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能够通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品质,对于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大学生志愿服务所具有的作用出发,对建立完整的育人体系实施路径进行阐述,以此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实效的落实。
育人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升实践活动的效果,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能够深入参与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依托思想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等多种途径,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实践育人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核心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作用形式
(一)能够起到思想引领作用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进入成年时期,但是在思想发展上还具有明显的片面化特征,对于社会的认识也是出于理论知识学习和信息传输媒介等方式,无法对社会产生全面的认识。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能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深入接触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能够对社会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自我判断,在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通过帮助他人、实现自我、回馈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展现人间的真善美,在实践活动落实到位的情形下,得以充实人生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二)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将日常学习到的理论充分应用于实践活动之中,在分析理论内容与实践之间差距的同时,为理论知识的科学应用起到较好的检验作用,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缺陷,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一般都是采用团队的形式开展,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能够培养团体内部的团结精神,能够引导大学生从整体角度出发,更加重视理解、包容、关心、换位思考等思维习惯的培养,在提升为人处世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培养自身的心智,采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接人待物。
(三)能够培养大学生完善的人格
在单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由于我国社会变革速度不断加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极度的冲突,家庭和社会层面的文化状态不断重构,由此造成大学生精神方面会受到严重刺激,在严重的情形下甚至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形。基于大学生群体能够接受的志愿服务形式,能够成为深度培养其人格品质,在获得心理认同感的同时,不断加强对自身的认识,提升大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发展的形式促进大学生的良好成长。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建立的途径
(一)将志愿服务融入到思想文化建设中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借助于重大节日、社会热点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在这些活动进行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通过活动过程的参与,不仅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还能够根据学生个体之间表现出的差异化特征对思想文化建设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使思想文化建设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将志愿服务融入到人才培养工程中
高校人才培养工程是涵盖学生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多种教育内容在内的综合性体系,在这些教育内容落实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融入到实践之中,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育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大学生群体奠定基础,为大学生群体走入社会生活提供更高水平的指导。
(三)将志愿服务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我国在大学教育体系改革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参与企业创新实践平台活动的积极性,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将课堂上的专业知识与学生的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在了解我国丰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将志愿服务融入到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中来,能够更好促进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水平,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将志愿服务融入到网络育人建设工程中
网络信息技术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较大的时间比例,在网络资源中,不仅有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信息和应用资源,还有多种形式的网站,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志愿服务支持,不断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创建更高水平的综合性实践育人体系。
三、结语
在新時代发展背景下,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使大学生群体能够多层面接触到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也对其思想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实践中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切身体验到社会中存在问题和正面现象,能够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依托思想文化活动、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是新时代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必然需求。(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育人体系的建立必须建立在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升实践活动的效果,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能够深入参与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依托思想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等多种途径,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实践育人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核心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作用形式
(一)能够起到思想引领作用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进入成年时期,但是在思想发展上还具有明显的片面化特征,对于社会的认识也是出于理论知识学习和信息传输媒介等方式,无法对社会产生全面的认识。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能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深入接触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能够对社会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自我判断,在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通过帮助他人、实现自我、回馈社会的实践活动,不断展现人间的真善美,在实践活动落实到位的情形下,得以充实人生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二)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将日常学习到的理论充分应用于实践活动之中,在分析理论内容与实践之间差距的同时,为理论知识的科学应用起到较好的检验作用,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缺陷,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一般都是采用团队的形式开展,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能够培养团体内部的团结精神,能够引导大学生从整体角度出发,更加重视理解、包容、关心、换位思考等思维习惯的培养,在提升为人处世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培养自身的心智,采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接人待物。
(三)能够培养大学生完善的人格
在单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由于我国社会变革速度不断加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极度的冲突,家庭和社会层面的文化状态不断重构,由此造成大学生精神方面会受到严重刺激,在严重的情形下甚至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形。基于大学生群体能够接受的志愿服务形式,能够成为深度培养其人格品质,在获得心理认同感的同时,不断加强对自身的认识,提升大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发展的形式促进大学生的良好成长。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建立的途径
(一)将志愿服务融入到思想文化建设中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借助于重大节日、社会热点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在这些活动进行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通过活动过程的参与,不仅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还能够根据学生个体之间表现出的差异化特征对思想文化建设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使思想文化建设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将志愿服务融入到人才培养工程中
高校人才培养工程是涵盖学生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多种教育内容在内的综合性体系,在这些教育内容落实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融入到实践之中,也能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育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大学生群体奠定基础,为大学生群体走入社会生活提供更高水平的指导。
(三)将志愿服务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我国在大学教育体系改革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参与企业创新实践平台活动的积极性,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将课堂上的专业知识与学生的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在了解我国丰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将志愿服务融入到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中来,能够更好促进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水平,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将志愿服务融入到网络育人建设工程中
网络信息技术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占据着较大的时间比例,在网络资源中,不仅有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信息和应用资源,还有多种形式的网站,能够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志愿服务支持,不断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创建更高水平的综合性实践育人体系。
三、结语
在新時代发展背景下,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使大学生群体能够多层面接触到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也对其思想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实践中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切身体验到社会中存在问题和正面现象,能够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依托思想文化活动、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是新时代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必然需求。(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