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理工科类专业课程有效性分析与评价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wangyo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详细分析了独立学院理工科专业在评价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有效性过程中存在的误导现象,提出了如何通过已就业半年以上的毕业生正确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的要点内容及过程,为独立学院理工科专业教学攺革提供依据。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业课程;有效性;毕业生;社会需求
  作者简介:李忠金(1943-),男,湖南常德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广东广州51136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华南师大增城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XJKT10A0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89-02
  高校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枝独秀——独立学院其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的质量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课程是高校实施教学过程的主体工程,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有效性。“理工科”和普通公办高校由于生源质量的区别,其人才培养目标基本确定为社会各行业培养“高级实用型和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以下简称“实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教学训练过程,因此,专业课程是否有效,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否满足已就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需求。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根据部分理工科专业在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过程中存在的误导现状,探讨理工科专业正确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的要点和过程,为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理工科专业在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基本是依托对口母体公办院校专业设置,其专业课程大多都是参照母体院校的模式。独立学院鉴于生源和办学条件,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按“实用人才”的本科生标准进行培养,因此,也应请已就业并在专业对口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毕业生评价“专业课程”是否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有效性。笔者曾对一些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要点内容和过程作过一些调研,感觉到理工科专业对专业课程有效性的评价要点内容与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误导了理工科的教学改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工科专业在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时有基点内容的偏差
  鉴于独立学院是依托研究应用型公办母体院校发展起来,因此,在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时很自然地参照母体院校的模式。一般公办母体院校是以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显然专业课程必然是研究理论课程为主,而实践教学是实施验证性的训练过程;在教学时间上也是理论课多于实践教学课时,因此,专业课程的有效性评价也是以适应满足理论研究课题作为衡量教学标准。现有部分理工科专业没有按“实用人才”的目标要求去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而是仿效母体院校按研究应用型评价理论课程与教学的有效性和按验证性的模式评价实践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就产生了在评价专业课程过程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基点内容的偏差,由此就对以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的“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的造成误导。
  例如一些独立学院在组织开办“电子专业”的过程中,只注重理论课程设置及教师的配备,而实践教学也是只重点考虑实验室建设及实验员安排,很少考虑双师性教师的聘用,因此,评价教学效果时也是按研究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标准重点评价理论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有效性,而实践教学依然也是按实验室的验证实验的教学效果评价实践训练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对实施以实际制作为主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课程的教学的有效性的评价只是作为附属形式,这种在评价专业课程过程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基点内容的偏差,对正确培养适应电子企业需求实际动手工作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产生了误导。
  2.理工科专业在专业课程有效性评价过程中的错位
  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很重视专业课程的有效性,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一般都是请在校学生和在职同行教师评价“专业课程”的有效性。根据评价专业课程的有效性的结论要点实施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鉴于理工科专业是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如果仅凭没有从业经验的在校学生和一些从高校毕业生上来的高校教师进行有效性评价,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从业的实际经验和切身体会,也就不可能反映出社会实际工作中对专业技术的需求,即也就不可能正确评价专业课程的有效性。
  例如评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中,有“电磁场理论”和“信号与系统”等专业课程,高校专家们评价必须要开设这些课程,而已毕业的学生认为在自己生产一线技术开发与管理上的岗位上用得很少,基本用不上,这样在有效性的评价过程中就产生了偏差。例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基本是按传统方法实施教学,其课程内容是高校统一模式适用,实践教学过程也是搞验证性;而己就业的毕业生在工作上认为专业课程有效性很差,根本不能适应电子企业“智能化电子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的岗位职责的需求,如请在校学生无法正确评价专业课程在内容选择上的有效性,只有请已就业的毕业生评正确评价专业课程在内容选择上的有效性,才能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
  上述分析可知,理工科专业对专业课程有效性评价过程中,只请在校学生和高校同行教师评价专业课程的有效性是一种评价过程中的错位现象,这将影响理工科专业的实用人才的目标培养的质量。
  3.理工科专业在专业课程有效性评价过程中缺乏社会调研
  一门课程是否应该开设?在课程上应该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适应社会需求才是衡量的根本标准。现部分理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参照母体学校实施,教学计划制订和教学大纲照搬母体学校或者从相关院校专业在网上查找后进行修订,很少有通过对企业雇主和相关专业的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调研后进行有效性评价后确立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由此形成的专业课程的的教学方案缺乏社会调研,会出现一些与社会实际工作需求的不相适应的环节。
