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伙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关键词:共同进步;相互协作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尽量多一些。”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实践证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情感和交流信息,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进发。正如契诃夫指出的:“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那么。如何让小组的自主、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合理组合。科学分组
众所周知,我国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七八十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根据这种现状,我在物理教学中就按优、良、中、差搭配,合理划分,编成四人小组,全班共十二组。前后桌为一组。把学习困难比较大的几组分别编在各大组的前头或责任心比较强的班干部当中。以便班干部的辅导和教师多加关心,及时予以辅导。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同样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在每次的物理课上,学生就按照编好的小组位置坐,这样在小组长管理、提醒下,爱讲话的同学也专注了很多,课堂效果反而比按一成不变的座位坐时要好。
二、慎选组长,树立威信
“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战”,选好学习小组长是首要条件。要让—个小组自己有板有眼地进行学习,小组长必须慎重选择。第一。小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能组织好小组的每一次学习;第二,小组长要有效强的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第三,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才能在组织组员进行自主探索时如鱼得水,同时也才能在组员中树立威信。当然,在一个班级中有十二个小组。选出的小组长不可能个个都是三者皆具备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指点,增强小组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三、制订目标。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伙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教学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四、分工合作。提高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最有组织的学习阶段,四人小组的合作在此有了最好的体现。
1 学案的设计
在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思考如何将合作学习的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更有效地合作学习,这就像老师要上好课就要有教案一样。学生学一样要有学案,学案刚开始时由教师来设计,可以分为知识要点、提出问题、猜想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五个部分,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这样也方便小组长进行分工检查。到了后来。随着学习习惯的养成,各个小组自己动手设计学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2 合作预习
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初读课文,组长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合理分工,谁负责提出问题、设计练习,谁负责总结归纳知识要点,这样可以提高效益,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的方法。在深入地分析一节课之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理解。这时,提完要求后。便可让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在每个小组中,会有学习能力较强,也有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时的合作是为了以生帮生,以生促生,以便更快地把课文理解清楚。
3 讨论问题
正确实施问题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第一,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情感、学识水平和学生能力出发,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这个可以在教师学案设计上多下工夫。
第二,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即使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也要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来保证本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际的效果。俗话得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个诸葛亮”。一个问题出来,让学生单独地进行思考,那么答案可能不是那么全面。这时。小组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一下子,全班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某些不爱动脑的学生也进行思考、讨论,而且集思广益,经过讨论后,学生的回答一定会更精彩。
4 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关注、鼓励。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及时评价。教师给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个肯定的手势,都会给他们带来惊喜和信心,使他们学习的热情更旺盛。教师可以对合作学习中表现不够热情、专心的学生适当提出一些建议。指明不足,相信他们只要努力也能做得很好。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动力,带来希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评价方式也只是停留在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五、小组学习应向课外延伸
小组学习不只是对于课堂而言,在课后还可以延伸,拓展。比如,课堂中的疑问,课后就可让小组长对疑问进行探讨;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合作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进行课内知识的自测与互测;让学生自己在家里结合所学知识出题,然后拿到小组内交换测试。然后由组长组织集体评讲。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小组的互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已普遍存在于课堂上,但在课外,却较少见到合作学习的影子。其实,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外同样有很大的实用空间,如研究性的学习,就等待着我们大家一起再探索再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而是要抓住合作时机。让学生有效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主动获得知识,发展创新能力。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共同进步;相互协作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尽量多一些。”波利亚也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实践证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情感和交流信息,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进发。正如契诃夫指出的:“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那么。如何让小组的自主、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合理组合。科学分组
众所周知,我国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七八十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根据这种现状,我在物理教学中就按优、良、中、差搭配,合理划分,编成四人小组,全班共十二组。前后桌为一组。把学习困难比较大的几组分别编在各大组的前头或责任心比较强的班干部当中。以便班干部的辅导和教师多加关心,及时予以辅导。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同样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在每次的物理课上,学生就按照编好的小组位置坐,这样在小组长管理、提醒下,爱讲话的同学也专注了很多,课堂效果反而比按一成不变的座位坐时要好。
二、慎选组长,树立威信
“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战”,选好学习小组长是首要条件。要让—个小组自己有板有眼地进行学习,小组长必须慎重选择。第一。小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能组织好小组的每一次学习;第二,小组长要有效强的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第三,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才能在组织组员进行自主探索时如鱼得水,同时也才能在组员中树立威信。当然,在一个班级中有十二个小组。选出的小组长不可能个个都是三者皆具备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指点,增强小组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三、制订目标。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伙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教学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四、分工合作。提高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最有组织的学习阶段,四人小组的合作在此有了最好的体现。
1 学案的设计
在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思考如何将合作学习的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更有效地合作学习,这就像老师要上好课就要有教案一样。学生学一样要有学案,学案刚开始时由教师来设计,可以分为知识要点、提出问题、猜想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五个部分,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这样也方便小组长进行分工检查。到了后来。随着学习习惯的养成,各个小组自己动手设计学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2 合作预习
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初读课文,组长根据自己小组的情况合理分工,谁负责提出问题、设计练习,谁负责总结归纳知识要点,这样可以提高效益,学生可以掌握不同的方法。在深入地分析一节课之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理解。这时,提完要求后。便可让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在每个小组中,会有学习能力较强,也有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时的合作是为了以生帮生,以生促生,以便更快地把课文理解清楚。
3 讨论问题
正确实施问题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第一,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情感、学识水平和学生能力出发,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这个可以在教师学案设计上多下工夫。
第二,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即使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也要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来保证本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际的效果。俗话得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个诸葛亮”。一个问题出来,让学生单独地进行思考,那么答案可能不是那么全面。这时。小组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一下子,全班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某些不爱动脑的学生也进行思考、讨论,而且集思广益,经过讨论后,学生的回答一定会更精彩。
4 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关注、鼓励。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及时评价。教师给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个肯定的手势,都会给他们带来惊喜和信心,使他们学习的热情更旺盛。教师可以对合作学习中表现不够热情、专心的学生适当提出一些建议。指明不足,相信他们只要努力也能做得很好。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动力,带来希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评价方式也只是停留在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五、小组学习应向课外延伸
小组学习不只是对于课堂而言,在课后还可以延伸,拓展。比如,课堂中的疑问,课后就可让小组长对疑问进行探讨;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合作性的作业,比如让学生进行课内知识的自测与互测;让学生自己在家里结合所学知识出题,然后拿到小组内交换测试。然后由组长组织集体评讲。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小组的互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已普遍存在于课堂上,但在课外,却较少见到合作学习的影子。其实,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外同样有很大的实用空间,如研究性的学习,就等待着我们大家一起再探索再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而是要抓住合作时机。让学生有效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主动获得知识,发展创新能力。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