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五个“注重”与“培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d80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谁抓住了阅读,谁就掌握着语文的生命。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要想做到这一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就要做到“五注重”、“五培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五注重” “五培养”
  
  阅读是对书面语言的感知、理解、鉴赏和吸收。长期以来,阅读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考试中阅读也占有重大的比例。学生对阅读往往兴趣不高,考试得分也不甚理想,这固然有责于学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这里虽然是说学生要注重方法,才能有较好的效果,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学生就一了百了,要知道,教师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为此我们要正视问题,特别注重方法,做到“五注重”、“五培养”。
  一、注重课前指导,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课前指导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上。课前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能流于形式,它对于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不容忽视,需要教师给予精心指导。
  1.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课前预习只是停留在读课文、查字典、分段落,归纳段意这样一个漫无目的的散漫式阅读层次上。显而易见,这种只了解皮毛,处在知与不知、懂与不懂之间的预习作用是有限的。现代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一开始就将学习目标明确地告诉学习者,引起他们的注意,远比那种学习前后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学习目标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单元教学要求、预习提示来确定阅读目标,做到有中心、有重点、有目的。
  2.指导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阅读方法有多种,主要指导学生运用精读、速读、略读的方法,以便准确、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这样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二、注重引导析疑,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学生在有目的的预习中,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思考,但这些思考往往是混乱的,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调整思维,学会析疑,并在析疑中形成新的思维方法。
  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思考出的问题,教师适当补充学生未提及的问题,并指导解答。
  其次,引导学生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閱读过程,深入钻研,进一步剖析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把握作者思路,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谋篇布局的用心,以及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从而领悟读写规律,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此时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重锤敲打思维的滞塞、错误之处,引领学生自我疏导、自我纠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或文字表达能力,使他们的表达符合语言规范。
  最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归纳课堂所得,总结学习规律、方法,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课外阅读运用打下基础。
  三、注重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文章以语言为载体。著名语言大师老舍说:“我写文章,不仅考虑每一个字的意义,还考虑每一个字的声音。”的确,文章如果具有语言美,则读起来流畅,听起来悦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审美鉴赏素质的培养为着眼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等方法发现课文的语言美,从而探求文章的内在美,使阅读训练活动生动活泼。如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们能感受到文字中那种直切肺腑的深沉和凝重;读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我们能感受古代英雄的慷慨豪迈。又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句话可从叠音词的运用上去发现语言美:“偷偷地”写出了青草生长的情态美;“嫩嫩”、“绿绿”写出了青草长势的情态美,“绿绿”还带有浓厚的色彩美;“轻悄悄”、“软绵绵”是从触觉上写出人们在柔和的春风吹拂下,在草地上惬意的感受,创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注重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品味,并辅以语言训练的形式,持之以恒,便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语言的敏锐、准确的感受能力,引领学生达到一种发现美,乃至追求美的更高的教学境界,使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注重挖掘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性的培养,充分发挥文学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以美养“道”,以美悟“文”的审美功能,并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
  正如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既是认知活动,又是情感活动。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情感的交融。情感是人们对作品中人或事物内在的感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种真实体验。六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不仅说明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贯穿于文学作品之中,而且道出了读者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应该通过语言材料感悟思想感情。特级教师高润华讲在《背影》时,情不自禁地攀住黑板的上缘,做出一副吃力的样子,完成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特写镜头,感动得学生泪如雨下。他既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博大深邃,又诱发了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更深地理解了作品的深蕴。
