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330654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设情激趣,激发思维动机
  “兴趣和爱好是求知的最大动力”.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有趣的教学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探知欲望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
  二、预留空间,注重思维引导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营造宽松的思维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启迪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机会,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营造氛围,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下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革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1.开放式教学
  开放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活动式教学
  活动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3.探索式教学
  探索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探索式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探索式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
  四、培养习惯,训练思维品质
  1.在倡导质疑中培养思维习惯
  倡导学生尽可能地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的分析、思考这些新知识产生的背景和理由是什么,它们反映了那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它们是怎样从原有的知识发展而来,又和原有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它们成立或适用的条件如何.
  任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都是从质疑、发现、提出新问题开始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习惯.质疑不仅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衡量一个人思维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和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它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独创性等.数学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间接地接受前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注重读说训练和动手操作,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达数学含义,数学知识的算理,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好办法.
  初中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对具体材料的感知,建立表象达到抽象.动手操作、实际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它既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的过程.
  总之,对初中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境,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不断创造条件,通过多角度的探索,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正确引导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其他文献
转换思想是指解决问题时策略、方法、指导思想的跳跃性变化,能跳出现有问题的局限,联系相关问题,并用相关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转换思想是通过问题的转化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转换思想方法有转换研究对象、转换物理模型和转换思维角度等.下面就高中物理中常用的转换方法作一浅析.  1 转换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是我们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第一步,而研究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一般是从量变开始,逐渐积累起来,当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跳跃式的变化而引起质变.在物理学中有很多关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那么作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这种辨证的哲学思想呢?  1 通过讲解经典的案例渗透量变到质变规律  在物理课本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体现了量变到质变规律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辨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人脑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在解决问题之前尚未尝试严密完整地逻辑推理,而是对事物从整体上宏观把握,以高度简约、浓缩的方式迅速由事物表象猜想、接近甚至洞悉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实际上直觉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人们对各种事件做出判断与猜想离不开直觉.爱因斯坦曾说,“我相信直觉,真正可贵的是直觉……物理学按其本质是一种直觉的科学.物理学家靠直觉提出假设,导出结论,然后加以论证,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员倍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光的传播方向不变.物距决定物体呈什么样的像.物体呈像的特点正是实际生活中光学器件呈像的工作原理.
初中语文的语法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日渐淡化,甚至达到忽视、完全不讲解的地步.新版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虽规定语法知识不考,但在实际的题目中却在考查语法知识的应用.以中考语
在基础教育阶段,历史学科承担着及其重要的情感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课本,联系学生实际和当代社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挖掘和提升.在历史课堂上,给予学生
高考语文卷的第九题,也就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最后一道题,分值4分,现在大多是以信息筛选整合的题型出现.许多考生在这一题总是遗漏信息点以至于失分.基于本人在高考复习中的实
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给予发散性思维的定义就是打开思路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便找到更好的处理问题的最佳途径.培养这种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
物体在运动时,会有许多种假设被列举出来,因为当加速度进行改变或是变化的时候,物体状态也会随之改变,在牛顿运动定律中,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列举出比较好理解的可能性,极限分析法或是假设法,临界状态也就随之产生,这也是一直困扰学生的难题,下面列举出例子进行分析.  如图1,在一次物理实验中,老师把一块木块拴在一根细绳上,放置平行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  问题一 为使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不发生相对运动,加
梦是一种不能从根本上阐释清楚的存在,梦最表面意义的就是梦境,与现实相对;其次梦也延伸开来,抽象为了人生之梦,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再次梦是一种自我麻痹,不自觉的状态,与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