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回荡校园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海戏是苏北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徐州、盐城地区的部分城乡和皖东北一带流行的戏曲剧种。它的表演艺术有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民间色彩,具有独特艺术价值,成为当时本地群众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目前,淮海戏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抢救和保护承载着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淮海戏,对研究、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将学习我们乡土音乐文化——淮海戏……”
  “老师,学这些有什么用?土不垃圾的。”
  ……
  这是一次课堂上,本人与学生的对话,也是每当我在学期初介绍乡土音乐课题中常有出现的对话。它体现了当前不少学生只对流行音乐感兴趣,而面对我们的民族音乐、乡土音乐却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一顾的一种思想意识。
  我国的乡土音乐资源十分丰富,是地方文化的一座宝库。采用乡土音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通过学生对乡土音乐的了解,对于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淮海戏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认识
  本人经过学习和查找资料以及对淮海戏的传承方式、途径和现状的调查研究,联系我国现行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对乡土艺术的教学状况,探索如何让淮海戏走进小学音乐课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音乐课堂上要抛弃音乐“先进落后”论,切忌以西方音乐标准作为所有音乐包括民族音乐的唯一标尺。淮海戏表演形式往往是几个艺人,一把三弦变成了一台戏。演员甚至都不用化妆,演出方式简便。记谱方式采用的是简谱,没有西方音乐调式、和声、曲式等规矩,但它绝对不是“落后”的艺术。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用先进和落后来衡量,也许在技术上有难易之分,但在价值上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2、给予淮海戏以正确的审美定位。我国的本土音乐是世界丰富多彩的音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自身的独特价值。淮海戏绵延几百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中国最大的传统音乐宝藏是在戏曲之中,淮海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支奇葩,因此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继承和振兴淮海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摆正对于淮海戏进课堂的各种错误认识,正确认识淮海戏在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3、正确引导学生,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对于淮海戏的认识和热爱。由于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然而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他们往往认为,外面流行的就是好听的。在教学中我将淮海戏的精髓详细的介绍给他们,把淮海戏与生活中的一些故事结合让学生进行欣赏,课堂音乐教学密切地结合本土音乐教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音乐教材形式,我借助于声像媒体让学生了解淮海戏,通过观看、欣赏、聆听,并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不仅在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情境下掌握了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而且增强进一步学习淮海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淮海戏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方法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深深体会到淮海戏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艰难,既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前例可以借鉴,还要改变学生在接触乡土音乐时的抵触心理。通过研究,我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教材的编排
  本人积极努力地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实践中,注重教学设计,对教材的选择、课程的编排进行认真研究,精心谋划。
  1、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
  《皮秀英》改编自传统剧目《皮秀英四告》,这原本是个简单的公案故事。而《皮秀英》却在这条线索下有了更为丰满的剧情。本人将把它作为实施的首选教材,也是本人实施的第一节课内容。
  在教学上,本人将要做精心的准备。音像资料方面,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皮秀英》一些演出录像,让学生边观看边欣赏,并且从音乐、舞蹈和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地向学生阐释《皮秀英》的音乐内涵,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进行感知和了解。接着,本人就《皮秀英》的旋律结构向学生提问,在提问中加以提示,之后再进行详细讲解点评,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最后,本人让学生在《皮秀英》背景音乐中,尝试表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取得很好的渗透效果。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能让学生对这些他们认为“土不垃圾”的内容感兴趣呢?对此,我选择了如猪吊腰、鸡刨塘、野鸡溜、驴打滚、狗拜年、鳖爬走、脚尖走、膝盖走、鬼扯转、穿八字、矮步蹬等具有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民间色彩的表演形式,淮海戏传统剧目《骂鸡》、现代剧目《小板凳》极其生动有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将“创新”纳入音乐课堂之中,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让学生动手,以演唱、表演等形式进行创新,通过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再创作,自己编创对唱歌词,同学们个个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访民间艺术家、文化工作者,了解和学习淮海戏
  带动音乐老师打听身边哪里有会唱淮海戏的人,哪些地方在组织民间文化表演等等。我们利用课余、节假日时间走访一些民间艺术家及文化工作者,收集淮海戏的相关材料。
  (三)淮海戏与学校音乐课程整合
  为了让淮海戏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喜欢淮海戏、会唱淮海戏,同时又能和学校的音乐课程融合在一起,我在教学歌曲时,让学生对各种民歌和淮海戏作对比,学生在探索中渐渐喜爱上淮海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淮海戏的教学,让乡土艺术走进小学音乐课堂与校园,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渗透乡土民族音乐对学生的影响,日积月累,民族音乐就能在学生心中扎根、开花。走进乡土民族音乐,弘扬民族精神,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愿广大音乐工作者共同努力,让乡土民族音乐的美妙旋律萦绕在课堂上,回荡在校园里,流淌在整个社会。
  【作者单位: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宋代的苏东坡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诗画相容的意境令人神往,同时也说明了画与文字可以相互渗透,并相得益彰。现代教学研究表明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说过,“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迷上读书,那么他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学生的未来,并且还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学生的未来。” 由此可见阅读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钥匙,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让语文阅读去放飞浪漫的诗情,去点亮孩子们超凡脱俗的心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试想,每当你看到学生,尤其一些后进生,从你的心里涌出来的不是浓浓的爱意,而是厌烦,理都不想理,你又如何教育他?!其实,越是有问题的学生,越需要爱的滋润,让他们无所谓的心有所动。回想我的教学生涯,经历了风风雨雨十几载,我总是像父母关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和风细雨般地教育学生;今天面对新课程的实施,我更是以自己的表率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心灵
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拓性和跳跃性,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小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获取思维的过程予以充分的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引言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新课标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素质,必
计算机有许多生硬、枯燥的专业用语。这些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往往理解起来似懂非懂,教学效果欠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适时借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计算机打一些通俗的比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参上打比方的例子并不多,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有意识地发掘素材,并且把平时积累的打比方的素材有准备地引入课堂。否则,只凭课堂上的灵感,随
璀璨的双子星座──评大型历史文献图册《孙中山与宋庆龄》李文海这是一本以形象再现历史的书。这是一本通过两位伟大历史人物的人生足迹、战斗历程和爱情生活反映一个历史时
顺应改革潮流加强资本经营──评《资本经营》方英仁由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导师郭元撰写的《资本经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是对党的十五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资本经营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的一部学术著作。*全书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从现代意义上讲,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方才提出城市设计这一新课题的。1990年吴良镛院士指出:“规划师要重视研究,推行城市设计,把城市设汁当做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建筑师来说,更应该把城市设计扩大为自己的当然领域,我个人认为,当前的建筑界似乎过于热衷于学派……,比起一些玄妙的理论来说,城市设计应当列为建筑师培养的基本训练。”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把握住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思想,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就能促进学生的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在课堂中动态生成。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音乐育人,何以墨守成规!下面,我就浅谈几点教师应如何乘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将音乐教学有声有色的开展下去。  一、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理念,积极转变音乐教学观  音乐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
因为研究古代小说、戏曲的关系,笔者对福建古代的出版业一直比较关注,散见于各报刊的研究或介绍性文章倒是看过不少,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古代福建刻书情况的著作,总觉得是件憾事。因此,在书店里见到《福建古代刻书》一书,大有相见恨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