  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嵌入式应用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和“微机控制技术”等课程内容变化很大,新技术发展很快,社会上的电子企业对毕业生实践应用这类新技术的需求很迫切,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调研,其专业课程未能跟上社会变化的需求,其专业课程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电子企业“智能化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的专业技术的需求,而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时根本没有进行调研,这样就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对专业技术的实际需求,教学上不能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由此也会影响“实用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理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效性评价如果不进行社会的调研的话,将会产生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能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求,会出现学非所用的现象。
  上述的分析只是笔者通过调研所了解到部分理工科专业对专业课程的有效性评价的一些现象,为理工科专业对专业课程有效性的正确评价提供一些素材。究竟怎样准确全面评价理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效性,为理工科的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还有待进一步调探讨研。
  二、理工科专业对专业课程有效性评价的要点内容
  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大都是到以生产制造应用性产品为主体的企业,工作岗位是在实际应用性技术和管理性工作为主体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其专业课程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是否贴近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这是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基点内容。怎样准确地找到专业课程是否贴近毕业生的岗位需要,实现专业课程有效性评价的基点内容?笔者认为,通过请已就业的并在专业对口的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毕业生评价分析专业课程有效性,基本可比较准确地找到专业课程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点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对专业课程有效性的分析,其要点内容大致可从社会需求的“重要度”和“满足度”两方面进行评价:
  1.理工科专业对专业课程的重要度的评价
  “专业课程”的重要度是指由就业的毕业生判定课程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否重要,应用“极其重要”、“非常重要”、“比较重要”和“不重要”等评价专业课程的重要度。例如:电子信息专业已毕业的学生大都进入智能化电子产品生产的电子科技领域,少数自主创业。其岗位职业是在生产技术管理和开发应用智能化产品,主要应用课程是“单片机应用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中硬软件相结合的应用技术。因此,这类课程就是“极其主要”,因岗位工作的性质大都是设计和实际制作“智能化电子产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和训练过程是“极其重要”;其他如“EDA电路设计”和“PCB电路设计”等课程也是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技术,属于“非常重要”,其他如“电磁场理论”和“信号与系统”等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这是对少数毕业生有可能去考研,从事研究技术工作才有可能需要,这属于“不很重要”等范围。
  上述分析可知:理工科对专业课程有效性评价基点内容之一就是请这些在实际生产与管理岗位上就业的毕业生根据自己岗位实际工作的需求评价专业课程重要度,基本可定位专业课程的重要度。
  2.理工科专业对专业课程的满足度的评价
  专业课程是否能满足已就业的毕业生所在工作岗位的需求,这是评价课程有效性的指标之二,常用百分比描述专业课程进行满足度的评价。前述已知,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都在从事生产管理和产品制造业为主体的实践性岗位上。如何让专业课程满足他们在实践工作中的各岗位职责的工作需求和各行业的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需求,即覆盖面要宽,要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有效性评价的要点制定专业课程教改方案。例如“单片机与嵌入式应用技术”的实践技能训练过程就应适应智能化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设计开发及生产过程等各环节的职责的需求,也要考虑适应自动控制、通讯工程和机电等各专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的需求,这样专业课程的满足度指标就高了,其有效性就好。
  理工科学生是侧重实际工作能力为主体培养的本科生,其训练过程满足度不能像研究应用型本科人才那样设置专业课程,但也区别和职业学院的以操作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设置,因此,评价理工科专业对专业课程有效性的满足度指标时,即包含应用型理论的需求,也包含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技能的需求。
  评价专业课程有效性基点内容之二就是以满足各行业职业工作需求的就业的毕业生为分子,以毕业生人数为分母,用其百分点描述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度。当然百分比高,其专业课程的有效性就好。这种用百分比评价专业课程的满足度,能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三、理工科专业对专业课程有效性评价的过程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所有人中,已就业的毕业生本应是最有资格评价所在大学服务的,并且能够提出建议使其改进服务。只有请已就业的毕业生评价专业课的重要度和满足度,才能真正反映出专业课程的有效性。
  鉴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大都是从事直接进入到与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岗位,基本从事的是在应用理论与实践技术相结合的生产制造业与应用型技术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因此,只有请已就业的毕业生评价“专业课程”的“重要度和满足度”才能确切地反映其有效性。其评价过程主要请已就业的毕业生从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1.请已就业半年的毕业生对“专业课程”的有效性进行短期评价
  第一阶段是请已就业的毕业生工作半年后对本“专业课程”重要度和的满足度进行有效性评价。因为他们是直接在生产岗位从事应用理论与实践技术有机结合的本职工作岗位上,课程设置和内容是否贴近实际工作岗位,是否满足工作需求,经过半年的工作经验,体会与感受,就可以基本反映出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度及课程培养水平对所在职位的满足度。这种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评价的过程被视为对专业课程有效性的短期评价。
  2.跟踪已就业的3~5年的毕业生对专业课程的有效性进行中期评价
  第二阶段是跟踪已就业的3~5年的毕业生评价理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有效性。已就业3~5年的毕业生不论是在应用型实践工作岗位上,还是在从事“科研创新”型的科技工作岗位上,对专业技术的应用理论和实用型技术的创新应用都对专业课程提出岗位职责的具体新的需求,因此,跟踪已就业3~5年的毕业生,由他们对本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和训练培养的满足度进行评价,这样能回答专业课程从职业需求发展的长远角度对个人成长最有实际需求的有效性问题,这种毕业3~5后的毕业生对专业课程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的过程被视为对专业课程有效性的中期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只有请已就业半年后的毕业生对所在专业课程的重要度和满足度进行“短期评价”以及跟踪3~5年后毕业生实施按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度和满足度”进行“中期评价”,才能真实地评价理工科的专业课程的有效性,才能为理工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才能真正地办出理工科专业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王伯庆.必须请就业的毕业生评价课程[J].麦可思研究,2012,(2):
