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k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教师最具体、最活跃的研究对象,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但其中常常蕴含着创造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强烈的认识冲突,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人谈点粗浅的见解。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创造条件,着力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热情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质疑,对于提得较好、较有深度的问题及时给予鼓励,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锲而不舍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才有可能产生灵感。学生对创新思维活动的兴趣、动机、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学中如何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景是创新思维教学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设计提问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引起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作多角度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角度。
  例1、有这样一道题:已知a,b,m∈R+,并且a<b,求证:(a+m)/(b+m)>a/b。如果直接去证明,学生兴趣不浓,显得有些单调。我先让学生猜(a+m)/(b+m)与a/b哪个大?这样问,气氛虽然比原来浓了,但还是比较抽象。如果再巧选角度问:有糖a克,放在水中得b克糖水浓度(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都非常快地答出是a/b;又问:糖增加m克,此时浓度为(a+m)/(b+m),糖变甜了,还是变淡了?此时学生异口同声说“变甜了”,从而得到(a+m)/(b+m)>a/b。此时,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证明这个不等式,并知道不等式的实际意义,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的,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土壤
  
  1、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乔治·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教学中,设计创新情境,让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例如在复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后设计了一种实验情境:“角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它和端点在平面上旋转而成的,射线旋转开始时的位置叫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位置叫做角的终边。”接着鼓励学生“来一次发现和发明”,将锐角扩展到0°~360°间的角的三角函数新定义。虽然这种“发现和发明”的难度较大,但通过学生的亲自尝试,由错误到正确,由失败到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2、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猜想
  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曾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猜想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猜想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例2,比较两个数19971998和19981997的大小。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写出它的一般形式,比较nn+1和(n+1)n的大小(n是自然数)。
  ①12_________21;②23_______32;③34_____43;④45_____54;⑤56_______65
  上题的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nn+1和(n+1)n的大小关系。
  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一般结论,得出两个数的大小,19971998<19981997。
  3、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概括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们普遍感觉到内容多,数量大,似乎都重要,都要记、要用。可是当学生学会自己去概括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将所学新知识与旧知识加以对比后,学生就不会觉得什么都是新的,只要在某些部分上是新的,比如:平面三角中“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学生初学总感到公式多难记,若引导学生将公式比较联系,学生们才真正明白这一章新知识很少,严格来说只有一条——两角差的余弦函数公式,其他公式只不过是它的变换和推演,因此重点应放在变换和推演上,这样学生就能以简代繁,不再感叹公式难记了!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多给学生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切实实施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416400湖南省花垣县凉水井中学)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成了时代的最强音。教育领域同样也必须高扬“创新”这面大旗。教育不能单纯地成为文化知识传承的手段,教育是传承文明与创新的融合体。但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想教师应设计好严格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我就高中语文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学的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确定创造性
期刊
人们常说:后进生品行差、学习差、是无可救药的学生,甚至说成是癌症。我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后进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同样有强烈的自尊心。如果他们的自尊心一但受到了打击,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反正老师和同学都瞧不起我,不如来个破罐子破摔痛快一些。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关键是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育方法,就可以使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任何伤害学生自尊,扼杀学生兴趣的手段,都会使学
期刊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如
期刊
创新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综观历史,人类历史的航船已驶入21世纪。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性质也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教育的改革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作为传播人类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地进行改革,但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学生的写作是当前语文教师一项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提不起写作文的兴趣。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写。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融入生活,力求写实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告诉我们生
期刊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让学生喜欢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行为能否产生应有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配合与否。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必须在仪表、谈吐等外部风度、气质方面能吸引住学生,进而在心理方面征服学生。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帮助学生。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有适当的风趣与幽默。多年的教学经历表明,相当部分初中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首先是因为喜欢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应用写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可算多种多样。如:注入式、启发式、探究式等等,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对于职高学生来说,我认为应有别于普高教学方法,要有自己的特色。因为相对来说,这批学生文化成绩比普高学生差,基础不够扎实,对学习兴趣欠浓,信心不足,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况且就一个班内来说也是程度不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
期刊
年年参加中考评卷,虽说历年都有高分和满分的作文亮相,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思想平平,文采平平,教师、学生头疼作文。而平时语文课上繁琐的讲解,作文本上教师批的条条杠杠,都没有取得点石成金的魔力。这让语文教学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实质问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提高呢?尽管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深切关注,高度重视,同时也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可还是收效甚微。面临这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思考,认为造
期刊
数学知识体系中“知识点”有相当紧密的关联性,它有别于其它学科;但它们又存在着很多不相关的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有许多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升入高中后,感觉数学学习困难,做习题练习时,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怎样才能把高、初中数学有机的联系起来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教材的差距,对症下药    初中数学教材,多数
期刊