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i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讲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课时,感觉有以下问题应该帮助学生认识清楚。
   1. 儒学的更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先秦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经孟子、荀子的发展,虽然已成为蔚然大宗的思想流派,但仅仅是众多流派中一个较大的派别而已,况且秦统一中国后,以法家思想治国,特别是“焚书坑儒”事件后,儒家学派受到沉重打击。汉初的统治者以黄老之术作为治国之道(黄老思想是以道家学说为基础,吸收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新道家思想),究其原因有二:客观上是秦末战乱经济破坏严重,国力衰落;主观上是汉高祖吸秦亡的教训(刘邦认为以法家思想治国是秦亡的根本原因),于是,弃法趋道,实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六十年的韬光养晦,汉朝经济实力增强,奠定了“有为”政治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继位,汉经济繁荣,社会较安定,但社会依然潜伏着危机。(1) 匈奴为患,边境不宁。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安抚之策,实属权宜之计,并非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长久之策。匈奴之患不除,国家安全无保障。(2) 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虽然汉景帝通过削藩和平叛,收回王国宫吏的任免权,王国势力大大削弱,但是,王国毕竟还是存在。诸候王一般都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以左右,甚至还有轻列重诺的“豪桀之士”,成为政治上的助手和死党,对中央构成一定威胁。“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1](3)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西汉前期,就已经出现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在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已经指出土地兼并造成有些地方民不聊生的现象,“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虐,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上述种种社会问题,传统的注重道德修养的儒学是无能为力的,作为汉代大儒的董仲舒要想振兴儒学,发扬光大儒学思想,必然大力改造之,为其注入新的血液,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赢得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依靠国家政权力量来谋求儒家学说最大的发展。
   2. 儒术独尊,是适应统治需要的必然结果 首先,从统治者成长经历来看,汉武幼时曾接受儒家思想的启蒙。如汉武帝舅父田蚧“好儒术”。武帝为太子时的少傅就是著名儒生申公的弟子王藏,这些对他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一定的影响。从统治需要来看,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权、整顿社会秩序等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必然上升为统治思想。具体而言,董仲舒的新儒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社会问题的:(1) 加强中央集权是解决边境不宁、匈奴为患的必然之道,为此,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径,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径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2]此段文字说明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是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2) 是尊君,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以解决王国势力威胁中央的问题。少年继位的武帝与太后和朝中老臣相比资历尚浅,在权力的制肘中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独立地处理国之大事。董仲舒要强化君权,必须借助超常的力量,使之神圣化,君权才能具有不可抗拒的威慑力量。正因如此,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说学说,为君权披上神秘的力量,假以天道,树立君主绝对权威。“天子授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观天人相與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白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有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3]天是万物的主宰,一国之君乃天子,代表天的意志,所以君权至尊,不可抗拒。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按照上天的意志行事,施仁政,行其道;否则上天便会降灾于他,进行惩罚。(3) 为了解决“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土地兼并问题,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以澹(赡)不足”,“塞兼并之路”,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简而言之,即“限田、薄敛、省役。”这也充分地体现了董促舒对儒家的“恤民、爱民”的仁政思想的继承。伴随着土地兼并而产生的阶级矛盾激化问题,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动荡不安。为了有效地解决,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规范行为,限制人民,使社会有序。董仲舒提倡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4]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5]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社会伦理即“三纲”;同时,董仲舒又说:“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五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6]即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个人品德。这样,董仲舒用神权、君权、族权、父权、夫权,把整个社会规范化,使之井然有序,有效地缓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因此,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深受汉武帝赏识,并且践行,从而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上述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认识:思想理论形成后,必须不断发展,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彰显自身价值;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又为理论的更新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与现实基础;指导学生科学地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体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版
  [2]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岳麓书社出版,2009年版
  [3] 董仲舒:《春秋繁露》1中华思想经典,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版
  [4] 董仲舒:《春秋繁露》1中华思想经典,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版
  [5] 董仲舒:《春秋繁露》1中华思想经典,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版
  [6]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岳麓书社出版,2009年版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都意识到,数学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体现新思路,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期刊
【摘要】很多关键时刻,巧妙地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科学假说,从而能获得巨大成功。且运用类比法教学,可沟通新旧知识,深化、丰富教学内容,可建立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还能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引向科学的前沿。   【关键词】类比法教学;创造性思维    物理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很多关键时刻,科学家巧妙地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科学假说,从而获得巨大成功。康德曾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
期刊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
期刊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堂演示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此外,還有不少实践性的准实验习题。这各种各样的实验占了物理总授课时数的10%以上,它们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能力、培养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大脑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仪器管理方法,在此拟和大家交流,以做引玉
期刊
作文教学中,常见这样一种情况:教师首先推出要写的作文题目,然后谈一谈可以写的内容及写作的技巧,再举一篇范文作具体讲解,最后让学生去写。除了写作较好的少数学生写得流畅外,多数学生写时,或者抓耳挠腮,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或者勉强下笔,枯燥得连自己也不想看;或者下笔千言,空话、废话、套话连篇。这是为什么呢?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淡忘、陌生或不愿触及,以至缺少
期刊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将有时难以表达的运动信息,通过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形象的、接近实际的情境,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使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学科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深入探究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因素,从多方面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有效教学方法,指导学法,提供学生参与、创造能力的机会,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还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在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动脑参与来开发潜能。  
期刊
英语活动课和学科课程都是以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其自身的根本任务,因此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只是两者发挥作用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英语学科课程的目标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英语知识,主要是向学生传递英语的词汇、语法、表达等各方面的知识,而英语活动课程的目标,侧重于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运用英语作为语言工具和知识载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期刊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往,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而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语文教学作为情感的教育活动,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是教师交给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情感活动,在这种情感活动中,受教育者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浸润,感受到幸福,快乐,满足,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从而为其
期刊
【摘要】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