  8-12.
  [2]周林,孔庆梅.“自动控制理论”的课程设置与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75-77.
  [3]于海生,等.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李运生.治校方略[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栾元敏.从应用性人才培养看模拟实验环境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118-119.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其他文献
摘要:“电路原理”是一门研究电路理论、电路分析与综合的基础工程学科,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在教学中利用Multisim11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引导学生理解电路理论的一种课程教学新方法。以常用RC无源低通滤波器频率特性分析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包括网络传递函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该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
期刊
摘要:一阶动态电路暂态分析是“电路”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为此,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经典的RC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针对其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方程求解的一阶动态电路暂态分析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深刻揭示了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适用范围广,易于掌握,无需死记硬背。  关键词:一阶动态电路;暂态分析;微分方程  
期刊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基础、实践和创新的结合体,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三者有效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效果。结合多年在计算机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经历,以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为例,从如何夯实专业基础、设计新意实践、引导学生创新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探讨。实践证实,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引导机制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专业课程联系性差、毕业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较差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探索并实践了高职机电类专业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连环载体+目标产品”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岗位能力、解决专业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脱节的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连环载体模块化;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陈伟珍(1963-),女,广西南宁人,广西
期刊
摘要:分析了新疆高校专业教育过程中双语授课的情况,并根据生物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专业课程的汉语授课是民族地区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是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专业教育;双语授课  作者简介:谢丽琼(1972-),女,四川内江人,新疆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王咏星(1965-),女,陕西汉中人,新疆大学生
期刊
摘要:分析了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工程材料”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有关改革的目标和构想,强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性及应用性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工程材料;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能力中心  作者简介:路书芬(1978-),女,河南安阳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机电工程系,讲师。(河南郑州450004)崔宇(1979-),男,河南商丘人,郑州机械研究所,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建设应用型专业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创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和规模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使得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赵淑娟(1980-),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系,讲师。(黑龙江绥化152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S201114)的研究成果。  中图
期刊
摘要:设立开放教育学习点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开放教育“水往低处流”的办学理念。开放教育学习点是把开放教育送到边远山区、社区、基层、企业和农村最为主要的手段之一。以北京电大开放教育学院学习点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对开放教育学习点管理、教学质量保障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开放教育与如何合作办学单位实现美美与共、共创共赢进行分析。  关键词:开放教育;学习点;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蔡晓
期刊
摘要:通过在高师地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实践,总结了几年来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分析了案例教学对于高师地理专业的意义;对不同类型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分析和总结了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案例教学;地理专业;课堂组织形式  作者简介:贾凤梅(1968-),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系,副教授;曹允庚(1980-),男,山东巨野人,绥化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系,讲师。(黑龙江
期刊
摘要:针对数据结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围绕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增加一些应用型的实例,从实例的内容选择、应用举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提出一种实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该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据结构;实例驱动;启发式教学   作者简介:卢冰(1977-),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