮,而不是可以忽略的配角,他们的存在,更确切地说,他们是怎样一个人,从一个侧面决定了主要人物的思想行为。也正因为感受到作者在塑造不同人物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我看到了一个小说家的潜力,或者说,需要继续打磨的地方。
   文学本身是对生命的探问,而对其表现的不断摸索也是见证写作的双重过程,我想小说家周齐林也正行进在这样一个路途之中,于文学中书写不同的人生风景,在虚构的故事里领悟生命片断。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
   本栏目责任编辑 冯祉艾
其他文献
伍能在沿江风光带跑完步,已是上午九点钟的样子。今天睡了个懒觉,八点钟才出来跑步,往常伍能总是早上六点半准时到一大桥头开始跑步,一直跑到三大桥,再折返跑回原点,刚好十公里,一个小时。回家快速冲个澡,到所里食堂吃碗米粉加一个大肉包,正好是上班时间。伍能爱健身,每周一、五两个早晨长跑,周三晚上、周六或周日踢两场球,准时准点,雷打不动。今天天气不错,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虽已进入了冬季,感觉还是仲秋的味道
期刊
酒 裤   用你的还是用我的?绕树三匝说。   什么?   你说呢?   来酒店前,我仅认得她的微信名叫“绕树三匝”。这得益于她最后一次在酒裤上卫生间前说的一句,她说,扫一下吧。也许以后再遇。也许加了回去就删。她补充两句。   她在卫生间给我发出第一条消息,你带纸了吗?   卫生间不是有么?   我不想用谁都可以伸手拿的东西……我的用完了,你到底带没带纸?   我当然带纸了。  
期刊
范磊是一个大忙人。我们多次与他联系采访,都未能如愿。最近,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在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举行湖南省上海农产品展销会筹备会,他是会议的主角之一。得知消息,我们急忙赶过去,硬是将他从会场里拽了出来。经不起我们的软磨硬泡,他终于答应接受采访。尽管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不时被找他的人或电话打断,然而,透过他质朴无华的言语,我们终于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范磊,一个富有孝心、责任心和富有爱心的范磊。    
期刊
一   进入三伏的第一天,已是午后四点,庭院里的蝉鸣,还在轰炸般地响着。洗菜的水泼到地上,不过片刻,便消失不见。尚未断奶的叮咚,以袋鼠一样的姿态,惊恐地挂在舒尔有些干瘪的乳房上,寸步不离。老式吊扇在天花板上疲倦地摇来晃去,卷起的风掠过舒尔裸露的乳房,留下温热的气息。原本就窄小的客厅里,除了为弟弟舒小龙还未见影的婚事备下的新沙发,陈美惠又强行塞下一张已经淘汰掉的老式沙发,并在凉席垫子下铺了一层塑料
期刊
1   刘明亮从局里一回到家,像平时下班一样习惯性泡一杯茶,摁开电视,逮什么频道就任它放什么,自己则歪在沙发上,点开微信,看朋友圈和家庭群。这是他一天最为肩松颈舒的时刻。儿子刘为最近谈了个女朋友,叫何樱,说是本公司的,和前几次不是对不上眼睛就是对不齐眉毛比,这次异常顺利,每次打电话,刘明亮都感觉出儿子一副幸福爆棚的样子。才三个月,儿子就把何樱拉进了家庭群。这让刘明亮和妻子郭蔓喜得天天像过年,毕竟
期刊
1   孙槐花的婆婆李冬香回家吃中午饭,背篓里背着柴禾,原本弯曲的腰就弯曲得更加的厉害。五月的南风带着湿润,带着芬芳,八面流传,五月的太阳带着炙热,带着亮丽,照耀四方。老人头上的白发闪着丝丝缕缕的光,衣衫上的汗水被南风舔噬,留下一圈一圈地图样的汗渍。皱纹层叠的脸原本满布着忧郁和愁苦,抬头看见儿媳,忧郁和愁苦立马被一层笑容遮掩:“槐儿,太阳晒人,站在那里做什么。”   老人满脸慈祥,语气里更是带
期刊
1957年,李六如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问世后,很快轰动全国,蜚声国外。1959年,中国评剧院将《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改编为评剧《如此家庭》,准备搬上舞台。由谁来主演呢?当时评剧院演员新凤霞因丈夫吴祖光被划成“右派”,既不能演党员,也不能演英雄人物。可她的戏迷们这时纷纷去信说:只要台上有你演的角色,无论主次,我们都要买你的票。看到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新凤霞热泪盈眶。评剧院领导几
期刊
1950年10月19日晚,在夜幕掩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开始分三路秘密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隐蔽地向指定的作战地域开进。  入朝的当天夜晚,52岁的彭德怀心潮澎湃,表情肃穆,匆匆同前来送行的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和志愿军领导人邓华、洪学智等依依惜别。他高耸肩膀,背着手,向四周又审视了一下,尔后挥手东指朝鲜,高喊一声:“出发!”他随身带着参谋兼秘书杨凤安、警卫员郭洪光和黄
期刊
罗元鲲,湖南新化洋溪镇冷水巷人。1906年,从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即省立一师的前身)毕业后,执教数十载。20世纪50年代初,已是古稀之年的罗元鲲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在其执教的最后一所中学妙高峰中学(今长沙市11中)退休。罗元鲲一生主要在两个地方教书:一是家乡新化,二是省城长沙。在新化执教不足10年,其它时间都在长沙教书,并且几乎教遍了当时长沙所有的中学、师范学校,明德、妙高峰、长郡、长沙师范、省立一师、
期刊
《镜中人》是一个奇异的故事,一个溢出了生活逻辑的故事,一个包含了某种哲学思考的故事,它带给我惊讶。要知道,写下《镜中人》的梁静雯刚刚读研一,这篇小说尚是一个开始。她,就在开始的时候写出了不同。   患有精神疾病,总感觉镜子里的女人能够走出来,和自己完成某种“对话”的女人,从镜子里走出来的那个人和她,“佳仁”拥有同一张面孔。这本身即有了神秘和魔幻,然而小说在之后还有另一步推进:住在精神病院的“陈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