  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从字里行间挖掘出美的情感、美的因素,通过有声语言、肢体语言、板书等形式展现出来,并以此为导向去引领、启迪学生进行思考——它为何而美?它美在哪里?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不失其人文性,学生的审美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五、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提出:“要自觉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地相互联系地运用它们,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要使阅读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实施启发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发散思维、逆向设疑提问两种方法。
  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主张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求得多种正确的答案。其特征在于“发散”,常用的模式有联想式、辐射式、跳跃式,没有中间的分析及推理过程,直接抓住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继而以此为中心,呈放射状散开。所以常常表现为突如其来,是不按普通逻辑步骤进行的,其内容也常极富创造性。运用发散思维进行阅读教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原文出发,对课文中具有智能开发价值的情节,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畅想。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冬日捕鸟”的内容。一名学生这样说:“昨天晚上,鹅毛般的大雪从彤云密布的半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雪下了一整夜,次日放晴,石井栏和地面上,都盖了一层皑皑厚雪,整个百草园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接着描述了捕鸟的经过,少年鲁迅的外貌,描绘了第一次捕鸟没捕着的情境及第二次捕鸟的不同心情和神态,这位学生最后说:“鲁迅提着鸟笼,唱着歌儿,连蹦带跳回到家,他告诉妈妈:他把小鸟捕着又放了,让小鸟重获自由。”这真是一个大胆的想象。教室里顿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可见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文本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与思考,并把各个思考点有机地联成一块,那么,学生不仅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而且能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并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有此效果,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逆向设疑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提出与课文观点不一致的问题,以制造矛盾,触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去伪存真,统一认识。如在讲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本文说明了人处逆境利于成才,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这在一定的条件下固然有道理,然而它绝非一条普遍真理,我们若从它的反面做一番思考,可以想到些什么呢?”经过思考,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能使人有所作为,但顺境更有利于成才,成才的机遇更多。如同行船,逆水行船只要努力撑当然可以达到目的地,然而如果是顺水行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前进的速度则更快。”有的说:“国无忧患易遭灭亡不太合乎现实,我国这几年发展这么快,一是因为改革开放,二是因为没有敌国外患。如果天天打仗,就不可能有发展。”显然,通过这一番思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开启了思路,有效地训练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大语文观”,注重课前、课内甚至课后各个环节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寻求正确的阅读方法,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邢改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4.
  [2]孙春成.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7.
  [4]陈函平.教师言语美.广东教育学院出版,2004.9.
  [5]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语文教学,2005.
其他文献
2015年3月20日至22日,“春天,我和营上有个约会”首届诗歌节在油菜花簇拥的贵州织金县龙场镇营上古寨举行,贵州、广东、四川、湖南、云南等省的八十余位诗人,尽情释放春意融融的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多年来高校研究生奖惩工作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构建研究生奖惩体系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其实现目标及运行模式,提出高校研究生奖惩管理应遵循育人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创新机制及长效机制等。  关键词: 研究生奖惩体系 实现目标 运行模式 运作机制    奖励与惩处作为一项重要的激励与教育手段,既可用来进行管理和道德教育,又可用来塑造学生的多种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近年来的高校学
春天来了,暖暖的春风吹拂着苏醒的土地。地下的小草,睁开惺忪的睡眼,悄悄地探出头来,将一片片绿色的柔情,挥洒在裸露的土地上。树木也开始抽芽了,嫩嫩的芽苞.孕育着一片片充满希望的
本文通过中西方财产权概念理论的比较,阐释了财产权人与物和人与人关系的性质,从主观上对财产权善与恶的认识进行了分析。并在实证的基础上,揭示财产权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功能
有时候想一想,七岁至七十岁,时光若无其事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已然安然无恙.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征途中的那些事,跌撞了我们,也灼伤了流年.墙角散落着些许刺眼的碎纸屑,青春曾在
摘 要: 德育是一切阶级和阶层用来维护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利益的工具,是为最终培养出本阶级接班人和巩固、发展本阶级政权服务的。德育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德育功能的前提和保障。本文通过阐述德育制度与德育实效性的微妙法则,总结出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 德育制度 德育实效性 微妙法则    德育制度,是指有关学校道德教育规范的体系,它既对学校德育工作作出规定,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道德面貌作出规
采用树脂粘结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SmFe2合金样品,研究了粘结剂的含量、模压压力、样品密度及样品尺寸对SmFe2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粘结剂含量和模压压力对
万物有隐喻,唯独你还活着活在悲苦的风中牛羊嚼碎最初模样你不敢抬头,唯恐看到
天底下淘气的孩子多的是,可是再也没有比淘淘更淘气的孩子了。淘淘才八岁,可淘气的事干得很多。一会儿.他把奶奶的老花镜藏了起来,奶奶缝衣服要用了.东找西找找不到。奶奶问淘淘,淘
2004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的《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简称CJCR-2004)上公布的数据表明:2003年《功能材料》的他引总频次为775次,与往年相比,这一指标值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