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后果替代惩罚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uhe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人为的处罚相比,越来越多的教养专家提倡用后果法替代单纯的惩罚来规范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后果法,相信只要用对方法,教养也可以很轻松!
  自然后果法
  自然后果法是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提出的,是指在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体会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也就是当孩子犯错时,与其人为的惩罚,不如给孩子一个体验自然后果,自己发现错误并修正错误的机会。例如,女儿中午不好好吃饭,早早离开了饭桌,结果到了下午就嚷着肚子饿,向我要东西吃,我坚定地告诉她只有等到晚饭时间才能吃。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尝到饿肚子的滋味,以后就会学着好好吃饭。
  因为自然后果来源于孩子的切身经验,并不涉及任何家长的干预,即便是发生了,孩子在心中也不会那么抵触。这时,父母及时和孩子做一些沟通,孩子会更容易理解界限在哪里和界限之内的规定。当女儿为达到目的而哭不停的时候,我会采用自然后果的方法,对她说:“你哭得这么厉害,我听不懂你的意思,所以没办法和你讲话。”言外之意如果你用哭的方法,我们就没办法继续沟通,这是很清楚的自然结果。这一招相当好用,小孩子的哭闹,通常是专门给父母看的戏码。如果哭闹并不能达成他们要的后果,他们就会冷静下来,这时家长就可以和他们好好沟通了。
  逻辑后果法
  如果自然后果会带来危险性,父母肯定不愿意看到,这时要立即制止孩子的行为,改为逻辑后果法来管教孩子。所谓逻辑后果法通常是针对孩子的某种不良行为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让孩子感受一下错的后果,但不至于受到伤害。一旦孩子从中获得教训,就会学着负责任。
  和自然后果法不同的是,这类管教不是孩子的行为自然产生的结果,而是需要成人的参与。教会小朋友自己收拾玩具真的可以让妈妈轻松许多,但是要养成习惯也需要时间。女儿属于那种爱玩不爱收的类型,我的处理方法是:先给她一段时间去收,如果还是只玩不收,那我就会帮忙收,不过只要是我收的玩具女儿就不能再随意玩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女儿很快就没玩具可玩了,玩具被我收了几次之后,她就不敢再让我收了,自己就主动收玩具了。在执行逻辑后果时,家长的语气要尽量平和,而且要带有同理心,让孩子觉得我们愿意陪她一起面对。
  剥夺权利法
  暂时剥夺权利,就是孩子犯错后,剥夺一些属于他的特殊东西。比如取消他们玩心爱的玩具,看动画片还有游戏等。让孩子知道犯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从而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对幼儿来说,不管是权利还是特权,最好有立即性,不然对年幼的儿童来说,他们无法体会立即的结果。比如邻居家有一对兄妹,哥哥总是欺负妹妹,他家就规定,哥哥每打一次人,就要立即没收他最喜欢的玩具,大约为15分钟。如果一天之中频繁发生,达到四次就积累为一个小时。其次是制定规则时让孩子有心理准备,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要避免的是没有预先告知孩子就直接处罚。比如,没收女儿玩具时,我会告诉她:“到星期六以前你都不可以再玩这个玩具了。”如此孩子才会重视这个做法,并产生好好表现的动力。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在规定的时间到了之后要恢复其权利,把玩具还给她。这个方法的关键还在于家长的坚持,如果能够每次都坚持你的规矩,那么孩子就慢慢改过来了。
  暂停休息法
  暂停休息法是另一种形式的后果法,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来管教孩子,也就是透过暂停的方式让幼儿知道,什么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继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它也是一种帮助孩子学会自控的方法,可以和剥夺权利法一起混合使用。
  有一次女儿用蜡笔画好画之后,就顺手把蜡笔扔在地上,我先是语气平和地和她说:“蜡笔是要放在桌上的,不是地上。”可是女儿觉得扔在地上好玩,无视我的要求,继续把蜡笔扔在地上。这时我会提出警告:“说好不可以这样的,因为你不听,你需要暂停一会儿。”也就是让孩子坐在房间的椅子上,时间长短依照年龄,一岁一分钟,两岁两分钟,依此类推。
  之所以对孩子实施暂停,是要让她明白坏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同时给家长一个缓冲的时间,让我能够快速冷静下来,找寻处理的对策。这种方法还能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情绪控制。为了缓和她的情绪,我陪她一起到房间里。我坐在一旁,看着她的眼睛,和她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讲清楚为什么会被处罚,处罚的是她的行为举止,而不是她这个人。当然,家长真要拿捏好尺度,不能过度使用,别让孩子产生负面的情绪,即便他们有负面情绪,我也要陪伴他们让情绪流淌过去。
其他文献
在欧美国家,只要孩子有一点点好的表现,爸妈无不使劲儿赞美:“Awesome!”(真了不起) “Oh~ It’s great!”(太棒了) “Good job, my boy/girl!”(做得不错,我的孩子)并且搭配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在东方爸妈眼里,这似乎稍微浮夸了些,不禁想问:“有需要这么夸张吗?”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为了维持身为爸妈的威严,很少会像欧美爸妈那样称赞孩子,不过这样的赞
期刊
儿子出生前,在小学教师岗位上摸爬滚打了近十年的我,早已在陪伴和教育别人家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同时,也真切感受到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一个孩子有多么重要。所以自儿子呱呱坠地起,我除了尽心尽力地爱他,对他的习惯培养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同步跟进。  儿子两岁半那年,我第一次带他去幼儿园考察。一进门,他便对操场上的各种游乐设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会摸摸充气蹦床,一会摇摇花式秋千,忙得不亦
期刊
你家孩子有没有入睡问题?他是不是每天晚上都有“睡前疯”发作?是否每天陪睡消耗了你全部的剩余精力?甚至由于你的强制睡眠和孩子之间还发生了不愉快?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这个经验之谈可能会对你有启发。  被孩子入睡问题困扰  我的儿子点点4岁8个月了,在之前的日子里,我每天晚上都陪他入睡。每天晚上我都在“孩子应该早点睡觉”的育儿理念中早早地给孩子洗好,再把自己迅速弄好,便关灯陪伴孩子入睡。我们聊聊天
期刊
天气暖和的日子里,每次接儿子放学,我都会带他去学校旁边小区的游乐区玩一玩再回家,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大部分都是跟他同一个幼儿园的。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打打闹闹、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因此我并不在意小朋友间那些所谓“矛盾”,唯独对儿子某些稍具攻击性的行为感到头疼,比如不经别人同意就拿人东西,还死活不还。  所以每次去玩耍之前,我都会千叮咛万嘱咐:“不许随便动别人东西。”但尽管这样,依旧会出状况。  一天
期刊
案 例  女儿6岁了,跟爸爸特别亲,每天爸爸快下班的时候,她都会问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一见到爸爸,她就又搂又亲,让我这个当妈的都有点嫉妒了。有时候问她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她说最喜欢爸爸,还说长大以后要嫁给爸爸。请问我女儿的这种表现正常吗?是不是早熟?  分 析  女儿是不是早熟,我们可以先听听孩子的心声。  我特别喜欢爸爸,因为爸爸总陪我玩,而且爸爸特别有力量,可以把我举高高,可以抱着我在天上飞
期刊
儿童多不具备自制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相互之间玩耍时发生冲突是常事,作为旁观者的家长却常常烦恼不已:是用“武力”战胜对方,给他点“颜色”看看?还是教会孩子向成人求助,等成人来评判是非?或是放手不管,让孩子在冲突中自我成长?本期,我们共同来关注一下,看看家长有什么处理办法、专家有哪些解决方式。  家长谈看法  李艳:家长介入竟然影响了孩子间的感情  我女儿在幼儿园玩耍时,前面的男同学一转身将她的鼻子撞出
期刊
对于如何养育女孩,不少父母会有这样那样的误解。在静观育儿微信平台后,便有爸妈提出一些典型的养育女儿的问题。家有女孩,到底应该怎么养,要注意那些细节,在此我们共同来关注。  女儿很乖很温顺,就不用太操心吗  我女儿2岁多了,在家活泼开朗,出门不太爱说话,表现得很听话。我们工作忙,但是总体上感觉我女儿都是比较让我们省心的。可是他们说,听话的孩子是因为家长比较厉害,要求太严格的原因,会对孩子有伤害。我是
期刊
前一段时间,我给3岁的女儿千慧买了一只“小长颈鹿”。想象一下,一个1米多高的小女孩看到爸爸从门外面拉着一只一米五左右的毛绒玩具进来,她有多么兴奋与幸福!没有任何征兆,惊喜来得就是那么突然。她时而骑在长颈鹿上“奔驰”;时而给长颈鹿戴上发卡或墨镜;时而踮起脚尖给长颈鹿喂“蔬菜”“水果”;时而让其他小动物们骑在长颈鹿的后背上体验一下生活……我真是后悔上学时没有好好学习绘画,不然我就可以给大家呈现出一册有
期刊
我家二宝今年3岁,哥哥比她大5岁。很多生了二胎的家长,都感觉大宝在“失宠”之后,会用各种方式求关注。然而,我们家恰恰相反。大宝性格温和,憨厚老实。二宝却机灵精怪,一心要爬到哥哥头上去。  幼儿园老师特别找我们谈话,反应二宝上学时常假哭、假摔、假受伤,表现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向老师告状,以期博得同情、满足欲望,并让惹她的小朋友得到处罚。  回家后,我刻意观察二宝,发现这种表现在与哥哥相处时尤为突出。
期刊
安全,有控制就有安全,换句话说,危险源于失控。身为父母的我们,监控的触角会触及到孩子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用品安全直至心理安全。  安全问题实在是大事情,让我不得不紧张而严肃。当我看到某孩子在浴缸玩耍溺死的新闻时,心里总在发恨地问,他家人为什么不在孩子身边?当我看到邻居的孩子摔得头破血流时,脑海中闪出的第一个问题永远是:孩子妈妈呢?请原谅我将这些责任压在本来就很疲惫的父母身上,因为对孩子的看护、管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